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昱林的头像

李昱林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4/09
分享
《莽》连载

第六十六章 附录

附录一

部分历史人物或团体的结局:

1.班穉:生子班彪,班固为其孙子。(详见《汉书叙传》)

2.王立:红阳侯王立回到南阳的封国后,与当地刘氏家族交情很深,其小儿子王丹于新朝时任中山太守,后王丹降于刘秀为将军,战死。刘秀封王丹子王泓为武桓侯。

3.王闳:新朝时为东郡太守,为政甚可称道,新朝败后,归降更始,其子于东汉被刘秀任命为官。(详见《汉书佞幸传之董贤》《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列传》)

4.云敞:后经唐林举荐提拔为鲁郡大尹。更始帝刘玄入长安后,征为御史大夫,后因病免官,卒于家。(详见《汉书云敞传》)

5.张纯:即张放之子,于东汉为官,官至大司空。谥曰节侯。(详见《后汉书 张曹郑列传》)

6.陈遵、张竦:新朝败后,二人皆客居池阳,张竦被贼兵杀死。更始帝任陈遵为大司马护军,出使匈奴,归汉时遇更始政权失败,陈遵留居在朔方,后来被贼兵打败,陈遵在酩酊大醉中被贼兵所杀。(详见《汉书陈遵传》)

7.王宪:王莽死后,王宪自称汉大将军,城中军队几皆归属于他,入住东宫,以王莽后宫妃嫔为妻,使用王莽车服。十月六日,李松、邓晔入长安,将军赵萌、申屠建亦至,以王宪缴获玺绶不上交等罪,收斩之。(详见《汉书王莽传下》)

8.李圣、孔仁:新朝扬州牧李圣、司命孔仁兵败山东,李圣战死,孔仁率领军队投降后自尽。(详见《汉书王莽传下》)

9.郭钦:赏都大尹王钦及郭钦守京师仓,王莽死后投降,更始帝认为他们守节义,皆封为侯。(详见《汉书王莽传下》)

10.哀章、太师王匡: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在洛阳投降,传送到宛城,被斩首。(详见《汉书王莽传下》)

11.庄尤、陈茂:庄尤、陈茂败昆阳下,逃至沛郡谯,降于故汉钟武侯,其于公元23年在承阳称帝,沿用汉朝国号,自称“大汉嗣元皇帝”,后与更始政权分庭抗礼,更始政权派大将刘信率领数万军队南下,攻破承阳城,其被杀,政权失败,庄尤、陈茂并死。(详见《汉书王莽传下》《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12.刘婴:平陵人方望等人认为刘玄必败,便起兵将刘婴迎至临泾,“欲立为天子”,更始三年(25年),刘玄派遣丞相李松将其击破,刘婴被乱兵所杀,时年21岁,不知葬所。(详见《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13.刘玄:更始政权为赤眉军推翻,刘玄最终亦被杀。(详见《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14.赤眉军:为东汉政权所败。(详见百度百科)

15.隗嚣:割据一方,面对东汉政权平定陇右,忿恨郁闷而终。(详见:《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16.刘秀:与河北大地主郭氏联姻,最终建立东汉。(详见《后汉书光武帝纪》)


附录二

部分可能引起争议的情节

1.关于“毋将隆流放合浦”:在我刚刚查找王莽资料的时候,曾看到有观点以流放毋将隆一事来佐证《汉书王莽传》中“诸哀帝外戚及大臣居位素所不悦者,莽皆傅致其罪,为请奏,令邯持与光。光素畏慎,不敢不上之,莽白太后,辄可其奏。”的说法。但如果结合《汉书孔光传》《汉书毋将隆传》《汉书孝元冯昭仪传》,可以发现,哀帝初继位时,毋将隆为冀州牧(冀州为冯太后居住地,中山孝王刘兴封地),他被流放是因为曾参与进冯太后一案中,不论他是否心怀不良,冯太后蒙冤被害他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哀帝驾崩后的拨乱反正时期,他与史立、丁玄、张由等人皆以治冯太后案时所犯的罪行流放合浦。不论《汉书王莽传》中的那条记载是否有历史编纂的嫌疑,至少毋将隆被流放既不是因为王莽公报私仇,也不是因为孔光畏惧王莽。

2.关于“平帝之死”:对于王莽鸩弑平帝的指控最早是翟义于公元七年提出的,翟义从没有在皇宫里待过,对于平帝死亡的原因他只能听说或猜测,而班固在《汉书》中只是记载了翟义有这样的说法,在正面记载平帝之死时一向曰“崩”,从未说过“王莽弑平帝”。《汉书孝元冯昭仪传》中更有“是岁,孝王薨,有一男,嗣为王,时未满岁,有眚病,太后自养视,数祷祠解。”的记载,致使冯太后蒙冤而死的案件也是由“哀帝即位,遣中郎谒者张由将医治中山小王”而起。“眚病”颜师古注引苏林曰:“名为肝厥,发时脣口手足十指甲皆青。”平帝患此病时未满周岁,应是先天疾病,此病正虚邪实,状如癫痫,比较严重(后期会有肝硬化的情况出现),当时没有较好的治愈方法,冯太后几次求神祷告救治,王莽献椒酒也是为了驱邪避鬼。从信念的角度来讲,完全儒家化的王莽很难做出弑君这样的事,他会自己把自己骂死;从感情的角度来讲,王莽并不是一个冷血的人,他不会一点不为自己的女儿考虑;即使从功利的角度来讲,不管王莽有没有完全控制朝政,有一个作为他女婿的重病皇帝对他而言都是极有利且不构成威胁的,平帝只要活着,他就可以安稳地掌握实权,退一万步讲,如果他有登基的想法,可以使平帝禅让,而不是冒着风险去杀害平帝。“鸩弑平帝”只是用来反对王莽的说辞,连班固都不大相信。

