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法好的头像

杜法好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3/19
分享
《《农民兄弟》》连载

第三章

第三章

秦氏三兄弟的人生命运,如同古人所说的一句话:“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作为秦氏三兄弟的中间分子,志礼的命运在胶东农民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三兄弟的未来命运,如同浓浓的亲情一样,一直相伴相随,从来割舍不开。

志礼在沽河农中上学时,他的学习还算不错,但是英语怎么努力都学不好。老师说,其实文化课学习好不好无所谓,反正咱农中也不是为考大学而设,咱们的目标是农业种植技术。老师都这样解释,志礼和同学们也都这样认为,大家都认为搞农业生产是主要学业。

志礼家中的贫穷生活,从家中完全带到了学校。

在农中上学时,志礼和其他老师、同学一样,都在学校里吃食堂。惭愧的是,别的同学都是从家里至少一半的白面,另外一半是玉米面,交给伙房代加工,据说是每斤白面可以换到八两面的馒头,或是一斤苞米面可以换到八两苞米面饼子。至于菜,像白菜炖肉,基本看不到肉,却要每勺一毛钱。志礼每次捎面到学校,只能是三分之一的白面,剩下的是三分之二的苞米面。也就是说,一天里他最多只能吃一次馒头,其它两顿都是苞米面饼子。或者三天中只能吃一天馒头。食堂里的菜他很少买来吃,窦桂芳每个周只给他两毛钱菜金,另外每个星期一返校时,窦桂芳都会用家里平时根本不舍得吃的豆油炒一罐头瓶咸菜给他捎着,大概可以吃上六天。

对于这两毛钱的分配,志礼一周中最多有一次机会买一毛钱的炒菜。剩余的一毛钱,等把从家里捎来的咸菜吃完之后,可以从伙房里购买几次咸菜,每次只花掉二分钱,可以购买五次。志礼特别羡慕学校里的一些老师,他们只需要用一分钱就可以买到跟学生数量一样多的咸菜。哪怕仅有的两毛钱菜金,每个星期他几乎都能剩个三分五分,预备等攒够一毛,下周可以多吃一次菜。

志礼到公社农中上学不久,发现在公社驻地中间有一个供销社饭店,里面时常飘出浓郁的香气。有一次,他放学路上经过公销社饭店门口,看到一个叫董淑芬的女同学跟着她父亲从饭店走出来,手里捧着一个白面做的肉包子正大口吃着。志礼当时闻见熟猪肉和花生油混合产生的香气,立刻就流出口水,根本忍不住,吓得他赶紧咽下去。董淑芬的父亲在棉花加工厂里当干部,是主管业务的副厂长,挣工资拿钱,很有权势,因为家里生活好,董淑芬的身体发育得也挺好看,同班男学生都喜欢偷着看她。董淑芬也挺喜欢看志礼,志礼尽管瘦些,个子长得挺高,并且模样也说得过去。但是班长焦军杰却不准董淑芬跟别人交往,还把自己的作业交给董淑芬让她帮自己做。班里人都说,焦军杰和董淑芬是在谈恋爱。谈恋爱是什么意思?那时志礼根本不懂,他只知道在上学或者放学回家时,喜欢跟既是同村又是同班的秦红娟一起走。

志礼其实很想跟窦桂芳多要一点生活费,可是当他小心地向窦桂芳提出来,她却断然拒绝,还告诉他:“咱家几只老母鸡一个集才下十五个蛋,每次拿到集上只能卖一块二三,咱一大家子人油盐酱醋都要买,一个星期给你两毛也不少。”志礼想想也是,大哥志仁倒是在县建筑队上班,每月能挣二三十元工资,除开自己的花销,拿回家只有十几块。就是这点钱,窦桂芳说务必要攒一攒,等到志仁结婚时才能花。

那次志礼看到董淑芬吃肉包子,被馋得不行。等到董淑芬和她父亲一起走远了,他便小心地走进饭店。饭店柜台后卖包子的是一个年纪约四十来岁的大婶,脸胖乎乎的,剪着短发,头带白色筒式无缘帽,身穿白色短褂,一见他进来,连忙问他:“小同学,你有事吗?”志礼并不认为自己小,却也不愿意提醒对方,只是小声问:“同志,这些包子多少钱一个?”

