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站的头像

梁站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4/18
分享
《生如浮尘》连载

第二章 奶奶搬去叔叔家

小乖妮爷爷未去世前和奶奶居住在旧宅子里,小乖妮的爸爸妈妈也住在这儿,爷爷和奶奶住三间土坏正屋,爸爸和妈妈还有小乖妮兄妹俩住两间土坏东屋,西面两间土屋是厨房。

小乖妮朦胧记得,那几间屋子都是土墙草顶,墙的底部砌有三四层又厚又大的青灰色的砖以防雨水浸泡,屋顶上缮的是麦秸杆,那些麦秸杆根与根参差错开,整齐地铺在屋顶上,只在屋脊有一排瓦压在屋顶前坡与后坡麦秸杆的交汇处。窗是方格的木窗,天冷时就在窗里面垂下棉毡挡风。门也是木头做的,没有什么机巧、也不精致,给人的感觉只有厚重和朴拙。

正屋的东间是爷爷和奶奶的卧室,里面放有爷爷和奶奶结婚时的大床,还有一个大箱子,一个带抽屉的桌子,还有一个镂刻得非常精细的摆设,奶奶称那是香架子。小乖妮一直都没有搞清楚这香架子的用途,这些都是奶奶当年的嫁妆,据奶奶说,她的嫁妆远不止这些,都在那些最困难的时期毁了。

堂屋里摆着一张方桌和条几,桌子两边各有一把老式太师椅。这些家具的颜色是一种黑中略透红的颜色,不知是年代久远还是油漆就是那样。正中的墙上是毛主席的画像,慈祥而庄重,侧墙上有两张年画,一张是《红灯记》里铁梅高举红灯的剧照,一张是穿着军装,头戴嵌红五星八角军帽的《闪闪的红星》里面的潘冬子。

西屋里是囤放粮食的所在,高粱秸杆外皮织成的圈起的席子里是晒干的红薯片,麻袋里装的是豆子和玉米,黄色的缸里放的是小麦,不过,在小乖妮幼年的记忆里一年到头吃不到几次白面粉的馍馍,整天嚼吧的倒是粘粘的红薯饼和涩涩的玉米锅巴。

爷爷去世后,奶奶又在这院里住了将近一年,这一年里姑姑们经常接奶奶去小住。一年后就搬去了叔叔家里,和叔叔婶婶常住在一起,那些老家具都带去给了叔叔。爸爸说自己不屑于要这些陈年旧东西,其实小乖妮爸爸家里也没有什么东西,一张床、一个带抽屉的桌、一口小乖妮妈妈的陪嫁箱子而已。奶奶搬去叔叔家一年多后,小乖妮爸爸就把那三间土坏正房给扒了,一来那三间正房已经很老朽了,二来爸爸也有要盖更好的新房的野心。

叔叔家在小乖妮家的南边,相隔了六户人家,这儿离大队部近点,离村小学也比较近。奶奶搬去后这儿也成了小乖妮兄妹俩的避难所,有了什么事爸妈想揍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撒脚丫子跑去找奶奶了。一般情况下爸爸和妈妈是不会追他们的,一场暴风雨也就过去了。

兄妹俩有时在外面玩腻了,就去找奶奶,缠着让奶奶讲故事,奶奶就给他们讲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各种民间传说。从奶奶这里他们最先听到了《封神演义》、《杨家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岳飞传》,还有《三侠五义》、《隋唐演义》等等……从奶奶这里他们听到了姜子牙稳坐钓鱼台、哪咤闹海、杨令公率子闯幽州、孙悟空大闹天宫、武松打虎、林冲雪夜上梁山、廖儿洼、岳飞出世、御猫南侠展昭、黑包公陈州放粮、瓦岗寨聚义、白蛇传等等、等等…………奶奶的肚子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那是奶奶积攒了一生的精神财富。奶奶其实也不识字,但奶奶喜欢听评书、喜欢听戏,能背大段戏文,这也是她从小儿就有的爱好,所以才有那滔滔不绝的故事讲给孙辈们听,奶奶讲的绘声绘色,不亚于那些乡间说书艺人。奶奶是个感情丰富之人,讲到喜乐的地方会开怀地笑,讲到悲伤的地方又会抹眼泪。幼小的小乖妮并不理解这些故事背后所寓含的深刻意义,但是记住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奶奶在不经意的讲述中给了他们兄妹历史和文学的启蒙。

小乖妮稍认得几个字后就喜欢看连环画,因为连环画中有奶奶所讲述的人物和故事。小乖妮去别人家玩的时候,特别留心人家墙上的年画和画上的文字,因为好多年画上的内容也是听奶奶讲述过的。小乖妮又从这些年画中了解到了一些新的故事,比如柳毅传书、西厢记、文君听琴等等,这些故事诱发了小乖妮的好奇之心,想更多更详细地了解这些故事,就见书就读。小学还不到三年级就抱着借来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大部头的书来看。这些几十万字的书三五天也就看完了,那真是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因为这些书都是借来的,得还人家呀。

