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已往矣,留不住的是岁月。
由于唐太宗时期,以人为镜,以古为镜,纳谏如流,广纳贤才,风清气正,政治清明……
由于唐太宗时期,遵循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兴修水利,改革调整“均田制”,社会很快显现出“民心大安”、百业兴旺发达的盛世景象……
由于唐太宗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民族政策,国家出现了“天下贴然,四夷臣服,海内宁一”的昌盛局面。在唐太宗病逝以后,有酋长和蕃将特别伤心,请求“杀身以殉”。唐高宗继位后,有说是根据唐太宗的遗嘱,下诏将各部落十四国的酋长刻石为像,陈列于昭陵北坡的司马门内……
由于唐太宗时期,致力于文治,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兼容百家,重视国内各民族以及国际的文化交流,不仅使长安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成为当时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玄奘返回长安时,唐太宗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为其译经著书予以特殊优越的条件……
由于唐太宗时期,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大批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进行贸易。当时的长安、洛阳、广州、扬州、泉州等城市,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成千上万,其中有商人、使节、学者、艺人、僧侣等,唐朝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对外开放的黄金时代……
由于唐太宗的贞观治世,中国封建社会由此进入到一个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时代,中国不仅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太宗本人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没有人像他那样,在巨大的历史舞台上,在政治、军事、法律、经济、文化、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等广阔的领域,竖立起如此辉煌和不朽的丰碑。正因为如此,他才有了百王之冠、绝代英主、千古一帝与天可汗(天下各族人民共同的君主)的美名……
由于从贞观年间到随后的一百多年,昭陵南面广大的山地平原上,陆陆续续营建了一百九十多座陪葬墓,形成了一个国内独一无二两万多公顷茫茫的帝王陵园。这些大大小小的陵墓都以九嵕山为轴心,向南辐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这样的格局,也恰如君臣生前一样,帝王背北面南,朝臣侍列在前。也恰如太宗生前希望的那样,君臣居止相望,无言地向后世呈现着当年的贞观遗风,也像后世昭示着大唐盛世之景象……
由于昭陵陪葬的人物中,不仅有皇亲国戚,有文武大臣,有文德皇后和徐惠这样心怀天下才华出众的贤妃,还有像魏徵这样敢于犯颜直谏的良相,以及像秦琼、敬德这样崇尚武功闻于乡野的英雄豪杰……
由于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臣民有冤屈的时候,就到昭陵去哭诉。求进不得的志士贤才,因企慕贞观之风,时常眺望昭陵咏诗言志。晚唐时的诗人李洞就写下了“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的诗句。到了宋朝,陆游也留有“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的诗句……
由于风吹雨打,日月不居,朝代更迭,还有战乱、天灾等因素,九嵕山上当年宏大的建筑已经灰飞烟灭,只剩下稀疏的树木和萋萋的荒草。唯一留存下来的可用手触摸的,除去躺在荒草里的那些断瓦残碑,就是矗立在萋迷荒坡上的昭陵六骏了。
也由于神鹰双飞的故事、圣主显灵的故事、六骏显灵的故事、芳魂绕陵的故事、敬德放火烧“皇城”的故事、《兰亭序》的故事,以及后世封建帝王为了巩固政权,表示要以唐太宗为楷模,也常来昭陵祭奠。还由于民间一年又一年的庙会和一次又一次的祈福求雨活动等,昭陵的一草一木都变得非同寻常了。于是,中国人特别是当地的乡民,对昭陵福地和六骏故里的情感也就日积月累,像海一样深,像天一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