不错,志礼已经从窦桂芳那儿学到称呼“公家”的人为“同志”,窦桂芳说这是一种大人常用的礼仪。志礼见大婶疑惑再瞅他一眼,然后回他说:“一个包子要五分钱,另外再加上一两粮票。”

五分钱还要再加一两粮票?志礼当场傻眼了。他身上正巧剩有五分钱,但却没有粮票。他知道家里有粮票,是大哥志仁在建筑队每月吃饭时省下来的。他现在只能抱些羞惭离开饭店。出了门,又开始幻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吃上肉包子?好像这种喷香的包子娘从来没有包过。

他的这种幻想,只在下一周就实现了。因为他回到家后跟窦桂芳提到在公社饭店里买包子需要粮票的事情。窦桂芳沉默许久,打开橱柜拉开上面的小抽屉,从中拿出一两粮票,郑重地道:“行,往后你上学,我每星期再给你加一两粮票。”

又过一星期,周六下午放学之后,志礼快步奔向供销社饭店,又见着胖大婶,赶紧递上一个五分钱的硬币和一两粮票,然后从胖大婶胖乎乎的手里接过一个香喷喷的包子,未等出饭店就咬了一口,啧啧,真是喷香流油。仅仅一个包子,给志礼的农中生活平添了些许满足。

但是,这种生活只坚持了三个星期就被打破了。第四个星期六的下午,当他心情畅快地奔向供销社饭店,再次进饭店想要买一个包子,卖包子的大婶非常遗憾地告诉他说,包子已经卖完了。又到下一个星期六,他再次尝试进去买包子,结果又卖完了。失望之余,志礼没去过饭店。

失去包子的诱惑,令志礼对于未来的人生也产生困惑。他的一生,到底需要追求什么样的幸福呢?物质的?还是感情方面的?并非是一个包子就可以满足吧?

志礼一直以来挺羡慕大哥志仁,尽管志仁的户口还在农村,但是每个月都可以挣工资,最关键的是不用每天都到地里干农活。志仁在县城里上班,有许多生活上的便利。他经常在下班回家时捎两条青鱼回来。他还时常带回些嘎斯(瓦斯)石头回来,他同时找人制作了一盏铁皮的嘎斯灯带回来。嗄斯灯的用法很奇特,先是将嗄斯石放进一个小铁筐内,然后倒悬于另外一个铁筒内,再将它慢慢放进一个盛了半筒水的铁筒内,嘎斯石只要与水接触,就会产生嘎斯气体,令小铁筒浮起来,而嘎斯气体则通过灯杆的小孔冒出来,用火柴一点,锃明瓦亮,就跟电灯差不多,完全不是煤油灯那种飘忽的昏黄。那时尽管村里家家户户都已经拉上电灯,但是因为电力不足,所有的电力重点保证工厂企业生产用电,所以农村一到晚上用电时就停电,直到半夜十一二点大家不用电时才会来电。

志仁弄到的嘎斯灯,村里只有几家有,因此算是宝贝。但是它也存在危险,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出事故。当年志信的好友秦大志就犯过一次错误,那天晚上,他把嘎斯灯装配好嘎斯,放进水筒里泡着,明明已经产生嘎斯气,却点不着,好像是灯头堵了。他拿一个打火机打着火,试着修灯头,突然“砰”地一声爆闪,已经产生的嘎斯气体爆燃,将他的右侧眉毛完全烧掉,只剩下左侧眉毛。大志当场一照镜子,感觉挺难看,索性用刮胡刀将左侧眉毛也剃掉,看上去是对称了,却怎么看怎么别扭,碰见谁都问他是怎么回事,直到后来眉毛重新长出来。

