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魏国信陵君被秦庄襄王害得辞职,交还将印、相印、兵符等之后,因内心极度苦闷,从此沉溺于酒色,以麻痹自己。前243年,信陵君为酒色所害,病故。门客冯谖哀伤过度,不久也死了。宾客自杀从死者上百人。
再说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忽然病倒了,丞相吕不韦入宫探病。询问了病情,安慰他一番后,就回到自己府上。
秦庄襄王召精通医术的门客,把秦庄襄王的病症说给他听,门客说:“全身乏力,心悸口渴,尿短色深,发热寒战,厌食咳嗽,这应该是疟疾。”吕不韦问:“可以治好吗?怎样治?”门客答道:“可治。此病须清热、截疟,服用麦冬、柴胡、常山等草药,便可治愈。”吕不韦点头,让门客退下了。吕不韦想,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必会加重病情。于是,精心挑选人参、狗鞭、鹿肉等大补的药,献给秦庄襄王。这些药加热、祛阴,秦庄襄王吃过后,病情加重,不出一个月便去世了。
吕不韦扶持世子赢政继承王位,这时赢政才十三岁。秦王赢政(后来称为秦始皇)即位后,尊庄襄后为太后,封其弟赢成蛟为长安君,尊吕不韦为仲父。国事皆取决于吕不韦。吕不韦自比于太公,号为尚父。吕不韦父亲去世时,四方诸侯宾客都来吊唁,门庭若市,车马塞路,比秦王的丧礼还隆重。
吕不韦欺秦王赢政年少,便与太后赵姬重续夫妻旧情。太后赵姬欲火焚身,常常把吕不韦召进内宫,两人私通。
信陵君不再掌权了,安葬完父亲,吕不韦便开始向各国发动进攻。他派将军蒙骜、张唐、王龁,接连攻打赵、韩、魏,占领几十座城。王龁在攻打韩国时战死。
韩桓惠王寝食不安,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救韩的计策。即让秦国劳民伤财,不再急于攻打韩国。韩桓惠王派水工郑国游说秦国,劝秦开凿泾水(泾水,渭河的支流,在陕西省中部。也称泾河。),以大大耗费秦国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之无暇东顾,暂缓韩亡之忧。
郑国到了秦国,先勘察地形,寻找水源,经过一番细致周密的研究,向秦国提出了修建一条渠道,打通泾河和洛水,引泾注洛灌溉农田的建议。时值秦国连年干旱,军粮供应不足,秦王赢政与丞相吕不韦正为此发愁和苦恼,郑国的建议正中下怀,遂被采纳。当即派遣郑国主持修建这一项水利工程。
当渠修到一半时,秦国君臣忽然觉得不对劲,感觉上了韩国的当,就将郑国召来,想要杀死他。郑国也不隐瞒,老老实实地说:“我当初这么做,确实是想让韩国多活几年,然而此渠一成,也会给秦国带来大利。我为韩国延命数载,却为秦国建立了万世之功。”秦王赢政与吕不韦权衡再三,觉得郑国言之有理,便让其继续主持兴修水利。
新渠叫郑国渠,能灌溉四百多万亩田地。规模比秦昭襄王时期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工程更大,灌溉的田地更多。从此,秦国就更加富强了。
