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方紫柏风的头像

东方紫柏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10/30
分享
《绝唱2007》连载

第二章 那年月,那些事(2)

杜添才两岁时,王氏的肚子毫无休止地再次大起来。两口子反复商量,第三个孩子能否处理掉?咨询医院,医院对很简单的人流术居然说没有把握,说弄不好大人还有危险或者会对孕妇身体造成后遗症,还需花几十块钱医疗费。挣工分吃饭的农村,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杜老大一咬牙,不管三七二十一,生下来再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这次生下来的是个“千金”,取名“杜秀芳。农村孩子的小名,自然跟着就是直呼“芳女子”。四个小孩、两个大人,在任何时代,日子过得都紧紧巴巴。自杜添喜出生后,王氏不得不在家照顾两个孩子。挣工分的年代,一年下来每个人的口粮都是同工分挂钩的,不少农户由于人口多,劳动力少,辛苦一年到头来“资不抵债”,倒欠生产队一笔钱,大锅饭解体后不少农户欠集体粮款。那时农村土地多,人口少,出产的粮食也不少,可农民照样是没有吃的,一年有半年是野菜代替饭菜的日子,那么多的粮食跑到何人腹中?

杜老大交得一点好运:他写的一手好毛笔字,被公社革委会领导看中,抽调到公社宣传队写大字报、公告。当时复印机、打字机在偏远的县市根本不可能有,很多文件、大字报、通告通知等,全部都是靠手写。杜老大调到公社上班后,生产队的工分按照一级劳力记,公社还给一点补助,也不用风吹雨淋,算是稍微有一点余地。在公社上上班半年时间后,政策要求各大队也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帐表制度。杜老大理所当然地又当上大队会计。他所在的村是县城所在,县城的发展虽然缓慢,但难免要征用土地,因此有关单位就得经常找大队干部协商,打点大队干部,大队会计自然也会落些实惠。物资紧张,杜老大经常有机会收到粮食、布票、煤油票等。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王氏突患一场重病,卧床三个月不见好转!农村人生病有不吃药硬撑着的习惯,不到万不得已、生命垂危的关头,是舍不得花钱去医院的。王氏生病就是一拖再拖,拖的下不了地,吃不下东西,整个人都要去见阎王时,才不得不去医院。医生诊断的说是肺上的原因,疑似结核病。该病具有传染性,比较难治。黄金有价药无价。城镇人员看病国家买单,还享有种种福利。农村人一生下来就要承担这样那样的皇粮国税,却没有丝毫的保障与福利。

杜老大可惨啦,要伺候病人,要照顾几个孩子,忙得一塌糊涂。最难为的是四处借钱给医院交治疗费。医院墙上书有“人民医院”几个字,可实际情况是:有病无钱莫进来,死在医院门口也与医院无关!

那端时间,杜老大都不知道是怎么撑过来的。王氏之病稍微好点就赶紧出院。一位好心的老大夫给他们一个药方,说是这个病要慢慢养,照药单上的药坚持服用一年半载会好起来的。杜老大两口子千恩万谢。药方上的药很简单,几味中草药在本地的山林中都可以采挖到。王氏遵照药方服用两个月,病真的好许多。难为的是,杜秀芳正是吃奶的阶段。农村生活艰苦,平常没有多少有营养的食物吃到当娘的肚子里,奶/水当然就少得可怜,加上王氏又是在病中,杜秀芳更是吃不到什么奶/水,整天哇哇的哭闹。快一岁的她,体重、身高都只有同龄人的一半。

杜老大曾经担心孩子会夭折。贱命贱长,瘦瘦的杜秀芳开始满地乱爬。

杜秀芳满一岁半这年,家里发生一件大事,与王氏有极大关系:她声称数年前是从关中平原逃荒来的。多年后总算有人知道她家的一些真实情况。

王氏老家的确是关中平原渭河边上一个农村,她生父叫李家全,生母叫张彩娥。李家全在村里掌管着一个磨面坊,算全劳力。附近两个村的村民都要到磨面坊来磨面,掌管这家当的人有一定优势,那就是:来磨面的人总会在机器里遗留些未完全吐出的面粉,磨面的人一走,掌管磨坊的人就打开机器清扫出里面的遗留粮食,尽管不多,可是每天磨面的人多,清扫遗留的次数一多,如此积累也很可观,在缺粮吃的年头,李家全凭此不缺粮食吃。此“肥差”,还招致不少人眼红。有人提议轮流掌管磨面坊。李家全只好答应。或许是他掌管机器的时间久,对机器非常熟悉,找毛病、维修都是行家。而嚷嚷闹着来掌管磨面坊的新人手则基本上一窍不通,机器也欺生,不是坏就是不工作!换几茬人都败下阵,最终,还是李家全上。

