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雅洁的头像

郭雅洁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5/16
分享
《东周演义》连载

第四十二章 堕三都强公室 孔子匡蒲遇难

话说,孔子因治理中都成效显著,短期内,连升为司空、大司寇,不久又代理相国职务。在孔子的治理下,没几年,整个鲁国面貌一新,周围各国都对鲁国刮目相看,争相效法。

公元前498年,一日,鲁定公召孔子进宫问政。孔子的解答,令鲁定公十分满意。鲁定公笑容满面,称赞孔子说:“有孔卿辅佐,如今的鲁国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江山稳固,无内忧外患。鲁国振兴,指日可待。……”说到国家安定,孔子敛眉说:“当前鲁国内部局势混乱,危机四伏,主公切不可掉以轻心。三桓(季桓子、叔孙懿子、孟孙何忌)势力过大,而三桓又受其家臣控制。鲁国‘君不君,臣不臣’,礼崩乐坏。臣一直想改变这种局面,树立国君的绝对统治权;削弱三桓实力,要他们严守臣道,不得僭越。使鲁国循着周礼、按贵族等级制度治国安民,施行‘仁政’‘德治’……臣最近思来想去,反复思索,想出了一个办法。”鲁定公听了,低叹一声,说:“卿有何办法帮寡人夺回实权?”孔子说:“臣打算堕三都,以强公室,抑三卿。依照周礼,大臣不该拥有私人军队,大夫不该拥有百雉之城(百雉之城即城墙周长三百丈,高一丈的城邑)。现在三桓兵马越来越多,城墙越筑越高,费、郈、郕三城城墙早已超出规定。臣请下令按规定的高度,拆去违章部分,以巩固卿大夫和鲁国的统治。”鲁定公惊问:“拆低三家采邑的城墙,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定然不会答应吧?”孔子说:“他们会同意的。目前,费邑邑宰公山不狃、郈邑邑宰侯犯等正在蓄谋反叛。主公正好可借此良机,联合三桓,一起发兵制止叛乱。三家求之不得,岂能不同意?!”鲁定公听了,点点头,继而又摇头,疑惑道:“万一他们不从,如何是好?”孔子说:“那就只能执行法定程序。”鲁定公将此事全权交给孔子处理,并一再叮嘱他,此事非同小可,卿务必慎重办理。孔子说:“臣自当竭尽全力,请主公放心!”

孔子把“堕三都”的想法告诉季桓子。因当时阳虎走了,但公山不狃又猖狂起来,季桓子担心公山不狃作乱,于是同意孔子意见。季桓子又把这话转告给孟孙和叔孙。

孟孙、叔孙情况都和季桓子一样,所拥有的封邑,实际上都被各自家臣掌握。二人因此也都没意见,拥护孔子。孟孙何忌说:“孔子主意不错。这样做既有利于国家,对自己也有好处,能减少许多麻烦。我怎会舍不得个人私利?”

征得三桓同意后,季桓子让季氏总管子路(孔子弟子)代表季氏安排实施“堕三都”的计划。打算先拆除叔孙氏的郈邑。因三桓中,叔孙氏力量最弱。然后再拆除费城、郕城。

鲁国闻人少正卯,嫉妒孔子师徒都做了官,受重用,总想败坏他们名声,就怂恿叔孙州仇之子叔孙辄暗中送信给公山不狃,告诉他孔子的这番话,并说:“为了防御外敌入侵,费(在山东省临沂县西北)、郕(在山东省宁阳县东北)、郈(在山东省东平县东)三城把城墙修得高而坚,可与国都曲阜媲美。如果将三城城墙改矮,将来如何抵御外寇?季、孟、叔三家大夫之所以答应堕都,是因为怕各自封邑的邑宰太强大了会反叛自己。但若非家臣牵制大夫,大夫才不敢过分地难为国君,要是削减家臣势力,那不是增长了大夫之势吗?大夫势大,国君就更加势小,君位就更不牢靠了。因此,为保家卫国,巩固君权,城墙不该改矮。孔子此做法恐不妥。”

费邑宰公山不狃早就想据城叛变,他觉得少正卯说得对,他也不想将费城墙改矮,自减势力。但他知道孔子德高望重,于是派人给孔子送去厚礼和一封信,约孔子面谈此事。孔子看完信,对鲁定公说:“公山不狃若叛乱,未免大动兵戈,臣愿单独去劝他回心改过,何如?”鲁定公说:“国家多事,全赖夫子主持,你怎能离开寡人?”

