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岭人的头像

传岭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4/01
分享
《海龙湾》连载

第三十二章 海龙湾曾经的辉煌

海龙湾到人民公社初期,陈志远当了生产队长,带领生产队的社员们将大部分旱地改造成了水田,这时全公社最大的三座水库的水渠通到了海龙湾。生产队只要需要灌溉的田地都能保证水源灌溉,海龙湾成了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

由于海龙湾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陈志远的正确领导,集体生产发展迅速。海龙湾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大队、公社、县上的重视。

尤其是,县上的很多工作都是在海龙湾试点,取得经验在全县推广的。

从解放前,到人民公社前,当地农村种植的水稻、小麦都是高秆品种。这类水稻、小麦品种最大的缺点是,缺少肥料长不起苗来,产量很低,亩产只有一百多斤;一旦肥料稍微多一点,就疯长,发生倒伏,便是大幅度减产。农民种植水稻、小麦无肥产量很低,有肥产量也难以提高,粮食生产非常困难。无论农民怎样种植,正常年份大面积的水稻、小麦亩产都只在两百斤左右,根本无法提高。

到了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开始普及农业科技,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很多农村的农民,由于文化落后,思想保守,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不接受新事物。他们不相信农业科学技术,抵制推广农作物新品种。这些地方的干部,缺乏进取精神,不是站在社员的前头,引领社员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科技,发展农业生产,而是跟在社员的后头,随声咐合,社员说不好,他们也说不好;社员说不行,他们也说不行。致使农业科技得不到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无法种植。

陈志远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头脑很聪明,接受新生事物快。他不相信封建迷信,相信科学技术,在社员中间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农业科学技术。积极引导社员学习科技,掌握农业科学知识。在陈志远的带动下,海龙湾社员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引起了县上的关注,县农业局给他们派了技术人员,指导社员开展科学种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海龙湾种植了新引进的矮秆水稻、小麦新品种,一下子改变了水稻、小麦无肥不长,有肥倒伏的状况,产量一下子由原来的一两百斤提高到了四五百斤,翻了近两番。他们种植矮秆水稻、小麦的第一年,生产队的粮食产量番了一番多。不仅社员们分到了很多的粮食,改善了生活。那一年,他们一个生产队卖给了国家三万斤粮食,成为全县卖给国家粮食最多的生产队。

当时的粮食很紧缺,为了鼓励农村生产队发展粮食生产,县上不仅在大会上表彰了海龙湾,树立为全县粮食生产的榜样,还奖励给他们两吨化肥,当时的化肥也很紧张。海龙湾一时间,名声远扬。海龙湾的干部和社员为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名誉,而感到荣幸。

有了粮食,为了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生产队里又大力发展副业生产。陈志远组织社员们育苗栽桑,栽桑养蚕。

当地流行着一句顺口溜:“勤养猪,懒养蚕,四十天见现钱。”以前,一般农民一家一户的生产,种的是地主的土地,加上吃饭都成问题,这句话只能听那些地主、富农说说而矣。当地能够养蚕的只有地主、富农,租地耕种的农民即使听说,养蚕轻松赚钱,也是养不起蚕的。

生产队打算栽桑养蚕,老队长在柳树坝选择了一块肥沃的土地,有五分多面积,安排社员翻耕,耙细,整平。到县蚕茧站买回了桑树种子,请来了技术人员,指导桑树育苗。由于生产队干部社员的热情很高,在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当年育成了五千多株桑苗。

为了利用好改造过的土地,并且节约使用土地,陈志远规划在三道湾的田地埂上栽植了桑树。栽植的桑树成活长大,他们又请技术人员,引进了当时的优良胡桑新品种,进行了嫁接。这种桑树品种的桑叶产量,比当地老桑树品种提高了三四倍。桑叶产量增加,随之增加养蚕的数量,提高了蚕茧的产量,提高了生产队的经济收入。

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栽桑养蚕,不仅提高了集体和社员的经济收入,而且美化了海龙湾的田园。夏天的麦收季节,秋天谷子成熟了,田地里一片一片的金黄稻麦,田地埂上呈现一条一条的碧绿玉带。远远望去,海龙湾一片一片的田地,如同珠宝店里摆放的一块一块的金镶玉器一样,十分美丽可爱。

生产队里开展栽桑养蚕,不仅是让正常的劳动力增加了收入,也让那些不能正常劳动的人有获得收入的机会。湾头的陈老太婆,湾中的三爷,他们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没有能力下地干活,但是他们有经验,很勤快,闲不住。以往他们想干活,可是没事干。生产队里养蚕,他们会养蚕,每天到蚕房里,给蚕喂桑叶,除蚕沙,打扫卫生。不仅他们挣到了工分,能分到钱,而且忙时还为生产队增加了劳动力。

海龙湾的粮食生产和蚕桑生产,不仅增加了集体社员的粮食和经济收入,更为生猪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民养猪比养蚕熟悉的多,又有能力,只要有饲料,都会饲养。

海龙湾以往也在养猪,但是缺乏饲料。由于品种改良,粮食大幅增产,就有了充足的饲料来源。更加有利的是他们开展栽桑养蚕,大量的桑渣蚕粪成了优质的喂猪饲料,为养猪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人民公社成立后,海龙湾分为三个生产小组,在生产队一大批社员的建议和支持下,陈志远决定在每一个生产小组建设一个养猪场。这样,生产队由原来的一个养猪场,增加到了三个养猪场,常年养猪存栏量可达50到60头,年出肥生猪可达100头左右。

一个生产队,年出肥生猪能达一百多头,在当时不仅是全大队第一,全公社数第一,就是在全县,也数得上第一。

这时海龙湾的社员们,无不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正当海龙湾的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欣欣向荣,飞速发展的时候。社会上出现了“一平二调”和“虚吹胡夸风”,这时海龙湾出现了一个只说不做,吹牛拍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人,通过吹吹拍拍,拉拉扯扯,也是利用老婆活动,篡夺了海龙湾生产队长的权利。这个人掌权后,不谋生产发展,只谋自己利益;不管社员死活,只图领导高兴;不干实事,只说假话。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天灾加人祸,致使海龙湾的生产倒退,经济大减,设施损毁,田地荒芜。原来的三座水库的水,可以通向海龙湾,这时其中有两座水库的水无法通向海龙湾了。

生产队里一方面粮食大减产,另一方面当时的生产队长虚报产量,结果把生产队里本来就不多的粮食,基本上被平调走了。队长讨好了上面,却不管社员的死活,社员们加班加点的劳动,却没有粮食做饭吃。当时,吃的主要是红苕、红苕叶、红萝卜、红萝卜叶、牛皮菜等,这些东西充饥都成问题,更谈不上营养,很多老人的孩子在时被饿死,青壮年人也经常被饿晕倒在田坎地头。

后来,国家通过整顿,改变了“一平二调”的做法,纠正了“虚吹胡夸风”。海龙湾恢复了老队长的职务,生产又慢慢地得到了发展。

海龙湾曾经的辉煌,曾经被毁掉。

而今,黑狗子又当上了生产队长,他的所作所为,正与当年那个篡夺生产队长的人非常相似。凡是经过了那个时期的人,都感到不寒而粟,忧心忡忡。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