3.关于“《四时月令诏条》”:《四时月令诏条》于1992年发现于敦煌悬泉置坞内北组房屋内已倒塌破碎的墙壁上,题记为《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是西汉元始五年以太皇太后之名义发布的诏书。我猜测《汉书王莽传》里记载的“(元始五年)又增法五十条,犯者徙之西海。徙者以千万数,民始怨矣。”即指《四时月令诏条》,其颁布时间、颁布者、条例数量完全相符。不论我的猜测是否正确,《四时月令诏条》作为王莽主持朝政时颁布的一部环保法,在古代生态保护和法律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出于贬低王莽的需求,班固在《汉书》中对王莽的政策皆给以负面评价,这部法律的内容、意义与价值亦未被提及。

4.关于“文齐”:《汉书西南夷》《汉书王莽传》中均忽略了王莽在廉丹等人征还后,改派文齐等人,及他们逐渐平定了益州的事,文齐的历史记载见于《后汉书西南夷滇王传》,公元2000年时有关于文齐的考古发现。

5.关于“李崇”和“西域自此绝”:《汉书王莽传》中“是岁(天凤三年),遣大使五威将王骏、西域都护李崇将戊己校尉出西域,诸国皆郊迎贡献焉。诸国前杀都护但钦,骏欲袭之,命佐帅何封、戊己校尉郭钦别将。焉耆诈降,伏兵击骏等,皆死。钦、封后到,袭击老弱,从车师还入塞……西域自此绝”的记载与《汉书西域传车师后城长国》中“李崇收馀士,还保龟兹。数年莽死,崇遂没,西域因绝”的记载自相矛盾。1928年,考古工作者在今新和县玉其喀特乡一带(即古代龟兹附近),发现李崇印章,证明了《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正确性,即新朝灭亡后的全面内战时期,李崇流落西域,不知所踪,中央才与西域失去联系,暂失行政管理权,《汉书王莽传》中的记载是出于历史编纂学等原因,将丧失西域的罪过推到了王莽统治时期。西域都护于东汉明帝时复置。(注:可参看《剑桥中国秦汉史》第219页)

6.关于一些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汉书》中对于部分事件的记录没有具体到某月某日;对于部分事件时间的记录,也许由于《汉书》成书过程中的一些疏漏,也许由于《汉书》传播过程中抄写的笔误,前后不一致。我在写本部小说时,尽量结合其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发生顺序,以及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比如关于王莽于绥和二年几月辞去了大司马一职,我结合《汉书》里《王莽传》《哀帝纪》《元后传》《孔光传》《百官公卿表下》中的相关记载定在了六月。另有一些见于文中注释,毕竟没有严谨地进行学术研究,不再一一列举。


虽然我在创作这部小说时秉着尊重历史的态度尽力学习,但毕竟能力有限,创作的也只是一部小说,故事内容具有虚构成分,故本小说及附录中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海涵及不吝指教。


附录三

部分参考文献:

[1] 班固 撰.汉书[M].北京:线装书局,2010

[2] 范晔 撰.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 钱穆 著.刘向歆父子年谱[M].上海: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

[4] [英]崔瑞德,[英]鲁惟一 编;杨品泉等 译.剑桥中国秦汉史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007重印)

[5] [美]陆威仪 著;[加]卜正民 主编;王兴亮 译.哈佛中国史01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6] 吕壮 译注.西京杂记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

[7] 祁莫昕 著.活在大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8] 沈从文 编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018重印)

[9] 张末元 编著.汉代服饰[M].北京:中华书局,2017

[10]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叶凡 编译.图解梦的解析[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7

[11] 周鼎初. 从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看西汉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J]. 贵州文史丛刊, 1989(2):11-15.

[12] 窦连荣. 西汉的土地兼并与限田政策[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3):26-32. 

[13] 刘晶, 赵华. 王莽经济思想浅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 19(2):17-19.

[14] 罗开玉, LuoKaiyu. 秦汉三国时期的奴隶——以成都为例[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

[15] 李都都. “陈圣刘太平皇帝”试释[J]. 新学术, 2008(5):137-140.

[16] 张海防,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江苏南京,. 汉新羲和官设置考--兼论王莽官制改革中的今、古文经[J]. 管子学刊, 2015(3):120-123.

[17] 丁四新. 刘向、刘歆父子的五行灾异说和新德运观[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42(6).

[18] 邓骏捷. 王莽时期刘歆校书活动考论[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1(3).

[19] 余作胜. 《钟律书》考辨[J]. 中国音乐, 2014(4):27-31.

[20] 谢继忠. 敦煌悬泉置《四时月令诏条》释文补证[J]. 河西学院学报, 2006, 22(4):36-38.

[21] 魏柱灯, 苏筠, 方修琦, 萧凌波,et al. 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Issue(3)

[22]陈怡如,许佳莉,历史气候学期报告——游牧民族兴起与南侵,www.geo.ntnu.edu.tw/climate/word/199913.pdf,1999

[23] 田天. 西汉末年的国家祭祀改革[J]. 历史研究, 2014(2):24-39.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