秦国修渠期间,列国之间互相攻战起来。
自信陵君魏无忌被削夺了权力,赵国与魏国之间不再友好。赵孝成王派相国廉颇率军围攻魏国繁阳。此间,赵孝成王薨,世子赵偃继位,为赵悼襄王。
廉颇花了三个月,终于攻克了繁阳。朝中有奸臣在赵悼襄王面前进谗言,说廉颇的坏话:“廉颇老了,不能胜任大王交给他的任务,派他攻魏,这么久了却没取得什么战果。”赵悼襄王听信了,于是派乐乘去取代廉颇。廉颇为将四十多年了,从没失败过。他没任何过错,却被无缘无故地免职,很是不服,一气之下,率兵赶走乐乘,归降魏国。魏安釐王虽然把廉颇尊封为客将,但并不信任他。见廉颇降魏,赵悼襄王便拜庞煖为相国。
这一年,信陵君因沉溺酒色患病死去,手下门客自杀从死者竟有百余人。第二年,魏安釐王也去世,世子魏增继位,即魏景闵王。
秦国得知魏安釐王和信陵君都死了,便乘机报当年被魏国大败之仇,派将军蒙骜进攻魏国,占领了酸枣等二十座城,设置了东南郡。魏景闵王流着泪后悔道:“秦人哪有信用?只有利益。如果信陵君还在,一定不会让秦军这样横冲直撞、为所欲为。”魏景闵王派出使节到赵国和好。赵悼襄王也担心秦国侵伐无止境,便同意了。正在此时,边吏来急报:“燕国派遣剧辛为将,领兵十万来犯赵国。”
燕相剧辛得知赵悼襄王听信谗言,不再用廉颇,而改任庞煖为相,十分高兴,认为侵犯赵国的机会来了。剧辛年已六十,在燕国多年,深得燕王宠信,却无大功。如今,乘廉颇一走,赵国防务空虚之机,以为可以打败赵国,以报燕王知遇之恩。于是立即向燕王请求伐赵。赵悼襄王听到报告,马上把庞煖找来商议对策。庞煖说:“剧辛自恃老将,必定会轻敌。现在李牧正在代郡驻守,可命他率领人马向南,从庆都一路过来,切断燕军后路,臣带一支军队迎战。让他们腹背受敌,就可以活捉剧辛了。”赵悼襄王称赞说,妙计!立即庞煖为帅,领兵抗燕。
剧辛原是赵国人,与庞煖是故交。后来剧辛投奔了燕昭王,被任命为蓟州太守。将渠做燕国丞相,是出于赵国的命令,并非燕王本意。君臣之间并不十分信任。为相一年多后,将渠就托病交还相印。燕王于是改任剧辛为丞相,一起商量如何报复赵国,只因惧怕廉颇,迟未出兵。现在廉颇已离魏,剧辛便建议燕王讨伐赵国,洗雪栗腹被廉颇生擒之耻。
廉颇为何要擒栗腹?此时,赵国刚经历长平之战,被秦将白起杀了45万人,赵国实力迅速下滑,再无力同秦国争霸天下。公元前251年,赵国平原君死了。廉颇接任为相国,被封为信平君。燕王喜派丞相栗腹带着500金到赵国吊平原君之丧,与赵结为友邦。栗腹嫌赵王招待自己礼轻了,心有不满,回国后便怂恿燕王乘赵国刚长平大战完,元气大伤,马上进攻赵国。燕王不顾昌国君乐闲、将渠反对,背弃盟约,行不义之举,派栗腹为大将,乐乘辅佐,率兵十万去攻鄗城。派庆秦为副将,乐闲辅佐,率兵十万去攻代城。燕王亲率兵十万为中军,在后接应。出发前,将渠流着泪再次劝燕王不要伐赵,燕王大怒,命人把将渠押入大狱,等凯旋归来时再杀。于是,三军分路前进。
赵相廉颇举荐雁门李牧为将,率兵五万,在代城迎战庆秦。廉颇亲率五万兵,到鄗城迎击栗腹。
