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山的头像

关山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3/28
分享
《燃烧的敦煌之恋》连载

第四十八章 问道三危山(2)

“施主!施主!你有什么为难的事?”

关鸣泉感到有人在拍他的肩膀,猛然醒过神来。他回头一看,背后一前一后站着两个人,浓浓的夜色下虽然看不分明,但前者无发,胸佩佛珠,显然是个僧人。后边那位就更加模糊。关鸣泉有些迷糊地站起来,刚要回话,结果两个人同时发话了:“是净空师父?”“你是关鸣泉?”两人都很意外,又惊又喜,四手紧握,感叹不已。

净空向关鸣泉介绍身后的人说,这是西云观的清一道长,今天进山例行教务,约我在老君堂共赏明月。关鸣泉颔首和清一道长见过礼,又用俗家之礼握了手,算是认识了。

“我们前边用斋饭时,听到有人在拼力的大喊,后来又无声无息了,很不放心。就一同出来在山头走走,看看有没有什么事,没事就看一看山中的夜景,等到月挂中天,再赏月畅聊。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能遇上你!真是有缘啊!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此话真是不假!”净空感慨不已。

“关施主今天是来寻访净空师父的吧?”清一道长知道来者是净空的朋友,初次相见,就尽量绕开尴尬的话题。他已经感觉到天黑之后还独坐山头的关鸣泉一定有什么心事:“还是请二位到草屋里坐吧,这儿的风有些凉。”

“好!好!”二人随着清一道长绕过小盆地近处的这个院落,来到西侧十几步远地势略高的另一处院落前,清一道长客气地请净空和关鸣泉屋里坐。

“我原本就打算今晚陪清一道兄赏月的,没想到鸣泉兄也能不辞辛劳来访,真是在妙不过了!此时的月亮虽然刚刚露脸,又被浓云遮掩,过不了多久就会大放光明。不如就在这门前搬个小桌,我们一边赏月,一边聊天如何?”净空师父提议道,关鸣泉很是赞同。清一道长就从屋里搬出一个低矮的小四方桌,又拿出三个小凳子,提来一壶开水,还有三个粗瓷碗:“今天咱们就以茶代酒,聊个痛快!”说完就斟满了三碗开水。

“你这叫白开水,不叫茶啊!哈哈!”净空开着玩笑说。

“对对对!应该是‘以水代酒’!哈哈哈!咱们敦煌人习惯这么说,一般不仔细分辨开水和茶的。对了,鸣泉兄弟,还没有用过晚饭吧?山野之中,虽然简陋,但斋饭还是天天有保证的。我让他们再做一些。”

“多谢师父!就不给你添麻烦了。不是我有意客气,前边上山的时候,我已经抽空吃了一些水果和糕点,即使现在斋饭做出来,也吃不了多少。这里还有一些,咱们来个分而食之,也就正好。”关鸣泉说着,把背包里剩余的两包糕点、几个早酥梨和三瓶红茶掏出来放在桌上。

“鸣泉兄弟不是虚言虚情之人,道兄就不要客气了。”

“也好。”清一道长叫出一个小道士,吩咐他切一盘瓜来。转眼功夫,小道士端着一大盘西瓜和甜瓜出来了,这样就满满摆了一桌。大家都不推让,痛快地吃起来。

“清一道兄!看不出,你这里存货还不少!”净空继续开着玩笑。

“哪里比得上你那里香火旺盛呢!我这老君堂山高路远,前来敬香的人就少得多了。也算你们有口福,听徒弟说,昨天山下莫高镇的王居士来这里,让她两个身强力壮的孙子硬是扛上来一袋子西瓜、一袋子甜瓜。”

从言谈口音和对本地风俗的了解来看,清一道长应该是本地人,年纪大约五十开外;而净空师父以前就对关鸣泉说过,他是山西五台山人,现在也就四十刚过。

“清一老兄,眼前这位,你不要看他年纪轻轻,在咱们敦煌也算得上是文化名人。书法文章都是出类拔萃的。我们是几年前在书法协会的书展上认识的,是个大才子啊!”

