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魏惠王命世子申与庞涓在韩赵二国联手攻魏之前率军攻韩。
韩哀侯派人向齐国告急,请齐国出兵救援。此时,齐威王已薨,其子即位,为齐宣王。齐宣王知道田忌、孙膑遭人陷害,又恢复了他们的职位。齐宣王接到援报,立即召群集臣来商议,问是否要救援韩国。相国邹忌不主张出兵,说:“韩魏两国相邻,现在他们发生内讧,两虎相斗,互相吞并,这对我们齐国来说是好事,不用发兵救韩。”田忌、田婴观点相反,认为要救韩国,一来不救韩国,魏国将吞并韩国,魏国变得更强大;二来,魏国如果打败韩国,必然把战火引到齐国来,齐国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兵救韩。只有孙膑一人默然无语。齐宣王问:“军师有何高见?”孙膑道:“要救韩国,但不宜马上出兵。魏国自恃强大,动辄兴兵,以为凭借武力便可称霸天下,才攻赵,又伐韩,有称霸诸侯的野心。齐国早晚遭殃。若按兵不动,等于束手将韩国送给魏国,使魏国实力更强,因而不救不行。若魏、韩刚一交战,就出兵相救,等于替韩国承受战争,我们损兵折将,韩国反而会坐享其成,不如先答应出兵救韩,而不立即行动。韩国知道齐国将去救援,必会信心百倍,全力抗敌,魏国也必会全力攻韩。待双方精疲力竭后,我军再救韩,这样我们就能事半功倍,岂不美哉?”齐威王拍手称好,于是派人告诉韩国使臣说:“齐国援韩抗魏,早晚就到。”
韩昭侯闻讯大喜,有齐国支援,韩军信心百倍。韩昭侯率军民奋力抵御,双方交战五六次后,韩军渐兵力不支,抵御不住魏军。韩昭侯又派使臣赴齐催救兵。
公元前343年(周显王26年),齐宣王命田忌为将军、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兵车五百乘,西去援韩。
出发前,田忌问孙膑:“军师有何良策?”孙膑答道:“排难解纷的关键,在于攻敌所必救。今日之计,重兵直逼魏都安邑。”田忌称赞说:“妙计!上次我们救赵,未到赵国,就替他们解了围。如今救韩,也不必非去韩国。”于是,听从其计,当即下令齐军经曲阜(今山东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定陶 (今山东菏泽市中部)进入魏境,直奔魏都大梁附近的外黄(今河南民权)。
魏世子申、将军庞涓率领魏军连战告捷,直逼韩国新都。
这日,忽有人来报:“齐军再次攻入我国国境,请元帅速速班师。”庞涓大惊,急忙传退兵返回,韩国兵马也不追赶。
知庞涓将到,孙膑对田忌说:“三晋兵马素来自恃强悍,高傲自大,看不起齐兵,我们现在就借助他们的轻敌之心来击败他们。《兵法》说,‘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急行军百里与敌人争利可能损失上将,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利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我军深入魏地,现在应佯装怯战,引诱他们上当。”田忌问:“如何诱敌?”孙膑说:“减灶计。今日我们造十万个灶坑,明后日逐渐减少。庞涓见我们灶坑减少,必会以为我军怯战,他们便会急追争利,我们就可乘其骄狂轻敌、体力疲惫之机,将他们歼灭。”田忌连连称赞,命依计行事。
孙膑时刻派人打探军情,探得庞涓行踪,推测他将在傍晚到达马陵。马陵道旁高山连绵,树木丛生,正好埋伏兵马。孙膑预先命令部将袁达、独孤陈各选弓弩手五千在附近埋伏,又叫人在一棵大树上写字,告诉庞涓他的死期到了,并吩咐弓弩手,等庞涓一来,看到亮光,立即一齐放箭……
再说庞涓眼看韩国唾手可得,不料关键时刻齐军又来搅局,心中不由地怒火中烧。回到魏境,齐军已经撤走。庞涓发现齐军扎营之处,很多灶坑,令人一数,足有十万个,庞涓大惊说:“一灶可供二十人使用,没想到齐军来了这么多人,还真不能轻敌!”
