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孟伟的头像

梁孟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11
分享
《​有种感动叫乡愁》连载

第二十四章 吴越重臣胡进思

探究了梁氏的血脉先贤,再来追溯胡氏的源远流长。其实每个宗族都是炎黄的血脉,每个姓氏都有传奇的历史!

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又因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省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宗祀。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省北部的阜阳、河南省中部的郾城等地,妫满去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公元前478年,陈国为楚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姓,自称胡氏,尊胡公满为胡姓始祖。

《梅溪胡氏宗谱》记载:“胡氏系出帝舜,盖虞阏父,为周陶正,武王以元女妻其子满,而封诸陈,为陈胡公,因氏焉。世居安定,其后蔓延天下,历汉唐,屡有闻人。”

胡氏后世子孙经数代繁衍,开枝散叶,四处扩展。南达新蔡,北到山西。至汉时,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一族,后汉时已蔚为一大望族,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源头。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姓中原士族始大举南迁。

三国时期,胡氏发展到江浙一带。第三十九世胡奋为江南始祖,胡奋曾任晋朝征南将军,奋生龙伯、凤伯二子。龙伯的后裔到五十一世胡齐生胡询、胡浩,胡浩的次子胡简生三乙、三六两个儿子,三乙生万一,为五十五世。胡进思(公元858—955年)名万一,字克开,世居长安,少年时由祖父胡简任湖广衙推时迁居湖州吴兴,父三乙府君为中牟尹。

胡进思先娶赵氏(后封婺国夫人),生长子璟;73岁时,续娶杜氏(后封邢国夫人),76岁时生次子庆。胡进思21岁起投奔钱王,屡立战功,历任将相七十年,史载:“名闻四夷,势压江湖,辅佐太平,尊德乐善,立朝端重,公忠直谅,临事果断,有大臣风,功成身退,江左倚重焉。”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于公元907年创建,历三代五王,至公元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立国七十二年。胡进思不仅是吴越三代五王重臣,更是梅溪胡氏始祖胡璟的父亲,是梅溪胡氏家族中影响深远的一位重要人物。

胡进思四岁能识文,七岁会文章。七岁那年,得遇异士吕纯阳,吕氏云:“汝目光如电,额角生雷,必当贵隆寿极。”遂拜吕为师,由吕传授文韬武略。十七岁时,朝廷腐败,政局动荡,英雄四起。他认为钱镠“英略不凡”,前往投奔,钱镠与语,谋仪锋芒,胸中似藏雄兵百万,志向高远,天下事隐若尽在囊中,钱镠大奇之,就把他留在身边,“参赞军机”(帮助军中理事),日益受到重用。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胡进思随钱鏐(以下称钱王)出奇计击败二浙都监刘汉宏,颇有功劳。在平定淮南、苏湖、常州、润州(今江苏丹徒)等地,因战功,胡进思也由马步都虞候、武功大夫、武都指挥使,渐升为越州兵马使。

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钱王手下将领左右都指挥使徐绾、许再思,趁钱王不在杭州之际发动叛乱。钱王儿子钱传瑛紧闭城门,情况十分危急,叛军登梯狂攻城门,钱王与胡进思闻变,急忙赶回,但无法进城,胡进思与徐绾血战,引走叛军主力,钱王微服入城,指挥守城军抵御叛军,徐、许二人知事不可为向吴国杨行密在宣州(现安徽宣城)的刺史田郡求救攻城。田郡认为此时正是夺取杭州的难得时机,思乘机而动,形势十分危急。钱王向田郡申明利害关系,许以财帛,结以姻亲,要求田郡罢兵。田郡踌躇再三,同意结为姻亲,条件是要钱王先送去儿子再罢兵。钱王命胡公陪侍第五子钱元瓘到田郡处当人质,胡进思临危受命护送钱元瓘到宣州,田郡因此罢兵,钱王化险为夷。没多久,徐绾、许再思之乱被平定。这次叛乱,是钱王历次战乱割据生涯中最危险的一次,胡进思功不可没。嗣后,杨行密因吴国内乱,诛杀了田郡。胡进思乘机保护钱元瓘顺利返杭,从此深得钱王和钱元瓘的信任。天佑三年(公元904年),钱王特为此建造“吴越国功臣堂”,记有功将领50余人,胡公名列榜上第二。