除了嘎斯灯,志仁从城里还弄回一件宝贝,就是柴油炉子。那种东西在秦王庄农民眼中也算是个稀罕物。炉子需要烧柴油,柴油需要花钱买,自然比烧柴草要贵,在大家眼里就是一种奢侈。但是志仁可是大拖拉机手,偶尔弄到一点柴油不是什么问题。柴油炉点上后,可以用旋钮调出很旺的火,炒菜烧水都行,再不用抱柴草烧大锅灶。

一天晚上,志仁又从城里带回青鱼,他细心地将鱼清理好,然后用柴油炉子炖出喷香的青鱼汤。这一顿饭,令全家都吃得无比快乐欢畅。那天晚上吃完饭后,志仁特意问了志礼农中毕业之后的打算,又关注了一下志信的学习,听说他在班里排名挺靠前,便兴致勃勃地许诺道:“你一定好好学习,等上初中后,我一个星期给你五毛钱。将来考上大学,我就一直供着你,一定要脱离农村,到时候你要啥就会有啥。”

后来志信上了初中,志仁对于五毛钱的许诺并没有兑现。志信上学的生活费,每周只有三毛钱,比志礼上学时多了一毛,都是由窦桂芳交给他。志仁结婚之后,他交给窦桂芳的钱也越来越少。志信很想问问窦桂芳,大哥到底跟她说没说过一个星期多给他五毛钱的事情,他的确很在乎志仁的承诺,为此心里添了不少失落。但是最近窦桂芳的脸色一直不太好,她为了志仁结婚和志红出嫁,头发已经白了不少。她这些日子还在考虑盖房子的事情,说是志礼眼看也要长大了,必须得考虑赶紧盖起新房子,也好让志仁和志礼分开过日子。

志仁和李明秀结婚有半年之后,眼见李明秀的肚子慢慢挺起来,因为她的个子不高,走起路来一摇一晃挺吓人。志礼那时已经上到镇农中一年级。志信其时已经上到小学四年级。他们俩偶尔偷看一眼嫂子的肚子,心里就生出一股子莫名的兴奋。

那年夏天快要割麦子时,志礼放学回家,看到嫂子匆匆从地里回来,先上了一趟茅厕,然后迅速进屋,紧跟着窦桂芳也从外面回来,她顺便把季医生的婆婆也给请回家。季医生的婆婆是个小脚,走起路来脚后跟一捣一捣的,挺有意思。志礼知道,季医生的婆婆是村里的接生婆,经她的手,大概接了小半个村的孩子。偶尔志礼看到别人家的大人抱着小孩子在街上玩,心里就羡慕,什么时候自家也能增加一个小孩子?想不到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其时,窦桂芳一见志礼陪着志信在天井里抽木头陀螺玩,立刻把他俩赶到大街上。其时,天色已经稍稍暗下来,志礼和志信再想抽陀螺,却失去兴趣,两个人都直竖着耳朵听他家的动静,隐隐能听见李明秀痛得大呼小叫。突然,一声娃娃响亮的啼哭响彻夜空,志礼挺高兴,志信更是兴奋地跳起来。这一声啼哭似乎是在向村里人证明,他们家里增添小孩子了。

志仁有了儿子,按照族谱,下一辈应该是“书”字辈,因此他给孩子起名叫书远,意思儿子能够通过读书有高远的前途。志仁和李明秀都知道,按照计划生育政策,他们只能有一个儿子,因此自从儿子降生后,他们的心思便开始转到孩子身上,这可是他们一生的希望呵。

书远的降生,给志礼和志信增添了不少乐趣。现在他们放学回家之后,没事可以逗逗侄子。小书远长得挺胖,也挺喜人,时间不长,大家便都叫他“胖胖”。

志礼偶尔想到,哪一年我才能够有自己的孩子?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