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山的头像

关山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3/28
分享
《燃烧的敦煌之恋》连载

第二十四章 “天路”漫步

西去的公路上没有一点儿车的影子,那就在附近再看看吧。玉门关附近不是还有汉长城么?怎么看不到?沈苏苏的眼光向远处搜寻,有情况!在关城的东北方向,沈苏苏看到一个凸起的土墩。沈苏苏判断,那个土墩明显有人工的痕迹,十有八九是一个烽火台。到底是,还是不是?如果真的是,说不定那里就能看到汉长城呢!再估算距离,似乎没有多远。沈苏苏回头看看公路上,还是没有回市区的车辆。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脑海里一闪:就去那个土墩那儿看一眼,也算是独自进行的一次小小的考古实践吧。沈苏苏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激动着,甚至有点得意。她喝了几口水,整理了一下旅行包,双肩一挎,向着她的考察目标出发了。

经过一个浅浅的草滩,登上一个不高的梁坡,沈苏苏看到那个土墩确实是一个烽火台,并且比刚才看到的高大了许多。原来是脚下的这道梁坡挡住了视线,沈苏苏前边看到的只是烽火台的顶端。这下好了,完整的烽火台都在眼前了,沈苏苏甚至能依稀看到烽火台从中间通向顶部的孔道。她一阵欣喜,加快了脚步。又经过了一段野草稀疏略有起伏的盐碱地带,沈苏苏登上了那个平坦的黄土高地,高大的烽火台就矗立在这个黄土平台的中央。

风吹雨淋,无情的岁月已经使这个高大的烽火台的上半部分没有了分明的棱角,看上去像是一座上圆下方的土塔。中间的孔道里被烟熏过的痕迹仍然看得出来。然而,烽火台附近还是没有一点汉长城的印迹。沈苏苏有些失望。

回望玉门关,在午后斜阳下,那个古老的城堡还在老地方坚守着延续了千百年的孤独。沈苏苏此时真切地感受到了边关的酷热,连迎面而来的风都是滚烫的。她赶紧躲进烽火台遮蔽的那一点难得的阴凉之下。

在台地的东边和北边,是一湾巨大的芦苇湖。在湖心有几块裸露的白色的盐碱地,远远的可以看到有装载机正把那些白色的粉末推成一个大堆——这是一处硝盐矿,沈苏苏没有想到,在这原本她认为荒凉沉寂的边关旧地,居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也因此留住了现代人们的身影。原来这里并不是她孤身一人。

沈苏苏心里踏实了些。看得出,这里原来的确是一处巨大的湖泊,经过长年累月的蒸发,已经干涸见底。好在现在仍然密密麻麻长满了芦苇,好像把玉门关附近戈壁上的绿色全部集中在了这里。能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深处看到这么一大片隐藏在低洼处依然充满无限生机的绿草,真是令人欣喜。在湖对岸的东北方向,是一道高大的土梁横阻在眼前,就像是一段人工堆起的拦水堤坝。

沈苏苏心里不由得涌起一阵冲动,在这芦苇荡里走一走,到对面的那道高梁上去,站在那个制高点上,玉门关这个古战场将一览无余,那才带劲儿呢!沈苏苏这样想着的时候,两只脚已经带着她走进了坡下的芦苇丛。她收起伞,用心地在草丛中探寻着落脚之处。这里的芦苇大约只有半人多高,身处其中,才发现没有像刚才在远处看到的那样稠密。而生长着芦苇的湖底盐碱地已经看不到表面有水,只是从走过的脚印看,比湖外的戈壁要潮湿松软一些,但踩上去却很实在。在这万绿丛中,沈苏苏淡黄色的T恤和暗红色的太阳帽十分显眼。她就像一位畅游在大海里的弄潮儿,满怀着喜悦和激动,向芦苇湖的深处“游”去。

沈苏苏从湖心正在开采硝盐的工地边走过,几个工人好奇地看着她向前面的芦苇丛中走去。那个开装载机的工友响亮地打着喇叭,像是和沈苏苏打招呼,沈苏苏转身笑了笑,招招手,继续在芦苇中穿行。芦苇荡中有几处人工挖掘的水坑,里面有不多的积水,更多的却是水面上厚厚的的硝盐结晶。沈苏苏还遇到几丛红柳,有一人多高,在芦苇丛中显得鹤立鸡群,在这里,这些红柳已经算是高大的树木了。沈苏苏觉得芦苇抽出的穗子拂在身上的感觉很舒心惬意,而那几丛红柳树看上去更加独特,叶子如同松柏,但更多的却是粉红色的一枝枝细碎又稠密的花,十分鲜艳。她拿出摄像机把这片芦苇和这些红柳拍了下来。

终于走出芦苇湖了,沈苏苏登上那道高高的土梁,视野果然开阔了许多。在这道土梁的另一边,还有一片芦苇湖与沈苏苏刚才经过的芦苇湖在不远处相连。可是,沈苏苏向四周寻望的时候,又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还是在东北方向,在更远的旷野上,有一座高大的尖锥形状的土丘跃入眼帘,在这个一望无际看似平坦的大戈壁上,这个土丘孤零零的耸立在那里,太突兀太显眼了,还真有点横空出世的样子,并且旁边还有一个稍矮一些、形状也相仿的土丘相伴。那是什么?怎么会明显地高出地平线许多?并且特别不像是自然形成的样子。会不会是一个更大的烽火台?或者是一处比烽火台规模更大的一个什么古代遗迹也说不定。在敦煌这块土地上,文物古迹真是太集中了,简直到了那种只要你闭着眼睛望前走,都一定会有所发现的地步!沈苏苏在心里感叹着。可是,这个土堆虽然突兀高大,但与沈苏苏见过的烽火台又截然不同,在午后强烈的日光下,似乎云绕雾罩似的若隐若现,也许是海市蜃楼吧!沈苏苏这样想着。回望刚才走过的地方,做为出发地的那座烽火台还是清晰可见,而更远处,玉门关那个本来就很小的古堡,看上去已经隐隐约约的,和烽火台差不多了。

