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齐国,每天除了在高昭子家做些文书工作外,就只是给弟子讲学。
两年后,一天,孔子应召来到齐宫,齐景公正独自一人在操琴。孔子进来了,行过礼,齐景公转身对孔子说:“寡人不能像鲁国对待季平子那样对待夫子,给您大权在握的上卿之位;但也不忍心让您做毫无权力的下卿。寡人给您的待遇只能在上卿和下卿之间。”
孔子在齐国不被重用,于是向高昭子表示要回鲁国。高昭子也没挽留。孔子当天与弟子们一起搬出高府,打算先在馆舍暂住几天,待整理好行装便回国。
过了几天,齐景公又一次召见孔子。齐景公说:“我老了!不能委用夫子做什么事了!”孔子知道这是在下逐客令。他郁郁不乐地回到了馆舍。
傍晚,孔子师生在忙着收拾行李准备回鲁国。忽然有仆人来报知孔子,有人要加害他们。孔子师徒顾不上东西还未整理好,慌忙驱车回鲁……
话说,当年“斗鸡之变”后,鲁昭公逃到齐国,齐景公把他安置在乾侯居住。这年十二月,齐景公发兵攻下鲁国郓邑,次年三月,鲁昭公又被齐景公迁到郓邑。后来,鲁昭公又逃到晋国。过了7年流亡生活,于鲁昭公32年(公元前 510年),鲁昭公在晋国乾侯病故。消息传到鲁国,相国季平子立鲁昭公之弟姬宋为国君,即鲁定公。
到了春秋末年,季孙(平子)氏的势力越见膨胀,鲁国的军政大事,皆由季平子专权。季氏家管家阳虎(字货),狡诈多端,借着季平子生前对他的宠信,渐渐揽权。
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季平子死,其子季孙斯继承相位。季孙斯史称季桓子。季桓子执政后,周敬王十九年,阳虎想要犯上作乱,乘机在鲁国专权。他知道叔孙辄不受叔孙家族的重用,又和费邑宰公山不狃很要好,就和他俩商量,想用计谋先杀季桓子,然后除掉仲叔,让公山不狃代替季桓子的职位,让叔孙辄代替叔孙州仇的职位,阳虎自己代替孟孙无忌的职位。
阳虎想孔子为己所用,多次邀请孔子,都被婉拒。当时规定“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想到孔子最注重礼节,于是,这天,阳虎派人给孔子送去一头蒸豚(豚,小猪,也泛指猪。)。
收到蒸豚,为了不违礼俗,又可以不见阳虎,孔子特地差人打探消息,待阳虎外出时回拜,走个过场。
孔子从阳虎府上回来,半路,却遇见阳虎。原来,阳虎差人给孔子送去蒸豚后,迟不见孔子上门来还礼。阳虎知孔子有意回避自己,于是假装外出办事,藏在孔子回家的必经之路上……
孔子没想到阳虎还有这么一招,他无以回避,只好上前施礼,感谢他赠豚。阳虎终于见到孔子,忙下车还礼说:“来,我有话和你说。”孔子只好过去。阳虎问:“身怀绝技,却听任国事迷茫,这称得上仁吗?”孔子不答。“称不上仁。”阳虎自答。继而又问:“本想做官,却又屡失机会,这称得上智吗?”孔子仍不作声。阳虎自答:“称不上智。”并说:“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知孔子向来看重“仁、义、勇”,阳虎以此激将孔子出来做官。孔子虽抱憾自己怀才不遇,一直无机会施展政治才华,但理智告诉他,入仕做官如不能推行仁义,不如洁身自好,隐居民间。于是,他含糊其辞说:“是的,我准备做官了。”
不久,费邑宰公山不狃派人去请孔子在门下做官。孔子正欲应邀前往。子路气愤地劝阻说:“不可投靠公山不狙!听说公山不狙准备在费邑谋反,此人不仁不义,声名狼藉,与阳虎是一丘之貉。夫子怎能与这样的人为伍?弟子也感到羞耻。”孔子此时已年过半百还没做官,一时性急,没考虑这么多。如今,子路一番肺腑之言,提醒了孔子。孔子这才打消为官之念,解释道:“之前我对公山不狙不够了解。既然如此,等有明君用我,再出仕吧!到时,我定要设法恢复西周礼制,治理好鲁国,争取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孔子于是没有去费邑。