后梁开平元年(907),钱镠被封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胡进思也升为常、润等州团练使。贞明三年(917)胡升为常、润二州防御使。同光元年(923),胡受钱王派遣,登莱州促使该州归顺后唐。因此大功,胡进思被唐庄宗封为吴越钱王麾下兵部尚书右丞。第二年,又被钱王加封为吴越兵部尚书。

长兴二年(931)钱武肃王(镠)卒,三年(932)子元瓘文穆王袭位。王“推旧恩”,加胡为大将军,可“剑履上殿”。天福六年(941)文穆王卒。子弘佑立,称忠献王。当时忠献王少不更事,国内又连年兵乱,李仁达趁机挟附福建李景反叛。胡危难中忠心为主,统领水陆大军,大败李景平叛凯旋,从此威望更隆。

天福十二年(947),忠献王卒,弟钱弘倧袭位。《资治通鉴·后汉纪二》卷第二百八十七载:“内牙统军使胡进思恃迎立功,干预政事,弘倧恶之,欲授以一州,进思不可。进思有所谋议,弘倧数面折之。进思还家,设忠献王位,被发恸哭。民有杀牛者,吏按之,引人所市肉近千斤。弘倧问进思:‘牛大者肉几何?’对曰:‘不过三百斤。’弘倧曰:‘然则吏妄也。’命按其罪。进思拜贺其明。弘倧曰:‘公何能知其详?’进思踧躇对曰:‘臣昔未从军,亦尝从事于此。’进思以弘倧为知其素业,故辱之,益恨怒。进思建议遣李孺赟归福州,及孺赟叛,弘倧质之,进思愈不自安。弘倧与内牙指挥使何承训谋逐进思,又谋于内都监使水丘昭券,昭券以为进思党成难制,不如容之,弘倧犹豫未决。承训恐事泄,反以谋告进思。庚戊晦,弘倧夜宴将吏,进思疑其图己,与其党谋作乱,帅亲兵百人戎服执兵入见于天策堂,曰:‘老奴无罪,王何故图之?’弘倧叱之不退,左右持兵者皆愤怒。弘倧猝愕不暇发言,趋入义和院。进思锁其门,矫称王命,告中外云:‘猝得风疾,传位于同事参相府事弘俶。’进思因帅诸将迎弘俶于私第,且召丞相元德昭。德昭至,立于帘外不拜,曰:‘俟见新君。’进思亟出褰帘,德昭乃拜。进思称弘倧之命,承制授弘俶镇海、镇东节席使兼侍中。弘俶曰:‘能全吾兄,乃敢承命。不然,当避贤路。’进思许之。”

废倧立俶后,俶称忠懿王。王拜胡为尚父,佐理吴越政事。

“废倧立俶”一事,朝野震动,舆论哗然,进思寝食不安,于是就有后来矫命弑倧之事,同样在《资治通鉴·后汉纪二》有所记载:“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中乾祐元年(戊申,公元948年)癸巳,大赦。吴越内牙指挥使何承训复请诛胡进思及其党。吴越王弘俶恶其反覆,且惧召祸,乙未,执承训,斩之。进思屡请杀废王弘倧以绝后患,弘俶不许。进思诈以王命密令薛温害之。温曰:‘仆受命之日,不闻此言,不敢妄发。’进思乃夜遣其党方安等二人逾垣而入,弘倧阖户拒之,大呼求救;温闻之,率众而入,毙安等于庭中,入告弘俶,弘俶大惊,曰:‘全吾兄,汝之力也。’弘俶畏忌进思,曲意下之。进思亦内忧惧,未几,疽发背,卒。弘倧由是获全。”

