一
会场十分安静,站在讲台前的高板凳上,刘长清也公开给群众算了开销账,态度鲜明地声明:“自己绝对没有多吃多占。事实上,为了顺利推进拉回电杆,自己倒贴了五斤叶子瘀。几个月辛劳奔波,不仅人瘦了一大圈,而且节约了上万的工程预算开支。”
举报者哑口无言,刘书记当场表扬说:“刘长清大胆工作,开动脑筋,积极寻找到了工作突破口。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工作热情,让一个看似渺小的酒灌和一个痴迷的烟囱,心甘情愿帮助他,一道完成了潼城历史上最大工程的首要任务。”最后,刘治全书记既批评又鼓励地说道:“长清要克服缺点,继续发扬这些优点。”
会议结束,刘长清随人流走出会议室,一股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穿过桂林街道,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目光呆呆地看着前方,忽略了头顶上秋老虎的淫威。他心里一直在想:任务成功完成后,犒劳有功人员吃顿饭,也是情理中的事,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受到了如此狼狈不堪的处罚。
尽管群众用这种过河拆桥的丑陋行为对待他,十分不公正,但他无怨无悔,默默地忍受了这个委屈,并承担了所有责任。心想:自己是真正为家乡父老乡亲办实事,问心无愧。他相信:历史不会忘记他。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被批斗、检讨又罚款后,刘长清坚决拒绝继续兼任农机站站长。
他走到农机站办公室,收理好自己的东西,提着它回到老窝大中坝,认认真真当大队长了。一路上,他看到绿油油的庄稼地,心里立即轻松起来。妻子支持他的决定说:“这下好了,不再这样忙碌,不再吃受气饭了。”
刘长清又恢复了早出晚归,到庄稼地里劳动,为妻子分担诸多农活的状况。大队长所做的一些杂事,他早已轻车熟路,没有任何挑战性了。于是,闲暇之余,他真正地开始反思,学习理解大寨精神和红旗渠精神。
在宽阔的蔬菜地里,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在收获或播种,有的在机耕松土,有的在采摘,大家有说有笑。收获成熟果实后,又把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土地里。
刘长清的心里也与这天气一样,在酷暑中,轰轰烈烈地干完了一件关系全县人民的大事,心里无比欢喜。可是犒劳事件挨批后,他的心又像一下子掉进了冰河,凉凉刺骨。
他不愿意再关心农机站的事,决心只做好自己的大队长。他深情地打量着一望无边的庄稼,眼前一片翠绿,果实挂在枝头,丰收在望,心里开阔爽朗多了。
立秋后,太阳高照,一点没有退色,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果实累累的庄稼地。桂林大中坝的土壤,最适合种植萝卜、甘蓝等蔬菜,这些已经成为当地增产增收的主要产业。这里的萝卜,个头肥大、均匀、皮薄、甜脆、颜色鲜艳。刘长清走过来,有村民与他打招呼:“大队长好。”
然后,又迅速埋头干活了,有几个妇女和村民还在窃窃私语。刘长清不用多看便知道:这次公开检讨后,村民对他又另眼相看了。这些不分青红皂白乡民,只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当你红火的时候,他们就热情捧你,倒霉的时候,就冷落你,躲避你。
当你被贬时,就在背后指手画脚,议论你,心里轻视你,这就是人性最丑陋的一面。他从小就体会到: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不会受穷受饿,才能让人刮目相看。
小雪节后,气温明显下降,天气渐渐变凉。北方已经开始下雪,气温降到了零度。大中坝也进入到冬季,小河里的荷叶开始凋零,坡峦路边上,那些无名野菊花却在蓬勃盛开。
一阵寒风吹过来,让他打了一个寒颤。虽然穿得严实,但身体还是感到冰冷。刘长清索性拔了一个大萝卜,拿回去炖排骨,滋补一下身体。白萝卜富含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能清理内火,让这次委屈随汤而去。
二
跨入家门,妻子罗秀芬正在做腊肉香肠,香味扑鼻,满屋飘散。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宰羊,把富足的肉类腌制储备起来。到春节过年时,全家与亲戚朋友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一起享受美味佳肴。
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吃糍粑、晒鱼干和储存干粮的习俗,给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迎接新年的热烈气氛。三个儿女个子都长高了,还有刚刚出生不久的幼子,在箩兜窝里,舞动着紧握的拳头,他那双无邪的眼睛盯着走进门的刘长清。他蹲下来,把脸凑过去,握着孩儿稚嫩的小手,嘴里打着响声逗他,孩子也“呀呀呀”地与他招呼。
回想过去的苦日子,看到眼前的天伦之乐,刘长清的脸上又洋溢出幸福的笑意,心里的委屈烟消云散了。妻子是一个非常能干,吃苦耐劳的优秀女性,丈夫在外面打拼,她从没怨言,总是默默地有条不紊地做着家务农活。
