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新作快递更多
小说
诗歌
散文
鲁院学员更多
-
巴商
诗歌| 处暑,秋日里一枚别针
诗歌| 大暑,夏日的信笺
-
帕男
散文| 石屏:诗语满地
散文| 彩胜年年逢七日
散文| 天台油腐乳:十里花香不如你
-
牧之
诗歌| 向大地敞开心怀(组诗)
诗歌| 在高原俯瞰岁月放飞思绪
诗歌| 朴素的远望(组诗)
本周之星(2023年第43期)
一只水鸟落进黄昏 (组诗)
阳光给大地涂上一层光芒 足以让人们,把昨夜那么多的悲伤 一下子咳了出来
时光是一道影子
落日是悬着的一枚金黄硬币 丢给人间几截炊烟 山体沉默,风比天更高 羊群安静吃草,喝干净的流水 蝴蝶翅膀如刀片,隔开一个季节的花蕾

驻站内刊更多
-
《红棉》
《红棉》文学创刊于2015年春,目前已发行40000余册,刊发国内外文学作品200余万字。自办刊以来,《红棉》以敏锐的目光、独到的视野,推介精品力作,展现本土人文,兼收并蓄多种风格,呈现当代文学创作的新风貌。连续几年获得深圳优秀文学内刊、优秀主编、优秀封面、优秀卷首语等奖项,被誉为深圳五大内刊之一。依托《红棉》文学刊物,面向全国举办“红棉文学奖”和“深读城市文化论坛”,迄今已经成功举办四届。
- 诗歌| 请拿走这道光(组诗)
- 随笔杂谈| 唯恐孤零零地走进时间的阴影
- 小说| 素描法国
- 其他| 文学与城市:互动、互文、共生的文本
- 诗歌| 山村札记(组诗)
-
《葫芦河》
《葫芦河》是宁夏西吉县文联主办的纯文学季刊,属内部交流刊物,常设栏目有“本期名家”“第一阅读”“声音”“汉语锋芒”“鲁院折页”“民族团结”“扶贫励志”“本土小辑”“北斗星诗社”“诗词楹联”“校园文学”等,刊发作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画摄影、民俗工艺等。 《葫芦河》前身为民办刊物,始创于上世纪80年代,手工油印,90年代初,因多方因素导致停刊,2007年,再次正式发刊,有西吉县文联主办,截止目前共印编四十六期,深受本土作家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2018年九月,在中国作协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采访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充分肯定了中国首个文学之乡—西吉的建设成果,亲笔为《葫芦河》签名鼓励留念。 《葫芦河》自创办以来,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作家,为西吉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散文| 乡村的冬天
- 诗歌| 行吟抑或厮守(组诗)
- 诗歌| 文物记(10首)
- 小说| 蝴蝶的诗
- 小说| 洁白(外三首)
-
《今朝》
《今朝》是赣州市文联主管,赣州文学院、赣州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市唯一大型综合文学艺术期刊。创刊于2009年。主要刊发优秀原创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文化随笔、书画、摄影等文艺作品及赣南文艺工作动态及交流信息。以“感受时代脉搏突出地域特色推介重点作家,扶持文艺新人繁荣文艺创作,弘扬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生活”为宗旨,强调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有机统一。现代,大气,厚重,经典,是她的办刊风格;原创,本土,开放,审美是她的特色。创刊十年来,以其丰赡的内容,鲜明的赣南地域特色、文学艺术特色以及沉雄大气高雅的赣州气派,展现了赣南老区文学艺术与文化的蔚然风貌。成为涵养赣南文脉、传播赣南文化、培育文艺赣军的最直接、最有力、最具赣南血缘胎记的地方刊物载体,是一张拿得出、叫得响、走得远的赣南文化名片。
- 随笔杂谈| 千山走过再回眸,我以丹心写丹霞 ——《丹霞赣南》自序
- 散文| 《涅槃之树》
- 其他| 辛弃疾在赣州
- 散文| 衣袂记
- 散文| 我们的想念
-
《梵净山》
《梵净山》文学双月刊创办于1984年,系贵州省铜仁市文联主办,迄今已出刊194期。杂志为大16开本,内文136个页码。以“大武陵文学视野,开放式办刊理念,建构区域文学版图,打造黔东实力作家群”为办刊宗旨。注重兼容并蓄,彰显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传递积极、健康的精神力量和人文情怀,扬弃粗鄙化、庸俗化、浮浅化。设计印刷力求突出个性品质,品相追求达到精美雅致,沉实纯粹。开设重点栏目:新干线(推介铜仁具有文学创作潜力的新人,通过“作品、观点、印象、批评”敞开的方式,实现对作者的全方位扫描,集束式亮相)、武陵风(武陵山区文化既有着同根同源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由此构成了武陵山区文学的丰富多采和繁茂璀璨,刊登武陵山区实力作家作品,展示大武陵区域文学面貌,促进区域内作家之间相互了解、交流、学习,营造武陵文学艺术竞相奔放的浓厚氛围)、新视野(推介国内八零后、九零后新锐作家)及非虚构、小说林、散文界、诗空间、新批评、对话与争鸣、武陵作家档案等常设栏目。 《梵净山》文学双月刊坚持原创首发用稿原则,自2014年改版以来,已连续5年被贵州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优秀内部期刊,有200多部(篇)作品在《梵净山》首发后,先后在《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散文》《天涯》《山花》《诗刊》等重点期刊发表,并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散文选刊》《诗选刊》等转载,部分作品获2015年度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短篇小说奖、中国出版集团特别贡献奖、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第四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贡嘎山”年度文学奖等,并被收入多种年度选本。
- 散文| 佛顶山:障目之叶
- 散文| 万山:最好的遇见(外一篇)
- 诗歌| 红石溪(组诗)
- 诗歌| 一场雨深陷在回忆里(组诗)
- 散文| 青春背影里的乡愁
活跃用户
程占功