孔子于是把书信和礼物原样退回。公山不狃见孔子不来,就约成宰公敛阳和郈宰公若藐同时起兵造反。公敛阳与公若藐都不响应。

公若藐手下侯犯早有叛心,于是乘乱指使马夫刺杀了公若藐,自立为郈宰,然后跟公山不狃联合。

叔孙州仇将侯犯叛乱,家臣公若藐被杀之事告诉孟孙何忌,请求他帮忙一起消灭叛奴侯犯。孟孙何忌为之愤慨,同意助他一臂之力。于是孟孙、叔孙二家合兵包围了郈邑。

郈邑城高池深,固若金汤,加上侯犯发动全城百姓竭力守城,孟孙、叔孙二家攻城的士卒死了很多,也未能攻入城。无奈,孟孙何忌只好叫叔孙州仇去向齐国求援。

得知叔孙州仇去齐国搬救兵,叔氏另一家臣驷赤和侯犯说:“如果齐鲁合兵,恐我们无法对付孟孙何忌、叔孙州仇了。”侯犯说:“我正为此担忧苦恼,你有何良策?”驷赤说:“我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其实齐、鲁二国只是表面友好,齐国内心很忌恨鲁国。如果把郈邑献给齐国,齐国得了郈邑就可以逼迫鲁国,齐景公一定很高兴,就会用齐国土地加倍酬谢您。总之,咱们既得了地盘,又可避危就安,岂不一举两得?”驷赤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按驷赤所言,当即派使者到齐国求援。

叔孙州仇、侯犯相继派使者到齐国求援。齐景公起初有些为难,召集群臣商议后,心想:“鲁之不幸,是齐之幸。现在鲁国君臣自相鱼肉,家臣又反大夫,鲁国乱成一团,不如两下都答应,使他们误会。”于是派司马穰直带兵驻扎在边界上,叮嘱他见机行事,若侯犯能抵抗住叔孙州仇,就派兵帮其守郈邑,把侯犯接到齐国来;若叔孙州仇胜了侯犯,就说正要帮助攻城。

侯犯遣使到齐去了,驷赤又建议侯犯多派些士兵把守城门,说齐侯刚和鲁侯和好,是帮着鲁国还是帮着咱们,还不好说。侯犯于是亲选精兵,严守城门。

一天夜里,侯犯饮酒方酣,忽然,驷赤慌忙来报说:“府外暴乱,全城百姓连同守城士兵,一起造反。众人皆不愿归附齐国。怎么办?还有武器和士兵吗?我要带兵去镇压他们。”侯犯大惊,摇头叹息道:“武器都被众人抢去了,事到如今,免祸为上。”驷赤说:“我拼了性命也要保您及全家周全!”侯犯感激不已,连连道谢。