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八月,阳虎及其同党密谋在曲阜城南门外的蒲圃宴请季桓子,趁机杀了他,然后发兵攻打孟、叔二家。与此同时让费邑宰公山不狃在费邑叛变。
赴宴那天,阳虎亲自到季府,请季桓子上车。阳虎引路,阳虎的堂弟阳越率兵丁尾随在后。除了车夫林楚是季氏门客外,其他人皆为阳氏之党。蒲圃在曲阜城南门外,从季府到那里要经过中心大街,路过孟府。季桓子怕出意外,悄悄对林楚说:“你能否把我的车赶到孟孙家?”林楚家世代为季府驾车,季家平日对他不薄,这次迫于阳虎淫威,而受命驾车。他愤恨阳虎专横跋扈、以下犯上,因此林楚点头会意。
一会儿,快到孟府了,前面是个十字路口,林楚挽辔向南,突然向辕马抽一个响鞭,马狂奔,阳越见了,在后疾呼:“收辔!”林楚不应,又连甩马鞭,马跑得更快了……阳越又急又怒,弯弓搭箭射林楚,没射中,欲扬鞭策马,一着急,鞭子坠地。等他拾起鞭子,季桓子的车已跑得没影了。
阳越对众兵说:“季桓子跑不远的。给我搜!”说着,带人四处搜寻。来到孟孙府,大门紧闭。阳越边打门,边大叫:“开门开门!我是阳越,来找季桓子……”叫了半天无人应。有士兵说,或许孟孙家今天没人。要么咱们走吧!阳越怀疑季桓子在孟府,皱眉说,有没有人,得进去看了才知道。于是率兵冲向栅栏,欲破门而入……这时,忽然栅栏内,飞过一阵箭雨,中箭者立即倒下,阳越没料到有伏兵,身中数箭阵亡……见阳越已死,余兵溃逃。
原来,不久前,孔子就料到阳虎不久将反叛,于是先后分别提醒孟孙无忌、公敛阳,让他们做好防备。
孔子告诉孟孙无忌,阳虎狼子野心,定要犯上作乱。作乱必先从季氏下手。要他早做防备,以免受害。孟孙无忌于是派人假装在南门外盖住宅,把四周全立上栅栏,又精选三百放牧养马的壮汉当工匠,名为工匠,实则为防备叛乱。
孔子又将这事告诉成宰公敛阳,让他武装待命,如果孟孙无忌有情报,就准备援救他。
事发当天,孟孙无忌听说阳虎要宴请季桓子,觉得此事可疑。于是派人快去告诉公敛阳,约定当天中午请他带兵从东门走到南门,一路上注意观察。
不久,季桓子慌慌张张逃到孟府,关好栅栏,大叫道:“孟孙救我!”孟孙无忌忙让三百名壮汉拿着弓箭埋伏在栅栏门后边等着。须臾,阳越赶到,率兵冲向栅栏,孟孙无忌即命射箭……
阳虎快到东门了,回头不见了季桓子,就掉转车头原路返回。走到那条大道上,问路人:“见到相国车没?”路人说:“马受惊,已出南门!”阳虎正要去找,这时,阳越手下败卒逃回来了,阳虎才知,阳越已被射死,季桓子已躲入孟孙家。阳虎大怒,即刻带着手下人急忙赶到宫中,劫持鲁定公出朝。半路遇到叔孙州仇,阳虎也把他给劫了。然后带着宫里的甲士和叔孙家丁,一起攻孟孙家。孟孙无忌率三百名壮汉严防死守,阳虎强攻不下,于是改用火攻。
眼看栅栏外堆满柴草,阳虎欲焚栅栏,季桓子大惧。孟孙无忌安慰他说:“别担心,成兵将至。”正说着,只听有人大叫道:“勿犯我主!公敛阳在此!”季桓子循声望去,只见东面,公敛阳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前来。
阳虎大怒,挺长矛迎住公敛阳厮杀。二将各显神威,大战五十余合,公敛阳渐渐体力不支,有些招架不住。忽然,后边叔孙州仇发声喊:“阳虎败了!”随即率家丁,拥着鲁定公往西走。鲁定公随从兵甲也跟着一起跑了。
孟孙无忌引壮士杀出栅栏,正巧这时季氏的家臣苫越也率兵赶到。阳虎见情况不妙,自己孤立无援,只好提戈逃跑,带着残兵到讙阳关据守。
三军又合力攻讙阳关,阳虎兵少,抵挡不住,情急之下,只好命火烧关门,乘乱混出关去,逃奔齐国。
