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方紫柏风的头像

东方紫柏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10/31
分享
《绝唱2007》连载

第三章 灰色童年(1)

这天下午太阳不知道躲到哪里泡妞,风还刮得呼呼的,阴冷灰暗的天气,可是公社院子里很热闹,开着大会。大会开完,杜老大就有事情,写大字报。写好,要贴在公社大院外面墙壁上。正忙乎着,一个年龄五十岁上下,操外地口音的男子不合时机地凑上来说:“乡党,请问这里是城关公社xx大队xxx小队吗?”

杜老大正忙得不可开交,就随口说句“你等等。”风刮得呼呼的,没有人帮手,杜老大按住纸张东头,风刮起西头,顾此失彼,非常作难。问话者主动搭手帮忙。七张大字报,由于风的干扰,多花两倍的时间才贴好。杜老大很感激帮忙者,就问道:“有什么事情?现在可以说。”

来人说“我是来找人的。”说完从兜里掏出一张公安局开据的介绍信。杜老大拿过介绍信抖开看看,只见上面写着:兹有xxx县xx公社xxx大队xxx生产队队员李家全,外出寻找多年前失踪的女儿。介绍信还特别注明此人是贫下中农。当时没有实行身份证制度,人员流动也受颇多限制,因此离开居住地到外地去,一般都要到当地公安局去开张介绍信或者证明信。否则,会被当做盲流抓起来。

站在路边,两人简单交谈。令杜老大莫名惊诧的是,来人要找的人的地址,居然就是自己所在的生产队!越往下听,杜老大越觉得与自己有关系。一直对妻子王氏来历有疑问的杜老大暗想,难道,冥冥之中注定某些事是老天的刻意安排?

杜老大将李家全请到屋子里。经详细询问后得知李家全要找的人叫“李耀华”,与妻子王氏暂却挂不上钩。尽管打消一些顾虑,但寻人者口音却和王氏很相似。至少他们是一个地方的人!杜老大觉得无论怎样都得尽到地主之谊,邀请来人晚上到家里去做客,帮他解决今晚的食宿问题。

杜老大带李家全来到自家屋前,几个孩子在院子里嬉闹,见到父亲回来,都围过来撒娇。杜老大问道:“你们的妈妈呢?”

懂事的杜秀珍回答说妈妈在屋里做饭。几个孩子大声吆喝:“妈,爸爸回来啦。”

正在灶火忙乎的王氏随口应句“知道啦”,依旧忙乎着,没有出来。杜老大招呼李家全进屋落座。黑黑的茅草屋很是寒碜,李家全略微皱起眉头。王氏灶屋忙的差不多,这才来到堂屋,见有外人,随口说了句“哦,有客人来呀?”李家全瞅王氏一眼,不由得大吃一惊。王氏看清楚李家全,也显得惊慌失措。

李家全激动地说:“你是‘华女子’吧?咋这么像呢?”

“华女子”正是王氏的小名。农村的习惯,小孩没有上学之前,一般随意取个名字,到上学的年龄,在取个“书名”。后来实行身份证制度,很多人的原始户口薄和正在使用的名字不一样,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所以李耀华是书名,“华女子”是小名。

李家全站起来说:“你是‘华女子’!我不会看错的。这么多年,我和你妈一直在找你,没有想到,今天真的让我找打!”

几个孩子嚷嚷着饿。李家全明白:这些孩子都是他的孙子!囊中羞涩的他,也拿不出多的钱来给这些还不认识的孙子们发见面礼。李耀华、李家全相互对视一阵,李耀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大(关中话),你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杜老大明白,无意中带回家里来的人,竟然是老丈人!李家全忍不住热泪盈眶,哽咽着问道:”华女子,当初你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的?这么多年也不和我们联系,我和你妈都急成啥!要不是听我们那里有在你们这里走亲戚的人回去说起有你这么一人,我是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还能找到你。”

李耀华也哭成泪人。

一帮子小孩望着这个场面不知道怎么回事,依然嚷嚷着饿。

杜老大说:“娃他妈,先别光顾着哭,招呼吃饭呀。”

李耀华哽咽着去张罗碗筷。饭是玉米加土豆熬成的稀饭,菜是泡菜,酸萝卜片加上一点红辣椒凉拌的。几个孩子狼吞虎咽,年幼尚未完全断奶的杜秀芳在姐姐杜秀珍的怀里哇哇直哭。李耀华拿过一个小碗,碗里盛的是比较稀的稀饭,她从一个小玻璃罐头瓶里用勺子舀出少许白糖放在稀饭里。另外三个孩子嚷嚷着也要白糖。

杜老大发话:“妹妹还小,只能吃点白糖稀饭。过一阵子爸爸赚到钱,买上十斤白糖回来,让你们都吃个够。”