驷赤出来对百姓说:“请你们让道,让侯犯出去。侯犯一走,齐师就不会来了。”众人依言让道。驷赤在前面开路,护送侯犯及家属,十余辆车载着百余口人,直出东门而去……

送走了侯犯一家,驷赤随即又引鲁兵进了郈邑,安抚百姓。

原来,驷赤足智多谋,深得侯犯赏识和信赖。驷赤对侯犯指使马夫刺杀了公若藐,自立为郈宰这一做法颇为不满。后来,见叔孙州仇去向齐国求援,觉得可以借机赶走逆臣。于是他鼓动侯犯投靠齐国,将郈邑献给齐国。说不然如果叔、孟联手,又有齐国撑腰,恐难以对付。侯犯听从其计。驷赤悄悄将一羽书射到城外,鲁兵捡起来送给叔孙州仇。信中告诉叔孙州仇,他愿做内应,帮其攻入郈邑。不日城中将有内变……叔孙州仇大喜,和孟孙何忌严阵以待。待使臣回鲁,报知齐侯答应出兵援助侯犯,许诺愿用齐国土地作为补偿。驷赤去祝贺侯犯一番后,就暗中让人在城中散布流言,说:“侯犯要把郈邑百姓全迁到齐国,使者报说齐军就要到了。怎么办?”一时,人心惶惶,议论纷纷,许多人到驷赤家去打听消息。驷赤说:“我也是刚听说,齐、鲁两国刚刚和好,不至于就来占领鲁国土地,是想把你们户口迁走,到齐国边疆垦荒种田,不从者,诛九族。”一说要背井离乡,众人互相传话,都怨侯犯。一夜,驷赤探知侯犯酒醉,即刻命心腹在城中放话:“侯犯已主动向齐国请降,将郈邑送给了齐国,齐侯派大司马穰苴来收地,已在离郈十里处下寨。快收拾行李,三天内都要动身。”郈邑百姓闻讯,大惊,纷纷跑到侯犯家门口,无不痛恨侯犯。有人发现门后藏着很多武器盔甲,百姓冲进署衙,劫了兵器,把署衙围得水泄不通……守城士兵哗变,倒戈相向,要反侯犯……

鲁兵进城后,孟孙何忌本想追击侯犯,驷赤劝阻说:“我已答应免他一死。”孟孙何忌就没叫人追杀侯犯,于是命把郈邑城墙削矮三尺,用驷赤为郈宰。侯犯投奔了齐国,穰苴知鲁军已平定郈邑,就班师回齐。州仇、孟孙何忌也回鲁国。

正准备拆除费邑,公山不狃先发制人,率兵进攻曲阜王宫。鲁定公得到消息,在司马申句须、乐颀保护下,慌忙逃到季桓子府。

公山不狃领着叛军追到季桓子府,强力猛攻。叛军势大,不久,府内渐抵挡不住了。眼看快要攻入,箭如雨下,好几支箭射到了鲁定公身旁……鲁定公惊呆了。情况危急,孔子派申句须、乐颀二将率部下反击,又号召城中百姓拿起武器,一起协助追击叛军。叛军节节败退,申句须、乐颀追杀数十里,公山不狃终于势穷,逃往齐国。事平之后,子路推荐孔子弟子子高任费邑宰。

郈邑城墙已降低,继而,季桓子也命将费邑城墙降低三尺。

孟孙何忌也想降低郕城城墙,成宰公敛阳将此事告诉少正卯,然后征求他意见。少正卯说:“你如何打算?郈、费两城都是因为叛乱才被降低了城墙。我们没反叛,如果也被降低城墙,何以区别您和叛臣呢?”公敛阳点头,皱眉道:“我之所以找您来商量此事,也是有此疑惑。可是,咱们怎样才能让孔子不降低郕城城墙呢?”少正卯思虑片刻,说:“到时,您只要说:‘郕城是鲁国北大门,要是降低了城墙,如果齐兵侵犯我北部边境,何以抵御?’只要坚持这样说,就是违抗命令也算不上反叛。”公敛阳听从其计。

