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单地陈述了五代十国这一时期里鄱阳湖流域的画坛现象之后,我们不妨转过头来梳理和感受一下同时期鄱阳湖流域的历史人文气息。
卢光稠,虔州虔化县清音里,今江西赣州市宁都县的麻田卢氏望族,是汉代涿州著ming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唐朝末年赣南农民起义的领袖,世称卢王。
其父卢卓曾任虔州刺史。光稠天资聪颖,自幼习武,喜爱骑马射箭,常用藤条、利器与坚甲操练武艺。成人后,身材高大魁伟,身长八尺五寸,虎背熊腰,臂力过人,相貌威严,声如洪钟。他不仅博览典籍,而且还善于体察民情,做人做事光明磊落,智勇兼备,文经武纬,融会贯通,甚得乡人好评。唐末,在黄巢起义之后,南方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光启元年也就是公元885年,光稠与姑表兄谭全播一起,在南康县的石溪都,也就是今天的上犹县双溪乡聚众起义,卢光稠被推为统帅,谭全播为谋军师 。当年正月就占据了虔州,卢光稠自任刺史。天复二年,又占据了韶州,即今天的广东韶关,并派遣其子卢延昌在那里镇守。不久,又派其兄卢光睦攻占了潮州。五代后梁的开平元年,亦即是公元的907年,岭南的割据者刘隐,派其弟刘岩领兵将卢光睦赶出了潮州,并以数万兵力攻打虔州。谭全播用计,虽然击败了刘岩,保住虔州,但卢光稠的处境日益维艰。遂奏请后梁太祖,表示愿通道路、输贡赋,臣属后梁。梁太祖准奏,在虔州设百胜军,授光稠为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辖虔、韶二州及吉州南边诸县。又建镇南军,以光稠为留侯,并封其为王。开平五年,公元(911年光稠病逝于虔州任上。
光稠为人豁达大度,宽仁爱人。在他主政虔、韶等地的二十六年间,政绩卓著。他不但维修并扩建了虔州城,还建造了赣州城里章江边上的著ming景点——郁孤台。卢光稠在任期间,非常注意济贫恤孤,轻赋薄敛,尽量让久经战乱的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故虔地百姓对其感恩戴德,争相立庙塑像祀奉。现今广东韶关的 “忠惠庙”,南康唐江镇的 “康王庙”,赣州水东的“康王庙"”、 “康公庙”,永丰北坑的“卢王庙"”,洛口麻田与中元里的 “卢王庙”等,都是为纪念卢光稠而建的庙宇,拜谒者世代络绎不绝。
危全讽,唐末南城东兴乡四十一都苏源村,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黎川县荷源乡人。曾任抚州刺史,是抚州城的奠基人。
唐末时,危全讽座下拥有抚州、信州、袁州、吉州这四州之地,一度割据称雄。唐僖宗的乾符元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鄱阳湖流域的各地农民群聚响应。危全讽与其弟危仔倡招募乡勇,组织武装,在南城城上,也就是今天的南城县株良乡城上村,修筑土城,保卫乡民。乾符四年,江西起义军柳彦章部由江州南下攻打抚州,危全讽与危仔倡起兵,攻柳彦章于象牙潭,斩柳部将黄可思、李道谦,被朝廷授与讨捕将军。
乾符五年三月,崇仁的朱从立、新城的黄天撼乘黄巢起义军攻占江西之机,率领农民起义,在今南丰、黎川、崇仁、宜黄一带活动。危全讽奉令将其镇压。随后,危全讽又在南城都军村修筑土城,设立军营,并派出游动哨,保卫南城(含今黎川、资溪县)全境。
中和二年五月,抚州刺史钟传驱逐江西观察使高茂卿后占据了洪州,也就是今天的南昌市,危全讽即率部进驻抚州,遣其弟危仔倡占领信州,即今天的上饶县。中和五年,危全讽授抚州刺史职,危仔倡为信州刺史。
危全讽进驻抚州后在那里主政了27年,他招怀亡叛,安抚士民,积极整顿社会秩序,修州衙,筑城墙,创庙学,弘佛教,百废俱兴,使民众得以安居,政绩着著。他对外交结钟传及彭王干、卢光稠等人,对内劝课农桑,招徕商旅,使抚州的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名邑”之地。
