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葡萄收购,就像是一场热热闹闹教人激动和高兴的好戏。咋不是呢?一亩园十亩田,这不光说的是种植效益,其实主要说的是劳动量。全镇家家户户大半年的辛苦,就盼的是秋天有个好收成,再变成最现实的一沓一沓钞票,这就心落在胸膛里了,新的一轮生活也就有了保障和推动力。现在好戏既然开场了,方兴业就想着自己一定要把这个主角唱好。
葡萄的成熟和销售,特别像山里的洪水,说来都来了,从八月下旬到国庆节前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都是葡萄收获和销售的黄金季节,特别是到了九月,每年都形成一个高潮。先是本地的小商贩们零零星星地找上门来批发,然后运到市区和附近县市去买。每人每次要的量虽然不大,一般用的都是小三轮、小皮卡之类的小型货车,也不用进保鲜库加冷。因为阳关葡萄在本地名声是响当当的,销售起来也利索,再加上本地商贩近在咫尺,有地利之便,又有亲朋好友的广泛联系,信息灵通,所以本地的小商贩每年都能占得先机,每年的销售总量也不是个小数,再加上本地商贩对果形果粒要求不是太高,按质论价,也很灵活。外地客商是销售高峰期的主力,需求量大,来得集中,时间要求也紧凑,对果形果粒要求严格,要的全部是精品。这两种方式正好相互补充,是阳关葡萄外销的两个主要途径。第三种做法就是农户分散自藏和冷库集中保鲜长期冷藏,在冬令和年关反季节销售。预备的第四种方式就是准备好晾房,把葡萄阴干成为葡萄干,一年四季都能销售。这些措施方兴业早就做了详尽的计划,一一落实下去了。
现在方兴业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销售高峰到来后有效地“挫峰”、“分流”,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希望更多的外地客商前来,使阳关镇这些优质的鲜食葡萄尽快出现在东部和沿海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如果说顾客就是上帝的话,那么,这些来到阳关镇的外地客商就是实实在在的“救星”。
其实,这些天方兴业心中一直还萦绕着一个幻想,那就是女儿方玉洁的台商朋友沈志国曾说过要帮助他销售葡萄。对沈志国的这个说法,从一开始,方兴业就没有十分当真,也就当是那么一说。这些年来,这种口头当面的外交辞令式的承诺,方兴业已经听得多了,好些人的应承当时就能让人感觉到是言不由衷、随口随说的客套。这位沈公子,那么大的家族产业,那样身份的人,真的能为一群刚刚认识、又身在几千里之外戈壁深处的农民来卖葡萄么?自己不是还粗暴地对待了他么?只不过当时人在阳关,处在这些乡里人中间,得到了帮助,受到了款待,总得表示一下感谢罢了。要不然,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一点音信呢?
可是,这个幻想竟然挥之不去。这几天葡萄已经大面积成熟,田间地头到处是葡萄装箱的战场,冷藏库更是应接不暇,这二十四小时的致冷时间给人的感觉是那么漫长。保鲜库大院里,外地客商装运葡萄的大型冷藏车,和前来送葡萄入库的农家三轮摩托、小皮卡、手推车进进出出,门口已经开始出现堵塞。方兴业已经在门外、门口和大院里安排了几个人做疏导工作了。寿昌村和二墩村两个规模小一些的保鲜库也跟镇子里的情况差不多,但这还不是真正的高潮。再过几天,葡萄就全部成熟了,千家万户都涌上来,那可怎么办?从当时那位沈公子的言行举止看,应该是一个热情诚恳说话算数的人。老婆子不是说,沈志国和女儿好像对上象了……嗨!这没影子的事也能当真么?也能摆到桌面上对大家说么?还有,自家的葡萄也该卖了,总不能等到大家都卖完了再卖吧。老方纵然有耐心把大家让在前面,可是葡萄长在地里可不等人啊!如果遇上雨天怎么办?如果销售后期价格下跌了怎么办?这都是这几年已经经历过的现实问题。成熟的葡萄搁在地里现在是人们最揪心的事了。可是反过来,现在车这么紧,葡萄协会的人先卖了自家的葡萄,其他人的意见可就大了去了!这葡萄协会是全镇的协会,不是协会里几个人的协会,这种意见方兴业已经听到过。那就到这个周末再说吧,让大伙儿都卖出一部分了自己再卖,也正好让女儿回家帮忙一起剪葡萄。外地客商看到粥多僧少的这种情形,已经一次又一次提出降价要求了,并且,迫于压力,经过镇领导同意,价格已经实际下浮了几角钱。没办法,现在明显是买方市场。
车!车!车!方兴业再清楚不过了,现在的关键就是外地客商和他们的车来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可是,能联系的方式都在用,能做的广告也在不遗余力地做,联系到外销渠道的人根据销量按比例重奖的措施公布后也在兑现着,还能怎样呢?
