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也在这家干了一个月,但小秋的这份工作又做到头了:雇主没再和她续约转正。这份工作和贵园南里的那份工作,都是试用期一过,人家就不用了。这很打击小秋的自信,这让她本就被现实打击得极自卑敏感的心,又受了一次打击。她垂头丧气、精神萎顿,低着头在走回去的路上自己问自己:“人家为啥不再雇用自己了呢?自己可是每天战战兢兢,已尽了全力的。自己真的笨到连服伺老太太、照看小孩子都做不好的地步了吗?”小秋回到鹿圈工地边上那没窗的房子里,一连闷睡了两天。
恰好此时工地上也已完工,双喜已提前结点钱回老家了。那个工头却只给了六生八百块钱,说是要扣掉伙食费、请假费、住宿费(就那没门没窗的废房还收住宿费?)、借支费、风雨误工费等等,但就是扣去这些费后也不止八百元呀!余下的钱他只推说工地主人还没给他,等过段时间人家给了他,他再结给六生,并说可等以后回到老家后去他家里找他要。
这明摆着是推拖耍赖的手法,虽是同来的,但谁知道你老家是哪个村的?以后去你村里要帐会好要?就是想克扣工钱。问问别人,别人的工钱也都没有结清,也只得罢了。那年头,想让工头全把工钱结给你,简直是天方夜谈!小秋心想,这余下的工钱肯定是要不到的了,不如就和他们干一架出出气,不声不响认吃亏也未免太孙子了!于是小秋就冲到工地上,看见那工头的娘们,正在那儿撅着箩筐似的大屁股收拾水管,小秋上去就是一顿臭骂。那娘们自是还嘴,于是骂着骂着两个女人就打到了一起。小秋很想借着这场架,发泄出心头的郁闷:自到北京来,没一件事是顺心的,小心翼翼地装孙子,还依然是被别人欺负、解雇、扣工钱,逼老子发疯,老子就疯给你们看,打吧!
工头的娘们比小秋高,比小秋壮,但却占了下风。因为小秋是半疯状态,是不要命状态,俗话说:“好的怕横的,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命都不要了,就不怕打死别人,也不怕被别人给打死,出手必是又狠又重:抓住你一缕头发,不给你全拽下来不松手,抠住你一块肉,不给你抠掉不松手,咬住你一根手指,不给你咬断不松口!如此疯狂的战法自是让人惊骇,你不要命了,别人可未必愿意陪着你去送命。
所以,那娘们急喊一开始躲在屋里装听不见骂声的丈夫。那马姓包工头赶紧跑过来拉架,小秋原准备以一敌二的,但见那工头并没有拉偏架,又瞥见工头老婆手上已是鲜血淋漓,此时六生也过来拉架,于是就慢慢松开了手。小秋这次打架就纯是为了发泄,而不是为了讨理,所以,松手后就立即转身又回到陋室里继续睡,躺在那儿只觉得心里舒坦多了!
但想想在未来的日子里,自己不知还要受多少煎熬和打击,不知自己还要和别人发生多少次战争,不知自己的脾气又会有多少次被激得失控,小秋又暗自心惊。贫贱夫妻百事哀,自己已处在既贫且贱的社会地位上,必是百事不顺。唉,听天由命吧!
既然工地的活是没得干了,那座落在村外荒野处的陋室自也不能住了,工友们都走了,让小秋夫妻两个住在那没门没窗的屋子里,夜里也害怕,于是小秋和六生就去鹿圈村里租房。
在村里转了会,就看到一个小院的门口贴有招租的字条,于是就走进去询问,结果却是主人并不在这院里住,这院里住的全是外来人。仔细询问院里的租客,得知女主人中午前可能要来收房租,于是小秋和六生就在院门口等着。到日将午时,果然有一个头戴草帽、挽着裤脚、又粗又壮的中年女人过来。小秋就上去打招呼,一问,果然是女房东,刚从自家农田里回来。小秋就和她谈租她家房的事,很快也就敲定:她家的那间东屋租给小秋和六生住,一个月的房租是一百五,每个月另加十元的水电费。小秋交了租金,就和六生把行李都搬来,暂住在这里。
去搬行李时,看到一个女人在废房后、锅炉厂倒出来的、废渣堆里捡煤块,原来这渣里夹杂有没烧尽的煤。小秋想,天下处处有贫贱之人,不光是自己,这所谓的京城之郊,不也有在废渣里讨生活的人吗?心里平衡后连走路也觉得脚步轻快,小秋和六生很迅速地把所有行李都拿到租房处。
租住的这个小院很狭小,共有四间正房,一间偏房,一间过道房带一间耳房,都是八十年代的建筑,外观又低矮又陈旧,都不及老家的农房高大敞亮好看。可在这狭小破旧的小院里,竟住了五户人家:一家是独身的年轻人,穿着较讲究点,天天拎包出去,像是个上班的。一家是夫妻俩带个小女孩,四川人,天天推着板车去村里的集市上卖水果。一家是福建人,夫妻俩带两个孩,一个竟还在这村里上学,女的在家看孩子,男的去亦庄开发区上班,一个月也就千把块钱的薪水,却要养活四个人!住在过道耳房里的那家,也只有一个年轻男人,天天踩着三轮出去,不知是干什么的,只是那耳房也太小了点,刚好只能放下一张床,余下的空隙连把椅子也放不下了。余下的一家就是刚搬进来的小秋和六生,他们的出路和职业,现在还无法确定。