中和五年,他考虑到抚州城地势低洼,地处连樊水边易发生内涝,更不利于战守的情况,遂将州治向东移至形势险峻的羊角山一带之后,于中和七年开始了抚州历史上第一次修筑造城工程,前后历时三年才得以竣工。新建成的抚州城分内外两重,内为子城,周长1里225步,每步为5市尺,一共设有3门,外为罗城,周长15里26步,设有8门,奠定了现代抚州城的基本模型。城内设有大街两条,为农副产品的交流和商业服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此,元代的张保特地撰写了一片叫做《抚州罗城记》的文章,盛赞抚州“贾货骈肩,豪华接袂"”的繁华景象。
危全讽在治理抚州期间,不仅注重发展教育和宗教事业。他还在抚州设立文庙,力兴儒学,设文学、助教职官,掌全州教育之职。在他的影响下,宜黄棠阴人罗坚、罗信于天佑年间赠田创建了“湖山书院”和“三湾书院”,开启了抚州私人办学的先河。
此外,危全讽还注意招抚流亡,增加人口,扩大土地垦种面积。唐末五代正是北方地区战火连天、饿殍遍地之时,而抚州“既完且富"”,儒学的繁荣又引得大批北方士人前来竞相投奔,带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个时期迁来抚州的大家族有:金溪的陆氏,乐安的董氏,宜黄的乐氏,南丰吴氏,南城、临川黄氏等。大量人口的迁入和许多文人墨客到抚州游览所留下的墨宝和诗赋,为宋代抚州人才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危氏兄弟的后裔也是名人辈出,宋代的元绛和元代的危素都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德昭更是五代吴越国的丞相,是抚州历史上第一个宰相。宋代的危稹还是知名的文学家,元代的危亦林更是鄱阳湖流域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
谭全播,主要活动于唐末,江西宁都石上镇斫柴岗村人。唐僖宗朝进士。唐末虔州农民起义军副首领。祖居山东,后徙抚州。其父谭寅郎于唐元和年间由抚州迁虔化县,即今天的宁都县。全播远见卓识,智勇双全。黄巢起义后,南方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唐光启元年,公元的885年,谭全播与表弟卢光稠在南康县石溪都聚众起义,并力举卢光稠为统帅,自称为谋士,实际上是副首领。起义后,谭全播机谋百断,且与卢光稠配合默契,使得起义军节节胜利,在军中获得“小诸葛”的称谓。梁开平元年,刘岩领兵赶卢光稠之兄卢光睦出潮洲,又引兵数万围攻虔州。大兵压境,州城危急,卢光稠问策于全播。全播设计,选万余精兵,预伏山谷,然后约刘岩于城南山坡决战。届时,全播仅派数千老弱兵出战,激战中假装溃退,刘岩率军猛追,落入埋伏,措手不及,大败而逃。卢军大获全胜。由此,全播更获卢光稠敬重。开平五年,卢光稠病重,欲将符印交付全播,全播坚辞不受。不久,卢光稠病逝,谭全播拥立其长子卢延昌继位。
元德昭,本姓危,字明远,南城县东兴乡苏源村,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黎川县荷源乡人,。五代时任吴越的丞相。其父危仔倡于唐乾符元年跟危全讽一起组织乡民保境。中和五年据信州,为信州刺史。梁开平三年,与兄长危全讽一起攻打洪州时,为吴将周本所败。危仔倡在信州任职期间,对吴越颇为倾心。吴越所辖衢州、睦州出现叛乱时,危仔倡与吴越王形成犄角之势,积极帮助吴越王平叛。之后,他便投奔了吴越王钱镠。钱越王待危仔倡为上宾,委以淮南节度副使一职。从此,仔倡的子孙均在吴越国出仕,由于钱越王认为“危”姓不吉利,遂赐他们家族为“元”姓。
元德昭少年时居家孝友,勤奋好学,文才好,素以文辞著称。初授镇东军节度巡官,后为钱塘县令,改迁睦州军事判官,知台州新亭监。后晋天福五年,丞相林鼎向吴越王钱元瓘力荐元德昭。钱元瓘即令他掌文翰。开运三年十月,南唐攻打福州,福州派使者向吴越王弘佐求援。弘佐令元德昭率兵赴援,并于次年的三月,大破南唐兵,俘敌万余,于是,元德昭就被晋升为丞相。
元德昭不仅足智多谋,明见事机,每遇朝廷议事,都能从实际出发,据理力争,他的意见多被吴越王采纳,吴越王若与群臣之间有议而不决之事,便都要来听一听元德昭的奏论。他还在理家处世上以孝爱而闻名于世。他们一家四代同堂,每逢节日宴会,都是儿孙环列几席,好不热闹。他曾经这样写诗道:“满堂罗绮兼朱紫,四代儿孙奉老翁”。元德昭不仅生性达观,胸怀开阔,而且为人还十分有趣。他晚年卧病在床上时,竟然提起笔来跟自己撰写碑文,这恐怕是千古以来的一件趣闻吧?
