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思竹(原名陈榕)的头像

陈思竹(原名陈榕)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4/18
分享
《潼城春秋》连载

第三十四章 艰辛起步(二)

就在他这样想的时候,却看见远处,涪江水面上,玉溪回龙坝的菜农,正载着满船地瓜,快速地向这边划来。他们的地瓜比自己的还要饱满新鲜。刘长清心里“咯噔”了一下,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地瓜有竞争对手,不好卖了。

正如所料,购买者立即分散,去新的商家那里了,这一挑卖得非常缓慢。一直到深夜9点多钟,街道两旁和码头前面都几乎没人了,刘长清的地瓜还没有卖完。

他只有把地瓜挑到旅馆里,花一角五分钱写了一个地铺。办理好入住手续,他坐在地铺上,连续吃了两个两斤多的地瓜,才勉强填饱肚子。然后躺下,美美地睡了一觉。

刘长清醒来的时候,天还没有亮,旅馆里十分安静,大家都还在沉睡中。屋里没有灯光,一片漆黑,只有窗户外,街道两旁高耸的电线杆上,挂着光线暗淡的路灯,像萤火虫一样地亮着。

刘长清怕打扰大家,不敢起床,就静静地躺在那里,睁着眼,望着窗外空旷灰暗的天空,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闪现出昨天渡江的惊险情节。仿佛自己就是电影里的男主角,像一个能飞的神仙武士一样,那么勇敢无所畏惧,成功地战胜了凶猛狂卷的惊涛骇浪。现在想起来,心里又“怦怦”地跳了起来。

在他专心回忆时,天空渐渐亮明了。他顾不及吃早餐,迅速起床,上了厕所,在水龙头前,用双手捧水,浇在脸上,用汗巾把脸擦干,立即把地瓜挑到街上去卖。直到下午三点钟,地瓜卖完,他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走在街道上,挑着空箩筐,刘长清感觉到身体显得十分轻松,但肚子开始“叽里咕噜”地闹腾。他这才直奔毛家巷的小面馆,美美地吃了两碗热辣辣的小面,再加了一碗“冒儿头”干饭。两天以来,这是他头一次,吃得这么饱,这么舒畅,这么美味可口的晚饭。

吃完饭,他精神饱满地挑着空箩筐,大步流星地走在儿时走过的街上,跟着父亲到大中坝的情景又出现在脑海里。那时,在桂林街上,养母王素英叫父亲为二哥的情景。往下走没多远,就是接龙桥王家老宅。刘长清看天色还早,就顺道去拜望继母。

父亲去世已经三年,每次进城,只要时间允许,他都去继母那里坐坐,聊聊天,陪陪母亲拉拉家常。自从父亲去世后,刘长清成了兄弟姊妹的主心骨,什么事都要找他商量,出出主意。

刘长清走到老房子的门口,看见继母正在埋头做着事。她身子没有以前那样硬朗了,头发已经花白,眼睛也失去了光彩。他轻轻地喊道:“妈,您在忙啊?”

继母带着老花眼镜,抬起头来,停下手的针线活,欣喜地答道:“啊,长清,我不忙,你进来坐吧,我给你倒杯水。”

继母范绍祥是纺织厂工人,她的言行举止也有些职业化习惯:热爱做针线活。她把对父亲的思念情感,转移到了刘长清身上。每次看到他,她的脸上洋溢着欣喜和快乐的表情。她体贴地说道:“长清,喝点热水,卖地瓜辛苦哈。”

刘长清坦率地答道:“那么多张嘴要吃饭,必须辛苦啊。您的身体怎么样,还好吗?”

“还可以,这把年纪了,就这个样子。你们年轻,还是要多注意身体,孩子们长得如何?”

“都还可以,现在,村里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孩子们都在村里的幼儿园和小学读书了。”

继母连连说:“那就好,那就好。”

刘长清看到继母身体无恙,便起身告别:“好吧,您和兄弟姐妹平安就很好,我只要一有空就会来看望您,您要多保重身体哈。”

与继母告别后,刘长清迈着大步,急忙回到渡船那里。这天,涪江的水涨得快也退得快,他把渔船划到对岸观音场,身子放松,撑槁的手臂有节奏地、饶有兴致地撑着船。河坝退水后,在观音场,留下了厚厚的潮泥,使船划起来凝重难行,他艰难地向上游跋涉。

刘长清一边用力撑篙,一边眺望远处。突然,看见潮泥滩上,有一根黑色物体。他心里想:会不会是随洪水飘下的木料?也许,地瓜没有卖到好的价钱,能够捡到好的木料回去,也算是财运到了。

太阳已经落入天际,天边还有最后一抹红霞,泥黄色的江水被映照得像一块金黄色的绸缎。他快速地把船划过去,因为涨潮后瘀泥太厚,小船滑起来并不顺畅。他用尽力气,努力划到目标处,急切地撑过去,仔细一看:不是木料,却是一具浮在水面的尸体。