“是吗?如此了得啊!那咱们就为今天的幸会先干一杯!”清一道长端起了水碗,向净空和关鸣泉示意,然后就先喝下去一大口。关鸣泉和净空连忙举碗相陪。大家把水喝完后,关鸣泉把红茶拧开,每人倒了满满一碗。

“鸣泉兄弟,今年贵庚多少?”清一道长问关鸣泉。

“二十八岁。”

“二十八岁,正是人生入世的关口啊!”清一道长并不直接点破,只是婉转地劝化。关鸣泉心知肚明,暗暗佩服清一道长的洞察力。

“鸣泉兄弟相貌堂堂、年纪轻轻就才名四扬,叫人佩服。不过,人生二十八岁,按古语说已近而立之年。也是困惑之时啊!”

“道长高瞻远瞩,鸣泉十分佩服!还请多多指教。”关鸣泉接过话茬,虚心地请教。

“今天好友相聚,十分难得,正好畅谈。我就不嫌两位厌倦,多说几句吧。”

“清一老兄就不要谦虚了,我今天上山也正是想好好讨教呢!”净空也帮腔凑劲儿。

“贫道猜想,作为男子汉,在人生二十八岁英年,走出家门,或者事业刚刚起步,或者刚刚入仕将要为官,都是急剧转圜之际,心中必有困惑;回到家中,或者初为人夫,或者月老招手,也是身心骤变之时,这也是困顿之处。”

“妙!妙啊!清一老兄真是神仙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哈哈!请接着说!”净空还是弥勒般的乐观性格。

“为官与否,那是虚名;男女姻缘,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一时不顺,苍天还降几十载;一木朽折不得过,万千大道别处开。智慧之人,遇上小小沟壑,是不会淹没雄心壮志的!”

清一道长顿了顿,接着说:“好多年以前,就在这老君堂背后的断崖上,有一个乘着夜色跳下去的孤魂,我们发现后,为他收尸,埋葬在山脚下的戈壁滩上。这人年纪也不大,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真是可惜了!他是把我这个清静之地当做峨眉山的舍身崖了。其实,人生在世,不论何人何事,都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就是一时转不过弯来,一念之差,抛下父母兄弟姐妹就走了,真是糊涂之极啊!”

“后来我们就商量常年在这里派人值守,把老君堂里的油灯夜里也点亮,每天下午和晚上在附近的山头寻望几回,也确实劝回了好几个苦闷之极、难以自拔的人。我们在俗家人看来,是看破红尘出世避世来到这深山里敬老君和天尊的,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很实际的意义,就是劝返世人孝亲敬老,心胸开阔,抛却苦闷和仇恨,积极乐观地入世去生活。”

大家一时无语。关鸣泉注意到清一道长和净空师父都在看着他。

“清一老兄不光是住得比我们高,修行也是功德圆满,高深一层啊!”

“今天我说得有些多了。贫道久居世外,孤陋寡闻,臆测红尘,多是谬妄之语,还望鸣泉兄弟不要见笑。”

“怎么会呢!听了道长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我敬道长一杯!”

清一道长会意地一笑,端起碗来邀净空和关鸣泉一起喝。

此时的月亮,已经冲破灰色的云层,高高升起在东方的天空,玉盘高挂,万里清辉。三人已经完全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之下。他们所处的这个山间小盆地,也更像一个巨大的玉盆了,而关鸣泉他们三人,就坐在这个盆底的一角。

“净空师父,我看到大佛下的经堂里有你的几幅墨宝,你的隶书的确是功力非凡。只是佛理深奥,鸣泉不解其义,只有一幅字少句短,还能看懂两三分。”关鸣泉不失时机地和净空交流。

“你说的一定是‘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倘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那一联了。”

“正是。”

“那你先说说你的理解。”

“这一联意图在于劝世人回心转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能摈除烦扰,解脱自己。”

“我们的才子解破这点文字果真毫不费力。实不相瞒,字虽然是我写的,可这两句联语还是有来历的,实际上这是五台山我师父所在的显通寺大铜殿内的一幅对联。我在那里做功课时,很喜欢这一联,义理通俗,僧俗都容易理解,回来后我就常以此联习字,后来就选了自己能看过眼的一幅挂在了经堂里,还是没有逃过你的法眼,真是贻笑大方了。”

“想不到这幅对联还有如此来历。”关鸣泉衷心地佩服。

“鸣泉老弟聪慧过人,对祖先的文化一体搜求,对我佛的教诲也有心探究,慧根不浅,与佛有缘。何不丢弃那些尘世的的浮名,来这里陪我参禅悟道,深究佛理,必有正果。不知鸣泉老弟有无此意?”净空一脸的认真。此言一出,清一道长和关鸣泉都觉得有些意外。

“鸣泉老弟意下如何?”净空紧接着又追问一句。清一道长已经领会了净空从反面激将关鸣泉的意思,也凑趣说道:“净空师父此言正合我意!我与鸣泉兄弟虽然是初次相见,但一见如故,觉得十分投缘。你若来山中参禅悟道,我们三人就可以经常在这里赏月聊天了,岂不痛快!”