见到齐景公,阳虎欲将讙阳之田献给齐国,欲借兵讨伐“三桓”。鲁大夫鲍国进言说:“鲁国正起用孔子,我们不能和他们为敌。不如捉住阳虎而归还鲁国的田地,以媚孔某。”晏平仲也请求齐景公把阳虎送回鲁国。于是齐景公就把阳虎囚禁起来。阳虎用酒把看守讙醉,又逃到宋国。宋侯让他先住在匡地。阳虎虐待匡地百姓,匡人群起反抗,于是阳虎又投奔晋国赵鞅。
孔子贤能,平定阳虎之乱有功,又有一批出众的弟子相帮,且他青年时曾做过季氏的乘田、委吏,与季氏一向关系不错,季桓子于是向鲁定公举荐孔子为官。鲁定公听说孔子在齐国时不被重用,于是先让孔子任中都宰(中都宰,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的县长。中都即今天的汶上县。),如果有经天纬地之才,再提拔到朝中任用。
孔子初上任时,中都城到处一片萧条:街上人迹罕至,房屋破败,不少店铺都关了,游民、乞丐成群……孔子要弟子们花七天,深入民间,微服私访。他则访问了三老(三老,古代掌教化之官。)、乡绅和当地名流,向他们了解中都情况,征集意见。通过调查访问,孔子制订了一套治理方案,实行三步走:第一步,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第二步,重视发展经济。奖励农耕,免征税负。改革期间,孔子带领中都民众,加固堤防,兴修水利,凿井开渠,预防水旱灾害。庄稼有了好收成,水的问题解决了,孔子又引导百姓养殖鱼虾、种藕菱等。设立大小工场作坊,帮助无业游民和乞丐就业。鼓励发展商业贸易,中都大街既有本地特产,也有齐国海产鱼虾、吴越鲜笋、宋国大枣、晋国枸杞。整顿市场秩序,重视产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第三步,以德教民。成立学馆,让适龄儿童都接受教育;农闲时利用学馆培训乡绅、族长、村长;亲自带领弟子深入家家户户宣讲孝道文化,让百姓懂礼仪、知廉耻。妥善解决影响社会风气的突出问题。
孔子先派曾皙(点)管理钱财粮谷,闵损管理司法刑名,颜回管理文书,子贡管理文教。原来的书吏差役,全体考察一个月,开除懒惰怠工、贪赃枉法者,工作认真、办事公正、清正廉洁者留任。
孔子拨乱反正的这套措施在中都实行了一年,中都迅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难民成群、富人奢侈浪费、商人欺诈、女人失节……变成了百姓丰衣足食,百业兴旺,市场买卖公平,童叟无欺,社会治安井然有序,人们懂礼仪、知廉耻,敬老爱幼,男女分道行走,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邻国听说中都大治,面貌焕然一新,纷纷前来参观。
有人作诗赞道: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授受不亲。路不拾遗,器不雕伪,行之一年,四方则焉。
孔子政绩卓著,鲁定公很高兴,欲将其委以重任,提拔孔子任小司空(主管国家最高建筑工程的长官司空的副职),召他即日速速返都。孔子接到诏书后,喜出望外,当即命人整理书简,收拾行装,准备次日一早启程,返回曲阜。
大门外,百姓云集,纷纷带着礼物,依依不舍来送孔子。正当孔子挥手与众人道别之际,一位老者从人群中挤了进来,跪在孔子跟前,祈求孔子别走。孔子深为感动,怎奈行程不能耽搁,孔子刚一迈步,老者紧抱靴子,于是孔子单足脱靴而去……孔子被脱下的这只靴子,后人称为“夫子履”。据《汶上县志》记载,孔子离开中都之后,为纪念孔子,人们在城东门上修了一层楼阁,供奉此靴。正是因为这只靴子,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清官脱靴”的传统。
