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冯老板去世后,杜秀芳回到老家。改革开放十多年,神州大地开始前所未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家乡这小小山区,也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连接南北的316国道贯/穿县境,南下四川、湖广;北上关中、陕甘都是必经之地。经济的发展,货物的流通使运输业快速发展,过境车辆川流不息,为过境车流提供相应的服务,成为新兴的产业,应运而生,国道两边的饭店业蓬勃发展。饭店开的多,厨师就紧俏起来,女厨师更是凤毛麟角,来请杜秀芳炒菜的老板很多,工资也水涨船高,上涨到六百元。她所挣的钱要给父母一部分,偶尔还要给上学的两个哥哥一些零花钱。大姐已生两个小孩,隔三差五杜秀芳得买点东西去看看。更重要的是李德福那边,除学费,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她包干。舅舅、舅母也要接济。三下五除二,她手里能攒下的钱很有限。
这时我中学即将毕业。受电影《少林寺》、录像《上海滩》等的影响,再加上金庸、梁羽生武侠小说开始流行,对习拳练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家果园的一棵大柿子树下吊起沙包,栽起来“梅花桩”,学习之余开始狂热练习拳脚。很多同学都往我家果园里跑。杜添喜、杜添才两弟兄更是积极分子,经常往来于我家。只是,从来没有见过杜秀芳。
第二节
到1996年,杜秀芳兜里积攒下几千块钱,琢磨着自己开一家饭店。同父母、哥哥们商量,皆让她自己拿主意。和她关系要好、一块到成都冯老板饭店去打工的小韩愿搭伙开饭店。小韩乡下人,也是家中贫寒才到饭店帮工的。经过协商,两人定下投资方案和细节。综合考虑后,她们看中紧邻农贸市场旁边的两间门面。这两间门面比较当道,也是开的饭店,老板不想开,正在转让。
杜秀芳和小韩对饭店进行摸底,算帐,得知房租加原饭店的设施,有六千元就可以盘过来开张营业。两个女娃每人出三千元,盘下饭店。饭店理所当然地取名“姊妹饭店”。择吉日开张营业,自不待言。慕名而来的食客、熟人还不少,算是迎来开门红。中国人有个劣根性: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两个中国人是一条虫。杜秀芳和小韩合伙开饭店到一定的时候,也出现类似的问题。饭店开到半年时间,生意走下坡路,赚的一点钱开始倒贴。合伙的生意,这时就出现矛盾。先是为买菜发生口角,小韩说杜秀芳买菜时吞钱。杜秀芳则怀疑小韩在收款时瞒掉部分在兜里不拿出来。
终于有一天曾经的好姐妹大吵大闹,撕破脸皮。小韩嚷嚷着要求退股。杜秀芳决定独自经营在饭店待近十年,开的第一家店不能就这么倒下。两人算账,依据饭店经营的现状,明显已资不抵债,可小韩不仅要求收回当初她合股的全部现金,另外还要求额外付一千元的补偿。杜秀芳当然不肯答应。彼此展开近乎你死我活的争斗。
小韩比较泼辣,杜秀芳招架不住。她在哥哥的劝说下,不再坚持生意做下去,采取将饭店转让的方式。小韩在气头上,愿意转让后各得一半资金。贴出转让的广告半个月无人问津。两人都很着急。看到这个尴尬的局面,小韩很后悔,她拐弯抹角地劝杜秀芳把饭店开下去,她只要收回股份就可以。
杜秀芳说可以,但目前的状况你也看到,不折本是不可能的,你要是等不到饭店打出去,就给你两千块钱。小韩不愿意。如此僵持一个月。小韩实在熬不下去,就说加五百块钱,走人。杜秀芳满足小韩的要求。
杜秀芳又凑点钱,将饭店重新粉刷盒布置,并请两位能说会道的女服务员,饭店再次开始营业。二次开张前几个月,生意还不错,除却各项开支,每个月能落下两千元。到冬季,生意就开始清淡。杜秀芳又萌生将店转出去的念头。付诸行动,在县城各处贴几张广告。运气不错,广告贴出去的当天就来两批看店者。几天时间陆续有十多位有意向盘店者。杜秀芳将转店的起步价定在一万三,底价是一万元整。
