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克明的头像

赵克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0/29
分享
《悼念一条河》连载

第四十四章 钟鼓悠悠越千年

钟鼓楼是北京标志性建筑之一,每次打那儿经过总会仰观其巍峨壮观,萌生登临之意,这次来京逗孙子,终于如愿以偿。

北京钟鼓楼,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当时位置处于大都(即北京)中心,后为火所毁,元成宗大德元年重建之后又为火所毁。明永乐十八年重建钟鼓楼,并确立了其位于都城南北中轴线北端的地位,后相继毁于火。嘉靖十八年鼓楼遭雷击起火,第三次重修。清乾隆十年再次重建钟楼。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鼓楼建于明代,钟楼则建于清代,它们都曾经受过八国联军肆掠的劫火。1932年和1941年前后,为保护建筑并有效地利用,进行了不同规模的修缮。1984年国家拨款进行大规模的修缮,1986年成立钟鼓楼文物保管所。

随着历史的发展,钟鼓楼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元、明、清时,钟鼓楼作为古都的报时中心,鼓楼置鼓,钟楼悬钟,晨钟暮鼓,循律韵通。先代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1924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后,钟鼓楼便失去了报时功能。民国十三年,为使民众勿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国耻,鼓楼易名为“明耻楼”,后恢复原称“齐政楼”。民国十四年,在鼓楼成立了“京兆通俗教育馆”,随后钟楼开设民众电影院,至此钟鼓楼向民众教育功能转变,开始接待游客参观。

按照游览顺序,先登鼓楼,后登钟楼。

沿着数十级窄而陡的台阶攀上去,便到了鼓楼的二层。这里摆放着依清嘉庆年代尺寸精心制作的两列巨大更鼓,其中1面主鼓,24面群鼓,象征24节气,主鼓高2.4米、口面径1.6米,群鼓1.6米、口面径1.12米。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在古代,鼓楼定更击鼓、钟楼撞钟报时极有规律。古人将黑夜分为五更,每更次为一个时辰,即现代的两个小时。元明两代的报时方法已无据可查,清代原规定报时方法为,定更(即一更,19点至21点)及亮更(即五更,3点至5点)皆先击鼓后敲钟,其二至四更则只敲钟不击鼓。乾隆后改为只在夜里报两次更,每晚定更和亮更先击鼓后撞钟。定更时,鼓声响城门关,交通断,称为“净街”;亮更时,钟声响城门开,人流动。这就是所谓的“晨钟暮鼓”。击鼓和敲钟的方法相同,俗称“紧18,慢18,不紧不慢又18,如此两遍,共108下。”古人用108声代表一年,一年有12个月,24节气,72侯(古人把五天称为一侯,六侯为一月,一年七十二侯),这些数字相加即为108。

据说宋代的时候,凭铜刻漏计时,铜刻漏分为四级漏壶,由上至下分别是天池、平水、万分、收水。收水壶设箭尺于水中,水涨箭浮,依刻显时,旁边的铙神每隔15分钟击铙八次报时,每天误差仅在20秒左右。鼓手们听到铙响后击鼓定更,钟楼听到鼓声后撞钟报时。清代计时仪器改用时辰香,严格定制的时辰香为盘旋状,均匀燃烧,在经过精确计算的刻度上悬挂小球,下接金属盘。当香烧到该刻度,球掉入盘中报时,提醒鼓手击鼓。遗憾的是,铜刻漏、时辰香等计时仪器已辗转遗失,鼓楼内紧靠楼梯右手边陈列的铜刻漏、时辰香都是仿制品。

正见几个蓝眼睛的老外驻足那些造型奇特的计时仪前夸张地惊叹,忽听有人说“击鼓表演开始了”。此时,几个身着白衣腰系黄带的鼓手健步走到鼓前,中间最大的主鼓前是一位女士,两旁四面较小的群鼓前各立一位姑娘或小伙。主鼓引领,群鼓应和,鼓声大时如雷声滚滚,鼓声小时则如流水潺潺,时而掀起惊涛骇浪,时而飘飞淅沥细雨,时而似战鼓催人出征,时而似禅声令人淡定。几分钟的表演很快就结束了,可充满精气神的鼓声仍萦绕于梁柱之间,下楼的时候,似乎还觉得鼓声未绝,在耳畔,更在心头。

登鼓楼对面的钟楼,同样要攀上几十级更窄更陡的台阶。二楼陈列的报时铜钟制造于明永乐年间。它悬挂于八角形木框架之上,通高7.02米,钟身高5.5米,下口直径有3.4米,钟壁厚12到24.5厘米,重达63吨,是目前中国现存铸造最早、重量最重的古钟,堪称中国的“古钟之王”。据有关文献记载,铜钟采用传统的泥范法,利用地坑造形群炉熔铸。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浑厚绵长,再加上整个钟楼建筑结构强调了共鸣、扩音和传声的功能,正所谓“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

关于铸造这口铜钟,在民间流传一个动人的故事。当年建造钟楼时,为给京城报时,皇帝下令铸一口大铜钟,召集天下的工匠来京铸钟。久铸未成,皇帝大怒,限期完工,否则便将全体工匠处斩。眼看期限将近,铸钟屡屡失败,老铜匠华严心急如焚。女儿华仙也思索着:此次铸钟如此艰难,莫非是缺少点“灵性”?于是向爹爹恳求到铸钟现场看看。这一天,朝廷命官、大小工匠头领都已到齐,只见铜水在炉中翻腾。几次取样,华严师傅都摇头。眼看最后一炉铜水又要失败,全体工匠即将被斩。正在这时,华仙姑娘冲到炉边,对爹爹说:“您看那天上是什么?”华师傅抬头望去,只见天上正飘来朵朵彩云。此时,华仙纵身跳入炉中。老铜匠一把没抓住,只抓下一只绣花鞋。刹那间,铜水翻滚,华师傅忍痛发出呼号:“铸钟……!”工匠们一起努力,大钟终于铸成了。为了纪念华仙姑娘,在小黑胡同24号特修建了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现仍有遗迹可寻。

从铜钟一侧的解说牌上看到这个凄婉动人的故事时,异样的情感涌上心头。人们总会举出一两个例子推出“红颜祸国”的判断,殊不知,不惜红颜慷慨赴死的弱女子并不逊于堂堂大丈夫,我们这个民族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具有这历劫弥坚的钟鼓精神,它叫担当,殒身不恤的担当。伫立在这千年古钟前,我不能不从心底里肃然,肃然而起敬。

钟楼没有进行敲钟表演,只有古钟厚重在那里,但我仿佛听到浑厚的钟声穿越千年历史悠悠而来,与对面雄壮的鼓声交融在一起,汇成一种无比震撼的力的旋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