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山的头像

关山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3/28
分享

燃烧的敦煌之恋连载

关 山 印 象(代序)

颖 子

作家得有作品,好作家就得有好作品,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当我有幸读到关山先生刚刚定稿的长篇小说《燃烧的敦煌之恋》时,尽管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说自己只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但从此他在我心目中已经确定无疑地跃升为一位份量很重的作家了,至少在故乡敦煌这片天地里是如此。捧着一寸多厚的书稿,面对洋洋三十多万字的精彩内容,我沉思了好些天,多年前的一丝疑惑不仅释然,紧随其后的分明是深深的震撼!

敦煌题材的文学作品近些年迅速增多,势如潮涌,这一方面是因为本土作家的努力,在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和突破,但这还只是沧海几粟;另一方面也是更多的海内外作家瞩目西部、心仪敦煌文化的结果,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欣喜的局面和趋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敦煌文化本身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华夏文化中最灿烂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之一,每一个有心于文学艺术事业的人都会从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另一方面也是当代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促成的,也正是时代所需。关山先生的新作《燃烧的敦煌之恋》的问世,如同劲流助潮,可谓正当其时。

敦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绮丽独特的自然风光,父老乡亲的时代风采,还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再加上甜美动人的青春故事,把这所有的一切浓缩于笔端,再用流畅优美的文字倾珠泻玉般抒写出来,这就是关山先生的最新力作《燃烧的敦煌之恋》。这样厚重的作品,我知道自己无法一时半会就做出像样的评价,就先暂且绕开。好在很快我就有了新的发现,关山先生的散文和古典诗词同样叫人击节称快。这些诗文散见于一些文学报刊,如沧海遗珠一般,光彩淡然;可是如果聚合在一起,则顿然觉得像星座一样璀璨。

关山先生的散文《心中的沙枣花》、《榆树与春天》、《塔》、《感悟阳光》、《母亲河的心声》、《阳关印象》、《玉门关断想》等篇,都属于质朴清新、字约意丰、平凡中有深意的那一类。而最让我称奇的却是他的诗词——如今的人们大都写的是自由体的新诗,至于那种讲究格律的古典诗词,喜好诵读者甚多,有真悟且合韵律又能书于纸上成文者则属寥寥。如果不是在他的书房“静退斋”里亲眼看到了打印稿和初写时的草稿,我真不相信这些诗词就是坐在我面前的这位谦逊随和也爱爽朗地说几句笑话的敦煌老乡的作品。他的《七律 过会宁》、《沁园春 长城》大气磅礴,颇有唐宋浩然之风;而《破阵子 敦煌咏》、《七律 戊子中秋游鸣沙山月牙泉有感兼怀友人》、《七律 秋日黄昏游月牙泉有感》、《七律 秋日再游月牙泉而作》、《忆江南 沙州怨》、《贺新郎 游贵州龙宫有感》等诗词则自由抒怀、情感真挚;另有《渔家傲 赏花》、《浣溪沙 嫦娥怨》、《金缕曲 清明》等词却明丽婉转,别有韵味。我笑着问他,宋词有苏辛的豪放派和李清照的婉约派,你究竟是哪一派啊?他也笑着回答:我哪儿谈得上什么派,我是随意派。我明白他的意思,他不是那种刻意为写诗而写诗的人,已经人到中年的他,发表的诗词也不过二三十首,按他自己的说法,他不是那种强迫自己坐在书案前一定要按时写出一些东西的人,而是某情某景触发了灵感就一气呵成的那一类,所以他自嘲自己迟迟凑不够出版专集的数量,就借机把其中一部分诗词融入到这部小说中,算是顺便搭车。就这,如果自己不满意还没有定稿,哪怕草稿在电脑里或是抽屉里放上几个月甚至几年也不投稿公开示人。正因为他如此严谨的创作态度,所以读他的诗文,我们没有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因为同好书文,我与关山先生早在十几年前就相识了。那时候,从他的言谈和工作中留给人们的印象,他周围的人包括我在内都觉得他是一个激情澎湃、满腹才华的人。但同时,我也有一个疑问:除了发表过十几篇和本职工作有关的论文之外,这位被人们称道为才子的人,却怎么迟迟不见能与他的才名相称的真正的文学作品?年复一年,他都把满腔热情倾注在本职工作上,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已使他在本职工作方面的成就为人们所熟知,而读书、写作、练书法和音乐创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却是他不为人们尽知的另一面。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些年,关山先生的文学创作进入了爆发期,从短小的诗词到散文,再到长篇巨制,长期的文学素养的积累和深切的生活感悟的积淀,终于发酵成熟,喷薄而出,呈现给人们的是一样接一样赏心悦目又精致可口的文化美餐。他的诗词获得二〇一一年华语文学大赛二等奖,二〇一二年时代颂歌全国诗词散文大赛二等奖,两次受邀赴北京参加颁奖大会,他的书法和硬笔书法作品则获得全国赛展两个金奖和一个一等奖,他创作的《阳关情思》、《敦煌有你》、《敦煌绝恋》、《偶然回首》等十几首歌曲也深受人们喜爱。

