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岭人的头像

传岭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4/18
分享
《海龙湾》连载

第六十二章 迟来的种子革命

海龙湾的自然风光是美丽的,山青水秀,风光明媚。然而,地处偏僻,人们经济贫穷,文化落后,思想保守。解放前,农民祖祖辈辈习惯于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传统生产方式。在他们的思想认识上,根深蒂固地相信只有采用那样的生产方式,再也没有别的生产方式了。

肖剑光很小的时候,听说他的爷爷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他年轻的时候,一天割过三亩地的麦子,栽过两亩田的秧,还要收早工。讲起这个故事来,他的爷爷感到很得意,但是现在的人都不相信,都说肖剑光的爷爷是在吹牛。不过那些解放前过来的人,都说那是真的。

解放后,经过了很多次艰难曲折的思想斗争,引进了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新方式,在生产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总体上还是限于传统生产方式。

互助组的时候,生产队里的小麦、水稻也只能亩产1——2百斤,在这样的生产条件,这样的技术水平,这样的生产能力下,海龙湾的社员们难免要过贫穷的生活。可悲的是,人们认为农业生产就是那个样子,谁也不可能改变,只能是那样生产,只能过贫困的生活。如果有人提出另外的想法,就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幸好老队长陈志远思想觉悟高,在上级政府宣传科学时,他接受很快,理解深刻。他引进了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海龙湾的生产方式才有所改变,生产才有所发展。

但是,人们的思想认识,对应用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农业生产,仍然缺乏认识和了解,传统的思想观念还是严重地存在的。

肖剑光回到生产队里,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尽管是有目共睹的,也受到人们称赞。但是,他想应用科学技术发展集体生产,还是经常被人误会,怀疑和阻挠,有时甚至遭到反对。

化肥在海龙湾的推广使用,大大开阔了社员们的眼界,但没并有彻底解决人们思想上认识的问题,部分人的封建、落后、保守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做每一件事情,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都是肖剑光一个人承担着。特别是失败的时候,遭到人们的反对声,有时让肖剑光感到畏惧和可怕。

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让海龙湾的社员们走出贫穷的困境,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肖剑光没有放弃,没有灰心,没有丧气,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他都坚定不移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肖剑光搞的化肥试验,经过一波三折,终于让生产队的社员们尝到了甜头。这给他以后的事业开辟了一条道路,但是这条道路仍然不是平坦宽阔,一帆风顺的。

一天,肖剑光得到通知,到公社去领回了一袋优良水稻种子,颜色金黄,籽粒饱满,比当地的水稻籽粒要短促一些,名字叫“珍珠矮”,说是从外地引进来的水稻新品种,生长出来的植株要比当地水稻矮一半,产量要比当地的水稻高两三倍,最高亩产可达七、八百斤。

听了肖剑光的话,把生产队里几乎所有懂事的人都快吓疯了。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这样好的事,又不是什么金种子、神种子,那有那么神奇,那有那么高的产量。生产队里不少的人都说肖剑光的神经有问题,是在说疯话。因为他们不敢说公社,不敢说大队,只好说肖剑光。

尤其是,一个叫大伙计的社员说:“你娃娃一天尽胡思乱想,不想劳动,不想做事,尽说些话不着边际,祖宗八辈以来,没有那个象你这样,说的话不沾边,我赌你把水稻产量番两三番,你娃娃番一番,我都要把饭忌了。”

大伙计是海龙湾在农业生产上的权威人士,社员们几乎把他的话当圣旨一样的信奉。因为他有经验,有见识,田该如何打,苗该几时育,社员们都听他的,听了他的都做对了,不听他的有可能就要做错。

这回大家都相信,人们认为听他的话大概也不会错的。

肖剑光一个精勾子娃儿,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山高水深,一天尽想些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事。前次的化肥试验,也许是凭运气撞上了,他自己那里就有那么大的本事,让庄稼长得那么好,产量那么高?

春天来了,春风吹到了海龙湾的山坡上,那些荒草还是枯黄枯黄的,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虽说有的植物沾春便有新芽萌动,但是,还是被枯草朽叶遮蔽着,掩盖着,看不到新芽的萌发。一只画眉飞到枝头,满树枝还是光秃秃的,不免感到有些不合时宜,心想开口高歌一曲,似乎有些荒唐,觉得不好意思开口。它守不住沉默,只低吟了几声,虽是低吟,毕竟是打破了早春的沉静冷莫,还是给荒山带来了一丝的生机和活力。

肖剑光被社员们说得心里发寒,浑身发冷。然而,他仍意志坚定,相信文化,相信知识,相信科学;他不信权威,不信迷信,不信传统。他坚信,只要自己按照自然规律,按照科学知识指引的方向,去开辟未来的道路,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希望也是有的。