刘长清心里“咚咚咚”直打鼓,他迅速飞也似地划船逃离过去。他时而上船撑,时而下水拖,但是到沙泥摊时,小船完全划不动了。经过几个小时的奋力推、拉、划,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刘长清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他把渔船顺利地交还给了姚代忠。当他一五一十地向他讲述到县城卖地瓜的经过时,姚代忠瞪大眼睛,惊讶地望着他,不敢相信地反问道: “真的吗?这么大的洪水,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划得过去啊。”

刘长清自鸣得意“嘿嘿嘿”地笑了笑,对着姚代忠,自豪地拍了拍空箩筐和腰包里鼓鼓的钱袋子,瘪了瘪嘴,有些骄傲地说:“这个不假吧?”

刘长清憨厚地笑着,又转身去还曾昌达的篙竿时,还没有走到他的面前,他就劈头盖脑地把刘长清骂了一顿:“刘三爷,你是个啥子人噢,给老子真是要钱不要命了!这么大的洪水,你也敢去闯。”

刘长清知道他是担心自己,其实,刘长清表面乐观,在内心深处,还是没有平息那场恐惧。为了生存,为了妻子儿女能吃饱饭,必须得拼一把啊。

刘长清只能憨笑地望着他,脸上充满感激的表情。他把篙竿一抛,递给了他,曾昌达一伸手便握住了蒿竿。刘长清诚恳地对他说道:“谢谢您的担心。”

然后,刘长清故作轻松,语言幽默地说道:“为了生存嘛,这大概就叫人穷胆大,命不该绝吧。”

说完,转身往回走,斜阳照着他远去的背影。途中,他看到打捞队,正从涪江里捞起一具尸体,他快速地躲避开,直往家里奔去。

过后才知道:刚才看到的那具尸体,是双江食品站的一个职工被洪水淹死了。刘长清心里的余悸再次涌起,全身打了个激灵。

暴雨后的大中坝,土地湿润,庄稼青绿,夏季的高温烤出了泥土和枝叶的芳香。春季播种的甘蔗、棉花和玉米,在强烈的太阳光照下,正在茁壮地生长,一天高过一天。从破土而出的娇嫩幼芽到壮苗,每天明显见长,现在已经是枝叶茂密,青翠欲滴了。

经过暴雨的洗礼后,枝叶藤蔓更加娇嫩碧绿,在明媚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淡淡的亮光。天边那道由浅入深的彩虹,十分绚丽耀眼,照在广袤的土地上,让所有的植物都披上了靓丽的彩衣。

刘长清挑着空篮子,迈着轻快的步伐,匆匆忙忙向家里走去。一路上,看着这几年在自己带领下,遍地是规模播种的新植被,心里美滋滋的。他为自己能给乡亲们带来物质生活保障,富裕的经济生活,丰富的精神食粮,创办的学校、加工厂、糖厂和铁厂,使村里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村民有稳定的收入,感到由衷地愉悦和自豪。

在他八岁多刚到这里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一切百废待兴。在各种运动中,无人顾及到农村、农业和农民究竟该怎样发展,才是科学的方法,才能使贫穷的农村焕然一新。尽管刘长清每天耳濡目染,对大中坝这块肥沃的土地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烂熟于心,但是,对这个问题,他也从来没有认真想过。

自从当了大队干部后,刘长清刻苦钻研农业科技文化知识,带领村民大刀阔斧地进行科学种养殖,促使大中坝的农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文教、医疗和企业工厂等,基础设施的添置,也给群众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人们的生活、思想、视野和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明显的拓展与提升。

从城里过继到农村的王兴义,如今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大中坝人,刘家的长子。他凭借坚韧、勤奋和刻苦钻研,与乡土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刘长清再也不会被迫逃跑了,他已经在这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尽管城里面的哥哥姐姐门,相继到了人们羡慕的工厂、机关和学校工作。他们旱涝保收,不会像他,为了生存而冒着生命危险去卖菜,但是,刘长清心里从来没有羡慕过他们。

在这片土地上,特别是在他当了大队长后,他的组织、创新和领导能力都得到了自如的发挥。他敢想敢干,善于学习钻研。并且,以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品质,为了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他不断开动脑筋,大胆创新,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这是其他人无法感受和得到的幸福。

几年来,刘长清成功地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赢得了全大队乡民的拥护和热爱。大家开始叫他大队长,后来,逐渐变成叫刘二哥,对他像自己的家人那样信任和依赖。

夕阳已经落入了天际,只剩下最后一抹霞光挂在天边。刘长清边走边想,走到离家不远的胡豆园子,看着成熟饱满的灰绿色胡豆夹,个个都有中指那样长了。豆荚里呈方圆形的胡豆鼓鼓地顶着壳,使每个豆荚都显得饱满圆润。这使他又想起十三岁那年,想吃胡豆瓣炖肉,被养母毒打的往事。