在小雪和大雪时,她就开始轮番煮养心除烦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调理全家人的身体。这次,她也觉得丈夫很委屈。回到家里,虽然看到他依然满脸笑容,但她知道他心里苦闷。
自己手不空,她把大女儿叫到厨房帮助她烧火。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根据“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让孩子们多吃骨头萝卜汤,才能够促进他们身体健康生长。
刘长清决绝地辞去了农机站长,不再管理全公社农耕杂事,他感觉浑身轻松多了。这么多年来,大队上的工作,村里的农事,他早就理得顺顺当当,走上了快速行驶的轨道,轻车熟路,没有什么令他焦心的事。
每天,除了庄稼地的农活,刘长清就读读书,认真细致地学习党中央的相关政策,党委政府推行的措施。自从当大队长以来,他就养成了关注时政和各地发展的习惯。每天他都要及时阅读各级报刊的信息,尤其是报道农业农村农民的内容。
这次被群众举报,自己公开承认了错误和正面解释。现在冷静下来,他也开始自我反思:作为大家信任的干部,自己确实要考虑大众的感受,而不是少部分人的快乐。这样一想,他就如释重负,憋在心里的委屈便彻底消散了。
他一边劳动,一边学习,一边思考。累了,就到糖厂酒厂里走走,到庄稼地里转转。更多时间在想:如何把大寨和红旗渠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下一步怎么突破等问题。
清晨,雪雨飘洒起来,在大中坝一望无际广袤的土地上,像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塑料膜,白晃晃的一片,寒冷到来。自古农村工作都是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根据时令气温,进行相应的农事活动,现在依然这样。
大雪节后,天气会越来越冷,强冷空气大面积于十一月降临了。北方开始降雪或暴雪,南方出现霜冻或雨雪。高空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时,融化成雨降落到低空冷层,当冷却水到达地面,与任何物体接触时,立刻冻结成雨,在北方就是雪花。
刘长清不仅关注这些季节气候,而且,随时关注三块石电站的进展情况。按照县、公社和村社三方共建原则,他作为大队长也有直接的责任。他心里想:修建工程冬季启动最好。因为天气寒冷,工地工人劳动时,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出大量的汗水,在寒冷的天气干活,不容易中暑。
刘长清穿过庄稼地,人们正在忙碌地劳作,播种。看到这幅情景,他就想到报纸上的报道:河南省林县人民学大寨精神,在险峻的山上,开凿一条“惊天地,泣鬼神”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从此,彻底改变了过去农田缺水的困难状况。有了水源保证,农田高产稳产,农民的生活水平迅速得到提高。
三
刘长清认为:大寨和红旗渠精神值得学习,但绝对不能盲目模仿,更不能照搬大寨的具体做法,因为各地有不同的地貌、地质、土壤和周边环境。经济作物也得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开山垦田措施,才是实事求是,富有实效的工作态度与方法。
1975年9月,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发出:“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号召,目的是想彻底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出发点极好。最重要的是学什么,怎么学。潼城的地理环境、位置、气候特征和温差不同,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水资源。
刘长清深深地感到:这一届县委县府领导集体下决心修建三块石大型电站的决策,非常正确务实。缺电是导致潼城经济基础薄弱,成为最穷困县的根源。要摘掉穷困帽子,就必须解决电力问题。
两年前,部分工人已经开始打钻石头,为正式启动修建三块石电站,准备好充足的建筑材料。眼下,在涪江沿岸,又安装了电杆电线电灯,能够保证拦截堤坝施工用电,刘长清圆满完成了这个紧急且艰巨的任务。能为解决全县人民的供电问题,贡献力量,他感到非常骄傲、荣耀和自豪。大型修建工程开启在即,建设工人将扛着行囊,陆续到来。
1977年12月6日,寒风瑟瑟,江水粼粼,冬阳普照。在涪江河坝广阔的沙滩上,县委书记何绍兴主持召开:三块石电站第一期大规模修建工程全面启动:施工群众动员和誓师大会。根据部队建制规则:县以下设立了团10个,公社设营56个,大队连563,生产队排3643个修建队伍。
从这天开始,来自全县的六万多名群众,从家里背着红苕、咸菜和衣裳,徒步来到工地上。卧佛河口村村民,个子瘦小,精神抖擞的丁志楷,有些激动地对刘长清说:“接到生产队的安排,我们30多个社员,拿起钢钎、箢篼、铺盖和咸菜,就一起步行整整一天,才赶到工地这里。”
县里凡是懂一点技术的人,都被抽调来参加测量、施工和质检等工作。工程建设需要大量木材、钢材、水泥和建设资金,但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物资计划指标,工程建设指挥部就决定:以石头代替钢筋混凝土。