小乖妮的哥哥也喜欢看书,四面八方地借了来看,春节攒了压岁钱也去买。哥哥的这些书是小乖妮阅读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有时哥哥不乐意给小乖妮看,小乖妮就得趁哥哥不留意时偷着读。小乖妮在读书这方面沾了哥哥太多的光,不是有个爱书的哥哥,童年时的小乖妮不知道要少读多少书!当然小乖妮读这些书时追求的只是故事情节,追求的只是阅读快感,晦涩难懂的地儿就跳过去了,书中也有好多字是不认得的,但这并不妨碍对大致意思的理解,读得多了,好多字、好多词也就慢慢意会、无师自通地理解了。以致于考试时对于自己认都不认得的字,却能作出准确的注解,组词更不在话下,信手而拈来。这是小乖妮上学后的事了,稍后交待,暂且不表。

奶奶除了能给小乖妮讲故事,有时还带小乖妮走亲戚。小乖妮跟着奶奶去过舅姥爷家,去过姑奶家,去过姑妈家,春节时跟着奶奶去舅姥爷家,舅奶奶的娘家是小乖妮村上的,舅奶和舅姥爷也经常来村上走动,一来走娘家,二来看望小乖妮奶奶。小乖妮还跟着奶奶参加过姑奶奶家儿子的婚礼,那位大姑奶奶据人们说和爷爷长得很相,方面大眼,眉毛高耸,面目慈善,后来小乖妮就根据她的面目想像爷爷的容貌了。

小乖妮平时也偶尔跟着奶奶去姑姑们家,幼时的小乖妮还跟着奶奶参加过大姑妈家大儿子的婚礼。这个大姑妈是小乖妮最喜欢的一个姑妈,她是最年长的一个姑妈,小乖妮的父亲小时候就是她带大的,和小乖妮的父亲感情很不错。大姑妈长相清秀、说话做事非常利落,她对娘家的事非常热心。在实行土地承包后,每逢农忙季节,她都抽空来娘家帮忙,主要是帮小乖妮家的忙,当然叔叔家的忙也帮,只是她和小乖妮的父母更合得来。小乖妮家中但凡有麻烦事,大姑妈一定会来,即使是小乖妮父亲和村里人打架这样的事,大姑妈知道了也要来看看的。在大姑妈的影响下,大姑妈家的几个老表也都喜欢给舅舅家帮忙,春种秋收,修屋盖房,大姑妈家的几个表兄是一定会来帮忙的。那时除了大表兄外,另外的两个表兄还都是未婚青少年,活泼爱动,非常调皮,在舅舅家帮忙的同时,也忘不了上树掏雀、下河捉鱼地胡闹。小乖妮父亲也懒得管他们,随他们尽情玩耍.。

在小乖妮四岁的时候,发生了两件让小乖妮觉得颇不寻常的事,小乖妮之所以觉得这几件事不寻常是因为大人们的表现不寻常,从而给幼年的小乖妮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那年七月的一个晚上,小乖妮母亲在院里柿树下铺下禾杆席又铺上一张凉席,放上一床薄被子,又叮嘱小乖妮兄妹两个今晚上不要回房间睡觉,就睡在外面的地铺上。母亲也和两个孩子睡在一起,但小乖妮父亲说,你们害怕就睡在外面吧,我还躺在屋里睡,没事的。以后的几个夜晚,母亲和小乖妮兄妹俩,也都睡在院内露天的地铺上。小乖妮心里倒是很乐意睡在院内露天的地铺上,睡在那儿感觉比睡在屋里空间敞亮,睡在那儿听村里的狗叫似乎比睡在屋里声音大,睡在院内似乎觉得夜里的村庄更是加倍地寂静。小乖妮很喜欢体验这种感觉,在寂寥寂静中,透过树叶的间隙,观赏夜空中的星星,任思绪漫无边际地驰骋,过一会儿就进入梦乡了。

但小乖妮不明白爸爸口中所说的害怕,指的是什么,只是这几天都见大人们聚在一起说什么地震,难道是因为地震才睡在外面的么?小乖妮当时对地震并没什么感觉。其实小乖妮家乡地处豫东平原,发生的地震的比率很小,离唐山有将近两千多里,地震余波对这里的影响也很小。只是唐山地震来得突然对人们伤害极大,人们睡在露天里只是对天灾的一种畏惧、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使然。

又过了一个多月,一天爸爸吃过午饭就出去了,直到晚上吃饭时还没回来,等爸爸回来时小乖妮看见爸爸胳臂上戴着一个黑色的袖章,自行车前系着一朵大白花。爸爸的双眼有点浮肿,好象是流过眼泪。爸爸表情沉重,回家后也不逗小乖妮和哥哥说笑了,默默地躺在床上,茫然若有所失。第二天听爸爸和村里的伯伯叔叔们谈论,小乖妮才知道爸爸昨天去参加追悼会了,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谋福利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了,村里的人们都闷闷不乐,都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表情,听他们的谈话,这些乡野之民竟在担忧国家的未来。这些沉重的话题小乖妮都听不懂,只是睁着大眼睛懵懂地听着,感受着当时气氛的悲伤、压抑和茫然。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