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雅洁的头像

郭雅洁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2/13
分享
《东周演义》连载

第三十九章 吴军汉水大败囊瓦 破郢都楚昭王出逃

      话说,吴军袭取豫章后,不久,吴王阖闾便想攻打楚都郢都。伍员说:“楚是目前天下最强国,不能轻敌。楚令尹囊瓦武艺高强,但有一致命伤,即贪心不足。要灭楚,必先除囊瓦。我们不妨先等待时机,伺机行动。”阖闾认为有理,就让孙武在江口操练水军,等待时机再出战。

      一日,伍员听说,楚附属国唐国(在今湖北省枣阳附近)、蔡国皆与楚反目成仇了。打探详情,得知,原来,楚昭王最近喜得“湛卢”宝剑,诸侯都来祝贺,唐成公与蔡昭侯亦来向楚昭王朝贺。蔡侯穿着银貂鼠裘,戴着羊脂白玉佩;蔡昭侯用两匹“肃霜”宝马驾车,走得又快又稳。囊瓦看上了唐成公所穿戴的佩裘和蔡昭侯的两匹纯白“肃霜”宝马(有种鸿雁叫肃霜,羽毛如素绢一样洁白无瑕,长长的劲,很漂亮。因为这两匹马的颜色、形态都和这种鸿雁相似,所以唐成公给它们起了此名。),派人向二君索要,皆不舍,囊瓦十分恼怒。

      唐、蔡二君走后,囊瓦就向楚昭王造谣说:“唐、蔡二君私通吴国,想与吴国勾结一起攻楚。吴、楚向来不和,长期兵戎相见,若放他们回去,必然给吴国带路进攻楚国,不如扣留他们。”楚昭王年幼,囊瓦掌国政,楚国凡事都由他说了算。于是就把唐、蔡二君软禁在馆驿里。一关就是三年,期间,囊瓦对其威逼利诱,软硬兼施,种种折磨,使唐、蔡二君受尽了牢狱之苦。

       唐侯久不归国,唐世子派大夫公孙哲到楚国探望,才知唐侯被拘之故。公孙哲对唐成公含泪奏道:“两匹马和一个国家,哪样更重要呢?大王何不献马而求归?”唐成公赌气道:“这马是稀世之宝,寡人连楚王都舍不得送,何况楚国令尹?再说囊瓦贪得无厌,竟敢用武力劫持拘押寡人,寡人宁死也决不服从他!”公子哲暗地里对唐成公的随从说:“主公因为两匹马被关在这儿,怎么能重牲畜而轻社稷呢?我们不如悄悄把马盗出来献给囊瓦。若大王能回国,我们就是犯了盗马的罪过,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侍从们都同意了,于是一起用酒把圉人灌醉,私自盗出两匹“肃霜”宝马,献给楚令尹囊瓦,说:“寡君因令尹德高望重,特地派我们献上良马两匹,供您驱驰之用。”囊瓦非常高兴,收下宝马。次日,囊瓦就让楚昭王放唐成公出城。

       唐侯回国后,公孙哲及几个侍从,都把自己绑了,跪在殿前听候发落。唐侯不仅没怪罪反厚赏了他们,说:“若不是你们把马献给那个贪官,寡人至今还回不了国。这都是寡人的过错,你们不埋怨寡人,寡人就知足了。”

      蔡昭侯听说唐成公因为献马而被放回,也效仿唐侯,把羊脂白玉佩和银貂鼠裘献给了囊瓦。第二天,囊瓦便向楚昭王奏道:“唐、蔡两国,亲如一体。既然把唐君放了,干脆把蔡君也放了。”楚昭王照样应允。

      蔡侯出了郢都,义愤填膺,发誓要报仇讨伐楚国。回国后第二天,就把儿子公子元送到晋当人质,向晋借兵伐楚。

       因伐楚事大,晋定公不敢轻率决定、先将此事报知周敬王。周敬王命卿士刘卷,以王师的名义,在召陵召集诸侯,讨伐楚罪。宋、齐、鲁、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子和蔡,共十七路诸侯前来会合。晋国派士鞅为大将,荀寅为副将。

       荀寅素贪,借着帮蔡打仗,便想捞点好处。他派人对蔡昭侯说:“听说贵国把佩、裘送给了楚国君臣,怎么单单没有晋国的份?我们专门为蔡国千里兴师,不知蔡国拿什么犒劳我们?”蔡昭侯答道:“寡人因为楚国的囊瓦贪得无厌,才弃楚而投晋,希望晋国看重盟主的道义,灭强楚而扶弱小。事成之后,荆楚五千里土地,都可以作为晋军犒赏,好处不是比佩、裘大得多吗?”荀寅听了很惭愧。