反复读了关山先生的这部长篇小说后,我思虑再三,才有了一些更加清晰的感觉。首先,我觉得这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小说作品,故事中的人物仿佛就是曾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真实的人;曲折又明晰的爱情故事一贯到底,不少情节使人动容。其次,作者叙事的语言给人的感觉是耳目一新,有多处近乎清新隽永的游记,还有好几处浓墨重彩地描绘自然风光的地方,完全可以独立成篇看作是写景抒情的精美散文,而作者自作的十多首诗歌词赋的引入,既与人物身份相衬,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作者本人扎实的人文修养的功底。读完全篇,会让人感觉到原来很熟悉的那些人、那些事物更加鲜明、清新和美好,从而对他(它)们又多了几分亲近。其实这并不是我自己读了这部作品后的感悟,我知道,这恰恰是作者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善于捕捉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进行艺术重塑后才有的效果。

文学创作需要热情,确切地说,更需要激情,而更重要的是这种源于社会生活、萃于作者思想的情感应溶于文字之中,与广大读者的感悟能够融合并产生共鸣。关山先生的这部作品就是这样,这也是我读完这部作品后又一个明显的感觉。

关山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敦煌人,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勤劳淳朴的民风,似乎已经浓浓地溶入了他的血液,这也是他不同体裁的作品共同的主题。本来在访谈之前我还准备与他交流另外一个问题——把作品的主题几乎全部集中在敦煌,这样的创作视野是不是有点狭窄,但在我看了他写会宁、写长城、写贵州龙宫的诗词,联想到他在《燃烧的敦煌之恋》中纵横五洲的笔触,更进一步联想到敦煌文化本身的博大与开放时,我便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多余。作为同样在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我,从访谈过后到现在,一直被他这样的一句话感动着:作为一名历史文化名城的敦煌人,应该深入地了解敦煌,深切地感知敦煌,为弘扬敦煌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职业自觉走向文化自觉。也正是因为有这种高度的使命感和自觉精神,多年前他曾耗去了三年多的业余时间,独自编成了一本十二万字并且体例完备的《简明敦煌历史教程》,做为地方课教材已经在部分中小学使用。而他完全自愿地做这样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仅仅是因为他自己觉得有这个必要。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敦煌奇丽的风光、西部雄浑的景象、祖国壮美的山河以及它们所承载的灿烂的历史文化,还有我们英雄的父老乡亲古今一脉的开拓进取精神,无一不是今天鼓舞我们前进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敦煌这片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在大力促进文化繁荣的今天,在鸣沙山巅,在党河岸边,在阳关脚下,在胡杨林间,在丝路古道,行吟着这样一位自觉为家乡、为祖国鼓与呼的热血男儿。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满怀激情一路放歌的行者,他脚下的路今后一定会更宽、更远。

                                             郑重声明

1、本故事所有情节纯属虚构,若有雷同之处,纯属巧合;

2、本故事在涉及地理、历史文化、及当代发展成就方面力求忠于事实,若有不当之处,实属资料差异,敬请谅解,并欢迎指导;

3、本故事中所提及的有关敦煌历史文化的学者和名家,是出于对他们卓越贡献和高尚品格的敬仰和尊重,均为正面颂扬,有关资料均出自目前各种媒体的公开报道,并无作者个人臆想;

4、为达到最佳宣传效果,这部作品写成了一部带有报告文学色彩的小说,其报告文学成分主要体现在上述第二、第三项,为了与此一致,全篇均使用了真实地名;

5、本故事中敦煌当地所有的人物和台湾鸿润集团及集团成员均为虚拟,万勿对号入座,如有相像之处,也完全出于巧合;

6、本故事中引用的古今名家诗文在引用之处都有明确的标注和说明,除此之外的大多数诗、词、赋均为本人所作,非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

7、本故事中涉及若干项关于某些事物名称及其含义和相关图徽的说明,均为作者本人自有首创,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

                                                                        关 山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2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读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交流指正。

关山   2020-04-01 16:49

作品不错,建议大家都看一下!!

平凡人   2020-04-06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