次日晚,公敛处父(即公敛阳)乘马车来到孟府,来见孟孙何忌。

孟孙何忌和公敛处父说:“来得正好,我正有事要问你。‘堕三都’乃孔夫子倡议,三卿同意,国君支持,你为何抗命不遵?”公敛处父说:“鄙人抗命,并非为己,而是为了主公。”孟孙何忌说:“什么意思?”公敛处父说:“成邑是鲁国的北门,若拆毁城墙,齐国来犯,便可畅通无阻直抵鲁国境内。鲁人以何防御?且郕城是孟家的保障,毁郕城等于拆自己的台。故不能堕郕城!”公敛处父向来忠心耿耿,与反贼公孙不狃、侯犯截然不同。孟孙何忌一直都很信任他。孟孙何忌听了,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但是如今郈、费两都已堕,郕邑岂能不堕?且我已答应堕郕城。堕三都是鲁定公授权给孔子施行。孔子是我老师。如果我反对堕郕城,就是反叛主公和老师?我该如何是好?”公敛处父说:“主公可以佯装不知,把责任全推到鄙人身上。鄙人自当安排一切。”于是孟孙何忌听从其言,表面不反对堕郕,却暗通公敛处父。

子路率大军全力攻郕。城上,矢石如雨,守城兵将勇猛异常,子路部下伤亡惨重,攻不进去。

在子路攻城之前,城中公敛处父就早有准备,集中全部优势兵力,全力守城。

子路连攻数月,郕邑仍岿然不动。

孔子奏请鲁定公率兵亲征,也无济于事。

转眼,已是深冬,天寒地冻。因长期攻城,兵士们疲惫不堪,加上粮草不足、衣单被薄,还有疫病传染……士气低落。鲁定公也受不了战地的恶劣环境,不顾孔子苦谏,径自班师回朝,回宫寻欢作乐去了……

孟孙何忌又将此情况告诉季孙、叔孙。季孙、叔孙两家翦除了异己势力后,被公敛处父这话点醒。叔孙氏、季孙氏二人也警觉起来:认为孔子“堕三都”目的是削弱三桓势力,重建忠君尊王的政治秩序;或是孔子自己想夺权……三桓达成共识,都意识到自己上了孔子的当。因此,三桓暗中助力守护郕城,孔子势单力薄,不得不罢休。

虽然逆臣公山不狃被除,但想着,现在郈邑、费邑均被拆除,只有郕城原封不动,季桓子就很郁闷。近日,他成日借酒浇愁。

一日,季桓子正在府上喝闷酒。忽然,有人鬼鬼祟祟潜进来,神秘兮兮地凑在季桓子耳边说:“堕郕城之所以失败,是因子路攻城没尽力。孔夫子派子路做府上的总管,这里面有文章。冢宰要多留个心眼呵!”此人正是孔子弟子公伯寮,是季桓子安插在孔子门下的耳目。一会儿,公伯寮又道:“朝中决定国君御驾亲征那天半夜,孟懿子(孟孙何忌)派人到成邑暗送消息……”对于公伯寮送来的情报,季桓子给予了表扬,并重重打赏了他,并交代日后有何新情况,及时来报告。从此,季桓子不再信任子路。子路在季府被架空,成天无事可做。

后来,孔子弟子子服景伯,将公伯寮在季桓子面前说孔子和子路坏话一事告诉了孔子,并气愤地说,只等老师一声令下,我立刻去教训公伯寮。孔子无奈地叹息一声,说:“我的主张能否实现,是命运的安排。公伯寮能把我的命运怎么样呢?”并叫子服景伯别理会公伯寮。孔子不想为了保全乌纱帽,而放弃自己的一贯主张,与季桓子同流合污。他意识到,鲁国目前还是季桓子的天下,三桓势力庞大,得罪了季桓子,恐日后难以在鲁国立足。他在考虑,是否要弃官离鲁,另谋道路。

话说,自孔子参政以来,鲁国国势大振。齐国相国黎弥本想借夹谷会盟之由,压服鲁国,使其成为齐国附庸,不料,孔子通权达变,震慑了齐景公,粉碎了阴谋,不仅使鲁国君臣化险为夷,还收复了失地——汶阳地区的郓城、灌阳、龟阴三座城池……为此,黎弥一直怀恨在心。最近,黎弥听说孔子因堕三都,冒犯了三桓的利益,季桓子从此不再信任他。黎弥非常高兴,私下启奏齐景公道:“现在鲁国君臣不和,臣有一计,可使鲁国衰败。”然后示意齐景公,屏退左右。齐景公疑惑道:“上次你给寡人尽出些馊主意,不仅没让鲁国成为齐属国,反而归还了汶阳之田,丢尽了齐国颜面。这次,不会又是歪点子吧?”黎钮向齐景公保证说,定然不会再让他失望。齐景公于是命众人都退下。

