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岭人的头像

传岭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4/09
分享
《海龙湾》连载

第四十三章 志同道合向前看

柳霞慧看到肖剑光在学校里学到的文化知识,回到家里取得了成果,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了不起的成果,没有给海龙湾带来什么变化,没有给社员们创造出福利来。但是可以看到肖剑光学习的文化知识的作用,得到了老队长的重视,得到了社员们的赞赏。

因此,柳霞慧看到了海龙湾未来的希望,心里感到很高兴。

海龙湾这个文化落后,经济贫穷的山村里,农民历来都认为,当农民靠的是卖气力,靠的是埋头苦干,靠的是老老实实地跟泥巴打交道,从来没有人认为搞农业需要文化知识,也没见过文化知识和种庄稼有什么关系。海龙湾曾经有过,现在也还有有文化的人,他们和没有文化的人比,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不如没有文化的人。

他们没有想到肖剑光回到家里以后,小小的年纪,在家里依靠文化知识发挥了那么大的作用,改变了家庭经济贫穷的状况,他们不知道肖剑光是怎么想的,怎么干的,但是他们看到了肖剑光做出来的成果,确是很佩服的。他们认为,肖剑光创造了海龙湾前所未有的奇迹,真是个了不起的人。

陈志远当生产队长时,让肖剑光当了生产队里的农技员,黑狗子当了队长不想让肖剑光当农技员,可是生产队里也找不到合适的人;他想不要农技员,可是上面再三强调每个生产队必须配备一个农技员。这使黑狗子很为难,只得继续让肖剑光当生产队的农技员。

而肖剑光也不因为没有当上生产队长,就不愿意当农技员了,他不认为农技员是给黑狗子一个人当的,他明白当好农技员是为海龙湾的社员们谋福利。特别是在龙凤潭与柳霞慧交谈后,他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公社奖励给肖剑光的化肥拿回来后,社员们对化肥的使用还有些怀疑,黑狗子更不知道化肥的好处和作用,都拒绝在生产队的田地里使用化肥。

肖剑光就在他们家的自留地里的玉米上使用,施了化肥几天之后,那玉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起了不少人的惊奇。没有想到,梦也没有梦到,这次肖剑光带回来了这么好的东西——化肥。不仅海龙湾的小孩感到稀奇,老人们感到神奇,看到肖剑光自留地里的玉米的变化,都象是看到了魔幻一样,他们相信肖剑光学到的农业科学知识。

最佩服肖剑光的是柳霞慧,当她看到后,她首先抻起大拇指夸赞道:“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柳霞慧本来心里就很佩服肖剑光,她相信肖剑光一定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现在看到他取得的成果,不但不怀疑肖剑光的能力和志向,更加坚信她自己的眼光。

这几天,生产队里的干部、社员们看到了肖剑安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的玉米使用化肥的现场后,个个都长了见识。连那些思想保守,不接受新生事物的人也都改变了认识,无不同意肖剑光在生产队的水稻田里做使用化肥的试验。

肖剑光在柳树坝选了一块水稻田,作为使用化肥的试验田。那里是一片经过改造的梯田,常年都是栽种的水稻和小麦,水稻和小麦在生长和成熟的过程中,田园风光十分美丽,是海龙湾一道靓丽的风景,眼下这里栽种了成片的水稻。肖剑光在这里作化肥试验,有一个明显的对比,再说从那里经过的人很多,好让更多的社员都能看得到,有利于得到更多人的大力支持。

柳树坝的那一片水稻田,土质不是很坏,但也不是很好;水稻长势不是很差,但也不是很壮。那秧苗正准备拔节孕穗,看样子急需要补充营养,然而,生产队里那有那么多的肥料呢?恰如人没有粮食吃饱饭一样,肚子饿了需要吃饭,家里又没有粮食,饿着肚子长身体,所以那体质是很差没有力气的。

肖剑光来到柳树坝,看着自己选择的这一块水稻田,心里有很多想法,他没有对人说出来,全都装在心里。多少年来,多少代人,海龙湾的农民不都是和这些秧苗一样吗?吃不饱肚子,在饥饿中生存,过着忍饥挨饿,辛苦劳累的日子。

他看着那些秧苗,看得正在出神的时候,面前来了一个姑娘,肖剑光抬头一看,原来是柳霞慧。

“你在这里发什么呆啊!”柳霞慧站在肖剑光的面前问。

“我也不知道”。肖剑光很不好意思地说。

“你打算在这块田里做试验吗?”柳霞慧用手指着面前的一块田问肖剑光说。

“你怎么知道呢?”肖剑光故意反问道。

“我是你肚子里的虫,还能不知道吗?”柳霞慧一语双关地说。

“你几时变成了虫子,钻到我肚子里来的?”肖剑光有些不解地说:“我肚子里,要是有你这样一条聪慧的虫子,那就好了。”

柳霞慧说:“我可是要当一条寄生虫哈!”

“寄生虫就寄生虫吧,寄生虫也有好虫。”肖剑光说。

“你几时往田里使用化肥?”柳霞慧很是关心的问。

“今天下午,你想来帮忙吗?”