        周敬王十四年春三月,恰逢雨季,十几天连降大雨,刘卷得了疟疾,荀寅怂恿士鞅收兵回国,不帮蔡国伐楚。他说:“从前的诸侯霸主,没有比齐桓公更强大的,但是在召陵会师,也没把楚国怎么样。自从晋、楚属国交相朝贡后,两国和平共处,不可从我们起破坏两国关系。况现在大雨不断,疟疾又开始肆虐,进攻楚国恐难以取胜……”士鞅也贪财,也曾私下向蔡侯索取贿赂,一无所获,因此对蔡侯不满,于是听从荀寅之言,推说雨大不利于进攻,难以取胜,把人质蔡元还给蔡昭侯,带兵回国了。各路诸侯见盟主国撤兵,也各自收兵回国。

       诸侯解散,蔡侯大失所望,返回蔡国时,途径沈国(今河南汝南东南),怨沈子嘉不和他一起伐楚,就派大夫公孙姓领兵灭了沈国,以解心头之怨。此时是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夏。

       楚昭王闻报后,大怒,立刻命囊瓦率军两万围攻蔡都上蔡。

       晋国不能依靠,蔡臣公孙姓建议向吴国求救,说吴臣伍员、伯嚭都和楚国有不共戴天之仇,定愿出力,与我们合作。蔡侯于是立即派公孙姓联络唐国,然后一起去吴国借兵,把次子公子乾作为人质。

       蔡使来楚,阖闾召见伍员、孙武,问:“蔡被楚兵所困,危在旦夕。我国是否要出兵救蔡?”伍员一直想灭楚,同意救蔡,说楚令尹囊瓦过于贪婪,各国诸侯对他皆有不满。特别是蔡昭侯和唐成公,因囊瓦囚禁了二君三年,皆仇恨楚国……大王可与二国联合攻郢都,此乃良机,千万别错过。孙武也赞同伍员看法,他说:“楚国难攻是因属国太多,不易攻入楚疆界。现在晋侯一呼,十八国群起响应,其中齐国、蔡国、陈国、许国、胡国、顿国原来都是楚的盟国,现在也公然弃楚从晋,可见人心怨楚,楚已势单力孤了。”吴王听了,即下诏,命伍员为特使到蔡、唐两国游说;同时,命孙武勤加练兵,储足粮草,以便随时行动。二人得令,分头行动。于是阖闾款待蔡使,接受人质,慨然应允出兵,让公孙姓先回去报告蔡昭侯。

       伍员出使唐、蔡,经过一番周旋,很快与二国结盟。

       吴王与群臣商议后,让被离、专毅辅佐太子波在国内留守,拜孙武为大将,伍员、伯嚭为副将,王弟公子夫概为先锋,公子山督送粮饷,率全部六万吴兵,号称十万大军,从水路渡过淮河,直抵蔡国。

       吴兵势大,楚军一时惊慌,阵脚大乱,囊瓦料不能敌,只好下令撤退,一直渡过汉水,才敢安营下寨,派人去郢都告急。

      上蔡解围后,吴王随军来到蔡国。蔡昭侯出城迎候吴王入城,哭诉楚君臣的罪恶。

      唐成公得知吴国打败楚军解围蔡,备受鼓舞,领军前来归附。

      蔡、唐二君皆愿为吴左右军,跟随吴王攻打楚国。吴、蔡、唐三国联军,孙武将三国联军重新整编,分工合作。

       不日,伐楚大军分头行动。吴军舰队浩浩荡荡西行直奔到淮汭(今河南潢川西北) ……

       楚令尹囊瓦得知吴军犯境,一面加强防守,一面向楚昭王告急。

       楚昭王得报,即召群臣商议对策。公子芈申说:“听说伍员机智多谋,令尹囊瓦恐非他对手,请主公速派左司马沈尹领兵前往汉水,协助令尹防守。只要守好汉水,吴人无法过江,时间一长,吴兵粮草不继,自会退兵。”楚昭王马上命沈尹戍率领一万五千精兵,急赴汉水增援囊瓦。

       司马沈尹戍速领军出发,到了汉阳,囊瓦把他迎入大寨。得知吴兵此刻已驻扎在汉水之北,沈尹戍惊讶地问囊瓦:“吴军怎么如此快就到达江北了?他们从水路出发,溯江而上,船行缓慢,难道是走的陆路?”囊瓦说:“吴军把船全留在淮阳,从陆路取道豫章,因此能快速来到此处。”