“弘倧由是获全”,进思内心忧惧,这是事实;要说未几疽发,一命呜呼,倒另有说法。也正因忧惧,胡才有后来携妻带子、远京避祸的举措,才有两子分居、狡兔三窟的图谋。

天福十五年(950),胡进思已九十三岁,他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国家动荡不安,更担心小儿胡庆的未来。他叹息道,“职位已相当于相国,可以说够荣耀了,但还是常常要受到各种各样的牵制。人老了,再不走,恐怕要引发我整个家族的祸患。”

的确,废倧立俶后,局势未稳;李孺赟叛乱,内忧外患。当年,李为谋福建肥差,曾重金贿赂胡公,使其遂愿。李叛后胡当然脱不了干系,只是胡公权炙位重,无人敢弹劾罢了。但是胡公总感到内疚和担忧。他明白,自己已是93岁高龄,能否长期保住整个家族的荣耀和安全?上文的叹息就是他内心活动的体现。次子忠厚朴实,是他最大的心病,必须找个偏僻、安全的地方,让其有个平安的发展环境,和谐的成长空间。再就是考虑长次两家聚居不妥。胡公生有三子,长子璟,次子庆,幼子夭折。他先让长子激流勇退,择地卜居。胡璟“遂致仕”,来到“南明之新昌卜居焉”,这一年是后汉乾祐元年(948)。胡璟卜居新昌梅溪,是父亲进思的授意,还是对剡已久的向往?现在已不得而知,但道书云“两火一刀可以逃”,言剡多名山可以避灾,他们俩应该是知道的。进思安排好了长子的进退,就着手考虑次子的未来。于是推却钱王多次挽留,称病辞官,携妻带子,一路南下。

当时并没有定居目的地,他的标准要远和偏,即离杭州都城要远和偏。兄弟间隔也要远和偏,日后如若生变,即可闻讯而避,不致被一网打尽。而且兄弟间住远了,还不会产生矛盾。

后汉天福十五年(950),进思携妻儿来到新昌梅溪安顿了家小,继续带着小儿胡庆及随从赴台州。翻过天姥,经过天台,到台州暂住一段时间,总觉难合偏远标准。故又折道沿海北上,寻找理想安居之地。一天,他率家人过宁海紫溪西望,以偏为主的思想引他上了香山,旋取小道步至西侧缓坡,爬上一座小山,健步登上岭顶,东望浩淼沧海,潮中红日初升,四周云蒸霞蔚,天地气象万千。这年进思93岁,鹤发童颜;胡庆年方十七,翩翩少年。一老一少,一童一公,童者雀跃于前,公者迤迤于后;少者稚气未脱朝气蓬勃,老者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少年面前载春载阳鲜花满山,老人眼前杀机四伏喜忧参半;少者涉世未深天真烂漫,老者深于世故老谋深算。两人登冈过岭,眼前是一片未垦的荆棘荒原,只闻鸟语啁啾溪水潺潺。进思驻足长叹:“此蓬岛之仙境也”,后人遂以“蓬岛”为此地村名。进思父子登过的岗岭,就被称作“童公岭”。

两人游至安岩翠峰山时,只见山间一水奔涌而出,一路蜿蜒如带似练,胡公兴会更是空前,朗声环顾左右说:“此溪名白溪可也。”这就是簰溪的由来。胡公指着翠峰山叹息道:“此地环境幽雅,进退可据,隐居犹如神仙中人,吾死后,穴位定以翠峰山。望汝等安心,传学予后人,勿负吾之嘱托”。

进思父子回梅溪居住了一段时间,再携妻子一行旋返奉化簰溪,将妻子杜氏、次子庆安置在这里,起屋造田;胡璟派长子珩(芝孙)同往簰溪照顾爷爷,陪伴左右。从此胡珩就在簰溪定居,成为梅溪胡氏徙居簰溪之始祖。次年(951),胡庆即聘朱家塘(今属奉化龚原村)朱氏为妻,胡庆从此在蓬岛安家发族。

