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岭人的头像

传岭人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5/12
分享
《海龙湾》连载

第一百一十八章 引进技术搞生产

搞竹编生产需要聘请技术人员,肖剑光想到了前两年来海龙湾的罗篾匠,便四处寻找罗篾匠。可是,罗篾匠离开海龙湾已经好几年了,上哪里去找呢?

肖剑光想找罗篾匠,没有一点儿线索,他去问那些请罗篾匠编过篾的人家,他们也不知道。

罗篾匠因为几个女人掀起的一场风波,从海龙湾溜走,一去再也没有消息了。现在肖剑光想找他,找不到线索。

肖剑光开展竹产品生产,不能说话不算数,他派人到外地去打听,也没有结果。后来,有人找到另外两个篾匠,但是技术不如罗篾匠,没有聘请。

又过了几个月,肖剑光听说罗篾匠到过飞凤大队,彩凤的父亲知道罗篾匠的去向。肖剑光便到飞凤大队,找彩凤的父亲打听,得到了罗篾匠的消息,很快找到了罗篾匠。罗篾匠心有余悸,不想再到海龙湾。

肖剑光对罗篾匠说:“那年的事情不怪你,大家都知道你是好人。现在海龙湾的风气变了,不会再出现那样的情况。”

肖剑光说:“现在是我们生产队请你去,开展竹编生产,与个人没有关系。”

罗篾匠说:“既然这样,我就去看看。”

罗篾匠到了海龙湾,果然看到海龙湾与从前大不一样了,男女老少喜气洋洋,待人满怀热情;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田地里的庄稼茁壮,山坡上的绿树青翠。罗篾匠所见所闻,让他感到安全、放心,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肖剑光在生产队的保管室旁边给罗篾匠选了一块场地,安排了两间房屋,作为加工房,正式搞起了竹编产品生产。

开工的那天,很多社员把自己家里的竹子无偿的送到生产队投入生产。

竹编生产开始了,肖剑光到城里去与土产公司洽谈竹编产品销售的事情。土产公司搞收购的同志说:“我们现在主要是零星收购一些竹编产品,在本地销售,价格都很低,利益不大。如果你们生产队想要加工生产,就必须大批量生产,上规模,上档次,持续供货,才能提高销售价格,获得更高的收益。”

土产公司的同志的话又让肖剑光感到为难,因为技术人员不足,生产上不了规模,更不用说上档次,只能零星小规模生产。要按现有条件生产,就赚不到钱,竹编生产就没有意义了。

他不能与土产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白跑了一趟。

肖剑光回去,想要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原材料不成问题,主要是缺少生产技术人员。生产队里一个技术人员也没有,只能再到外面去找。外面到哪里去找呢?他求助罗篾匠,罗篾匠只给他介绍了两个人。肖剑光想,增加两个人,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使竹编生产上规模,上档次,持续加工生产,最少要有十个以上的技术人员,才能把竹编生产搞起来,取得较好的效益。

十个以上的技术人员,现在不说是一时找不到,就是找到了,具体问题也难以解决。首先是吃、住的问题,其次是工资支付问题,都难以解决。

于是,肖剑光就找罗篾匠商量,想看罗篾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是,罗篾匠前思后想,也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来。

正在肖剑光一筹莫展之际,遇上了罗华。罗华看到肖剑光心事重重的样子,便问道:“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为难的事?”

肖剑光说:“正是,生产队里缺乏竹编技术人员,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需要多少?”

“十多个。”

“咋要这么多?”

罗华一时不解,肖剑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听了肖剑光的想法,罗华便说:“那只有在生产队里想办法。”

“在生产队里想办法?”肖剑光开始没有想到,他一听罗华的话,眼前一亮,计上心来。

肖剑光立马找到罗篾匠,提出安派生产队的社员跟他学习竹编技术。罗篾匠听了却不答应,他说:“我把生产队的社员教会了,我又去做什么呢?”