回到都城曲阜,孔子马上进宫拜见鲁定公,接受封赏。鲁定公欣喜地道:“夫子不负寡人厚望,一年时间就把中都治理得有条有理。可喜可贺!”孔子说:“孔丘别无他长,只不过按照周公的礼治,做了一点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的事而已。”鲁定公问:“如用你治理中都的这套办法来治理鲁国,怎么样?”孔子满怀信心地答道:“别说是治理鲁国,我想,就算是治理整个天下,应该也是可以的。”
不久,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又把孔子升为大司寇(鲁国最高司法长官,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位同卿大夫)。
孔子任大司寇时,断案十分民主。断案前,他先了解案情,把对此案有意见的人都找来谈话,然后根据众议,作出裁决。孔子执法严明,从不包庇犯人。他一直希望,通过以仁德、礼教教化人民,减少甚至消灭诉讼。他认为,只有使人民提高德行,知对错、荣辱,犯罪就会减少。他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与其用政法诱导,刑罚整顿,不如用仁德诱导,礼教整顿,只有这样,人民才真正懂得廉耻,心服口服。
孔子任职期间,才能突出,办事认真,任劳任怨,待人谦恭,从不僭越。国人都称赞孔子是个好官。
听说孔子治理中都一年,成效显著,连升为鲁国大司寇,不久又代理相国职务。没几年,鲁国大治,周围各国争相效法。一心想称霸的齐景公,悔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担心鲁国强大,危及齐国。
自阳虎叛乱,逃到齐国,齐景公听从鲍国、晏平仲之言,命把阳虎囚禁起来。但阳虎狡猾地用酒把看守讙醉,又逃往宋国。齐景公生怕鲁国责备他招降纳叛,为此感到不安,不知所措。
当时齐景公特别宠信黎弥,大小事情都喜欢找他商量。太宰黎弥知齐景公心事,私下和齐景公说:“鲁国重用孔子,国势日强。最近大王是否在为此事心烦?”齐景公点头。黎弥进言说:“臣有一计,可使鲁成为齐的属国。”然后对齐景公一番耳语。齐景公大喜,听从其言,即刻将此事交由黎弥去办。
是日,黎弥修国书一封,遣人送信给鲁定公,说明阳虎是如何逃到宋的,然后邀请鲁定公于六月十五日,在夹谷(今山东省莱芜境内)举行乘车之会,永结盟好。
鲁定公收到齐景公国书,兹事体大,即刻召“三桓”来商量。孟孙无忌说:“齐国自晏婴去世后,任黎弥为太宰。此人诡计多端,主公小心有诈,不可轻易前往。”季桓子说:“齐国屡次侵犯鲁国,现在想与我国修好,怎好拒绝?”鲁定公说:“寡人要去的话,谁能保驾?”以往两国国君相会,都是由相国为相礼,鲁定公欲让相国季桓子担任相礼之职。季桓子转而又推荐孔子,说:“臣才疏学浅,恐难堪此重任。孔大司寇博学多才,有胆有识,且在齐国住了两年,了解齐国君臣,是最佳人选。”鲁定公于是任孔子为相礼。
孔子对鲁定公说:“我听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外交谈判,必须有军事力量作保障。战争场合,也必须有外交配合。文武是交互为用的。古时候诸侯离开疆域,文武官都要跟随。盂之会,宋襄公没带兵车,结果被劫持。现在请您配备左右司马同行,以防不测。”鲁定公听从其言,于是派大夫申句须为右司马,乐颀为左司马,各领兵车五百辆,远远地跟在后边。又派大夫兹无还率兵车三百辆,在离会场十里处下寨。
齐景公预先命人修建好了会场的坛和宫。即在夹谷南边不远的一平坦开阔处,搭建了一个三级土台,土台四周筑成了一个四方土院。土院又分为东西两个跨院。土院四面有门。齐侯帐篷在坛右,鲁侯帐篷在坛左。
经过两天的跋涉,鲁定公来到了夹谷会场。此时,齐景公早已候在那了。
二君在坛下,揖让一番后,一起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