那年五月,百花盛开,阳光明媚,正在地里劳动的刘长清,突然感到四肢无力,有时冷得发抖,有时又大烧大热。他走路东倒西歪,但他还是坚持割草、放牛、打猪草、推饲料、喂猪和煮饭。村民看他这样子,都说:这是“寒老二”(疟疾)。

他一直坚持劳动,直到有一天,他走到芭毛坝时,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昏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奄奄一息地躺在那里。不知过了多久,他才醒过来,又继续干活。就这样拖了一个多月,或许是劳动出了汗,排除了毒素,他又渐渐地好了起来。

有一次割草,路过奚益久家,闻到他家的胡豆炖肉,香味扑鼻而来,非常想吃。回到家里,他肯求母亲王素英说:“妈,割半斤瘦肉煮点胡豆瓣汤来吃嘛。”

话音刚落,不但养母没有答应,而且,她拿起一根条子,往他身上一阵乱打。炖肉没有吃成,还遭到一顿毒打,记忆深刻。这道菜便成了刘长清特别想吃,终身相伴,不离不弃的美味佳肴。

妻儿都知道他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和爱好,每年新胡豆一上市,就会给他煮上这道菜。每次吃它,心里依然酸痛,有时还禁不住要掉下眼泪。

后来,刘长清认真地研究了胡豆的科学种植方法。胡豆也叫蚕豆,它的营养含有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钙、锌、锰和磷脂,是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胡豆所含的胆石碱,有健脑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胡豆富含钙,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与钙化,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胡豆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含胆固醇,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

终于,刘长清明白了那次生重病时,为啥那么想吃胡豆瓣炖汤,是因为他十三岁正处于人体骨骼迅猛发展高峰期。青少年在快速长身高时,体内特别需要胡豆里的各种营养补充。

刘长清对胡豆瓣炖肉这道菜,情有独钟,并做了很多研究和尝试,为此,他专门开设了一个胡豆小园子。自己忙的时候,就由妻子种植管理,从不间断。他似乎要把小时候所缺的营养统统补回来。

不仅仅是这样,他也想到:自家几个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要让他们有充分的营养保证,再也不能像他当年那样,想吃吃不到。刘长清知道这些科学知识后,他认真地进行了选种:蚕豆有许多品种,其中比较常见是胡十号和一号、崇礼蚕豆及慈溪大白蚕等。

他到县农机站,认真挑选了适合在大中坝土壤和气温环境生长,稳定性强、抗性良好、株型好、产量稳定及颗粒大的优良品种。选择好品种后,再根据种植需求和蚕豆品种特性,针对性地培育土质。

蚕豆可种春秋两季,刘长清两季都要种上,便可长期保证餐桌上有这道菜。播种后,他非常精心地进行管理和浇灌:发芽和苗期生长温度,需要保持在16到25度左右,以及充足的肥料。生长期间,表皮呈绿色,成熟后表皮变黑。

夜幕已经垂下,严严实实地笼罩着大中坝,只有每家每户的煤油灯光,像萤火虫一样摇曳着,从窗户里透出来。刘长清一走进院坝,放下箩筐,便急忙踏进家门。兴奋得大声喊道:“向芬,向芬,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妻子回答道:“哦,我在做晚饭呢。”

几个孩子听到父亲的声音,都跑过来,用天真无邪的童声喊道:“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

刘长清过去抱起已经两岁多的长子亲了亲。两个女儿也围了过来,扑在他的身后。小女儿还紧紧地抱住了他的大腿,让他不能动弹。他面带欢喜的笑容,慈爱地问道:“爸爸问你们,想不想吃胡豆瓣炖肉啊?”

两个女儿立即跑到他的前面,欢快地回答:“想吃,想吃。”

刘长清笑得十分灿烂,脸上洋溢着幸福,满口承诺说:“那好吧,明天爸爸去街上割肉,给你们煮胡豆瓣炖肉哦。”

孩子们欢喜地叫道:“好啊,好啊。”

作为人父的刘长清,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多么艰难,他都尽最大努力,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营养保障。胡豆做菜的花样多种多样:把嫩胡豆先煮熟,再回锅,加上蒜苗和调料,吃起来也非常美味。

每年吃这道菜,孩子们都抢着吃,但是,胡豆吃多了,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肠内蛋白质异常发酵引起胃肠胀气。这时,就吃几个橘子给与缓解。或者按摩一下肚子,站起来多运动,可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排气。

虽然胡豆好吃,但是,每次妻子都会从量上进行控制。特别是消化不好的时候,就不做,或让孩子们尽量少吃。

成熟的胡豆果荚为灰棕色,籽粒为黑色或者棕黄色,形状为椭圆形,它不仅仅能做成一道美味蔬菜,还可以做成饲料使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