廉颇兵至房子城,得知栗腹兵已到鄗城。于是选精兵匿于铁山中,而让老弱列营。栗腹以为赵军不堪一击,率兵急攻鄗城。鄗城人竭力死守,15天了,栗腹仍未破城。这时廉颇率大军来到,他先派几千疲兵出来挑战,栗腹留乐乘攻城,亲自出阵,只一个回合,赵军就掉头败走。栗腹率兵在后紧追。追了约六、七里,赵伏兵四起,廉颇驰车而出。不几合,廉颇就生擒了栗腹,燕军大败。廉颇叫人去招降,乐乘投降了赵军。
那边,李牧解围代城,斩了庆秦。廉颇知乐闲领残兵在清凉山,就让乐乘写信劝乐闲归降,于是,乐闲也归了赵军。
燕王看两路军队都败了,连夜跑回中都。廉颇长驱直入,围困中都。乐闲建议廉颇说,打赵国是栗腹的坏主意。大夫将渠有先见之明,反复苦劝燕王不听,现在被囚入大牢。如果允许燕王求和,一定要提出燕王任命将渠为相国的条件,派将渠为使者,到赵来送赔款,才同意求和。廉颇采纳了这个意见。燕王无奈,只好把将渠从狱中放出来,授予相印,让他前往赵国议和,赵军才班师……
燕王同意剧辛的建议,讨伐赵国,以洗雪当年栗腹被擒之耻,于是任命剧辛为将。
剧辛领兵南渡易水,取道中山国,直冲常山,声势浩大。庞煖把军队驻扎在东垣,深沟高垒,等待燕军到来。
剧辛认为这次远征赵国,宜速战速决,不宜与赵军作拉锯式的持久战。他召集众将,分析了双方形势后,对众将士说:“我们深入敌国作战,如果他们坚壁不出,我们不知何时能胜。谁敢去赵军营中挑战?”栗腹之子栗元报仇心切,欣然愿往。剧辛又说:“好!这是我们入赵以来,首次与敌交战,一定要赢,以挫他们的士气。谁人可助栗将军一臂之力?”副将武阳靖请求同去。剧辛答应了,拨给他们一万精兵。庞煖命乐乘、乐闲各领一支部队分立左右列阵等待,亲自带兵迎敌。
燕将栗元上前叫阵。庞煖催马向前接战。两人大战三十多回合后,只见庞煖把手一挥,赵营内随即一声震天炮响,乐氏兄弟马上从两翼冲杀而来,用强弓劲弩朝燕军猛射。燕军大乱,副将武阳靖中箭身亡。栗元见状,只好调转车头逃回大营。庞煖下令全军乘胜追击,一万燕兵,死伤三千多人。追到一处,见剧辛亲率大军前来接应,军兵众多,这才下令鸣金收兵回营。
首次挑战赵军营垒,没能成功。剧辛大怒,次日亲率大军,再次前往赵营挑战。
庞煖下令坚守不战,任凭燕军怎么叫阵,赵军也岿然不动。剧辛很是恼怒,于是令重兵强行攻营。怎奈,一波接一波的燕军冲营时,都被赵军用乱箭射住。燕军挑战不成,闯营又失败,白损兵马。
接下来,一连几日,剧辛都冷静下来,不再轻举妄动,心浮气躁,急于立功。他反复思索一番后,派人送去战书,约定第二天和庞煖在阵前较量,不许放冷箭。庞煖答应了,两军各自做好准备。
第二天,两军摆好阵势。庞煖先乘战车立在阵前,大喊道:“请剧辛将军出来相会!”剧辛也是单独乘兵车出来。
庞煖在战车中向剧辛欠身施礼,道:“剧辛将军,老朋友久别重逢别来无恙。看到你身体健康,我很高兴。”剧辛还了礼,深有感慨地说:“当年分别时,我们都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不知不觉离开赵国已经过了四十多年,我老了,你也老了。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真快啊!”庞煖说:“将军曾经认为燕昭王礼贤下士,所以弃赵奔燕,一时豪杰跟随,像云追着龙,风追着虎。