退位的五年间,进思往来于奉化蓬岛、新昌梅溪、都城杭州之间,虽身不在其位,心却念念钱氏王朝。显德二年,已是九十八岁高龄的他得知钱氏朝廷“自相图位,内难将作”,企图上杭州调停,不料刚到公署,就闻生变。急切忧愤,急火攻心,发了“背疽”,终不能治,于三月初一辰时逝于杭州。次子庆、长孙芝孙奉吴越国王钱俶命,遵胡公遗嘱葬于奉化簰溪蓬岛安岩翠峰山。

次子胡庆字德威,号松溪,他不负父嘱,不求仕进,虽是老来子,但酷似父亲,“仪表魁杰,儒学能文。”他为人淳朴、厚道且威仪公正。大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他用父亲留下的资金,建起120间楼房让族人同居住。至今蓬岛还留有当年的米鱼照墙遗迹和他手植的槐花树。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在蓬岛的白溪(今簰溪)岸边“筑楔堤防”,后人称之为“胡芝楔”,使当地农民种田能旱涝保收。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在白溪道旁造房并置床帐器用,以供旅人和经商者住宿。庆还尊儒重道,遵父遗命,自办松溪学堂,置常稔田四十亩:“廪食”,以供“远近来学者”。这所私塾培养出来的后辈学生,有史为记:“隽异不群,器业奇颖”“颉颃竟秀”,或为国家所用,或在教坛出名。曾任相国的鄞县人郑清,也是从这所私塾读书后成材的。胡庆母亲杜氏,在蓬岛的最后五年里,还“躬耕纺织督稼穑”,为后代树立了勤劳朴实的典范。在胡庆几十年的努力下,蓬岛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

胡进思去世四十多年后,宋至道三年(公元998年),宋相国、中书令平章事、许国公吕蒙正来到蓬岛,亲祭胡万一。并写下《祭始祖万一尚书公文》一文:“惟我始祖,霅川毓秀,浙水开祥。年甫七岁,六艺成章。声雷目电,智勇超常。途遇异士,吕氏纯阳。弃儒学剑,辅佐钱王。诛寇剿,射钱江,力扶吴越,忠报残唐。助勋四世,保事五王。出将入相,文武英扬。功名告罢,率子渡江。居奉邑童公岭傍,石楼蓬岛,览胜寻芳。勤耕教读,和爱乡邦。九旬有八,只乐徜徉。子宰工部,孙拜礼尚。悠闻国难,复往于杭。及至官舍,寿百身亡。军民洒泪,僚友痛伤。携棺归葬,翠峰山冈。间里感意,塑仪在堂。德流今古,谱牒生光。旱求赐雨,灾告降祥。睦城助战,腊寇归降,忠魂报宋。庙敕灵昌,祠名观德。千载流芳,神其如在,来格来尝。”吕蒙正还挥毫书写“尚书府”“光禄堂”“尚书楼”等匾额。

“废倧立俶”,是忠是奸,有褒有贬,评论各异。但胡进思为浙江人民避免战乱之苦,为江浙开发繁荣所做的贡献,后人永远不会淡忘。

我们来到奉化簰溪,正是金秋时节。只见四围群山,起伏连绵;枫叶灼灼,松涛阵阵。登顶远眺,远处碧波沧海与宁海城郭已然一体。山腰万千泉眼奔涌,汇聚成溪,迤逦北去。簰溪山脚有蓬岛村,村内多居胡氏子孙。村北不远,南、西、北三山合抱着安岩翠峰山,山腰处卧一古墓,竹海松波,碧水青山。世传此墓曰:“尚书墓”。村东有灵昌庙,祭祀胡公,千百年来香火不绝。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