“老刘,一号库、二号库装车的速度再快些,装好就开出去,把地方腾开。那辆车太大,挡了路了。”
“小陈,叫门卫老张把院子里轧碎的那些葡萄清除掉。”
方兴业在大院里忙活了一阵,回到办公室。一进门就愣住了,女儿方玉洁和沈志国都在屋里,沙发上还坐着三个衣冠楚楚的陌生人。
“爸!”方玉洁起身迎过来。
“伯父好!”沈志国也赶忙站起来问好。
“您好!”“您好!”那三位陌生的客人也站起来打着招呼。方兴业和几位客人都握了手,连忙让座。
“伯父!我给您带来了几位客人,今天先到了三位。”沈志国把三位客人一一做了介绍。这三位客人,都是沈志国的朋友公司里的得力干将,他们的老板都是在东南和沿海一带做农产品生意的,每个人都有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其中一位专做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和沈志国都是好多年的交情了。
方兴业看到女儿回来,又看到沈志国带着大客户来装葡萄,真是喜从天降。他高兴地对沈志国和三位新客户说,热烈欢迎,你们可是及时雨啊!
“方先生!”其中一位客人说道:“我们老总给我交代过了,只要葡萄的品质好,我们可以进好多的。沈总出面,这个忙不能不帮。刚才在路边,我们已经看过一些葡萄园了,看起来还不错,方小姐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情况。就一点:我们要的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产品,纯自然条件的产品。在大陆沿海,高端市场对农产品的检验检查是很严格的。在台湾,检验如果出了问题,是要吃官司的。所以我们希望方先生能确保葡萄质量,我们特别想知道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情况。”
其他两个人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
“吴先生要求的,也正是我们要求的!我们的葡萄主要是鲜食葡萄,是直接能上餐桌的,经得起检验。施肥我们禁止用化学肥料,只让用农家肥和植物有机肥料。防虫期用的是荧光杀虫,和少量无公害、无残留农药。我们对收购的葡萄都进行高密度的抽样检验。发现不合格葡萄绝不入库外销。”
三位客人都表示满意。老方刚要给他们安排住宿,沈志国说,他们已经在市里的宾馆住下了,如果明天就能装车出发的话,他们就在敦煌玩两天再乘飞机回去,所以就不麻烦了,只要把司机安排好就行。老方说,这很方便,我们现在有三辆接待客户的专车,专门跑市区和阳关镇之间。沈先生到敦煌后咋没有给我打电话,要不然我会派车去接你们的。沈志国说,到敦煌之后是等玉洁中午下班请了半天假一块儿来的。
双方很快就商定了价格、装车时间和数量。这一次先来的是六辆大型冷藏车,一共能装一百八十吨上下。日夜兼程的话,一星期就能跑一个来回。
安顿好了三位客户和司机,方玉洁陪沈志国来到叶海波家里。叶海波今天早早就把剪好的葡萄送到保鲜库加冷去了,这一阵正在家里帮翠翠忙活。他隔着窗户看到方玉洁和沈志国来了,扔下手中的一捆葱就从屋里跑出来,一边忙着让客,一边在门边的水龙头匆匆洗了手。叶海波拉住沈志国的手狠劲地摇着:“哎呀!沈哥!你终于来了!把人可想扎扎了。”沈志国也十分高兴,他也找回了一个月前和叶海波这些兄弟们在一起时畅快的感觉。方玉洁看到他们两个成了这么要好的兄弟,也很高兴。
“是沈哥和方姐来了!欢迎欢迎!”翠翠满脸笑容,也来到客厅打招呼,一边还擦着手。
“翠翠嫂子好!”沈志国也熟悉了这边的玩笑。翠翠听沈志国这样称呼自己,亲切自然,欣然接受了:“我当是咋了,让他剥些葱,刚拿到手里扔下就跑出来了。原来是咱们的贵客到了。”
“翠翠嫂子,你不能再把我当客人看了,我到这里觉得就像回到了家里一样。”
“哦!对对对!咱们是一家人了。”翠翠高兴地改口。
“沈哥,这次来多待些时间,葡萄买完了我陪你好好转一转咱们敦煌。住宿还是老规矩,要么住方叔家,要么住我这里,那个房间专门给你留着。”
“好的!海波老弟,这一次我可能呆的时间长一点,你可不要嫌烦哦!”
翠翠赶紧插话说:“沈哥,你也不能说客气话了,你是请都请不来贵客,怎么会烦呢!饿了吧,我给你做饭去,都是现成的。”
“我还是想吃汤面片。”沈志国回味深长地说。
“这一次胃好了吧,光吃个汤面片咋行呢!”
“我就觉得汤面片最好吃了。”
翠翠是个很机灵的人,她知道沈志国爱吃汤面片是因为上次在医院里吃了方玉洁母亲做的汤面。就开玩笑说:“我做的可没有方家婶子做的好,方姐可是得了婶子的真传了,做下的汤面片正宗得很。以后就让方姐天天做给你吃吧。”说完咯咯咯笑了起来,叶海波也被惹笑了。沈志国和方玉洁对望了一眼,笑而不语。方玉洁就和翠翠一起到厨房里去了。
叶海波和沈志国上了二楼,来到沈志国住过的房间。一进门,叶海波从枕头底下拿出沈志国放下的两千元钱,塞到沈志国的手里,有些不高兴地说:“沈哥,咱们弟兄们一场,你这么见外我就不高兴了。”沈志国看到叶海波真生气了,就接过来装在身上。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叶海波说:“走,沈哥,汤面片应该做好了,咱们先去吃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