      原来孙武领军出发后,来到淮阳,本来按原计划,在淮阳上船直溯长江到汉水。吴军正欲上船,孙武忽传令军兵弃船上岸,全军从陆路穿过豫章,直达汉水。吴王等不解,派伍员到前军询问孙武原由。孙武说:“兵贵神速,船逆流而上,速度太慢,恐我军到达汉水时,楚人已准备好了,这仗就难打了。不如改走陆路……”吴王觉得有理,同意了孙武的意见。

       入楚有两条路可走:路线一,是溯淮水西上翻越桐柏山,此路宽阔平坦,但路途较远。路线二,是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的狭窄通道,此路近,但地险难走。经过反复比较,权衡利弊,孙武选择走路线二,要通过俗称义阳三关的大隧(今河南信阳南武阳关)、直辕(今河南信阳南九里关)、冥阨(今河南信阳西南平靖关)三大隘口。这三大隘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出了三关后,就是一马平川,可直抵汉水东岸。于是,武遂传令全军,人衔枚,马摘铃,向楚国东北边境轻装进发。

      吴军来到汉水北岸,沿岸驻扎,吴王大军则安营在汉水附近的大别山上,以便在高处指挥照应。于是吴楚两军隔江对峙。

       沈尹戍听了,笑道:“都说孙武用兵如神,我看没什么了不起。”囊瓦问:“何以见得?”沈尹戌说:“吴人善水战,如今他们弃水路取陆路,这不是扬短避长吗?他从陆路进取,虽兵行迅速,但万一战败,岂不连退路也没有了?现在,他们在江北无船如何与我们打?所以我才笑他们。”囊瓦说:“所言极是,不知司马有何良计破敌?”沈尹戍说:“我们兵分两路,您继续在此守营,派人将沿江船只全收缴集中,再派船只在江面日夜巡逻,不让吴军有机会渡江,我则领一军从新息绕到淮阳吴兵留船处,烧毁他们所有战船,再将汉水东面他们出征的路险要处全用木石堵死。待我绕到吴军后面,您就领兵渡江,攻打吴寨,我则从他们后面的陆路进攻,前后夹击。吴军水路和陆路的退路都已被截断,吴军难逃一劫了。”囊瓦觉得可行,当即,二人依计各自分头行动。

       沈尹戍留大将武城黑统军五千帮助囊瓦,自引一万兵往新息进发。

       沈尹戍走后,囊瓦按照约定,沿江列阵,又收缴了沿江所有船只,派人在江上巡逻。

       如此静候多日,吴军仍无动静,也无沈尹戍的消息。武城黑立功心切,一日,他忍不住劝囊瓦渡江袭吴,说:“吴人弃船取陆路,扬短避长,且又不熟悉地理环境,现在双方已相持多日,他们仍不能渡江,肯定军心松懈了。加上,我军用的是皮革包着的重车,遇到阴雨天气,时间长了,容易胶化脱筋;而吴军用的则是木栈轻车,极耐风雨。如果继续这样相持下去,对我军定然不利,不如速战速决,吴军必溃。”囊瓦道:“我已和司马约好了,等他消息再过江与吴交战,怎能言而无信,擅自行动?”囊瓦爱将史皇也说:“若司马领兵烧毁了吴军战船,又堵死了吴军退路,那么破吴首功,非他莫属。令尹屡次失利,今又把首功让给司马,何以立于百官之上?不如依武城将军之计,渡江决一胜负为上。”囊瓦本就有些犹豫,二人一唱一和,不禁动心了,于是传令三军,全渡汉水,到小别山列成阵势,史皇出兵挑战吴军。