搬进来收拾好房间后,小秋和六生就去村里不远处的集市上,买日常必需品。又买了很大的塑料盆子回来,因为天气渐热,好用这大盆子盛水洗澡。
傍晚无聊时小秋又到集市上遛达,看到竟有摆地摊卖书的,书对小秋有天然的吸引力,看到它就像看到了亲人和老朋友。小秋就走过去看都有些什么书,地摆虽小,种类却全,有小说类、传记类、纪实类、历史类、军事类、哲学类等等。扒了扒,竟还有一本《西游记》和《毛泽东诗词》,问了问价格,也不贵,两本也就二十块钱,于是小秋就买了这两本书带回去,临睡前看着解闷,以免让大脑闲下来又想起万千烦心事。
《西游戏》的连环画小秋虽然童年时就看过,其中故事也大都了解,上学时从语文课本中也曾读到过一些节选,却不曾系统地读过原著,一直谓为憾事。今天终于可以遍览全书,了解整个故事的起始、经过和终结。而《毛泽东诗词》呢,小秋认为,读伟人的作品不会错,因为其中蕴含着伟人的理想、胸怀和感情,通过读其著作能和伟人作精神上的交流,能沾染其才气,学习其品德。而且以前小秋就会背许多毛泽东诗词,现在再梳理一下,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会背,再对照书中的注解,看看有哪些地方是自己原来领会错的。
晚上躺在床上,先看《西游记》,一读,果然不愧是经典名著!不仅是故事情节生动,而且文采非常好。其中那些对仙天福地、魔窟妖穴、山林胜境、风霜雨雪的描写真的是极尽想象和夸张,用语极其瑰丽,其中穿插的各种小词读来也让人觉得余香满口,真的是字字珠玑。其中所写到的各种山中动物更是闻所未闻,原来古代的物种是那么丰富多样,如今怕十不余一了。这些东西是电影电视所无法表达的,影视虽好,但终究代替不了文字,语言文字也自有自己的别一样魅力。看连环画,看影视,佩服的只是剧中的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和各路神仙,佩服的是演员的演技,再有就是佩服下导演,却完全忘记了原作者;而读完文字版的原著后,你佩服的却只有作者了:竟有那么广博的知识,竟有那么奇瑰的想象力,竟有那么高深的才情!现代人谁又能及其十分之一?
而《毛泽东诗词》呢,再三品读后,小秋觉得自己对一代伟人的情怀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伟人也是有情的,“无情未必真豪杰”,只是伟人暗藏自己的感情于诗词中,豪放的语言掩饰了细腻的情感,仔细品读,是能领会到伟人感情的丰富的,情之不禁,才会发挥为诗词。能写诗词的人可说大都是情种,只是有人其情为私,有人其情为公罢了。而毛泽东,则是其情为公的典型,都是在为革命事业,操劳奋斗的过程中,所激发出来的不可遏抑的感情,自是带着为公的色彩和豪放的基调。读伟人的著作,才能真正了解伟人悲天悯人、敢为天下先的胸怀和豪情。越读毛泽东诗词,小秋对毛泽东越敬重,一个矢志要挽救中国危亡的伟人!一个为理想坚强奋斗了一生的伟人!天下又有哪个人有这样的胸怀、有这样至死不渝的精神、有这样坚韧不拔的意志?真乃中华一大才也!
后来在每次的搬家中,这两本书也一直没丢,小秋把它们一直保留了下来。
做两个月保姆的工资加上工地上结的工钱,已结有一千五百元了,去掉刚租的房子的房租和水电费一百六十元,再去掉这些天的花费一百二十元,还剩有一千二百多元钱。此时小秋就想到了家中的儿子,想到了经常打打闹闹的父母。小秋能想象出当父亲发怒时,儿子躲在一边瑟瑟发抖的样子。少让父亲发怒、少让儿子害怕的办法就是往家寄钱,有了钱,父亲的脾气应当好一点吧?于是小秋就决定拿出五百元寄给父母,当是给父母辛辛苦苦照看孩子的补偿吧。
后来小秋就每年往家寄三次钱:春节时一次,收麦子时一次,秋播时一次,每次都寄五百。这点钱对有能力的人来说,实在太少,但小秋的挣钱能力也只能让她一年只寄这么多了。
那天寄了钱后小秋就问六生他准备怎么办?六生就说:“你甭管我了,我和别人干活去。你把你自己的工作能找好就行了。”他所说的“别人”,就是他刚结识的一些也是外地来的打工者,想着加入他们或靠他们的帮忙而找到活儿干。小秋听他既如此说,也就不管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