肖剑光从公社领回了种子,打破了海龙湾往日的平静,一潭平静的池水,一时间就象煮开了的锅,锅里翻江倒海,水一时打着旋涡,一时翻起浪花,一时腾起波浪,十分热烈。

柳霞慧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想在心里,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一个领先社会的举动,咋就这么难呢?一个人只要与别人的想法不一样,就会有人出来反对,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即便是,对他自己有好处,只要他还没有得到好处,他也要出来反对。还有一种人怕别人做的事情成功 ,只希望人家做的事情失败,人家失败了,他自己的主张就是正确的。柳霞慧一个涉世不深的姑娘,却能看到生产队里存在的这些现象,可见她内心灵透,能洞察人心。

她看到了生产队里的人情事态,体量到了肖剑光的艰难处境,感到矛盾存在的必然性。她想,此时的肖剑光,不需要物质上的支持,也不需要行动上的支持,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而且是,精神上的支持,比什么都重要,精神非人力、物力可比。精神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感觉。自己以精神支持他的行动,一旦在农业生产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产来,那将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啊!

正当肖剑光抓出一把种子放在写字台上,死死地盯着出神的时候,柳霞慧来到了他面前。当他抬头,看到了柳霞慧那一张阳光明媚的笑脸时,仿佛经历了久阴不晴的天气,一下子见到了粲烂的阳光一样,眼前云开雾散,晴空万里。寒冷的心里暖意如春,身上感到如一缕温暖的阳光降临一样。

“我还以为你,把种子种到田里去了呢?怎么摆在桌子上呢?摆在桌子上,这么死死地盯着,就能长出茁壮的秧苗来?”柳霞慧一边伸手在桌子上拣了几粒谷种,一边风趣问肖剑光说。

“你是来笑话我,还是安慰我?我需要的不是笑话,也不是安慰;我需要的是战胜困难的力量,让我站立起来,挺直腰杆,鼓足勇气,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勇往直前。”肖剑光有些认真严肃地对柳霞慧说。

柳霞慧把右手指拣起的谷种,放在左手掌上,一粒一粒地排开,一粒一粒地仔细地看来看去,好象是看见了没有见过的人一样,想看一个清楚,一个明白,一个究竟。肖剑光看柳霞慧好像没听见他在说话一样,心里很有些不舒服,问柳霞慧说:“大姐,你在听没有啊?”

柳霞慧本来在认真地听肖剑光说话,而且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却装做没有听一样,假装不关心肖剑光的事情。

“你说话,我能不洗耳恭听吗?更何况,你是在创造人间奇迹,造福人类啊!社员们一时还不能理解你,我再不理解你,那你也确实是孤家寡人了嘛。”柳霞慧的这几句话,象甘霖,浇灌在久旱枯萎的禾苗上一样,让肖剑光那萎卷的心扉舒展起来。他想,还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真是难能可贵啊!

肖剑光有那一次推广化肥的经验,虽有自己坚定不移的决心,也少不了柳霞慧的有力支持,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我们击掌为盟,拉勾为誓,把这场种子革命闹下去,直到取得完全彻底的胜利!”肖剑光提议说。

他举起右手来,柳霞慧也举起右手,与肖剑光重重地击了一下,以表示两人结成同盟,共同战斗的决心和信心。

然后,两人再伸出右手的小指,互相勾结起来说:“说好了,一百年不变”。

拉勾后,柳霞慧把左手上的谷种放回了桌子上,说:“这件事,是一件新生事物,社员们一时还不理解,没有人赞承。”

肖剑光说:“黑狗子不支持,其他人还不了解,他们只能乐见其成。前次的化肥试验,就是一个例子。”

柳霞慧说:“你要做的这件事,不是一件小事,你一个人有困难,我们两个人的力量也太小了。如果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不是我们两人把这点种子种不下去,长不出水稻来。现在要在集体的土地上种,反对的人太多了,就有可能种不下去。”

肖剑光说:“再好的种子种不到田里,长不出秧苗来,就收不到谷子,也增不了产,增不了收,好种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去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听了柳霞慧的话,肖剑光茅塞顿开,有如拨云见日,连连说:“好的,你看有哪些可以去动员的人?”

“张青、豆花嫂。”

“不行。”听到柳霞慧提的人,肖剑光忙说。

“不行,张青不行,还有谁行?”柳霞慧听肖剑光说不行,心里有些急了。

“我不是说张青不行,是豆花嫂不行。”肖剑光说。

听了肖剑光的话,柳霞慧说:“恰恰就是豆花嫂,最行!”听了柳霞慧的话,肖剑光一下子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