       军队出发前,史皇自负地说,要囊瓦准备好庆功宴,等着他的好消息。

       囊瓦仿佛已看到楚军得胜归来,一起庆贺的场面,无胜欢喜。

       囊瓦的春秋大梦还没醒,这时,有探兵急匆匆跑来,报说,史皇将军回来了。囊瓦喜出望外,笑问探兵战况。探兵将战绩秉明,囊瓦气得险些晕过去了。

      一会儿,史皇满身是伤,一瘸一拐地来向囊瓦请罪。囊瓦正眼也不看他,冷笑说:“你不是信心满满,竭力劝我过江伐吴吗?怎么如此不堪一击,交兵便败?你现在还有何面目回来见我?”史皇听囊瓦数落完,解释说:“不是末将无能,而是孙武太厉害了。我们低估了吴军。原来他们早做好了防备。孙武早料我军会过河来袭,不动声色地派先锋夫概率三百兵迎战。待我们一上岸,吴军就迎头痛击。个个疯了似的,不管是人是马,照面就打。所摆阵型,末将从未见过。臣一时不知如何招架,只好速叫撤兵。”囊瓦叹息,说:“事到如今,叫我如何向司马交代?”史皇沉思片刻,说:“令尹息怒!我有办法挽回败局。”囊瓦说:“什么办法?”史皇说:“双方交战若不能斩将擒王,就不算大胜。虽然这次我军小败,但探知吴王阖闾的大营驻扎在大别山下。他们胜了,必然骄傲自满,我们不如今夜出其不意,偷袭大别山营房,定能大胜,生擒吴王。”囊瓦听了,为之动容,疑惑地问:“夜劫吴营确定能行?”史皇说:“行!楚军见我们首战即败,又是刚刚过江,阵营才稳,一定以为不敢冒险的,却不知险中可求胜呢!”囊瓦立即派武城黑领精兵万人,披挂衔枚,悄悄从小路到大别山后,夜劫吴营。史皇则留下守营。

       当夜三更,囊瓦率楚军悄悄从山后抄出,只见吴寨黑灯瞎火,一片沉寂,偶尔有巡逻的士兵走过。囊瓦心想,吴兵将都已入睡,于是令全军杀入吴营,生擒吴王。

       楚军冲杀入营,军营里空空荡荡,只有少数老弱病残士卒在慌忙逃跑。囊瓦疑有埋伏,急令退兵。忽哨角齐鸣,专毅、夫概两军从大营左右两侧杀出,囊瓦率军仓皇应战,混战后,楚军三停兵士折了一停。囊瓦死战,才侥幸逃出吴营,余悸未消,迎面又被吴军接应的唐、蔡联军挡住去路。唐、蔡二君一同拦住囊瓦,喝叫还他们宝物,方可饶他一命。囊瓦无处可逃,只好拖着满身的疲惫,硬着头皮继续作战。来兵众多,气势汹汹,疲惫不堪的囊瓦哪是唐蔡二君的对手,不一会儿就败下阵来。眼看囊瓦要束手就擒了,幸武城黑及时赶到,这才击退唐蔡二君,将他救出。

       两人慌乱逃窜回营,约行数里,遇到一些兵士来报:“本营已被吴将伍员、伯嚭所劫,史皇将军大败,下落不明。”囊瓦胆战心惊,引着败兵,连夜逃到远离汉水的柏举(今湖北麻城东),才敢停下歇息。

       囊瓦这才知自己中了孙武的计,吴军早有准备。原来夫概初战得胜后,孙武料囊瓦贪功,必不服输,今夜还会来掩袭大寨,于是孙武令夫概、专毅各引本部人马,埋伏在大别山,以哨角为号,让唐、蔡二君分两路接应;又令伍员引兵五千,抄出小别山,反劫囊瓦营寨,让伯嚭接应;让公子山保护吴王,移屯于汉阴山。然后虚设旌旗,留数百老弱兵守营。

       次日,史皇也领败兵来到,余兵渐渐聚集,又立营寨。囊瓦回想战败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不禁长叹:“孙武用兵如神,灵活多变。我们太过轻敌了。现在我军元气大伤,不如弃寨回汉水南岸,然后回郢都请求大王增派援兵再说。”史皇说:“若此时弃寨而归,吴兵一旦渡过汉水,长驱直入郢都,令尹罪就大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令尹不如重整旗鼓,竭力与吴军一战……”

       囊瓦正在踌躇,忽有谍报:“楚王又遣一军来接应。”囊瓦忙出寨迎接,乃大将薳射。薳射说:“主上听说吴兵势大,恐令尹不能取胜,特遣小将带兵一万,前来听命。”然后问及之前战事,囊瓦羞愧不已,蜻蜓点水地说了个大概。薳射叹道:“若按司马的来,何至如此?为今之计,惟有深沟高垒,不再主动和吴军交战,等待司马兵到,然后合击。”囊瓦说:“某因兵力不足劫寨,才被吴军反咬一口。要是兵力相当,两军对阵,楚军岂能打不过吴军?今将军来到,军心大受鼓舞,乘此锐气,应与敌决一死战!”薳射不从,说:“稳妥起见,我劝您还是别再擅自行动了,耐心等候司马消息吧!”二人意见不一,遂各自立营,名义上虽说是互为犄角,实际上相距十余里,要说照应,恐远水难救近火。囊瓦自恃爵高位尊,没把薳射放在眼里;薳射则因囊瓦屡打败仗,不服从他指挥。二人不和,故两军设营甚远。