黎弥说:“听说国泰民安后,必然会骄奢淫逸。鲁定公、季桓子等钟情于寻欢作乐。何不选美女、良马赠给鲁定公,鲁定公要是收下美女,定会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疏于朝政。孔子守礼,必然进行劝阻。堕三都已使他们之间出现了裂痕,赠送美女良马可以火上浇油,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孔丘被疏远,在鲁国实现不了政治抱负,只能弃官离鲁,到异国他乡另寻明主了。到那时,主公就可高枕无忧了!”齐景公听了很高兴,托黎弥差办此事。

于是黎弥从宫中选宫女八十人,分成十队,教以歌舞,日夜演练。又选出良马一百二十匹。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三月,齐景公修国书一封,派大夫公孙云为特使,领着美女,赶着良马,经过几天长途跋涉,来到了鲁国曲阜城东门外。公孙云先搭了两座帐篷,安顿女乐、良马。然后带着国书,独自进宫觐见鲁定公。

听说齐使来访,带来许多美女、良马,鲁定公十分高兴,马上宣齐使上殿。

齐使进宫后,跪拜行礼,然后呈上齐侯国书。鲁定公看完国书,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乐呵呵地说:“谢齐侯美意。只是,此事尚须和大臣们商量后才能定。”想到孔子守礼,定然不会答应。季桓子喜欢美女。于是先传召季桓子入宫。

鲁定公一天内连宣季桓子三次,却连个人影都不见。直到第二天,季桓子才进宫拜见鲁定公。

鲁定公将国书拿给季桓子看。季桓子看过后说:“难得齐侯盛情美意,不可拒绝啊!”鲁定公问:“不知齐国美女和我们鲁国美女有何不同?齐国女乐在哪?”季桓子笑着说:“齐国使臣在城南门外搭了帐篷,围观者甚为壮观。臣也已经去看过,齐女正在排练节目,歌声婉转,有如天籁,舞态生风,一进一退,光华夺目,好像仙女!您要想去看,我这就陪您去。但怕惊动百官,不如换上便服方便。”于是君臣二人都换上便装,各乘小车,直奔南门外。

听说鲁定公微服来观看女乐,齐使于是吩咐女乐用心献技。

远远地,还没到帐篷,杳杳传来美妙动听的乐音。鲁定公兴奋不已,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来到西棚外,只见里面十队乐女,轮流上场,精彩纷呈的歌舞,惊艳了全场观众,君臣二人也沉醉其中,忘乎所以,不时鼓掌、喝彩……

看完节目,有侍从夸赞东棚里齐国的骏马。鲁定公说,时候不早了,寡人该回宫了。今天看了歌舞,大饱眼福,已心满意足了。骏马以后再看。

当晚回到宫中,鲁定公一夜没睡着,美人和乐声,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挥之不去……

考虑到孔子等大臣或许不会答应收下齐国的这份大礼,次早鲁定公单独宣季桓子入宫,商量如何给齐侯回信。赠与齐使黄金百镒,然后将女乐收入宫中,赐给季桓子三十名女乐,马则交由圉人喂养。

鲁定公与季桓子得到女乐后,成天饮宴,纵情享乐,一连三日不去视朝听政。

孔子听说此事,凄然长叹。子路慰藉他说:“老师不必伤心!鲁侯沉迷酒色,懈怠政事,相国又不信任您,您不如离开这儿,另寻明主。”孔子说:“马上就要郊祭了,如果鲁侯照常进行大礼,鲁国还有救。”每年冬天,各国都举行腊祭,礼仪之邦鲁国尤其重视腊祭。通常,人们都在腊月去野外打猎,用野兽祭祀百神以祈福。