可如今燕国已日薄西山,江河日下,不再兴旺。野草湮没了黄金台,乐毅也归降了赵国。落叶归根,将军年近七旬,不思告老回乡,颐养天年,却贪恋兵权,要做危害祖国,为祸百姓,使生灵涂炭之事,何必呢?此举百害无利,您真是太失算了!”剧辛恼怒地说:“我剧某决不是贪图权柄富贵之人!只因受燕王三代恩德,一直没能报答,今日趁我还活着,身体还行,想为燕国洗雪栗腹的耻辱。”庞煖说:“栗腹无故攻赵,是自寻死路。那场战争是燕犯赵,咎由自取,怎能怨赵?”剧辛面有愧色说:“庞将军,你我都是为人臣子,各为其主。君侯有忧,为臣的能不尽忠职守吗?”庞煖冷笑一声,怒道:“说得好,既然你我都是为君侯卖命,那别怨我不念朋友之情了!”二人在阵前争辩半天,见剧辛伐赵的决心已定,只好不再多说。庞煖大喊道:“谁能来取剧辛首级,重重有赏!”剧辛说:“何必这样嚣张!难道我不能取你的头吗?”庞煖说:“我们都君命在身,各尽其力来较量吧!”剧辛大怒,把令旗一摆,栗元就领军杀出。这边乐乘、乐闲两支军也冲过来迎战。剧辛指挥人马冲杀,庞煖应战。两军一场混战,燕军受损比赵军更大。天色将晚,两军只好鸣金收兵。
剧辛回到营中闷闷不乐,想要撤兵回国,怎奈曾在燕王姬喜面前夸下海口,如果不撤兵,又难以取胜。正踌躇之际,忽然守营军士来报:“有赵军信使到,在辕门外。”帛书封裹得严严实实,剧辛拆开,只见信中道:“代州太守李牧现已率军袭击督亢,切断你的后路,你应当尽快撤兵回去,不然就来不及了。我们过去交情很深,所以我特意来劝告你。”剧辛知这是庞煖的书信,他说:“庞煖想动摇我们的军心啊!即使李牧的兵到了,我又怕什么?!”剧辛命令把信交还给使者,相约次日决战。
赵军信使走后,栗元对剧辛说:“庞煖的话不能不信。万一李牧真袭击我们背后,腹背受敌,怎么办?”剧辛笑着说:“我也想到了这些,我刚才之所以那么说,是为了稳住军心。你现在秘密传达军令,虚设营寨,连夜撤兵。我亲自断后,挡住赵国追兵。”
谁知庞煖探听到燕军虚设营寨,同乐乘、乐闲分三路追来,剧辛边战边退。走了不到百里,到了龙泉河,军卒来报:“前面旌旗塞路,听说是代郡的兵马。”剧辛大惊说:“庞煖果真没有骗我!”于是不敢再往北走,改往东行,想要夺取阜城,然后奔向辽阳。
经过胡卢河时,遇到庞煖的追兵,两军大战一场。剧辛战败,长叹说:“如果我被赵国俘虏,那我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呢?”便自刎了。栗元被乐闲生擒斩首,燕军死伤两万余人,其余或逃或降,赵军大胜。
庞煖和李牧一路前进,占领了燕国武遂、方城等地。燕王姬喜见势不妙,想到将渠与庞煖交情不错,他们曾一起救魏抗秦,且将渠有德于赵国,便任命将渠为使节,去向赵求和。庞煖看在将渠的份上,答应撤兵,得胜回国。李牧仍然回代州驻守。
赵悼襄王到城外去迎接庞煖,慰劳他说:“相国这样英勇,真好像廉颇仍在赵国啊!”庞煖道:“燕国已经认罪臣服了,应当趁机联合各国,合力抗秦,这样才能保证将来不生灾祸。”赵悼襄王同意。
赵相庞煖乘着刚打败燕国的威风,联合各国伐秦。除了齐国中了秦国的远交近攻之计,继续追随秦国外,韩、魏、楚、燕四国都各派了精锐,多者四五万,少者二三万。