不管怎么说,先得休息片刻。沈苏苏取下小肩包,打开太阳伞,就势坐下来,连着喝了几口果汁,才觉得轻松了些。

该返回了!沈苏苏提醒自己。今天单枪匹马寻访玉门关,终于圆了自己多年的梦!就这一点,已经不虚此行,何况还为自己另外安排了一个巡游芦苇湖这么一个有意义的小插曲呢!

见好就收,再不能“孤军深入”了,沈苏苏反复地提醒自己。

那就再看一眼这边关苍凉雄浑的风景吧!她收拾好东西,站在土梁的高处又四下里寻望起来。哎?前边看起来飘忽不定的那些云雾怎么不见了?远处那个孤零零的土堆此时像是摘掉了神秘的面纱一样,清晰地凸现在沈苏苏的眼前,那个奇特的圆锥似的外观好像是有意提醒沈苏苏,这是一处值得探访的古代遗迹,正期待她前去造访和发现。沈苏苏心里矛盾起来,要是有关鸣泉在,一定要去看个究竟才对。可是现在……可是,自己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又是为了什么?向往已久的古迹现在就近在眼前,这样胆怯退缩明显是不足取的。况且,这附近还有采矿的工人,还顾虑什么呢?沈苏苏看看时间,还不到下午三点,时间还早。再说距离,看起来也不算太远,最多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返回到芦苇湖边。对!还是去看个究竟吧,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抓紧时间,早去早回。打定了主意,沈苏苏就盯着正前方的那个突兀的大土堆又勇敢地前进了。

空旷的荒野,高远的蓝天,扑面的热浪。沈苏苏现在真切地感受着戈壁荒原的广阔和沉寂,这种意趣,和喧闹的都市那狭窄的街道给人带来的拥挤和压抑所形成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沈苏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天地是如此的广阔,这种感觉同样使人舒畅和兴奋。向前!向前!她的脚步还是那么轻快和有力。

脚下的戈壁上原来还有很多蚕豆般大小的灰黑色沙粒,不,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小石子儿。这些小颗粒在黄土色的荒原上断断续续地划出一条清晰的灰黑色的线痕,这条线痕比两旁的沙土略略凸起一些,上面也没有野生的杂草,沈苏苏就行进在上天赐予她的这条便捷的路上。四下里万籁俱寂,沈苏苏只听到自己的脚踩在沙石上发出有节奏的“沙沙”的声响。

在有些“路段” ,这些灰黑色的沙石隆起得又高了一些,有些地方沙石中还露出一些枯草的痕迹。这些枯草已经焦黄,但都横排在沙土里,很整齐很有规则,就像是专门为戈壁探险寻访的人铺设的一样。沈苏苏停下脚步,看看那个越来越近的凸起的大土堆,比前边看到的时候显得更加高大突出;再看看身后刚刚走过这一段路,她发现在自己的身前身后,她脚下的这条“路”竟然是一条十分笔直的直线,并且比两侧长着野草的地面越来越高,像是荒弃多年的田埂一般。她的心里泛起一种异样的感觉。

离目标越来越近了,沈苏苏心中的喜悦也在逐步升腾,脚下田垄一样的沙石中又露出一段枯草,比刚才走过的那一段暴露得更多,也更明显。那些枯草是人工扎成的小捆,整齐地排列着,有点像废弃了好多年的铁路裸露在外面的枕木。这些横铺的草捆和覆盖在上面的灰黑色沙垄一样,也是铺成一条直线。沈苏苏心中那种异样的感觉更加强烈了。她加快脚步,沿着这条沙垄跑过眼前一道平缓的土岗——沈苏苏惊呆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哪!她走过的这段“天路”原来就是汉长城!她刚才竟然一直就走在汉长城上!

沈苏苏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她觉得自己头脑有些眩晕。还是在脚下那条直线上,在这个平缓的土岗后,呈现在沈苏苏眼前的是一道足足有几十米长的一段长墙,清清楚楚,千真万确!沈苏苏跑过去,惊喜地摸摸这儿又摸摸那儿,左看右瞧,像是在千里之外遇到了多年未见的知心朋友。这段残存的长城,有一米多高,最高处的一截,都到了沈苏苏的肩头,还保留着六七层横铺的芦苇,两层芦苇中间夹着半尺多厚的沙土。这些芦苇虽然都已经枯焦腐朽,但依然一根根伸出墙体,层层叠压,层次分明,墙顶仍然有半米多宽。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竟然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不可多见的一处古代遗迹!而今天,这段长城的发现者,就是她,一个来自遥远的海岛的现代都市女孩,沈苏苏!

沈苏苏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她沿着这段长城的两侧走了一个来回。她不停的拍着,恨不得把这段长城全部带走。她还有意把自己也拍了进去,她要把自己此时的喜悦,带给关鸣泉,带给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带给父亲和母亲一起分享。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2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作品不错,建议大家都看一下!!

平凡人   2020-04-06 11:45

读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交流指正。

关山   2020-04-01 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