几年间,几万民工吃住在三块石与大岩洞二十华里之间。为了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刘长清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腾出房间,以便安排远道而来的工人住宿。
把运河和大坝划成若干工段,全县三千多个生产队,轮流派年轻力壮的劳动力,自带工具、被褥和伙食,到指定工段劳动和吃住。刘长清要求每家每户社员,必须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这些来自各乡镇的民工。
入冬后的大中坝,气温明显下降了,但还不十分寒冷。在涪江沿岸,三块石电站一路的高架线亮起一排像星河一样的电灯。
涪江岸边,通夜灯火辉煌,打石头的叮当声,用力运输石头的《劳动号子》声,相互交错,场面十分壮观,打破了往日大中坝一望无际,静若处子的宁静。从桂林三块石至东风梓潼的莲花寺,形成了长达15公里多的漫漫战线。每天,人们你追我赶挖河沙,筑堤坎,放炮挥钎,肩挑背扛,来回往返。
放眼望去,涪江三十多里沿岸,全是密密麻麻的工人,大家都奔忙着。一些人掘河道,筑护堤,一些人挥舞着钢钎敲破石头。有的点火放炮,然后,把炸开的石头,背的背,挑的挑,加急运送到修筑河堤边。通宵达旦,没有停歇。
因为没有充足的供电,才导致涪江和琼江周边,数百万亩良田,无法提水灌溉,村民只能靠天吃饭。县城每到夜晚,除了路旁几盏昏暗的街灯外,五万人居住的城中心和全县所在地一样,一片漆黑。
四
大队长刘长清,担负起了接待农民工的任务。立冬后,空气干燥,湿度很低,工人也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保暖贴身衣物,不使皮肤开泄出汗,才能保证人体阳气不受侵扰。
刘长清便认真研究了各类茶水,以补充工地工人大量消耗的水分:黑茶可以降脂降压,通顺肠胃,也有降血脂降血压,提高免疫功能,抗血凝的作用。红茶能预防流感,性甘温和,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去油腻。体力劳动者可适当饮用,可以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每天,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大,蔬菜营养不够,容易嘴唇干燥脱皮,而乌龙茶不寒不热,最能防止干燥,有润肤、润喉、生津和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刘长清把这几种茶水,都备得很足,茶类丰富多彩。每天,安排人烧好开水,泡好茶,放到每段工地上,让工人们休息或口渴时饮用。
数九寒冬,北风萧瑟,涪江水面泛起清冷的微波。刘长清又接到了新的任务:为了保证进驻三块石至大岩洞,二十华里的几万民工吃住,刘长清与其他大队干部一道,挨家挨为他们买锅、买菜与煮饭,及时供给工人们的需用物资,全程管理他们的生活。
每天,涪江沿岸长龙般的修建队伍,干得热火朝天:工人挥臂抡锤,双手推车,来来往往,一片繁忙景象。县委总指挥李仁守坚守工地督阵,要求全县所有壮劳力都必须参加,并采取轮换交替作业的办法。这样,既避免过度疲劳,身体吃不消,又保证了工程进度不受到任何影响。因此,通常短的两三个月轮换一次,长的坚持了一年半载不回家。
这支六万民工组成的工程队,全身心投入到了修建三块石大型水电站的火热战斗中。在涪江河畔,爆炸声、钢钎叮当声与号子音乐声混在一起,响彻上空。为了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民工们个个挥汗如雨。
工程第一步,开挖引水渠,从大岩洞至方家漕(桂林二大五队),垮岩山(桂林一大三队),机耕桥(一大一队),至三块石(新林五大一队)共四段,全体桂林民兵团员,开挖垮岩山这一段。
一二期工程进度,因为淤泥太多,岩石太硬而受阻。刘长清又临危受命,担任桂林民兵营副营长。他以身作则,亲自上阵,高高扎着裤腿,站到冰冷刺骨的猪拱塘里,挖污泥。挥臂抡锤,砸碎大石。即使在寒冷的天气中,全身也是汗流浃背。他率先垂范的劲头,鼓舞了士气,让每个人干劲冲天,你追我赶。
按照党委政府的计划:从1976年6月开始三块石前期动工准备,大战三年,竣工发电。为了加快突击工程进度,在春节过大年时,约4万人依然坚守在工地上,昼夜不停地施工。
为了民工的安全,虽然刘长清的家门近在咫尺,但他过年也没有回家,主动留在工地上守炸药库。颇有大禹当年为了治理黄河水泛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风范。
在大年三十、初一天到元宵节,天气十分寒冷。远近村庄,在家的乡民放着鞭炮,“噼噼啪啪”此起彼伏,响个不停。涪江沿岸打石头的叮当声,号子声,却响彻大中坝的上空。民工们弓腰驼背推车,用最原始的双手推着斗斗车,来回搬运着石头、泥沙等建材,个个激情四射,干得汗流浃背。肩挑背磨,风餐露宿,他们却毫无怨言。看到在家的妻儿亲友能过上安稳欢快的日子,他们也很欣慰。
经过一个冬春的奋战,在三期工程结束评比时,刘长清带领的桂林民兵营团队,拿到了全工程质量和进度两项第一名,荣获全区一等奖。区委书记刘泽民、武装部长兼民兵团长奚惟阁与团委书记谭新生等,特地到工地堤坝上,为他们颁发奖状,即一面鲜艳夺目的流动红旗,插在他们队的工地边,迎着微风,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