因为楚国春申君黄歇威望高,且对秦国熟悉,五国共同推举黄歇为主将。黄歇召集诸将一起商议道:“秦国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四方关隘,再加上秦岭这道天然屏障,将这块枣核状的八百里秦川围定,使关中易守难攻。历来各国讨伐秦国,出师都就近走函谷关。函谷关防守严密,所以每次都没有成功。其实除了这四关之外,还有一处渡口也能攻入秦国。这是一个黄河渡口,名为蒲津,扼守该渡口的重镇叫蒲坂。如果我们取道蒲坂,从华州向西,直接奔袭渭南,这就是兵法所说的出其不意。你们看怎样?”大家一致赞同,于是五国兵马从蒲关沿骊山一路进发,直接攻打渭南。
五国兵马合力攻城不成,便围困渭南。
秦相吕不韦派将军蒙骜、王翦、桓齮、李信、内史腾,各带五万人马去分别迎战五国。吕不韦亲自担任大将,率大军在离潼关五十里处扎下五座营寨,排列成星状。王翦对吕不韦说:“五国集中全部兵力,却连一座城都占领不了,可见他们无能。‘三晋’离秦国很近,已经习惯与秦军作战,而楚国在南方,走的路最远,所以他们最疲最弱。自张仪死后,楚秦已三十年没打过仗。如果能从我们五营军马中挑选精锐,合力攻楚,楚定支持不住。打败了牵头的楚军,其他四支兵马定会望风而逃。”吕不韦依计而行,命令各营照常设置高垒,遍插旌旗,暗地里每营挑出一万精兵,约定四更鼓响,一齐袭击楚军营寨。
恰好此时秦将李信因为部下甘回押运粮草迟缓,想将他斩首。许多将官为甘回求情,李信命令改为用鞭抽打脊背一百下。甘回怀恨,连夜投奔楚军,将王翦的偷袭计划告诉了春申君黄歇。黄歇大吃一惊,想去各国军营通报,又怕延误了时间,于是急忙传令,拔寨撤退,连夜奔驰五十里后才敢缓慢而行。
等到秦军冲到楚营,楚军已经全部撤走了。王翦向部下说:“楚撤军,定是有人泄密。此计虽未实现,但我们既然出兵了,就不能空手而回。”于是改道袭击赵军。
赵军营寨防守坚固,秦军久攻不下。庞煖持剑站在营前,喝令擅自逃跑者,立即砍头。秦军在营外乱攻了一夜。
天亮时,燕、韩、魏三军都来救援,王翦才收兵回营。庞煖看到楚军没来,便派人去打探,才知楚军已撤走了。庞煖叹口气说:“合纵抗秦的事,看来到此为止了,以后不会再有了。”各国将领见主将黄歇率领楚军悄悄逃回,便无心再战,各自准备撤军回国。庞煖有气没处撒,愤恨齐国追随秦国,便强迫燕军和赵军一同征讨齐国,占领了饶安城以后才各自班师。
再说春申君黄歇退回郢城,赵、燕、韩、魏四国都派使节来责问:“楚国是这次合纵攻秦的首领,却不辞而别,是何缘故?”楚考烈王责问春申君,春申君又愧又怕,简直无地自容。
春申君回到府上,闷闷不乐。门客朱英知道这事后,就对黄歇说:“人们都认为楚国过去是强国,到了你这国势变得衰弱。我不这样看。前几代大王在世时,秦国离楚国很远,西隔巴蜀,南隔东西两周,而韩、魏又虎视耽耽地在秦后面,所以楚国三十年无被秦侵扰的忧患。这并不说明楚国的强大,而是当时整个形势使然。现在巴国、蜀国、周王室已被秦国吞并,韩国、魏国早晚也会被秦国灭亡。这样,以陈、许作为通道,秦楚之争从此才开始,君王对你的责怨今天才是个开始,以后还会有的。你何不去劝大王把国都向东迁到寿春呢?那里离秦国较远,可以凭借长江、淮河的险阻巩固边境,可以获得暂时的安定。”黄歇认为有理,便上奏楚考烈王,择吉日迁都到寿春。