讨价还价,一对四川广元的年轻夫妻,以一万一千元的价格,将饭店盘下。杜秀芳一算账,兜里有一万元现金。亲手挣下一万块钱,当然很开心。她在家美美地休息一个阶段。期间,媒婆给她介绍几个对象,不乏在单位上班的国家正式职工。她和两三个小伙短暂接触后,不满意。待得烦了,她又去饭店做一个多月,赚到千把块钱。她到关中舅舅家走一趟,将李德福接过来,过了个热热闹闹的年。
第三节
来年,该做什么呢?两个哥哥已中学毕业,也没多少事做。三兄妹在一块商量,本地最热门行业的就是开路边饭店,是不是也随大流?杜添喜、杜添才热衷于开饭店。李耀华也被说的热心,答应拿出钱来投资。几兄妹在县城上下寻找适合开店的门面。从县城的南头跑到北头,来来回回无数次,在漫水桥这里看中一间房子。路边饭店鳞次栉比,导致可以开饭店的门面价格暴涨。普普通通的临公路的民房,哪怕是土木结构的老房,租房者尚需自行花大把钱改造,就这,一间房没有六千元房租,根本租不到。杜添喜们看中的两间房子,是砖木结构的一层平房,房租一年是一万元整。接水、通电,改换门庭等基本装饰活,也花不少钱。没有灶屋,也需要自己修。既然铁心要开饭店,就咬牙修吧,花费一千多修个简易灶屋。择日开张,不在话下。
饭店的名字还是杜秀芳起的,美其名曰:成都饭店。
我此时也中学毕业,在家里同父母一块种田种地,还在县城各处做装卸搬运的活。我家在杜添喜们开饭店的地方后面山坡上,每天来来往往都要从“成都饭店”门口过,还和杜添喜、杜添才打招呼,似乎从来没有见过杜秀芳。
第四节
饭店的分工很明确,杜添喜、杜秀芳管炒菜,包揽饭店内的一切杂物。杜添才负责采购。母亲李耀华不参与饭店的经营。路边饭店的生意基本特点是有外地车远远经过,饭店的女同志就要到路边去招手示意,以引起司机的注意,好招揽生意。有些饭店还提供色情服务,大凡有车过来,浓妆艳抹的女同志一大堆搔首弄姿,有的司机会被吓跑,有的司机则喜欢这样的场合。
杜秀芳们基本不出去叫车。他们也有优势,门前的停车场比较大,一次可以停好几辆车。有些司驾人员也会选择这样的饭店,场子大,安全。杜添才喜欢跑,一般情况下早上买点菜就不见人影,吃饭时间往往会带些朋友来。杜添喜对此很有意见,两弟兄还发生过口角。三个和尚没水吃,三兄妹开的饭店,也是日子难熬。
杜添喜性格柔和,不愿多管闲事。杜秀芳知道饭店是给两个哥哥开的,自己就尽力做好厨师的本分。久而久之,饭店的财权完全落到杜添才手中。饭店生意一直不错,可杜添才一直嚷嚷说“没有赚到钱,连买菜的钱都快没啦。”
每听到这话,杜秀芳心里就凉凉的。做几个月厨师,一分钱的工资尚未拿到,心里那个郁闷呀,就别提。杜添喜也是一样,折腾半年,不是等于白干吗?
这天,杜添才带个女娃来饭店说是女朋友。他们关系已经非同一般,在隔壁人家租房子同居,并且酝酿结婚的事。有这档子事情搅在里面,饭店生意赚回来的钱更是看得见,摸不着。杜添喜一气之下,不干,说是另外找事做。杜秀芳也有打退堂鼓的意思。
杜添才则有自己的算盘,女朋友的父亲是下面一个镇上的小老板,家里开有商店,兼做其他生意,有意让他去跟着学做生意。这当然是好事。所以杜添才打定主意先好好的把食堂利用利用。杜添喜离开饭店后,杜添才将女朋友安排到店里来。
杜秀芳又坚持二十天,同未来的嫂子话不投机,提出走人。她还以为自己在饭店是顶梁柱,忙忙碌碌几个月,一分钱的工资都没有领,现在走人,当哥的多少总得给一点辛苦钱吧。
岂料杜添才说:“你们都走吧,饭店欠下别人很多钱,你们都不管。也好,我独自认倒霉。”
杜秀芳肺都气炸,饭店平均一天要卖三百元左右,房租是妈妈的钱交过的,连流动资金,饭店设施也是妈妈出的钱,自己和大哥也是免费的劳动力,饭店一个月赚三五千是小轻松的,二哥居然这样说!
一口气好咽,杜秀芳离开,她给另一家饭店做厨师。杜添才将饭店转让,得款七千五。他和女朋友带上钱,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