肖剑光说:“你不用担心,他们学会了,那时候生产规模扩大了,你就不用做活了,专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

肖剑光一句话,解除了罗篾匠的后顾之忧,便爽快地答应了。

罗篾匠答应培训竹编技术人员,肖剑光在生产队里选了十来个三十岁以下的青年跟罗篾匠学习竹编技术。

对肖剑光的这一举动,生产队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反对的人认为搞农业就是与泥巴打交道,农民就是农民,农民就是种庄稼,竹编生产只能利用闲余时间,聘请外来人搞。生产队的社员学习什么竹编技术,社员放弃农业生产就是不务正业。

肖剑光听了这些不同的意见,也不和他们计较,仍是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他想农民的现实主义思想很严重,看不到经济实惠,思想是转不过弯的,他们对新的东西一时接受不了。

与一般社员不同的是,被选中的那些青年社员则表示积极支持。

肖剑光挑选的这些青年人听说学习技术,都很愿意学习。他们想学习一点技术总比老一辈人强些。老一辈人没有学习过技术,祖祖辈辈在田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劳碌一辈子,结果一辈子贫穷,没有出息。现在有机会学习技术,就一定要好好地学习。

罗篾匠按照肖剑光的意见安排,积极专心为生产队培训竹编技术人员。与此同时,参加学习的青年们对罗篾匠很尊重,把罗篾匠称作“师傅”,虚心向罗篾匠学习。在教学中,师徒配合得很默契,学习的效果很好,没有花多长时间,十多个年青人都会加工生产各类优质的竹编产品了。

肖剑光看那些青年学得很成功,加工生产取得成效,开始筹集资金大批收购社员们的竹子。社员们把竹子就近卖给生产队,拿到卖竹子的钱,无不为之感到高兴。

竹编生产很快成了海龙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生产项目,让社员们见到了实效,社员们都感到很开心。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也相信肖剑光的想法是正确的。

生产队里的竹编生产开始大批量生产了,肖剑光进城去与土产公司的收购人员签订销售合同。土产公司的收购人员听肖剑光介绍加工生产的情况后,表示愿意与肖剑光合作,由他们找销路,由肖剑光组织生产,就与肖剑光签订了购销合同。

肖剑光拿着购销合同回到海龙湾,组织了十五个人的竹编生产组,并安派罗篾匠担任生产组的组长。罗篾匠不仅有技术,又有权力,这让他既有信心,又有决心,一心一意把竹编加工生产搞好。他向肖剑光保证,不仅要使生产上规模,而且还要使产品上档次,同时保证长期生产下去。

听了罗篾匠的话,肖剑光不仅感到满意,而且很开心。

海龙湾的竹编生产小组建立了不到一个月,加工的第一批产品送到土产公司去,经过了土产公司收购人员的检验,完全合格,按照合同价格全部收购了,一下子就卖了三千多元钱。

生产队的出纳员从土产公司领回了三千多元钱,这个喜讯在生产队社员中引起了轰动,因为生产队从来没有,一次收入过这么多的钱,这笔钱让海龙湾的社员们大开了眼界,激动不已。

海龙湾的社员们,从传统生产的习惯思维中大大的跨出了一步,他们第一次发现农业生产,除了粮、棉、油、猪生产以外,还可以搞多种其它生产增加收入,而且其它生产的效益远远的高于粮、棉、油、猪生产。社员们以往只相信生产是干出来的,现在他们看到了生产不仅是干出来的,而且也是想出来的。眼下的竹编生产就是肖剑光动脑筋想出来,才获得这么好的经济收入。

由此可见,生产不仅要依靠体力,还需要开动脑筋去想。看到竹编生产取得的效益,海龙湾的社员们才真正理解到“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的道理。

生产队竹编产品收入的钱,按照以往的规矩,全部要归生产队。现在,肖剑光为了提高竹编生产小组的积极性,迅速扩大产品生产,尽快增加收入。他决定提取百分之十,奖励竹编生产小组的人员,其余的作为生产队收购原料的资金和生产队的集体收入,纳入年终决算统一分配。

为了鼓励罗篾匠更加积极地开展竹编生产,肖剑光还特意从提取的三百多元钱中,提取百分之十奖励给罗篾匠。罗篾匠拿到钱后,心里万分激动,他不仅仅感到手里拿的是钱,而且他感到拿的是肖剑光对他的信任。

肖剑光的这一决定,生产队里不仅没有人反对,而且得到了干部和社员们的支持和拥护,因为他们看到肖剑光给海龙湾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