李家全几辈人都是穷苦农民,而且世代单传,到他这辈,更面临空前的尴尬局面,那就是:生育子女这个大事上很不理想。老婆张彩娥前后生过两个子女,第一个是女儿,第二个是儿子。按说有儿有女,该满足啦。其实不然,女儿倒是聪明活泼,可儿子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半傻子!到上学年龄,给半傻儿子取名“李耀祖”。愿望是美好的。李耀祖在学校也能听老师讲课,1、2、3以及自己的名字也学会写,照此发展下去,也会慢慢有一线希望。相比那些准文盲,会有天壤之别。

天有不测风云:这年临近春节,张彩娥用铜质耳挖子给李耀祖挖耳朵,突然两颗鞭炮在脚底下炸响,吓得她手一哆嗦,李耀祖也吓得猛地跳将起来,那耳挖子顺势猛地扎进李耀祖的耳朵里面!

李耀祖惨叫一声,晕过去。张彩娥吓得魂飞魄散,赶紧呼天叫地拼命摇晃李耀祖。等到李耀祖醒来后,越发显得傻里傻气,最要命的是,那耳朵可不听使唤啦!寻医问药,也毫无办法。右耳彻底听不见丝毫声响,左耳偶然可以听到一句半句。如此这般,自然学也不能上。找使坏扔鞭炮的人,哪里还找得到。

李耀祖本来就傻里傻气,加上又成聋子,李家全两口那个心灰意冷,真是馨竹难书。好在女儿聪明伶俐,因而决心将女儿抚养成人,将来招婿上门,延续香火。

给女儿取名“李耀华”。李耀华上学到小学四年级辍学,回到家里做农活,十七岁这年,突然无缘无故地失踪!李家全两口子连遭变故,无异于五雷轰顶,多方奔走寻找,无果。得到的结论是:被人贩子拐跑!农村这样的事情常有:姑娘长到十七八岁,就会被人贩子或者小伙拐走,过个几年,再拖家带口的回娘家探亲。到公安局报案,警察说诸如此案全县已经积压一百多起,能不能破案要看奇迹是否出现。既然绝非个案,连警察都管不了,李家全两口子自认倒霉,一面过着清淡的日子,一面期盼着奇迹出现。

这年冬季,史无前例的运动到最疯癫阶段,在“造反、革命”的浪潮中,城市生产停滞,唯有农民们不敢放下手里的锄头荒芜田地。城里人疯狂喊口号搞运动,不吃不喝自然不成。填饱肚子的粮食哪里来?还不是贫下中农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出来的!

哪些年头农村粮食亩产大放“卫星”:某某地方粮食亩产几千斤甚至几万斤的新闻(奇闻)出现在报纸上、广播里!现在听起来肯定认为说这话的人是疯子!可是那年代说这话的人却是积极分子,是革命觉悟相当高的人!是高高在上的人!

特殊年代产粮地区地方领导的政绩观是:今年粮食喜获丰收,给国家上交多少公够粮!明年粮食要继续大丰收,亩产要继续增产,要为国家上交更多的公够粮!如此年复一年,粮食亩产就节节高!

种田的农民知道,田地还是哪些田地,祖祖辈辈一样的种法,即便现在增加科学种田因素,粮食亩产绝不会一年比一年多增产一倍或者数倍。尽管农民们心里明明白白,可是上交的公够粮却不得不按照“放卫星”的数据上交。结果,按照比例某地区农民上交公够粮之外,人均自留口粮700市斤。真的有七百市斤,一个人一年可以吃的饱饱的,实际上农民分到手里的七百市斤粮食,多半是红薯土豆!

所以,城市不种粮搞运动的人拿粮本买粮,粮食是定量供应有保障的。农民分给自己的大部分是红薯土豆等分量重、不耐饥的粗杂粮,自然吃不了多长时间。因此,农民吃野菜,吃糠,吃牛马的饲料,还有人连这些也吃不上。

杜老大所在的公社紧邻县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公社的领导们在粮食亩产定产、上交公够粮方面,自然要比边缘公社多一些。这年秋收之后,杜老大家分到的粮食说是人均650市斤,可人均水稻、小麦、玉米等耐饥的纯粮人均不到三百斤,大量的土豆、红薯不宜长期保存,还不耐饥饿。大大小小六口人,整整一年怎么对付过去?

杜老大后悔当初领养女儿,后悔连生三个娃!要是只有一两个娃,日子自然会好过一些。这个不寻常的冬天,对杜老大,对李家全两家人来说,是悲欢离合的无限感叹。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