“你要我来,我当然就来。”柳霞慧很愿意帮忙。

那天下午,肖剑光把化肥背到了田埂上,他根据那块田的面积,先称好了相应的化肥。

这时,柳霞慧也来了,他们在田边取来泥土整细,与化肥搅拌在一起,搅拌均匀后,撒到了那块水稻试验田里。

这件事情不是很复杂,不是很困难,不是很重大,她们两人很快就轻松地完成了。然而,它的意义非同寻常,不仅是很重大,而且很深远。

这个试验成功了,对海龙湾的农业生产发展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海龙湾的农民,祖辈以来种田种地都是使用农家肥,农家肥主要是人畜粪便,其次是树叶、野草、柴灰等等,然而这些肥料的来源都是非常有限的。历来都说“庄稼是枝花,全靠肥当家”,因为缺乏肥料,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时此刻,海龙湾仍然风平浪静,象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似的。人们和以往一样,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但在他们心里却有一线新的希望在鼓舞着他们。三山五岭的庄稼,也和往常一样,生长中缺乏必要的营养,表现出一种饥饿的状态。即便肖剑光和柳霞慧施化肥的那块稻田也是如此,田里的秧苗淡绿淡绿的,微风吹过,泛起轻轻地细波微浪,没有什么变化。

千百年来,人们安于现状,生活在老祖宗留下的习惯里,海龙湾也是这样。

在海龙湾,唯有肖剑光和柳霞慧不习惯现状,不安于现状,想改变现状。他们的这种思维和想法,别人不理解,也不会理解,还会引起一些人的诽议,甚至反对。然而,肖剑光是不会屈服,退缩的,他很久以前都在想去做一些前人没有见过,没有想过,没有做过的事情,特别是想做前人没有做出的成果来,这一点好像是他的天性,似乎不是后天养成的。柳霞慧之所以佩服他,信任他,也正是这一点。

在正常的情况下,那些化肥撒到秧田里,很快融化了,稀释在田水里,被水稻的根部吸收,输送到秧苗的全身,供给生长需要。这个过程与人相比,显得缓慢的多,不象人吃了饭的感觉那样快、那样明显。

肖剑光也知道,化肥施到田里,需要几天的过程,才能看到那秧苗的反应,因为他在自留地里已经做过试验,看到了那种反应。然而,他却忍不住,等不得,急于看到效果,看到秧苗的变化。因而,他第二天一早就跑到那块田边去,没有变化,与昨天没有什么区别;他中午又跑去看,还是没什么变化,与早上没有什么区别;他晚上又跑去看,仍然没有什么变化,与中午没有什么区别。他第三天早上,一起床就往田里跑,想看到秧苗的变化,可是与第二天一个样子。

第四天,很早很早,肖剑光来到施过化肥的那块田边。他看到了,没有看到希望,看到的却是失望。那秧苗发生了变化,但不是按照肖剑光想象的那样变化,秧苗变绿,植株变强壮,而是秧苗变黄了,变萎了,有些叶片还下垂了,那块田里的秧苗病病殃殃的,丧魂落魄,气息淹淹,秧命危溅。看到了这一幕,肖剑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然而摆在他面前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铁证如山的事实,不能让他有任何怀疑,也不允许他有任何怀疑。

他先是发呆,随之坐在了田埂上,瘫软在田埂上,躺在了田埂上,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东西也没有,什么也想不起来,什么想法也没有了。

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他恍恍忽忽想起了一些事情,他是在做一件他从来没有做过,别人也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什么事呢?他又想不起来了。

哦,他想起了,原来他要做的事情,他做了,做失败了。现在还没有人知道,要是有人知道了,他将会身败名裂,受到很多人的指责,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在犯罪,现在连他自己也有一种负罪的感觉。

在他的眼前仍然是一片梯田,一片秧苗,虽然那些秧苗是淡绿淡绿的,可还是鲜活鲜活的。然而,在他施下化肥的那一片田里的秧苗,变黄了,变萎了,变枯了,有些叶片还下垂了,病病殃殃的,丧魂落魄,气息淹淹,秧命危溅。

现在失败了,明明白白地失败,没有任何置疑,肯定是失败,而且没有挽回的余地,也没有挽回的办法,没有任何人能为他辩解。此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道坎,独自一人,怎么能过得去啊!

肖剑光感到了深深的痛苦,一阵无比的悲痛袭来,如狂风,似暴雨,冲击着他的五脏六腑,无处不疼,无处不痛,让他肝肠寸断,撕心裂肺的疼痛。眼泪夺眶而出,想忍也忍不住,他扑倒在田埂上,伤心地哭了起来。哭声震撼着,震撼着田里的秧苗,此情此景,若是秧苗有情,秧苗也会落下泪来。

这种失败的感觉,除了肖剑光,没有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感觉的到。

正当肖剑光哭得万分悲痛的时候,柳霞慧来了,她一看便知道事情有些不妙。不过她不是当事者,她的头脑是清醒的,没有感到那样的悲伤和痛苦。她蹲下身子,把温柔的手伸了过去,轻轻地握住肖剑光那强有力的手。

一种异样的感觉传递给了肖剑光,肖剑光一抬头,看到柳霞慧对他露出甜蜜的微笑,那微笑像春风,像阳光,让他感觉到温暖、安慰和鼓励,使他鼓起了勇气。

这时,他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头脑清醒了,似乎又看到未来的希望。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