次日,庞涓又来到齐军第二次扎营之处,发现灶坑已减少到五万。第三天,追到齐营,灶坑仅剩三万。庞涓大喜,拍手笑道:“齐军畏惧我军,才三天,就逃了大半。真是天佑我魏国啊!”见庞涓得意忘形的样子,世子魏申撇撇嘴说:“将军还未见到敌人的影子,为何就如此开心呢?”庞涓说:“齐军惧怕我军,才来魏国不到三天,军士就逃亡过半,真是不堪一击呀!”魏申说:“齐人素来狡诈,将军不可轻敌。”庞涓自矜地说:“上次桂陵之仇还未报,早想生擒田忌他们,想不到他们却自动送上门来了。”庞涓选精兵两万,与世子申分为两队,日夜兼程追击,又令庞葱率后军慢慢跟进。
途经马陵道时,已是日薄西山,正值十月下旬,星月黯淡。忽见前军来报,前方道路被断木阻塞。路两边山高谷深,密林森森,兵将们问是否还要继续追赶齐军,庞涓说:“这正是齐军怕我们追上来,故意砍树阻拦我们,切莫中了敌人奸计!全速前进!”庞涓一声号令,魏军一边搬开树木,一边进入马陵道。
约走了一半,天已黑。朦胧中,忽见路边有棵大树,朝东面的树皮被刮掉一块,露出白色树干,上面隐约有字迹,庞涓好奇地叫士兵点火照明,一看,竟是用墨写下的几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下”,横批:“军师孙示”。庞涓大惊,知自己又中孙膑的计了,忙叫撤兵。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刹时间,炮声隆隆,夜海茫茫中,万箭齐发,箭如骤雨,魏军大乱……庞涓身中数箭,料自己无法脱身,拔剑自刎。临终前,仰天长叹,恨当初没杀了孙膑,现在反死在他手里,终使他名扬天下。庞涓之子庞英也中箭身亡。魏军死伤不计其数。
当时后队世子申听说前队已误入埋伏圈,慌忙命士兵后退。不料这时,不远处,马蹄声声,田婴领军如潮水似的,气势汹汹从后面席卷而来,魏军惊得胆寒,连忙四散逃走。世子申势单力孤,被田婴擒获。
田忌与孙膑领大军赶来接应,三军会合,直杀得魏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轻重军器都为齐军所有,齐军大获全胜。
田婴押着世子申,袁达、独孤陈带着庞涓父子的尸首前来献功,孙膑亲自斩下庞涓首级,将它悬挂在车上,奏凯而归。
当夜世子申怕受侮辱,自刎了。
齐军行到沙鹿山,正与庞葱所率的步兵相逢,孙膑命人挑出庞涓首级示威,魏兵不战而散。庞葱下车请降,田忌想将其处死,孙膑劝解说:“做恶的只有庞涓一人,与他人无关。”于是将世子申和庞英的两具尸体交给庞葱,让他回去报告魏王,说:“叫魏王速速上表归降,不然齐军再来,宗庙社稷难保。”庞葱连声答应,抱头逃走。
齐军大捷,齐宣王大喜,设宴犒劳田忌、田婴、孙膑等人,亲手为他们把盏敬酒。相国邹忌为过去私受庞涓贿赂、陷害田忌之事,心怀愧疚,于是推托有病交还了相印。齐宣王便拜田忌为相国,田婴为大将,孙膑继续为军师,并加封大邑,孙膑固辞不受。孙膑把自己写的兵书《孙膑兵法》献给齐宣王,然后就辞官归隐了。
齐宣王命将庞涓首级挂在都城大门之上,以振国威,并派人向各国诸侯报捷,各国诸侯无不震惊。韩、赵二君为感激齐宣王援救之恩,亲自来朝贺。齐宣王想联合韩、赵二国兵伐魏,魏惠王得知,忙派人来朝贡归附。齐宣王与韩、赵、魏三君在博望城会盟。
此后,齐宣王自恃强大,开始放纵自我,沉溺酒色,令人在城中修筑雪宫,在郊外建了猎场,在稷门立左右讲室,整日饮酒射猎,与文学游说之士空谈。宠信驺衍、田骈等文人说客,重用嬖臣王驩等奸佞,荒废政务。田忌等屡次劝谏,齐宣王都不听。
秦相国卫鞅听说庞涓之死,向秦孝公奏道:“秦、魏相邻,魏是秦心腹大患,非魏吞并秦,即秦吞并魏,两国势不两立。现在魏国被齐军打败,我们可乘机伐魏,魏不能支,必然东徙,然后秦便可凭借地险兵强,乘势东出,将中原各国制服,成就帝王大业!”秦孝公准奏,命卫鞅为大将,公子少官为副将,帅兵五万伐魏。