李家全看着碗里的玉米土豆稀饭和一滴油也没有的泡菜,皱起眉头。很快,碗已见底的三个孩子嚷嚷着没有吃饱。杜老大将碗里的饭分给孩子们,李耀华又将自己碗里的饭分给杜老大。

年幼的杜秀芳不肯吃喂到嘴里的玉米稀饭,又哭又闹。李耀华只好闪到一边,解开上衣。杜秀芳吮/吸一阵后,停止哭闹。见杜秀芳乖一些后,李耀华复又用玉米稀饭,一点点地哄着杜秀芳吃。

两个大些的孩子来给收拾碗筷。

杜老大默默地看着一切,内心很苦涩,又夹杂着欣慰。看着女儿、女婿、孙子们忙碌着,他默不作声。

一切收拾好,已是掌灯十分。冬天的夜晚本来来的早。

大队还有会要开,杜老大必须得去,否则,既要被扣工分,还要被拉入学习/某某文件不积极的行列。政治挂帅的非常时期,被戴上大小“帽子”的人,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李耀华哄着怀中的杜秀芳入睡后,又照顾好另外三个孩子,这才有时间陪父亲说话。简易厨房边上有一个火坑,火坑里已生上火,黑矮的小房间里升腾起亮光和温暖。孩子们嚷嚷着没有吃饱,拿来一些土豆,埋进火坑的灰里。

没有电灯,也没有电视可以看,煤油灯也很少用。整个冬季一到天黑,要么在火坑边烤火,要么早早的钻进被窝里。

孩子们有些怕生怕羞,但嘴馋灰里烧的土豆,蹲在火坑的边不肯走开。

李家全此次出门身上也没有带多少钱,有限的路费还是把家里的几袋麦子卖掉换来的,这可是一家人两三个月的细粮呀。看着眼前的几个孙子,李家全又喜又忧。他想去给孩子们买点吃的,李耀华告诉父亲此时国营商店都已关门,到明天再说。

李家全详细述说这些年来家里的情况,李耀华听后既激动又惭愧:自打李耀华失踪以后,家里没有少花钱四处打探她的下落,还到公安局报案。一切的努力都是石沉大海。天长日久,慢慢的就淡化找寻的欲念。半傻子李耀祖二十多还是那个样子,媳妇也不好找。直到去年,才有媒人上门来,给介绍另外一个村子里一户人家的傻子闺女。这傻子闺女不识字,右腿稍微有点瘸,说话不很清楚,但是地里种庄稼,屋里家务活都会干一些。因为有些神经兮兮的,一直嫁不出去。李家全、傻子闺女家长双方互相走动几次,都没有什么意见,于是,就简简单单的把喜事给办了。傻子闺女叫“石小小”,她爸妈只希望找个人家快点将其推出家门少个负担,因此也没有提出彩礼之类的要求。

石小小嫁过来以后,多少可以帮助做点事情,可有时候发“羊癫疯”,也挺吓人的。当然,最关心的是石小小是否能生育。大队干部说两个人都傻里傻气的,最好不要生孩子,否则生下来很可能也是一样的智商。大队医疗室医生也说石小小精神有问题,本身就不能嫁人结婚,现在既然已经嫁人,无论如何也不要生小孩,精神病人的后代发病率往往高于上代人。

李家全两口已经做好“绝孙”的心里准备。不过,也没有少去庙里求神拜菩萨,还是希望奇迹可以出现!

“大,你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李耀华涟水连连地问道。

“说来也巧,你们这里有户人家和我们村里另外一户人家是亲戚,今年初的我到那户人家去串门,正好见到那个亲戚,闲聊中说到失踪多年的你。那户人家的亲戚猛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找的人可能在他们村上。本来有你的蛛丝马迹我应该立即来碰碰运气的,可是却神差鬼使地跑回家拿来一张你的照片给那个人,让他回来帮着对照对照。秋收之后传来消息说对照过后有些像你。所以,我这个时候才来。至于那个人是谁,有机会你们会认识的,说不定以后走亲戚还可以同路。”李家全解释道。

关中到陕南,中间隔着大秦岭,路程倒不是很远。

杜老大开会回来,掏出火坑里的烧土豆。孩子们吃过后,被打发去睡觉。

没有孩子们的吵闹,三个人说话方便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说很多。杜老大、李家全的话题还是回到“王氏”当初是怎么离家出走?出走之后为何不同家人联系,而要采取隐姓埋名的方式?

