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昱林的头像

李昱林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2/13
分享
《莽》连载

第二十三章 永始二年


永始二年,正月,王音薨,王商接任大司马一职。

二月时,连发两件不祥的天象,一者癸未夜间,天空陨星坠落如雨;二者,乙酉日,日食。刚任大司马的王商心中不安,恰逢地方群臣到京师奏事,便急急找了时任凉州刺史的谷永到府上来。

“子云啊,凉州的政教怎么样啊?”王商笑问道。

“还可以,比较安定。”

“那就好,这京师可是不大安定啊。”王商叹了口气。

“怎么讲?”

“赵皇后、赵昭仪的事情你听说过吗?”

“略有耳闻,大司马是为后宫专宠之事忧心吗?”

“太后和我都很忧心,皇上近来常宠幸出身微贱之人,不仅后宫如此,还常提拔没有才干、全凭巧舌或是操持左道之人作为近侍,同他们私出宫门游乐,就像那侍中冯无方,他就是皇上出宫游玩带回宫的,就因为他善鼓乐舞蹈,便得出入御内乃至后宫,实在不成方圆,而像班氏兄弟这样直谅多闻、质朴敦厚的才俊反倒受了冷落。虽说皇上也并非不喜欢班氏这样的俊茂,但对群小的爱幸确实已出于群臣之上,专宠赵氏姊妹更是到了于掖庭内设私狱以惩罚她们所不满之人的地步,实在令太后寒心。元年正月,太官藏冰室及戾后园南阙起火,九月有黑龙出现在东莱县的上空,九月底有月食;今年刚过正月就连发坠星日食二事,谁知不是大灾异的前兆?”

谷永听着,不时忧愁地点头。

王商接着说道:“你也知,我不好屡屡为这些事情上谏,太后也不能过分干预朝政,这次专门请你过来,也是因为皇上向来注重赞赏你的言论,希望你能上书谏言,我和太后一定确保你的安全。”

“卑职也正有上谏的意图,包括因大兴初陵、修缮各种宫室而激起民怨,比年天灾流民安置不善等事。如今长安城内歌舞升平,豪宅比邻,精细之粮食之不尽竟下施犬彘,东西市内集四方奇物于一处,使人处之忘忧,怎知天下已近动荡。”

“子云所言甚是。”王商擦了把头上的冷汗:“以前没见过四方奏疏,真是不处其位,不知其艰。请子云务必厉言上谏,以盼皇上重视。”

“自然。大司马忧国忧民……”

“诶,别别,不说这客套话了,吃茶吃茶。”

于是,在刘骜派尚书询问谷永对今年灾异之象有何谏言时,谷永上呈了一封言辞犀利而恳切的奏疏,看得刘骜火冒三丈,向周围人发火道:“朕有这么差吗!朕像他说得这么昏庸吗!他常年在外对这宫中的事情又能知道点什么!真是岂有此理!写这样的奏疏来羞辱朕!简直大逆不道!侍御史!”

“卑职在!”

“带着人马,速去收捕谷永!”

“诺!”

下完旨,刘骜坐回榻上冷静了一会儿,想着他上谏的这些事也不算是捏造,就算自己不觉得他对,至少他忠心可鉴,总不能因此而收捕了他,阻碍言路,何况他说的一些话,指不定又是太后的意思呢……遂命人把侍御史急召回来,道:“若是谷永他……已经过了交道厩……就算了。”

侍御史一听,立刻会意到皇上也没真想收捕谷永,既然如此,何必得罪人呢,便只带了几个关系好的,有一鞭没一鞭地赶马去交道厩,给了谷永足够的时间从王商那得到消息,快马加鞭地跑回凉州去。

刘骜想着反正也吓唬过他们了,便只当做没看过这类奏疏一样,只是按照惯例,下诏省减便安百姓,勿收回救济借贷给贫民的钱财,并且,依据大臣们的提议,根据所费资财,赏赐吏民中义行收养贫民及捐赠谷物帮助县官赈济救灾者。王莽为赏赐之首,却再三辞让,刘骜在朝堂上嘉许王莽廉洁仁义之节操,命他务必收下赏赐。

下朝后,刘骜跟淳于长闲谈时,随口问道:“于长,平时你和王莽来往多不?”