秦军出咸阳向东进发,警报传到魏国西河,西河守将朱仓忙派人向都城安邑告急。魏惠王召集群臣商议御敌之计,群臣面面相觑,一片沉默。魏惠王叹道,难道庞涓之后,我魏国再无良将了吗?公子公子卬奏道:“臣与卫鞅有点交情。他陪我读了15年书,又与臣一起侍奉过相国公叔座。因他非常有才华,所以当年卫鞅在魏国时,臣向大王举荐过他,可大王不重用他……现在臣愿领兵前往,若能与之讲和,那就再好不过。万一秦人不肯,我们再守城御敌,同时向韩、赵两国请援也不迟。”群臣都说可行,魏惠王便拜公子卬为大将,让他领兵五万进驻吴城,去援西河。吴城是吴起任西河太守时为抵御秦国所建,城池修建得十分坚固。
公子卬正想给卫鞅写信,忽然守城军士来报:“秦相国派人来送信,信使已在城下。”公子卬急忙命人用绳索将秦国信使拉上城来,拆信读道:“我与公子情同手足,如今虽各为其主,可我不忍兵戎相见,自相残杀。我想和公子相约,不带兵器,不穿铠甲,在玉泉山相见,握手言和,使两国免受战祸。公子如同意,请定会期。”读完,公子卬大喜,回信道:“相国不忘昔日友情,效仿春秋管鲍之交,永结友好,罢秦魏争战,正合我意。三日之内,请相国定个时间,我一定听从。”
卫鞅收到回信,喜道:“我计成矣。”又派人入城定下日期,说:“秦兵前营已撤,其他各路人马只等元帅与我相国相会后,便拔寨回国。”还献上秦地特产旱藕、麝香,说这些秦国特产,是相国的一份小心意,以示不忘旧日之情。旱藕补气、祛寒湿,麝香可以辟邪。公子卬见信后,很是感激,回信致谢。
到了这天,卫鞅先派人去吴城报告公子卬:“秦相卫鞅已在玉泉山等候公子,所带随从不过三百人。”公子卬没有怀疑,用车载着酒食,带着乐队等三百人出城赴宴。
卫鞅在山下迎接公子卬,二人相见,叙了一阵旧,又谈到言和退军一事。两边都准备了酒食,公子卬要尽地主之谊,先向卫鞅把盏敬酒,乐队奏乐助兴,卫鞅也向他回敬。酒过三巡,卫鞅说:“我这次也带来了陈年佳酿给兄弟品尝!”话罢,命军士将魏国筵席撤去,改上本国酒馔,并让乌获、任鄙侍酒。此二人皆为秦国著名武士,力大无比,武术高强。公子卬不认识二人,并未起疑。卫鞅举觯劝酒,乘公子卬喝得起劲时,忽朝左右使个眼神,左右心神领会,借故如厕,悄悄溜走。左右径直跑到山顶,点响号炮。继而,山下也又有号炮回应。公子卬大惊,好奇地问道:“哪来的炮声,现在为何放炮?相国难道在使计骗我吗?”卫鞅不禁笑道:“暂骗公子一次,到时赔罪。”公子卬顿时心慌意乱,想逃,却被乌获一只手紧紧按住,动弹不得。“给我上!”任鄙手一挥,立刻指挥众人捉拿公子卬的随从。此时,赢少官率潜伏在山谷的秦兵杀出,喊声震天,魏国兵将很快被陷重围,无处可逃。魏军惊呆了,这才知道,原来,秦军早有预谋。为生擒公子卬,卫鞅假传军令,将前营撤退,暗中令公子赢少官打着打猎的幌子,率兵先行,埋伏在狐岐山、白雀山等处,待相会之日,以炮为号,一齐杀出,将魏军一网打尽……
卫鞅命人将公子卬打入囚车,押送回秦国报捷后,又想出一计攻打吴城。
兵将们正纷纷喊着,要杀掉公子卬随从,卫鞅却命给公子卬随从松绑,赐酒压惊,并把原来的车仗交给他们。公子卬随从都叩头谢恩,正准备逃走,卫鞅说:“先别急着走,有件事还得麻烦你们。”众人问,何事。卫鞅把想法道来,然后补充说,此事如能成功,必有重赏。如不从,斩立决。众人怕死,答应了。
卫鞅让乌获扮作公子卬坐在车中,任鄙扮作护送公子卬的秦国使节,跟在车后。
到了吴城,城上守军远远望见是自己人,赶紧打开城门,迎接军队入城。怎料这是卫鞅之计。待魏军发现马车上坐的不是公子卬时,已经迟了。原来,卫鞅为了骗吴城守军开城门,有意让乌获扮作公子卬坐在车中,让任鄙扮作护送公子卬的秦国使节紧跟车后。魏军一时没发现破绽,真以为是自己军队赴会回城……
