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俊雄Listion的头像

李俊雄Listion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3/11
分享
《宕花撷》连载

第四十六章 上下十八拐

我从起初的能尽快找到故乡的强烈愿望,向后来做好长期寻找故乡思想准备的心理转变。因为,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故乡的印记片段便会不断受到消磨,故乡的位置与方向也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所以,之后的路线,我基本上就是凭感觉了。

当我来到一座大山脉脚下的村庄时,己是酷暑时节,天气已经十分的炎热,按我推算,估计是到了大小暑这个时令。

还没到这个村庄的前两天,我就远远望见了这个大山脉,一片灰蒙蒙的如天上乌云似的山舞银蛇。而当我来到这个大山脉下的村庄时,更是觉得这山脉高耸入天,还可以看到山顶上挺拔嶙峋的山头。

山村很大,风景十分秀丽,像极了晴溪,所不同的是只有一条小溪穿过。

按照经验与习惯,我都会从一个点出发前,就打听清楚下一个点所应该使用的时间,以防止像以前一样被耽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或深山密林。

然而,这次却是我遇到的最大挑战,也就是说,时间算得再精确,再起早贪黑,一个白天之内想穿越这座大山脉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上下十八拐"。

"上下十八拐"是指上山与下山均有十八道大弯,当地人说,一个大弯大的有三、四公里,小的也有一公里左右,上山下山共有三十六道拐六十多公里,而且陂高路陡,班车都要两个小时。

要过上下十八拐的,大部分人是坐车,偶尔有急事的,也要结伴几个人,因为要从早上走到深夜,还听说山上不什么"干净″。而要是说白天,在我到达这个村庄为止,很少有人徒步一个白天之内走到另一个山脚,据说,曾经有过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天还没完全亮就出发,天暗时正好到达山对背山脚。

听了当地人这么说,我感到了十分的失望与沮丧,但我不愿意走回头路,于是我就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在上山的路口等待,希望能等到结伴而行的人。但连续等了好几天,也没有等到结伴过山脉的人。

于是,我便想到是不是有捷径,因为我知道,有公路的大山,往往还有小山路。

为了摸清情况,我在这个村庄转悠了很多天,尽量找那些看上去比较和善,有知识的,年纪稍大的人询问,但他们的回答几乎一致,那就是一个白天之内要翻过这座山,对于我这个小孩来说是不可能的。至于说走捷径,有一个年纪很大的退休老教师很耐心地告诉我,说,这个山脉是两省交界的山脉。两省交界的山脉,可以想像是什么概念。建国以前没有公路,只有一条石板山路,上山下山各有二十五里,共五十里,所以,这个村庄被称做"五十里铺″。

这条山路原来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上山与下山的路上均有三个亭子供走路的人特别是挑夫歇息,繁忙程度不亚于茶马古道。因为要过山脉的人必须选择在村庄里住一宿,次日早早出发,才能在天黑之前到达山的另一侧,所以,正是因为这种客观因素,造就了五十里铺村庄的曾经辉煌。

但是,自从通了公路之后,这条"茶马古道"上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到后来,基本上就荒废了,路上己是杂草丛生,一路荆棘,村庄也不再有往日的商贾云集的繁华了。

总之,老教师告诫我"此路不通",除非一直等待下去,直到有人结伴而行。

曾有过走回头路的念头,但一想到这时还有个大约方向,如果是走回头路,我也不懂得会走向何方,因为我知道我将无法确定我所走的回头路就一定是来时的路。所以,我只能选择继续等待,等有人结伴过山。

我知道如果有赶路过山脉的人,必定很早就出发,所以,我每天坚持一醒过来就去上山的路口等待。

曾想过直接睡在上山路口,这样可以更方便等人,但上山的路口在村庄背面,靠近山林,我又觉得害怕。所以,我选择在村头,这地方离上山路口近,同时视野相对比较开阔,也比较容易观察上山路口的状况。

村头有一条小渠道,是水车引水用的,水车边是几棵大树,树下有大平石,挺洁净的,有一处还有一定的凹状造型,是一个可以靠着睡觉的好地方。

为了确保第二天早起,我每天早早就乞讨完回到大树下的石头上。

有一天,我乞到不少吃的,又因为天气特别的热,我便早早的回到大树下。这时,那个老教师正好从渠道路过,他看到我时感到很吃惊:"你还在这儿?我跟你说过不去吧"。

老教师很和蔼,会跟我聊天,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抗战期间,兵荒马乱的,那时还没有公路,经常有土匪在这条山路上出没,他们专挑那些挑货的,或装束比较体面的人下手,所以,很多人都是选择结队同行,如果是一个人或两三个人是不敢上山的。有一天,一位身穿便装的军官和两个警卫员回老家经过这条山路,便遭遇了土匪的袭击。虽然这位军官和警卫员都是身经百战,身手不凡,但毕竟寡不敌众,最终还是被束手就擒。当土匪头目从军官身上搜到证件,知道军官是远近闻名的英雄时,竟然立马跪下赔罪,然后,这批土匪,包括这条路上的所有其他土匪都跟上这位军官一起去打鬼子。自那以后,这条山路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土匪。