“回陛下,巨君兄政务繁忙,又不喜宴饮应酬,所以微臣与他来往不算多。”

“是,平时看他就是不苟笑的模样。”刘骜笑道,“你可去过他府上?”

“去过呀,舅母是臣的长辈,臣不时要去拜望一下。”

“孝心可嘉呀。”刘骜扭头看他一眼,笑道。

“皇上过奖。”

“他府上真像大臣们说的那样?”

“千真万确,在侯爵里简直算得上家徒四壁了,臣刚开始去,总恍惚自己是不是进错了门。”淳于长眉飞色舞地说道:“家中奴婢也少,挺多事都是王夫人亲自做的,他夫人真是贤惠,知书达礼,衣着极是简朴,臣竟从没见过她穿曳地长衣,布裙一向只到膝盖,和普通农妇一般,那衣服也都是洗了很多次的,不常做新衣。”

“那他母亲呢?”刘骜皱眉道。

“臣也没见过舅母穿长衣,衣色倒是要新一点。”淳于长微皱眉后笑道。

“这就不大好了,毕竟是侯门,不能还让母亲、夫人像小民家里那样啊。”

“不过这毕竟是在自己府中,譬如年节大聚进宫领宴的时候她们还是有华服的。”

“妇人一年里能大聚个几回,就算是邻里往来也是在家中应承,她们在家的时间多,自然应在家里把她们安置得好些。”刘骜一脸严肃道,“朕虽说赞许他赈济收养贫民的义举,可他也不该太亏着自己府上的用度,今日朕赏赐时,他也是万般推辞,朕心里想着,并不是滋味。”

“皇上倒也不必忧心,毕竟是家沐皇恩,不至于亏了,况且巨君兄也是为着给吏民做个楷模,行皇上戒奢的旨意。”

“诶,你有这巧嘴,能不能再帮朕游说一下太后,让朕把张放召回来?”刘骜眉头一挑,忽而眼睛亮亮地看着他。

“其实臣一直在太后前递富平侯的好话啊,臣也想他早日回来。”他信口说道,“只是每每提到富平侯,太后要么沉默不言,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臣也只能等着盼着了。”淳于长说着露出面有难色的样子。

“唉,难得你这么有心,也是难为你了,自张放走后,宫里也就数你了解朕的心意了。”刘骜叹道:“走吧,陪朕玩会儿蹴鞠,朕好久没踢了,那时候,群臣说蹴鞠劳体,非朕所宜,朕没法,只得弹棋为乐,现在想想也是好笑,蹴鞠而已,怎就怕了他们?”

可惜没踢一会儿,刘骜便实在累了,深感扫兴,淳于长提议出宫游玩,便又开心地换了衣服一同溜出去。

淳于长越来越讨刘骜喜欢,加上为人玲珑,善于结交,逢儒说儒,遇侠言侠,出手大方,投人所好,人脉遍布整个京城乃至地方州牧太守,在朝中权威日增。

王莽冷眼旁观,心中不屑。王渠氏不知端底,问王莽为何不常与他来往,王莽也只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刘骜想给淳于长封个侯,思来想去似乎不觉得他有什么理应封侯的功劳。正好大司马王商一向与陈汤极为不和,这年十二月搜集够了他收受贿赂的证据,又有他最近说皇上还会往昌陵迁民的言论,便上奏弹劾他,刘骜大腿一拍,把两事合而为一,将王谭之子王闳上谏说昌陵不可成的功劳巧妙地嫁接到淳于长头上,赐爵关内侯,食邑千户,并流放解万年、陈汤于敦煌。

陈汤又成了罪臣,还是叔父王商弹劾的,王莽心中非常郁闷,好几日茶饭难咽。

王邑崇拜陈汤,却劝不住父亲,更为不满,这些天每日都要与父亲争吵几句:“好好的大将,你弹劾他作甚!”

“你懂个屁!现在西域又没什么战事,他天天就干拿人贿赂替人说话的事,留在京里,败坏风气!”

“你天天收的不也挺多!跟你不干这事一样!”

“那是以前!况且我也没帮别人写过奏疏!”

“那是你文采不好!没人稀罕找你写!”

“你才文采不好!除了惹祸还会干点什么!”

“骑射、兵法!”

“才有多大点能耐就得意了!”

“比你强!”

“你个刁徒!不认老子了吗!”

“行行行,你是我老子,我不与你理论!”