魏军企图阻挡秦军入城,怎奈乌获、任鄙二人武功盖世,二人联手,一齐发难,一般人哪是对手?上前阻拦的魏兵,一一被打倒在地,遍地开花。一会儿即破门而入。卫鞅率大军随后赶来,强打猛攻,魏军慌乱无措,抵挡不住,吴城很快失陷。
听说公子卬被俘,秦军已拿下吴城,西河郡守朱仓料西河难守,吓得弃城而逃。卫鞅率军长驱直入,不费吹灰之力,占领西河。随后,秦军直逼安邑。
连失二城,魏惠王大惊,派大夫龙贾到秦军求和。卫鞅冷笑道:“当初魏王不肯用我,我才出仕秦国。蒙秦君器重,赐我高爵厚禄,现如今又把军权交给我掌管。我若不灭魏,有负秦君重托。”龙贾低声下气地请求道:“魏国毕竟是你的父母之邦,虽然遗憾,魏王未能发现相国大才,重用相国,但也没有听从公叔痤之言杀害相国啊,相国怎能毫无情义?”卫鞅沉思半晌,道:“撤军并非不行,但你们必须割让商邑等十五座城给秦国。”
龙贾奏报魏惠王,谏道:“《周易》的‘易’字,本身指蜥蜴,蜥蜴尚能断尾自救,我们魏国有何不可?”魏惠王听从龙贾的建议,答应割让商、于(今陕西商县到河南内乡县之间)地区十五座城给秦。龙贾将版图契约送给卫鞅。卫鞅奏凯而归。
割地后,考虑到安邑离秦国太近,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从此魏国也称梁国。
为表彰卫鞅的功劳,秦孝公将从魏国夺来的商、于地区十五座城赐给卫鞅作为封邑,赐予封号商君,加封大良造,世人因此称卫鞅为商鞅。大良造,为秦国新设最高官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握全国军政大权。
此时,秦国得到函谷。秦孝公下令在此设立要塞,号函谷关。此地险要,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秦国与崤山以东各国进出的必经之地。函谷关竣工后,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卫鞅谢恩回府,设宴庆功,款待宾客。席间,他乐得合不拢嘴,对众家臣和门客说:“我放马出身,辅佐秦君治国,使秦国国富兵强,如今又领兵夺了魏国商余十五座城,秦君将夺来的这十五座城都赐给我作封邑,我已经功成名就,坐享荣华富贵,活成这样,可谓到顶了!”家臣、门客们纷纷称颂。
忽一个声音打断他们:“‘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大家都在商君门下获益,怎么能如此阿谀奉承,陷害主人?”众人一看,是一个叫赵良的门客。
商鞅脸一沉,说:“先生说众人都在谄媚逢迎,请问我治理秦国,与百里奚大夫相比如何?”赵良答道:“秦国名相百里奚辅佐秦穆公,攻灭周围二十个国家,使秦成为西戎霸主。五羖大夫体恤百姓,爱民如子,深得民心。他处处替百姓着想,减轻兵役,不乱用刑罚,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百里奚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生活俭朴,从不坐享清福,暑天不用车盖遮阳,累了也不乘马车。百里奚去世时,百姓痛哭,如丧考妣。而您当相国,贪图富贵,爱慕奢华,讲究排场,出行时,车马几十辆,卫兵一大队,前呼后拥,吓得老百姓来不及躲。别说对百姓施恩了,把百姓当作奴隶,用严刑酷法管理他们。连坐之类的法律,打击面太广,搞得人人自危。肉刑、大辟、凿顶、抽肋、镬烹等酷刑,令人痛苦不堪。尤其是废除贵族功勋爵位,剥夺其土地,让人生恨。您治理秦国八年,政令虽好,但刑法太惨,杀戮太多,太子傅公子虔被割鼻,太师公孙贾脸上被刺字,一天之内杀了七百多人,渭河都染红了……太子为此对您恨之入骨,百姓对您也是又惧又恨。一旦秦君晏驾,恐你性命难保,那时你还贪什么富贵,夸什么大丈夫吗?君不如早举荐贤人代替自己,辞官归隐,或许还能自保。”卫鞅听了,怏怏不乐。他也知道自己杀人太多,积怨太深,所以出门时身边都要携带强壮的卫士。