到了祭期,鲁定公草草行完礼,就匆匆回宫看歌舞去了,仍无心上朝。按照周礼,祭祀之后,诸侯要将胙肉(祭祀时供神的肉)分给公族和朝中众官。鲁定公一心沉迷于齐国女乐,对于其他大小事情,都抛之脑后。主管分肉的官员敲开宫门去请命,鲁定公委托给季桓子,季桓子又推给家臣。

孔子参加祭祀回来,一直等到晚上,也没人来给他发胙肉。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打破夜的寂静。“夫子,胙肉已被季府家臣们瓜分完了,您看,这是我的一份!”孔子一望,是子路,手里拎着胙肉。孔子瞬间崩溃了,瘫坐在榻上。颜回上前劝道:“夫子别难过!您的道德文章,出类拔萃,何愁遇不到明君?!”孔子沉默片刻,含泪与众人说:“我打算辞官周游列国,访求明君贤主。随我同行,还是留在鲁国,都随你们。这些年来,你们跟着我受苦了。丘不胜惭愧!”弟子们听说老师孔子将要离开故土,皆不舍,唏嘘落泪。

弟子们问孔子将去哪国,孔子说,还没想好。子路建议去卫国,说他妻兄颜浊邹在卫国做官,很崇拜孔子,可先在他家落脚,到时让颜浊邹向卫灵公推荐孔子。孔子于是打算到卫国推行周礼。

收拾好行礼,次日一早,孔子师徒就动身了。这次,跟随孔子弃官出走的弟子有子路、冉求、子贡、颜回等。孔府门口,人头攒动,亓官氏、孔鲤夫妇、南宫敬叔夫妇、公冶长夫妇及留下的弟子们纷纷来为之送行。孔子嘱咐孔鲤要照顾好这个家。又嘱咐弟子们一定要坚持学习,不要荒废了学业。

孔子一行,从此开启了历时14年的周游列国之旅。这一年是公元前497年,此时,孔子55岁。

出了曲阜,子路驾车,朝卫国驰去。走了不久,经过鲁国南面屯地时,忽后面一快马疾而来,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乐官师己。季桓子听说孔子出走,便派师己来送孔子。师己挽留孔子,说:“司寇大人,您不能走。您应留在鲁国,辅佐国君,把鲁国治理得更加富强。”孔子叹说:“丘何尝不想留在父母之邦,只是主公和相国已容不下我。”师己惋叹道:“治国之才,将要流落他国了!夫子所为并没有错啊!”孔子不语。良久,才说:“唱支歌给您听吧!”于是一边操琴,一边唱道:“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师己回去后,季桓子问孔子说了些什么,师己如实相告。季桓子听了,摇头叹息一声。他明白孔子的歌词大意是批评鲁定公和他接受齐国女乐,沉迷美色,荒废朝政,逼走治国之才。虽感到惋惜,但季桓子又不愿挽留孔子。

不几日,孔子师徒就驱车来到卫国都城帝丘(今河南濮阳县西南)颜浊邹家。颜浊邹把众人迎入上房坐下。子路向他道明来意,颜浊邹热情款待孔子一行,请他们住在他家。

颜浊邹向卫灵公推荐孔子。孔子广有贤名,卫灵公听说孔子来到卫国,非常高兴,召请孔子师生进宫,盛情接待。

卫灵公问孔子,在鲁国做官时一年拿多少俸禄。孔子说:“俸粟六万斗。”卫灵公微笑道:“夫子乃治国奇才,如夫子愿留在卫国效劳,寡人每年也给您俸粟六万斗。”六万斗合2000石,如此丰厚的待遇,足以维持孔子师徒的生活了。孔子拜谢卫灵公美意,并说:“孔丘无功受禄,深感惭愧!”一会儿,卫灵公又问孔子在鲁国官拜大司寇,且摄行相事,位高权重,为何突然弃官出走?孔子说:“丘所追求的是真理。若早晨能得到真理,即使当晚死也无憾。”卫灵公说:“卫国自先祖文公大治以来,历经六代而始终未能强盛起来。现在,寡人有了夫子,卫国富强指日可待矣!”