      吴先锋夫概探知楚将内部不和,就去对吴王阖闾奏道:“囊瓦贪而不仁,一向不得人心。薳射虽然前来援救,但是不听调遣。此时楚军已无斗志,若乘胜追击,必获全胜。”吴王阖闾没有答应,劝夫概王不要急躁,待与孙武、伍员等一起商议后再说。夫概告退后,回到自己营地,郁郁寡欢。他突然想起孙武曾说,为将者要根据战场实情,灵活地决定进退。能够取胜的,即使国君不同意也可以坚决去打;不能取胜的,即使国君有命令也不可以去打。夫概王越想信心越足,于是,次日一早,他私自率部下五千军士,直冲囊瓦营寨。

       孙武正在帐中,忽接到谍报,楚营大乱,夫概王前军偷袭得手。孙武忙立即指挥大军冲杀上去。伍子、伯嚭率先冲锋,孙武和吴王率军接应。

       吴将夫概突然冲进楚军大营,囊瓦毫无防备,营中顿时大乱。武城黑拼命率兵抵挡敌兵,囊瓦来不及乘车,跌跌撞撞地逃出大寨,左肩已中一箭。正碰上史皇率本部兵马赶到,他赶紧请囊瓦上车。史皇对囊瓦说:“令尹快逃,属下拼死保护您!”囊瓦脱下官袍铠甲,上了车,不好回郢都,便乘车逃往郑国。

      一会儿,伍员领兵赶到,为防其追杀囊瓦,史皇提着长戟引本部杀入吴军阵中,左冲右突,杀死吴兵二百余人,最后身受重伤而死。武城黑迎战,夫概毫不退却,也被夫概斩于马下。

       薳射之子薳延,听说囊瓦营寨被攻破,急忙报告父亲,要带兵前去援救。薳射不答应,传令说:“谁敢乱动就斩了谁!”前营囊瓦败兵万余人,都逃到薳射营中,于是两军合成一军。薳射知吴军势不可挡,即令大军拔寨先回郢都,再作商量。薳延先行,薳射亲自断后。

       得知薳射撤走,夫概引兵五千速追。追到清发水(今湖北安陆县)时,眼看马上要追上了,只见前面江涛滚滚,楚兵正在收集船只渡江。夫概命兵将后退二十里安营。有士兵不解,问夫概,我等一路追来,马不停蹄,未曾喘息片刻,现在好不容易追上了,为何却又突然放走他们?夫概说:“本将不是要放他们,而是还不到最佳战机。若现在杀过去,把楚军逼急了,定会作困兽之斗,不如暂驻兵,待吴兵渡江时再攻。那时,敌方一部分已上岸,余部争先渡河,首尾不接,是我军攻击的良机呵!”

       不久,孙武率军赶到,听了夫概的这番见解,称赞说:“半渡而击,好!”此时,吴王阖闾也赶来了,没有追究夫概擅自出兵之罪,也当众夸奖夫概,道:“寡人有这样能干的弟弟,还愁郢都不破吗?”夫概听了,心中暗自得意。伍员想起,被离曾经给公子夫概相过面,说他身上汗毛倒长,一定会发生背国叛主之事,于是等吴王阖闾回营帐,伍员将此事密奏吴王阖闾,并提醒他说,夫概虽作战英勇,但大王不能委以重任。吴王阖闾不以为然。

       薳射见吴兵来了又撤退了二十里,只道是吴兵胆怯,不敢穷追。于是下令五鼓生火做饭,全军饭饱后渡江。

       楚军刚渡十分之三,这时,夫概引飞骑杀到,未渡江的兵将惶恐不安,争相抢渡,使船只超载翻沉,淹死不少人。薳射父子也还未上船,见兵将已慌乱,无心作战,形势无法逆转,薳射只好领岸上余兵且战且逃。

       楚兵败退,孙武命唐、蔡二君各引本国军将,速将楚军留下的船只全收缴集中,沿江一路接应。

       薳射一路逃窜,到了雍澨(今湖北京山),将士们一个个又累又饿,再也跑不动了。好在追兵离得远了,这才暂且停下,埋锅做饭。饭刚熟,听说吴兵又到,只得弃下饭菜,仓惶逃命。