见王邑甩门出去,王商对着他的背影大声道:“你个不孝子,我告诉你!老子现在洁身自好了!不像他陈汤本性难移!早该削了你这个不学好的!”

陈汤离京之日,王邑不与父亲招呼,专跑去送了一程,反倒是王莽因当日不休息,且这弹劾之人又是自己的叔父,碍于种种,未去送行,心中寥落,天黑后,回到宦者署自己的居处,向西北方向揖了三揖。他的脑子有些乱,庄尤一定会找他询问此事,他该如何作答呢?

“巨君。”

“子俊兄!你怎么来了?”看刘歆过来,他有些惊讶:“今天石渠阁不忙吗?”

“忙里偷闲,知道你心情不好,来看看你。”刘歆笑道,把两坛酒放到了案上。

“唉。”那两坛酒勾起了王莽的回忆,他捧起来端详一番:“听事酒。我第一次去子公府上拜访时,伯父便让我拿的此酒。”

“那竟巧了。”刘歆见他睹物思人,神色黯然,心中也是难过。

“当时听的是大败匈奴,取郅支首级之事。”王莽苦笑,“可惜现在当值,不可饮酒,不然现在便一醉方休。”又笑,自嘲道,“若是子公在此,一定已经饮上了。”

“他正是这样。”

“我与他不像。”王莽默然了,又道,“我劝过他,他不听。”默然,又道,“可也不该是这样。”

刘歆叹息。

王莽又道:“也该是这样吧。天真冷,要不要起个暖炉?”

“起吧。”

“子公的手臂是在西域冻坏的。”现在又是北风萧萧,敦煌该有多冷。王莽擦了火,向炉子里扔了几块碳,他用的是宫中最普通的碳,烧起来没有香味:“等他回来,可能会为我没去送他而责备我。”

“他不是会为这点事记恨的人。”刘歆说罢,忽觉这责备里倒有亲近之意,便加了句,“笑着说你几句倒是会的,他了解你。”

“丞相弹劾了平日与子公(注:陈汤字。)交好的陈咸、逢信,最近朝廷上变动大。”见王莽迟迟没有回音,刘歆又找了些话

王莽轻轻一笑,道:“陈咸倒没什么,逢信有点可惜。”顿了一下,又道,“可能因为他与丞相政见相左吧。伯父曾说过,京中朝堂若长期存在势力相当,而意见相左的两派,会很难办。就像两匹向不同方向跑的马拉着同一辆车一般。”

“有理。”

“他还说,自汉受天命以来,朝中的政见始终分为主要两派。”

“哦,愿闻其详。”

“其实你也都晓得,正是次公(注:即桓宽。)所著《盐铁论》中所述的文学贤良和丞相大夫两派。”

“哦,知道了,子公属于大夫派,但孝武帝之后文学派渐兴,文学派的兴起也与《谷梁传》之兴相应。”刘歆恍然大悟。

“相对而言,大司马更倾向文学派,还利于民,普兴圣教,行仁德之政。所以……”

“所以他与子公不和。”

“是,当然也有别的原因,以前他总觉得,伯父待子公比待自家兄弟还宽大,心里生气。伯父当年虽然偏向大夫派,但还算中立。说来有趣,当年右将军王商也是偏向文学派,姓名一样,这点竟与叔父也像。”

“还有这事。”刘歆笑道。

“我也只是知道一点。”王莽不好意思地一笑:“虽说我亦欣赏文学派,可是细想下来,商贾贪利,盐铁若不由国家垄断,物价不由朝廷平衡,恐怕细民难以自全,再者蛮夷畏惧强者而不尚礼仪,尤其匈奴天性残暴狡诈,不以武力震服,怎有保全边境之说,放弃不管,岂不是毁祖先功业于一旦。我觉得,还是伯父做得好,子公也称赞他高明。”

“这两派若是分开,确实各有利弊,糅合起来,其中或有中庸之道。”

“子俊兄也这样认为吗!”

“以前未细想过,听你这么一说,才想到的啊!”刘歆笑道,“巨君,你是不是想于此两派之外创立一个第三派啊?”

“不敢不敢。如果有一天我能做到我伯父那样就好了。”王莽忙摇头笑道。

“肯定做得到!而且哪里不敢,若你有第三派,为兄便做头一个支持者!”

“如此,若子俊兄有第三派,我也做头一个支持者!”王莽笑道。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