听到最后,我才知道老教师所说的这位军官就是爷爷。

公路大长,小路不通,又等不到结伴同行的人,我感到十分的矛盾与沮丧。

但当我听到了爷爷的名字,我便满怀信心,坚信我一定能在一个白天之内穿越这条山脉,因为爷爷曾告诉我他曾一个晚上跑二百里路,而且还是下雨天的山路。

受到爷爷精神的渲染与鼓舞,我便下定决心要穿越这座大山。

想到这,我感到全身发热,信心十足,感觉心情特别的舒坦。

为了第二天早早地过山,这一天我早早地回来。我斜靠在凹型石头上,准备早点睡觉。

天还没有暗下来,刚犁完的广袤田野在晚霞的映衫下遍地黄金,蛙声此起彼伏,夏蝉轻音脆鸣,群鸟班师归窝,牧童骑牛陌上。晚风是夏日的惬意,落霞是夕阳的归巢。美丽的田园韵景,似乎在为我第二天的征程壮行。

第二天大清早,如摇橹盘沉闷的水车轮毂转动的声音唤醒了我。我揉了揉双眼,一轮满圆的皎月安静地挂在西面山头上,与依稀的繁星一起遍洒清晖,给村庄带来了无限祥宁。山脚下偶有炊烟升起。我知道该出发了。

我没有半点犹豫,一骨碌爬起来,不管前方之未卜,整装出发,大有一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

我沿着弯弯曲曲的爬山公路一路向上,路两边是浓密的树林,和林子里早起的鸟叫声。鸟叫声中有一种鸟叫鹧鸪,叫声是"鸪、鸪、鸪"的,听起来挺吓人的。小时候不懂得这种鸟叫鹧鸪,大人总是骗我说这是鬼的叫声。本来上山时觉得林子里有那么多的鸟在叫,挺热闹的,可恶的是这热闹的鸟叫声中总会有断断续续的"鸪鸪"声,吓得我毛骨悚然。本来就是上山,而且为了赶路,我已经就气喘吁吁的,这"鸪鸪"声让我大气不敢出一口,一路上都在做静态深呼吸。

怕归怕,也经历过无数次的怕,所以,我依然没有放慢脚步。

爷爷说经常锻炼跑步或走路,跑起来或走起来就不会累,他们一个晚上能跑上两百里,就是因为经常性长途行军锻炼的结果。所以,我就是冲着自己天天走路,坚信自己一定能穿越过这个两省交界之屏障。

我一路上都在小跑,当然不敢快跑。我边跑边数弯数,在太阳上山时,我就已经数过了大约十个弯。我心想,是不是被骗了,虽然"上下十八拐"远近闻名,也略有耳闻,不也就这么回事,天亮到太阳升起时我就已经跑了大约十个拐。

我在暗暗庆幸自己被骗,心想,根本就没有六十多公里。但当我绕到一个大弯头时,发现五十里铺还在脚下不远处,那隐隐约约的小弯路还依稀可见。因为弯头视野比较开阔,我抬头住上看,发现自己竟然还在山脚,山舞银蛇的灰茫茫的山头感觉比在村庄位置看上去的还更高很多,简直就是挂在天上。而原来我数过的那些弯只是小弯,大山中的小山山回路转,一个大拐里包含着若干个小弯,我其实才走一个拐。

明知前途有艰险,越进艰苦越向前,我没有气馁,依然坚定继续向前,因为我坚信我一定会跑过这座大山。

小弯一弯又一弯,个别路段还有小下陂。跑累了,我就以走的方式来调整休息,然后继续跑。偶尔遇上车子,我就挥挥手,希望有好心的司机能搭我一程。赤日炎炎,我汗流浃背。口渴了,就在弯坑处喝山泉。

三拐,四拐,五拐,后来,我注意到其实每个拐头都有第几拐的标识小石碑,所以后来我就不数第几拐了。

十三拐,十四拐,十五拐......终于到了第十八拐了,在山峰的最高坳口,坳口两边还是高上。

坳口风很大,侧下方是一览众山小和远近星罗棋布、形态各一的微小村庄,但已经分不清哪个村庄是五十里铺了。

上了山顶,我有种征服感与成就感,真正领略了什么叫"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