再说楚考烈王在位很久了,还无子女。黄歇到处寻找能生育的女子送给楚考烈王,都没能怀孕。黄歇有个门客叫李园,赵国人。李园有个妹妹叫李嫣,美貌无双。李园想把她进献给楚考烈王,可又担心日后不能生育而失宠。他心下犹疑,思虑一番,忽然心生一计:“我不如先把妹妹嫁给春申君,等她怀孕了,再送给楚考烈王。如果有幸生个儿子,将来能立为君王,就是我外甥了。”一会儿,他又想:“我如果主动进献妹妹,就失了尊严,应该略施小计,让春申君自己来求我。”于是李园向春申君请了五天假回家,又故意迟迟不归,拖到第十天才回到黄歇府上。黄歇责备他误了假期,问他为何来迟,李园申辩说:“我有个妹妹,名叫李嫣,长得很有姿色。齐王听说后,派人来求婚。我陪齐国使者一起喝了几天酒,所以回来迟了。”黄歇想:“齐王都来求婚,此女一定很漂亮。”便问道:“已经接受齐国聘礼了,订婚了吗?”李园说:“正在商议中,还没。”黄歇说:“能让我见一见吗?”李园说:“我在您的手下,我妹妹如同您的侍妾婢女,敢不从命?”回去后,李园把妹妹妆扮得十分华贵,送到春申君府上。
黄歇见了李嫣,果然绝色,一见倾心。当即赏给李园白璧两双,黄金三百镒,毛皮无数,把李嫣留下来陪他。
不到三个月,李嫣就怀孕了。李园悄悄地对妹妹说:“做妾和做夫人相比,哪个更尊贵?”李嫣笑着说:“妾怎能和妻比呢?小妹我哪敢奢望当夫人?”李园又说:“那么做夫人与做王后,哪个更高贵?”李嫣又笑了说:“当然是王后更显贵啊!哥哥今日为何问我这些话?”李园说:“你在春申君府中,不过是一个受宠爱的小妾,现在楚考烈王无子,有幸你怀孕了。如果把你进献给楚考烈王,将来若能生个儿子,就可以继承王位,你便是太后,难道不胜过现在当小妾吗?”李嫣不语。李园见妹妹动了心,便教她如何说服黄歇。
夜里,睡前,李嫣向黄歇献计说:“楚考烈王非常倚重您,对您非常好。现在您在楚为相国已二十年了,而楚考烈王无子,千秋百岁之后,只好改立他的兄弟为王。楚王兄弟与您关系一般,他们定会用自己更信得过的人,您还能长期受恩宠吗?”黄歇不答。李嫣又说:“妾担心的还不止这些。您倍受宠信,担任丞相时间太久,有许多地方对楚王兄弟无礼。一旦他兄弟做了国王,恐你将大祸临头,不仅是江东封地不保啊!”黄歇一听愣住了,说:“说得对,我还未考虑这一步,我现在该怎么办?”李嫣说:“妾有一计,不仅可免祸,而且还能得福。不过那样做,妾会愧疚,自己难以启齿,也怕您不会听信,所以不敢说。”黄歇说:“你为我想办法,怎能不听?”李嫣说:“妾已怀了您的孩子,别人还不知。庆幸妾侍奉您时间不长,如果凭借您的社会地位和楚考烈王对您的信任和倚重,您把妾进献给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一定会要妾去侍奉他。如果上天保佑,让妾生个男孩,将来孩子继承楚国王位,这不就是您的儿子做了楚王吗?这样楚国就全在我们手里,这比担忧那种随时会降临的灾祸相比,你选择哪个呢?”黄歇高兴地夸赞她说:“聪明!”