宠臣弥子瑕听说卫灵公要重用孔子,劝谏说:“孔丘是圣人,又有颜回、子路等一班能干的弟子想帮,主公若委以重任,卫国江山岂不易主?”卫灵公听了,有些担忧,问:“那该怎么办?”弥子瑕说:“不如不给他官职,表面对孔子尊敬如故,暗中则派人监视他的举动。如此一来,主公既得‘礼贤下士’之美名,又无损卫国江山之固。”卫灵公于是派弥子瑕的家臣公孙余假去侍奉孔子。名为侍奉,实为监视。时间长了,孔子才发现。

孔子在卫国住了十个月,拿着俸禄,却不能从政,很是失望。一日,听说卫国不久将内乱,便决定悄悄离开帝丘,准备去陈国谋生。

还未到陈国,从卫都帝丘向西南方向走了60余公里,路过宋国匡邑(原属卫,后被郑国占领)时,驾车的颜刻,一挥马鞭,指着匡邑城墙一处缺口,感慨道:“当年我们就是从这个缺口攻进城去的,不料今日又来到匡城。”此话正好被路边的匡人听见,正好孔子与阳虎相貌有些相似,该人以为阳虎又来了。于是慌忙报告匡邑邑宰简子。鲁定公六年,阳虎曾带兵攻打过郑国匡地,至今为人所忌恨。简子于是即刻带着一班武士追寻而来。

孔子师徒在城中一家客栈打尖。半夜,忽听人声喧哗,孔子师徒还未入睡,出来一看,客栈外,火把齐明,恍如白昼。客栈被人包围了。

一会儿,店主来敲门,问谁是阳虎。众人都说这里没有阳虎。店主又将当年阳虎入侵匡邑之事道来,子路告诉店家,阳虎已逃到晋国去了,烦请他和外面的人说一声,解释一下,请他们退去。

店家去做解释工作。匡人仍不肯散。说青天白日的,明明有人看见阳虎一班人进去了。店家愁眉深锁,拿出银两,讨好地和简子说,各位大哥,大晚上的你们在这大喊大叫,搅扰客人休息,往后我这小店生意没法做了。请你们帮帮忙。等天亮,客人退房时再说,好吗?简子就叫武士们暂且退下,埋伏在附近。

次日一早,子路正要打开店门。“嗖嗖”一阵箭雨飞来。有人喊,捉住他,他是阳虎一伙的。子路忙闪了回去,把门一关。

店家怕影响生意,不断来催孔子一行退房。子贡乘机提出要店家陪他一起去见简子,说,只要匡人放行,我们明天就走。店家只好答应。

店家先出去和匡人说,有人要见简大人。邑宰简子抚剑喝道,有话快说,休要啰嗦。子贡站出来说,大人要捉阳虎,其余人是否可以出店?简子说,阳虎曾侵凌过匡地,我们匡人与他不共戴天。我们只抓阳虎,其余人可以放行。

子贡回到店里,告诉众人已谈妥。准备收拾行李,次早离店。

把行礼装上马车,师徒才出门,忽听到有人大喊,抓住阳虎!众人一拥而上,围了过来。

子路、子贡忙保护孔子,退回店里。

匡人误把孔子当成阳虎了。孔子师徒这才意识到。子路恼怒,一跃而起,嗖地拔出宝剑,大叫道:“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出去击退匡人!”孔子制止道:“由,站住!这些年来,你还是野性未改!”子路说:“都被关了五天了!难道我们一直这样坐以待毙吗?”孔子说:“我与匡人无冤无仇。一点小误会而已。以怨报怨,仇怨更深,格斗厮杀,只能使生灵涂炭。不如以德待人,息事宁人。”说罢,孔子叫弟子取琴来。他们围坐在一起,抚琴颂诗……