       楚兵一走,留下现成的热饭热菜,供吴兵享用。吴兵饱餐后,稍作休息,精力旺盛,又继续追楚兵。

        很快,吴兵就追上了饥困的楚兵。楚兵此刻已毫无战斗力,双方交战不久,楚军便败下阵来。薳射被夫概用戟刺死;薳延陷入重围,冲杀不出。

       眼看楚军即将覆没,忽东北角杀声震天,一彪人马飞奔而来,接住吴兵厮杀。不久便打开一道口子。薳延认得是左司马沈尹戍的部队。他心中惊讶,司马不是率军去淮阳了吗?怎么会来这里?原来沈尹戍去往淮阳,途径新息时,得到囊瓦兵败的消息,计划被打乱,便原路返回。正好在雍澨遇着吴兵围住薳延,忙将部下万人,分作三路杀入,救下薳延。

       沈尹戍兵突然杀入,来势汹汹,兵势浩大,夫概猝不及防,加上作战已久,士兵劳累,逐渐有些力不从心。很快,形势逆转,楚军占据上风。一场混战后,吴兵死了千余人。沈尹戍正欲乘胜追击,这时,吴王阖闾大军已到,沈尹戍只好退兵。吴、楚两军各自扎营,准备决战。

       楚军安好营寨后,沈尹戍要薳延立刻离开,回去传话给子西(公子申,太子建之弟,楚国令尹),告诉他,囊瓦擅自行动,破坏了全盘作战计划,以致我军节节败退,如今,楚军势如破竹,难以抵挡,要他设法保住郢都。薳延含泪说:“不,我要留在这里和您一起与吴军决一死战!”囊瓦说:“小将军,令尊已为国尽忠,你不能再死了,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薳延垂泪拜别沈尹戍说:“愿司马驱除东寇,早建大功!”说完转身离去,泪流不止……

        次日一早,孙武引大军杀来,右有伍员、蔡侯,左有伯嚭、唐侯,强弓劲弩在前,短兵在后,直冲入楚军。吴、楚两军列阵交锋。果如沈尹戍所料,败局难以逆转,沈尹戍战死沙场,楚军全军覆没,吴军大获全胜。吴兵长驱直入,进攻郢都……

      话说薳延日夜兼程,回到郢都,向楚昭王哭诉囊瓦败逃,其父被杀之事。说孙武神机妙算,吴军势大,楚军快抵挡不住,恐吴军快要杀到郢都了。楚昭王大惊,急召王兄子西、子期入宫商议对策,欲增兵立即救援沈尹戍。

      怎奈援兵还没出动,有人来报:楚军已全军覆没,沈尹戍阵亡。并将兵败之由详细道来。楚昭王痛哭。楚昭王命人厚葬沈尹戍,封其子沈诸梁为叶公。

      吴兵攻郢都在即,群臣无计,楚昭王心中慌乱,坐立不安。打算弃城到西北边境地区避难,日后再想办法打回来。子西哭着劝谏说:“大王万万不可放弃郢都!我们熊氏宗亲坟墓都在郢都,若弃城而去,恐难再夺回。”楚昭王绝望地说:“我国天险长江、汉水已失,吴师早晚要攻入郢都,还有什么办法呢?难不成坐以待毙?”子期说:“郢都还有数万守军,大王可把宫里的粮食布匹全拿出来,激励将士,固守城堞。郢都易守难攻,吴军一下攻不进来。同时,遣使到汉东各国请援。吴兵深入楚境,时间一长,粮饷不济,自然撤退。到时,我们再反击,何愁吴军不破?”楚昭王说:“吴兵既然有能耐一路畅通打到郢都来,还愁在楚国找不着粮食?前些日子晋人一声召唤,顿国、胡国等一帮人就都跟着闹事。眼下吴军来进攻,唐国、蔡国又给他们当向导。可见楚国的属国都已离心离德,指望不上了。如果吴军联合晋国从东北方向围攻我们,岂不连退路也没了?”子西又说:“只要还有最后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力争取,不论胜败,努力了就不悔。臣愿与子期一起率军竭力拒吴,若能打败吴军当然最好,万一战败,到那时,大王再走也不迟。”楚昭王料吴军不能敌,见子西、子期坚持要作最后的挣扎,只好叹说:“国家存亡的重任,就拜托二位兄长了,这里全交给你们了,全凭你们作主。我只能在内宫等候你们的佳音了。”说罢,含泪回内宫去了。

      子西与子期商议后,遣大将斗巢引兵五千,助守麦城,以防北路;遣大将宋木,引兵五千,助守纪南城,以防西北路;子西自引精兵一万,扎营在鲁洑江,以扼东渡之路;惟西路川江,南路湘江,都是楚地,地方险远,非吴入楚之道,不必设防。子期与余下兵马留守郢都,在城内往来巡视。

