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陆相华的头像

陆相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9/15
分享
《哈河谣》连载

第三十四章

深秋的老哈河畔,两岸丰收的田野在夕阳的映照下色彩丰富得像一块调色板,树木遍染金黄、天空湛蓝如洗、流水青碧潺潺,偶有鸟儿从水面飞过,为如画的美景增添一抹野趣。站在老哈河岸的高处远,一群忙着收割的人们就如同浮现在五线谱上的一个个音符,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歌谣。

古鲁板蒿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北部东南与玛尼罕乡相连南与萨力巴乡相邻西与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隔老哈河相望北与敖润苏莫苏木毗邻。“古鲁板蒿”系蒙古语,正音为“固日班花”,汉语意为“三座山”,因此地有莲花山、二龙山、敖包山而得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古鲁板蒿属建昌县敖汉札萨克多罗郡王旗孟克敖乡。1961年12月成立古鲁板蒿公社1966年9月改名为红卫公社。1972年恢复原名,1984年2月建古鲁板蒿乡同时析出7个大队建康家营子乡。2006年1月康家营子乡合并回古鲁板蒿乡。2018年,古鲁板蒿撤乡建镇,镇人民政府驻古鲁板蒿村。古鲁板蒿镇辖古鲁板蒿、山嘴、白家店、八家、西湾子、孤山子、李家营子、新兴、东哈拉勿苏、康家营子、周家地、东他拉12个行政村。

古鲁板蒿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老哈河贯穿境内,蜿蜒流淌,奔流不息,滋养和孕育了这一方人民。提到老哈河就不得不提红山水库。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的红山水库,地处辽河干流老哈河中游。位于赤峰境内翁牛特旗、敖汉旗、松山区三个旗县区的交界处,是辽河流域最大的水库,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水库。而我的家乡古鲁板蒿就在红山水库的右岸。

红山水库于1958年开工兴建,1965年竣工投运,总库容25.6亿立方米,是辽河流域最大的水库。1958年10月,红山水库开工。大河两岸,人山人海,战鼓喧天。劳动竞赛的红旗在整个工地上迎风招展;纵横交错的各类电线像血管一样遍布工地;推土运石的简易铁轨犹如蛛网;5万名劳动大军开山劈岭的爆破声雷鸣不止,烟雾飞腾,碎石滚滚;汽车、胶车满载着砂石在工地上往返穿梭;发电机、鼓风机、扩音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一排排工人宿舍成栋地建起……千军万马战犹酣,呈现出一副蔚为壮观的新大禹治水图。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当时的盛况:5万民工、7年时间,决战红山水库;工程土方石方按一公尺高一公尺宽并列起来,比万里长城还要长;蓄水量比十三陵水库大24倍。1960年5月19日午夜零点,一阵春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在红山水库大坝北端,民兵们推着推车,抬着台筐,往导流堤上加土背石。有史以来桀骜不驯的老哈河就要被英雄的治河民工们拦腰截断!

红山水库的主要作用就是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水库自运用以来,累计防洪减灾效益100多亿元,为保护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防御大于2000 立方米每秒的洪水7次,1962年为最大1次。1962年7月24日,受台风影响,昭乌达盟连降暴雨,洪水泛滥,老哈河铁路土桥被冲毁,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派飞机空投救灾物资。此次洪水入库洪峰1.27万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仅为995立方米每秒 ,削减洪峰92.2%,6日洪量12.78亿立方米,直接减灾效益3.87亿元,是修建红山水库总投资的4.4倍。此次洪水因有红山水库蓄拦,下游西辽河、营口等地区免遭了洪灾。

红山水库的修筑可以说是具有两面性的,也可以说是“大跃进”的产物。相对红山水库上游来说,当地群众为红山水库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红山水库修建之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民工们在老哈河两岸支起帐篷,搭起条芭简易房屋,夏不遮雨,冬不御寒。战斗在老哈河南岸的喀喇沁、宁城、敖汉旗、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5个旗县的民工,共同担负着扳倒几座土山,建起拦河大坝的任务。

红山水库的截流,在保障了水库下游财产和良田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的情况下,也给老哈河红山水库上游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尤其像我们古鲁板蒿库区所在地更是苦不堪言。

首先是大量的良田变成了库区,库区的移民流离失所。据说当时老百姓的搬迁款几乎达到忽略不计的程度,直至半个世纪之后的前几年才刚刚补齐。记忆中的老哈河气势磅礴,咆哮怒吼,震耳欲聋,宛如一条并不温顺的狂龙,撼天动地,肆意奔腾。如果你到过赤峰河套地区,便可看到许多纵横的沟壑和围绕在哈河岸边大大小小的村庄,这就是老哈河咆哮发怒的见证,这就是老哈河养育的子民们为了生活而饱受风霜,与之战斗的印痕。这也是我“人之初”的觉醒:人活着需要经历或即将经历无数次的苦难。

其次就是饮水困难,站在北山头回望,我想起了老家村民在寒冷的冬天到往返10多里的冰窟挑水的情景。一群朴实的村民在一条蜿蜒起伏的羊场小道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远远地像一个个黑点,慢慢地,由远及近,有点像茶马古道的苍凉与悲壮……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