公元前338年(周显王31年,秦孝公24年),秦孝公病故,世子赢驷继位为君,即秦惠文公。
卫鞅自恃是前朝老臣,举止傲慢。赢驷的师傅公子虔过去被卫鞅处以劓鼻之刑,心中怀恨不已,经常在一起商量报仇之事。现在世子赢驷即位,除掉商鞅的机会来了。二人约好一同向秦惠文公奏道:“常言道,‘大臣权太重者国危,左右权太重者身危。’商鞅立法治理秦国,秦邦虽大治,但百姓只知有卫鞅之法,不知有秦国之法。如今卫鞅又得十五座城为封邑,权重位尊,难保以后不谋叛。”秦惠文公说:“寡人也深恨此贼,但他是先君老臣,如今谋反之心尚未明显,姑且再容他几日。”便派人将卫鞅的大良造印收回,让他退归自己的封邑商邑。
卫鞅离开都城时,出行仍然派头十足,仪仗队阵容不减列国诸侯。百官纷纷饯行相送,秦国朝堂为之一空。
公子虔、公孙贾借机密奏秦惠文公说:“卫鞅不知悔悟,竟敢冒用王侯的仪仗,如果让他返回商邑,必会谋反。”甘龙、杜挚也在一旁随声附和。秦惠文公听了大怒,当即命公孙贾领兵三千,追杀卫鞅,赢贾欣然领命出朝。百姓怨恨卫鞅已久,听说要杀卫鞅,纷纷跟随而去。
卫鞅乘车出城,刚走百余里,忽听后面喊声大震,派人探听,知道是秦惠文公派兵来追杀他。卫鞅心中大惊,慌忙扮作布衣百姓,匆匆逃离。
卫鞅逃到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县南),天色已晚,便到路边一家客店投宿。店主要他出示身份证明,卫鞅说:“出门太匆忙,忘带了。可否多付点钱给你,帮忙通融一下?”店主摇头,一脸严肃地说:“这不是钱的问题。难道你不知道吗?商君立法规定,不许收留无身份证明的客人,违者斩首。对不起,我只有一个脑袋,不敢让你留宿。”卫鞅苦笑,不由地心中叹道:“我制订这一法令,实是木匠做枷、自作自受啊!”
卫鞅走投无路,连夜混出函谷关,逃到魏国。魏惠王深恨卫鞅欺骗公子卬,夺去魏国西河,便下令将他囚禁,转送秦国。卫鞅听到风声,惊慌不已,托着满身的疲惫,又往商邑逃去……卫鞅悔当初不听门客赵良之言,急流勇退,卸甲归田。现如今,天下那么大,竟无他的藏身之处。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一方面不如百里奚——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卫鞅到了商邑,想起兵反秦,结果被赢贾率兵擒获。
秦惠文公宣布了卫鞅的罪行,命人将他押到闹市,五牛分尸……秦惠文公又下令将卫鞅灭族。可怜卫鞅变法,使秦国富强,但却遭受秦国分尸灭族之祸。
卫鞅死后,秦惠文公任用魏国阴晋人公孙衍为秦国大良造,继续推行卫鞅变法。商鞅变法为后来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孙衍任大良造后,率秦军进攻魏国。魏国无精兵良将,抵挡不住秦军的猛烈攻势,只好再割让魏国阴晋求和。阴晋位于魏、秦交界处,也是公孙衍的家乡。五十多年前,魏国名将吴起以一万兵战胜了秦国十万兵,占据了河西之地。如今,魏国衰落,阴晋又落入秦国手中,秦惠文公大喜,说:“河西是秦国通向中原的门户。河西在魏国之手时,就像一根棍子别在了秦国腹地与函谷关之间,死死压制着秦国,卡死了秦国通往中原的道路,迫使秦国只能与魏国做生意。如今魏国割让阴晋与我大秦求和,虽河西还有几座城池被魏国所占,但秦国东进中原的阻碍被拔除了。”便将“阴晋”改名为“宁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