第二天,黄歇就找李园来,把献其妹进宫之事告诉他,并且让李嫣先悄悄从府中搬出,暂住别处。然后黄歇进宫,向楚考烈王奏道:“臣听说李园妹妹李嫣无比美貌,相面的人都说她能生贵子,命主富贵。齐王刚刚派人来求婚,大王能不能先去娶亲?”楚考烈王听罢,当即派内侍去宣召李嫣进宫。
李嫣善于献媚,很快得到楚考烈王的专宠。到了产期,李嫣生了一对双胞胎,大的叫芈捍,小的叫芈犹。楚考烈王高兴极了,马上册立李嫣为王后,长子捍为世子,李园为国舅,和春申君一样受宠信。
李园为人狡诈,表面上奉承春申君,十分恭谦有礼,心中却忌恨春申君,一心想取代春申君为令尹。
到了楚考烈王二十五年,楚考烈王久病将死,李园想到他妹妹怀孕的事只有春申君知道,将来世子继王位,不好相处,不如乘乱杀春申君灭口。于是他派人到处寻访勇士,收罗在自己门下,厚赠衣食,以收买人心,让他们忠于自己。
黄歇门客朱英听说后,心中犯疑:“李园收罗这么多武士,对付谁呢?当前职位比李园高的,只有春申君,这肯定与春申君有关。”于是,朱英便到黄歇府,向黄歇说道:“天下有无妄之福,无妄之祸,又有无妄之人,大人知道吗?”黄歇问:“什么是无妄之福?”朱英说:“您在楚国做令尹二十多年了,名义上是令尹,实际上和楚王一样。现在楚考烈王久病不愈,一旦去世,世子继位,而大人要辅佐少主,像伊尹和周公姬旦一样辅佐幼主,代行国事。等少主年长,就反夺您的权力,如果事如人愿,你便可成为楚王,这就叫无妄之福。是所说的无妄的福分。”黄歇问:“什么是无妄之祸?”朱英说:“李园是世子的舅父,而您的官职比他大,所以他对你外表顺从,实际上却不会甘心。想偷盗同一样东西的人会相互嫉妒,他现在到处收罗死士,这样做为了什么呢?一定是为了权力。等楚考烈王一死,李园一定会先入宫窃据朝政大权,而把您杀掉灭口,这就是无妄之祸。”黄歇问:“什么是无妄之人?”朱英说:“李园妹妹在宫中,宫中动静他随时可知,而你远居城外,行动总会落在后面。如果能让我做个郎中令,去伴随楚考烈王,我就可以带人守卫宫中。当李园入宫时,我可替大人把他杀掉。这就是无妄之人啊!”黄歇撩须大笑说:“李园一向对我很好,怎能干出这种事呢?阁下顾虑过分了吧?”朱英辩解说:“我学过《周易》,知‘易’字,本指蜥蜴。如今李园就像蜥蜴,能因环境而变色,当前对春申君您恭敬,不代表以后不会变。李园正在暗自积蓄力量,不动声色,静候时机。大人今天不采纳我的意见,待大祸临头,后悔就晚了。”黄歇说:“我先了解一下。如有用到你的地方,就去请你。阁下请先回吧!”
三天后,仍无动静,朱英知道自己的话不被春申君采用,长叹道:“我若不离开,大祸降至!”于是不辞而别,东到吴下隐居。
朱英走后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了。李园第一时间闻知此事。他马上赶到宫中,吩咐侍卫先不要发丧,接着把平日收罗来的那些武士带进宫中,埋伏在暗处。直到日暮,才派人通知黄歇。黄歇大惊,顾不得和门客商量,匆忙驾车直奔王宫。黄歇刚进棘门(古代宫门插戟,“棘”通“戟”,故亦为宫门的别称。),两边伏兵突然冲出,喊着:“春申君企图谋反,奉王后密令,立即斩首。”春申君知道事变,急忙掉转车头,可是太晚了。春申君手下几个人都被武士们杀散,他自己的头也被砍下,抛之城外。
随后,李园紧闭城门,为楚考烈王发丧,拥立世子芈捍为王,即为楚幽王。楚幽王才六岁,李园自立为丞相,独揽朝政,李嫣则被奉为太后。为灭口,李嫣秘密传令,抄斩春申君家族,收回他的封地。自从李园当政后,昔日春申君的门客都散了,各奔他乡,楚国众公子、部分臣僚也都疏远朝廷,不再为官。楚国朝廷,只是靠着幼小的国王、太后和阴毒的李园。朝政越发紊乱,国力日渐衰弱,楚国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