程占功,陕西人,多年任郑州黄河报社记者及黄河报文化版责任编辑。业余从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万世大禹》、《名将孤女》、《往事》,其中《万世大禹》与我根据自己创作的中篇小说《倪岱传奇》改编的同名电影剧本一起,由国家版权局直属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向我颁发了作品登记证书。我还著有中篇小说《奇婉下凡》等,以及大量新闻、散文作品,已发表各类作品一百多万字。另外,我早年创作的33万字的10集电视连续剧《黄河魂》文学剧本被摄制部门选用后,由我与另一人在北京修改加工两个月,摄制完成后,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台、二台播出。获全国报纸副刊专栏年赛奖、河南省专业报撰稿一等奖、编辑一等奖等
源根
邹小禔,笔名源根,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2011年开始小说创作,已创作短篇、微型小说三十余篇和长篇小说七部 。
张粟山
张粟山,河北饶阳人。曾在军中服役二十五年,转业之后入职天津大学工作,近年曾赴甘肃陇南宕昌挂职扶贫。数十年坚持写作不辍,文学成为情感慰藉与灵魂伴侣,多篇诗文作品发表发布于文学报刊及网站。
黄建平(雨生荣)
黄建平简介,笔名:雨生荣。字:诗鹤。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南安市作协会员。
张重永
张重永,男,上世纪80年代出生。广西巴马县人,现在广西河池市直某单位工作。曾在广西省、市报刊发表过若干文章。
作家群更多
-
楚雄作家群
这一个用户是云南省楚雄州文联、州作家协会以及《金沙江文艺》月刊的集体账户,负责推荐楚雄州作家的、《金沙江文艺》发表的优秀文稿
- 散文| 李光彪:母亲的“接班猪”
- 散文| 余继聪:屋檐
- 散文| 杨 杰:赶 山 人
- 散文| 李光伟:高山顶上茶花开
- 散文| 向 虫 祭 奠
-
汉钢通讯
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钢集团汉钢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25日,2010年11月8日挂牌营运,同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注册资本金30.80亿元,总资产124.48亿元,员工3500余人。公司是按照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要求,实施钢铁产业整合技术改造灾后重建工程项目,其产能全部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并于2014年11月被工信部列入第三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公司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故地勉县,北临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南依巍巍古战场定军山,京昆高速、十天高速、阳安铁路、西成高铁横亘而过,人杰地灵,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旖旎,生态环境良好。目前已形成300万吨钢,135亿元年销售收入的能力,公司产品钢坯、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圆钢、线材、棒材等主要销往陕、川、渝、鄂等地区。 《汉钢通讯》是经汉中市委宣传部批准,公司定期刊发的内部刊物。自2011年8月1日创刊,现已刊发196期,累计刊登稿件约3520余篇。《汉钢通讯》以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为根本遵循,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的相关要求,以贴近生产、贴近一线、贴近职工为原则、以生产、经营、安全、环保、党建五大领域为重点,分为公司要闻、综合新闻、基层动态、员工天地四大板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以丰富多样的内容,以多元化的视角,记录汉钢历史、讲述汉钢故事、传播汉钢声音,受到集团公司的高度关注和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汉钢通讯》的刊发,吸引大批写作爱好者加入了新闻宣传队伍。根据集团公司的安排部署,成立汉钢公司党委通讯组,并择优推荐加入集团党委通讯组,现已形成公司党群工作部主管、各单位政工科分管、单位通讯员主抓的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的新闻宣传大格局,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使汉钢声音传得更远,在公司内外宣平台唱响主流媒体最强音。
活跃用户
-
-
巷陌人家
巷陌人家,原名郭克立,山东省聊城人,现定居河南省平顶山,中国新诗协会会员。常用笔名“巷陌人家”,素喜爱文字,时常在今日头条、中国新诗协会及中国诗歌网发文记录零散文章,寻找文字里的自己,记录文字里的乡土。
-
-
冀金雨
诗人,散文家,北京丰台及河北衡水作协会员。微博和中诗网以“岸柳扶风”,中国诗歌网以“观荷听雨”发有几百至一千多篇(首)诗散原创作品。作家网、今日头条和百家号以“冀金雨”发表大量散文。作品在衡水日报、作家报、中国家庭报等纸媒多篇发表。出版诗散文集《燕山之侧》和中诗网电子诗集《笔墨下行走的流年》。
-
-
张大丽
赏山水诗情,唱四季风雨,叹若梦浮生。
-
-
陈思同
河南人。中共党员。三级警督。政协委员。河大客座教授。已创作出版作品10多部。曾任《开封日报》、尉氏县纪委特邀记者。在《人民日报》等发稿1000多篇。10次在河南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组织的全国诗歌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
-
-
郑旭东
郑旭东,笔名夏秋,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黑龙江戏剧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党史研究会及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呼兰区作家协会主席。长期业余从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歌词、影视剧等创作活动。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火浴》;散文集《东北风情》、《我的作家梦》;中篇小说集《播种记》,短篇小说选集《泪落兰河寂无声》等;编剧的电视剧《喇叭、棋招、预见性》,广播剧《村长的老婆》、《国宝》等多部在省、市广播电视台录制播出;《耕耘的画》《呼兰春晓》等多篇报告文学作品入选有关书籍及报刊。散文《绿在呼兰河》等三篇入选中小学教材,其他文学作品多次获省市作家协会有关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