      再说吴王阖闾聚集诸将,商议攻打郢都之事,伍员建议说:“楚虽屡败,但郢都守城兵将众多,且与麦城、纪南城互相联络,不易攻取。往西是鲁江,是进攻郢都的近路,一定有重兵把守。必须从北面大转弯,兵分三路,同时攻麦城、纪南城、郢都,使楚人顾此失彼。如此一来,不愁郢都不破。”孙武称赞道:“妙计!”吴王就定下计策,派伍员和公子山领兵一万,蔡侯率本国兵马协助他们,去攻打麦城;派孙武和夫概引兵一万,唐侯率本国兵马协助他们,去攻打纪南城;吴王率余下兵马围攻郢都。调遣已定,分头行动。

       伍员领军到了麦城外,安营后,换了便服,带着两个士兵,出营观察地形。来到一个村子,路过一户人家,村夫手持树枝,在半空挥舞着,时不时抽打毛驴,驴扬蹄走着,围着石磨转着圈,驴走磨转,麦碎,雪花般飘洒……伍员脑海里忽然灵光一现,想出一个破麦城之计,立刻兴奋地转身回营。

       回到营中,伍员立即下令兵分两路,蔡侯率一军前往麦城东,公子乾率一军前往麦城西,日夜赶工,修筑营垒,用来攻城。东城狭长,像驴,就叫“驴城”;西城正圆,像磨,就叫“磨城”。众将不解,伍子胥笑道:“东驴西磨,还愁‘麦’磨不下来吗?”众将都笑了。

       麦城守将斗巢听说吴兵在麦城东西筑城,急忙登城一看,两城分别屹立在两边,造型奇特,东城狭长像驴;西城圆如磨。他琢磨着伍员用意,想了半天才想明白,嗔怒道:“伍员分明是想用二城破麦城。好,那我就先发制人,摧毁东西两方驴、磨二城,让你尝尝本将军的厉害。”当即,斗巢带兵出城,先到东城。

       斗巢来到驴城,只见城上旌旗遍布,铎(铎,古乐器,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盛行于春秋至汉代。)声不绝。斗巢大怒,立刻引兵攻城。城门开处,一骑飞出。迎战的是一少年,蔡侯之子姬乾。斗巢说:“乳臭未干的小子,你不是我对手。快叫你们主将伍员来!”姬乾说:“我们主将捣你老巢去了!”斗巢大怒,与之战了约二十余合,忽哨马来报,吴兵乘虚攻打麦城。斗巢恐麦城有失,无心应敌,慌忙鸣金收军。姬乾乘势掩杀一阵。

       斗巢回到麦城,正遇伍员在指挥军马围城。斗巢横戈拱手说:“伍员别来无恙?足下仇家费无极被诛,已无冤可报,怎么还来伐楚?楚国对你家三代有恩,足下怎能忘恩背主?”伍员说:“我先人有大功于楚,楚平王昏聩,却听信小人谗言,要将我伍家斩尽杀绝。幸老天保佑,我才大难不死。父兄冤死十九年了,这些年来,我未能洗雪仇恨,为父兄伸冤,日夜备受煎熬。倘你能体谅我的苦衷,请你闪开,不要挡路,咱俩相安无事!”斗巢大骂:“背主之贼,躲你就不算好汉。要想夺麦城,先过我这关!”说罢,便挺戟来战伍员。伍员亦持戟相迎。略战数合,伍员收回枪,说:“刚才你出城与我军战了一轮,想必你已疲劳,现在与你战,胜之不武。我暂放你入城,明日再战。”斗巢的确疲劳了,同意来日再战。

       斗巢睡到半夜里,迷迷糊糊忽听城上哗动起来,正要起来一探究竟,有士兵来报说:“吴兵已攻入麦城!”斗巢大惊失色,问及缘由,得知,原来伍员昨日有意放斗巢入城,暗中让吴军中的楚国降卒数人,扮成楚军,混在楚军队伍里溜进城,待夜深人静,放下长索,吊上吴军……等楚军发觉,城上吴军已有百余。城上吴兵齐声呐喊,城外大军群起回应。吴军人多势众,里应外合,一起进攻。攻势猛烈,楚守兵阻挡不住,很快,吴军就杀退守兵,打开城门,放落吊桥,吴大军冲入城中……