关鸣泉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哈哈哈哈!鸣泉老弟还是放不下红尘俗事啊!实在是可喜可贺!我想,你已经悟透自己心中的苦厄了。求人不如求己!天生我才必有用!鸣泉老弟志向高远,前程不可限量,绝对不是池中之物。只要选对了路子,将来一定大有可为啊!”在关鸣泉恍惑间,净空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正面激励他。

关鸣泉觉得在清一道长和净空法师面前,自己的那些挫折和积郁心中的烦恼实际上已无处遁形,只不过两位世外高人为了不使他关鸣泉难堪,没有点破那一层窗户纸而已。

清一道长觉得关鸣泉此时心中茅塞已开,便放下心来。他起身提议道:“现在月挂中天,皓月千里,我们到老君堂前的高台上走走如何?那里地势高,视野开阔,观山赏月,也算是难得的好去处。”净空和关鸣泉觉得这个提议正合心思,就起身一同走上山脊。

此时的三危山,漫山遍野披银戴玉,熠熠生辉,既像是大海之上波澜壮阔,浪花飞溅;又如同身处冰雪世界,白茫茫一片。秋风徐来,真是心旷神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关鸣泉不禁脱口而出。

净空和清一相视而笑。净空对关鸣泉说:“怎么没有下文了?你现在‘望月怀远’,应该是‘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吧?哈哈哈!……”

净空见关鸣泉虽然被眼前的山中月色所吸引,但是却频频回望西北方向山顶有王母宫的那座最高峰,似乎是觉得在三危山的最高处赏月才更合心意,就想趁此机会进一步点化他,使他彻底清醒,摆脱困厄。

“鸣泉老弟,今日没有登上三危山的最高峰赏月,心里有些遗憾吧?”

“如果在最高峰的王母宫前欣赏山中月色,应该是别有一番情趣的!可惜时间所限,今晚去不了了!假如从这老君堂到王母宫架起索道,那就方便多了!”关鸣泉也是直言自己的想法。

“世人都喜欢登上最高峰,站在比别人更高的地方,这是常理,本来也无可厚非。你看,那边三危山最高三峰,中间那一峰最高,其他两个略低的山峰与中峰紧紧靠拢,三足而立。在旭日和夕阳之下,有人视之为金光万道的佛座莲花,有人见之若火苗跃动的燃烧之炬。不过,以鸣泉兄弟的慧心悟性,还是不能免俗,我却有些意外。”

“哦?”关鸣泉听到净空这么说,也有些意外:“请师父指点。”

“老友相聚,心无私念,我就畅说欲言了。鸣泉兄弟!人的一生,知世俗常理,为的是在红尘中容身,这并无难解之处。然而为人一世,更要明人间正道,方能成就抱负。就说现在,俯看山川,我们已在高处,多少山峦在脚下;仰望天际,更高的山峰自然还有,不过,还剩下几座能顶天立地?我们现在立足的地方,既可遍览山色,又心怀登高之愿,不正是妙合心意、符合世理么?倘若此时你真的登上了三危山之巅,处在王母宫前,又当如何?无非换了个角度和高度,而山色依然。但随之而来的是什么?是失去目标的困惑,是曲高和寡的孤独,是无尽的惆怅和失意!山到至高则下,月到盈满则亏,鸣泉兄弟岂不闻‘高处不胜寒’的至理名言么?高处之寒,并非只是气候的下暖高寒之意,更多的是因为孤独而内心生寒,正如月中之嫦娥,并非所居难以容身,实为孤独之极的感觉啊!再说架索道乘缆车,虽说便捷,可是没有了在盘旋曲折的山路上自己亲自攀登的感觉,丢弃了由谷底登上山顶的亲身体会,即便是常在最高峰,也是索然无趣,非明道者所为啊!”

关鸣泉并非愚钝之人,听得出净空所言皆有所指,义理深远,矢矢中的,对自己来说,的确是拨云见日,不由得心悦诚服:“谢谢!大师所言,正是鸣泉的误区。”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2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作品不错,建议大家都看一下!!

平凡人   2020-04-06 11:45

读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交流指正。

关山   2020-04-01 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