几天来,匡人查探到客栈里那群人,每天只知道讲周礼,弹琴、颂诗。简子越来越怀疑自己抓错人了。这天,又和往常一样,屋内传来杳杳歌声: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此歌摘取《诗经·泮水》中一段,大意是:众人在泮水边游玩,我在采着水芹菜。鲁侯驾到,远处,旌旗飘飘。车上旌旗随风招展,铃儿直响。无论大小官员,都跟随鲁侯走着……

简子叫出店家,问:“里面究竟是何人?”店家说:“最年长这个,大家都称他为孔夫子。”简子恍然大悟。他这才想起来,孔丘和阳虎样貌有些相似,都是身材魁梧,方头大耳。简子于是命武士们解围散去。

简子叫上店家一起,他登门向孔子施礼道歉,说:“鄙人有眼不识泰山,错把圣人当匪寇,真是罪该万死!”孔子还礼道:“简大人嫉恶如仇,正义凛然,何罪之有?孔丘一时糊涂,未表明自己身份,是孔丘之过。”冰释误会,双方都笑了。简子还主动命店家把店中最好的酒菜上上来,盛宴款待孔子师徒。

谈兴正浓,忽一个身影跃入众人眼帘:颜回归来。

颜回!孔子顿时激动万分,心中大喜。

这几天,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回不见了,众人都担忧。孔子更是为此寝食难安。如今,颜回平安回来,孔子惊喜万分道:“回啊,近日你去哪了?大家都担心你遇难,怕再也见不到你了呢!”颜回答道:“恩师健在,大业未成,我岂敢先死?”一句话,引得满堂哄笑。

孔子师徒离开匡邑,走了两天,来到卫国蒲邑(今河南长垣境内)。蒲邑主将公叔戌是太子蒯聩心腹,因卫灵公担心太子蒯聩势力太大,将公叔戌放到了蒲邑。公叔戌在蒲邑招兵买马,扩大势力,准备日后协助太子叛乱,除掉南子,夺取君位。蒲邑戒备森严,百姓进出城门一律严加盘查。

孔子一行,报上姓名,请求通行。卫士们小声议论一番,拒绝放孔子一行进城。莫名其妙地被拦在了城外,子路很生气,说要见他们主将,向他讨个说法。卫士仍不放行。子路便气恼地与卫士动起了手……

公叔戌在城楼上观战,认出孔子师徒来。他怀疑孔子是卫灵公派来探听蒲邑虚实,劝他们弃暗投明的。此外,他还担心孔子德高望重,又有一班能干的弟子,卫灵公若有孔子师徒相助,更威胁太子夺权,因此命手下驱逐孔子师徒出境。

孔子弟子公良孺,勇武善战,他愤慨地说:“方从匡邑逃出,又在蒲邑遇难。劫难重重啊!来吧,我们拼了!”于是率众人与蒲人展开厮杀。子路、冉求等也武功高强,孔子师生强悍勇猛,蒲人一时很难制服孔子师徒,心生惧意,便下城向孔子讲和,只要孔子不带学生到卫都帝丘去,他们就放行。孔子表示同意,并与蒲人举行了盟誓。

订立盟约之后,孔子一行出了蒲城东门,踏上行程。约走了十余里,孔子忽然叫驾车的颜刻掉转马头北上,回卫都帝丘。颜刻不解地问:“我们不去陈国了吗?”子贡也疑惑道:“老师素讲信用,为何刚订立盟约就要违背?”孔子说:“被迫签订的盟约,即使神灵也不会认可,我们不必遵守。若不把揭发逆臣贼子,让卫君发兵镇压叛军,又怎能推行周礼呢?”弟子们都赞同孔子之见,于是师徒一起重回帝丘。

听说孔子一行在蒲邑挫败了叛军势力,正要回都,卫灵公十分高兴,从此破除了对孔子的成见。他携夫人南子,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孔子,并设宴为孔子接风洗尘。于是孔子师徒又重回卫国。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