       斗巢忙披上盔甲,正准备召集兵将迎战,命令还未下达,吴大军就已迅猛杀入大营来了。他只得慌忙乘轺车从后门逃走。

       伍员也不追赶,得了麦城,即刻遣人向吴王处报捷。吴王阖闾大喜。不久,又传来捷报,孙武妙计占领了纪南城。

       一日,纪南城突发洪水,水势浩大,连接郢都城下,水茫茫一片。守城楚将宋木以为是赤湖水暴涨,忙叫城中百姓到郢都避难。

       直到后来有士兵来报,吴大军乘竹筏逼近郢都,宋木方知,纪城涨水原来是吴兵放的赤湖水。孙武引兵考察纪南城地形,了解到纪南城地势低,在漳江下游。漳江旁有一支流,流经纪南城西的赤湖,赤湖水再经过纪南城流向郢都城下。在纪南城外一处高坡安好营寨后,孙武即命军士各备畚锸(畚,盛土器;锸,起土器。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亦借指土建之事。),限一夜之间赶工掘开一道深壕,将漳江之水引到赤湖,再筑长堤,堵住江水。那江水流进湖里无处可泄,平地涨起两三丈高,正赶上冬天西风刮得很紧,即刻灌入纪南城中……水淹纪南城后,又派人上山砍竹造筏,攻入纪南城。

        满城江水,宋木无法召集军士们守城,只好乘船,独自逃走了。

       于是,孙武不战而胜,轻而易举夺取了纪南城。

       子期在城上,正与众将商议堵水,忽有士兵来报,楚昭王已叫人备好船只,将带着妹妹季芈一起逃走。子期只得与文武官员一起出城保驾。

      郢都不攻自破,孙武遂奉吴王阖闾入郢都,然后,就派人掘开水坝,放水归江,合兵守在城外四郊。伍员闻讯,也从麦城赶来郢都。阖闾登上楚王宫殿,吴国众臣——前来拜贺,唐、蔡二君亦入朝致辞祝贺。阖闾大喜,大宴群臣。

      当晚,吴王阖闾就住在楚国内宫,手下人把捉到的楚昭王妻妾叫来服侍吴王。吴王犹豫不决。伍子胥对楚王家族恨之入骨,便劝道:“国都归我们了,何况他的妻妾?”吴王阖闾便不再犹豫,把她们留下过夜。一连几天,吴王把她们都糟蹋遍了。听说楚昭王母亲孟赢,原来是先世子芈建的未婚妻,楚平王因为她长得美就占为己有,如今年纪也不大,容颜依旧。吴王阖闾想一睹孟嬴芳姿,便要召见她。无奈,三请四请,孟赢都不来。吴王阖闾火了,亲自前去。孟赢门窗紧闭,用宝剑指着窗外,说:“听说诸侯乃是一国道德的表率。现在大王舍弃了堂皇的仪表,以淫乱闻名于百姓,妾身宁死在剑下,也不能从命。”吴王阖闾听了十分惭愧,忙道歉说:“寡人敬慕夫人多时,只想来看看您,哪敢乱来?夫人休息吧!”于是派孟赢原来的婢女为她把门,命令任何人都不许随便进去。

       没找着楚昭王,伍子胥就怂恿伯嚭等人分别住在楚国众臣家里,糟蹋他们的妻妾,以羞辱楚国君臣。

       蔡昭侯、唐成公和吴公子山一起去抄囊瓦的家。二人找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二人私下商议,觉得这些宝物、宝马非吉祥之物,不如做个人情,于是二人一起将佩、裘以及肃霜宝马送给了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召集群臣议事,伍子胥奏请将楚王宗庙全部拆毁。孙武劝阻道:“为了正义而战,才称得上师出有名。楚平王废世子芈建,改立孟赢之子芈珍,任用谗贪,内戮忠良,而外行暴于诸侯,内外离心,所以吴军才能来此。如今楚都郢都已破,应该立芈建之子芈胜为楚王,代替逃走的楚王芈珍。楚国百姓因怜故太子无辜,必然相安无事,且公子胜还会感激吴国恩德,世代向吴国朝贡。大王弃楚犹如得楚。如此,则一举两得。名利双收!”吴王阖闾一心要灭楚,便不听孙武的劝告,命焚毁楚王宗庙。

       伐楚胜利,蔡昭侯、唐成公辞别吴王,各回本国,人质蔡乾也跟着返回蔡国。

       灭楚之后,伍员在老石匠的指引下,在东门外地方室丙庄寥台湖底找到楚平王棺材,将楚平王尸鞭打三百下,以解心头之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