王氏哭哭滴滴的还是不肯怎么说,逼急,她说:“求求你们不要再问好不好?个中缘由到时候我自然会说给你们知道的,但是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你们不要逼我好吗?孩子他爸,我跟你这么多年,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爸,我当初离开家,也是迫不得已,至于原因,还是那句话,以后再告诉你。”

杜老大、李家全尽管满腹狐疑,但王氏话说到这个地步,也只好就此打住。给李家全安排好住处,杜老大两口子在床上商量明天怎么接待从天而降的父亲、岳父。他们决定明天将不多的谷子拿些出去卖掉,买点肉、菜、酒回来招待。一户六口之家,兜里居然拿不出十元钱来,那个年代,农民真穷。

第二天不等岳父起床,杜老大已经把一麻袋谷子从家里悄悄地运出去。粮食普遍不够吃,城里人也一样,所以粮食很好卖。杜老大也没有马上将谷子卖掉,太早呀,他将谷子暂时寄放在城里一户熟人家,等到十点以后再来处理。办完这些事情,杜老大赶紧去公社上班。

李家全起床后不见女婿,忙问。李耀华回答去上班。不料正要上学去的大儿子杜添喜接过话茬说:“爸爸卖谷子去啦。”

李家全稍微一愣,随即明白,不由得眉头紧皱。他见孙子们不吃早饭直接去学校,就责备李耀华说:“你不要管我嘛,该给孩子做点早餐吃呀。”

已辍学、抱着杜秀芳的杜秀珍说:“我们都不吃早饭的。”

李家全又是一惊。李耀华解释说是陕南这里习惯吃两餐。李家全叹口气,要女儿带他去看看家里有多少过冬的粮食。李耀华犹豫、迟疑。但是杜秀珍却很主动地将还未开口叫过的爷爷带到一个杂物间,里面堆着玉米等粮食。土豆和红薯是在地窖里储存的。

李家全是农村种庄稼的把式,一看地上堆的粮食,心里咯噔一下:就这么些粮食?老老少少六口人怎么吃到来年去?李耀华只好解释说:“我们这里人多地少,公够粮指标又重,每家每户的粮食都不够吃,半饥半饱是常事。我带这么几个孩子,又不能下地劳动挣工分,老杜一个人挣工分。而分粮食是与工分多少挂钩的.....,日子过得是比我们那边差一些,但是这边人都是这样过的,我也就习惯。”

李家全只有叹气的份。又闲聊一些话题,李家全说到街上去转转。李耀华知道父亲肯定去给孙子们买礼物,她知道老家的日子也不好过,父亲不一定有几个钱带身上,还要留足回家的车费。

想到这里,她说:“大,你等一下!”

李耀华到屋里的大木箱地取出一个小包裹,里面是她多年来积攒的二十元私房钱,都是角票,她留下五元钱,将十五元钱拽手里,出屋走到父亲面前说:“大,我知道你是要给孩子们买东西,我这里还有点零花钱,你拿着吧,咱们面子还是要顾的。”

李家全哪里肯接。他心一横,一把推开女儿快步走开。李家全脑海里浮现出昨晚孙子们争着要吃白糖的情景,他决定买三斤白糖,他取出兜里仅有的三十来块钱,计划着回家的路费之外,尽可能余出几角钱来给孙子们买点吃的用的。

商店都是国营的,很少。李家全说是要买三斤白糖。营业员说:“三斤白糖?不是每个人只供应半斤吗?你能买三斤,有点能耐呀。票拿来。”

费好大劲,李家全才明白没有票是买不到白糖的!连跑几家商店,只买到一些饼干之内的副食。连想让孙子们吃一顿白馒头的愿望也差点给击的粉碎:唯一卖馒头的国营食堂营业员说,馒头每个二两粮票,五分钱!没有全国通用的粮票,李家全手里持有的老家那个县的粮票,营业员拒收,结果就买九分钱一个的高价馒头。还想给吃奶的孙女买几块布,做两件衣服,也是因为没有“布票”而作罢!

吃饭时间到,李家全急急忙忙赶回女婿家。一家大小已经在等着。或许是有客人的缘故,难得一顿大米干饭。菜有一盘炒鸡蛋,一盘凉拌泡菜。杜老大将炒鸡蛋推到李家全面前,几个孩子的眼光也跟着移动过来。李家全拿出馒头、糖果、饼干给孙子们吃。一个个小家伙露出眼馋的目光,可是没有听到父母的准许,也不敢动。

杜老大发话:“你们吃吧,以后,你们管这位客人叫爷爷,是亲的爷爷,不是礼节性的。”

几个孩子面面相窥,将眼睛聚焦到父母的脸上寻找答案。“爷爷”来的太突然,似乎从天上掉下来的。杜老大一本正经地说:“记住我的话:这真的是你们的亲亲的爷爷,每个人都站起来,叫声爷爷,弯腰鞠个躬。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

李耀华也附和着如此说。从杜秀珍开始,杜添才、杜添喜轮流着叫。李家全百感交集,一个快要变成绝户的人家,原来还有这么好几个孙子!他从兜里掏出钱来,每人发两角钱。

两角钱在当时能干什么呢?可以看两场电影,买十根冰棍,十颗水果糖。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