钟传,唐末豫章南昌人。少年时不事农业,喜好射猎,一日喝醉酒后遇到了一头老虎,便与虎搏斗。老虎搏其肩,而钟传也抓住老虎不放。等到有另一人来斩虎。钟传在得了富贵之后,便很后悔自己之前的做法,他告戒自己的子孙说:“士处世尚智与谋,勿效我暴虎也”,之后还专门画了一幅“搏虎状”的图来警示子孙。他趁王仙芝之乱时,一举夺得抚州,于公元882年取代江西观察使高茂卿,入据洪州,担任了镇南军节度使,割据江西一方近三十年,后来被朝廷封为南平王,
宋齐丘,豫章南昌人,祖居庐陵。南唐烈祖建国时以为左丞相,迁司空。为文有天才,古今独步,书札亦自矜炫,而嗤鄙欧、虞之徒。历任南吴和南唐左右仆射平章事,也就是当朝的宰相。
齐丘好学,工属文,尤喜纵横长短之说。烈祖为升州刺史,齐丘因骑将姚克赡得见。暇日陪燕游,赋诗以献曰:“养花如养贤,去草如去恶。松竹无时衰,蒲柳先秋落。”烈祖奇其志,待以国士。从镇京口,入定朱瑾之难,常参秘书。因说烈祖讲典礼、明赏罚、礼贤能、宽征赋,多见听用。烈祖为筑小亭池中,以桥度,至则撤之,独与齐丘议事。率至夜分,又为高堂,不设屏障,中置灰炉而不设火。两人终日拥炉,书灰为字,旋即平之。人以此刘穆之之佐宋高祖。
到了公元918年,徐知诰管理朝政时,他就更加重视发展农桑了。按南吴旧制规定,上等田每顷征税足陌现钱二贯一百文,中等田一贯八百文,如现钱不足,依市价折金银。另外,还实行丁口税,按丁口征现钱。而宋齐丘则主张田税不收现钱,改为缴纳谷帛,并“虚抬时 价,折纳绸绵绢本色”。南吴当时的市价为每匹绢五百文、绸六百文、绵每两十五文。宋齐丘建议把每匹绢抬为一贯七百文、绸为二贯四百文、绵每两四十文,都是不打折扣的足钱。他提出的要官府收租税,用高于市价三四倍的虚价来折合实物,的确是大胆而有远见的建议,同时,他还建议废除朝廷的丁口税。
对于宋齐丘的这些建议,朝议喧哗,大家认为朝廷的损失太大了。宋齐丘则据理申辩说:哪有民富而国家贫的道理?!徐知诰断然采纳宋齐丘的建议,认为这是劝农上策,立即付诸实施。果然,不到十年,江淮间呈现“旷土尽辟,桑拓满野”的繁荣景象,国力也就富强了,有力量抵御北边地方军阀的侵扰。宋齐丘所献之策,可谓功效显著。宋代许载在他的《吴唐拾遗录》中,对此策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南唐先后凡39年,宋齐丘仕途不顺,几度被贬,可以说与南唐的政局变化息息相关。其本人长于内政,然而个性强烈,善忌护短;在集中于发展内政、对其极为信任的李昪掌权时期,宋齐丘可谓如鱼得水,奠定了江南农桑遍地的大好经济基础;但到了好大喜功、具有强烈扩张欲望的中主李璟时期,其政zhi作用就明显有所下降了。
宋齐丘归隐后,就来到了九华山上,他死后,九华山上的僧民按照其生前之意,将他在此山的故居改为广胜寺,其坟墓筑于九华山东麓的中心山下。九华山中留下了“征贤寺”“沉机石”等故迹。南宋的著ming诗人陆游曾在乾道六年七月二十三日的《入蜀记第三》一文中写道:“南唐宋子篱辞政柄归隐此山,号̔九华先生',封̔青阳公',由是九华之名益盛"。
从以上卢光稠、谭全播、钟传、危全讽、元德昭、宋齐丘等人的人文事迹来看,他们不愧为五代十国时期鄱阳湖流域杰出的人文代表,尤其是危氏一族,在治理抚州期间的几十年里,不惜花大力气开山造城,振兴经济,同时,还不忘大兴教育,积极培养人才,这从根本上奠定了抚州后世这一方文化兴盛的土壤,造就了临川才子之乡的成长,为这块土地日后的文脉兴盛、文学繁荣,打下了坚实的人文历史基础。以上有关抚州这块地域历史人文群体的简单叙述,是我尝试在人文群体的方面来加以针对性阐述的,以期大家能够从多方面,多维度了解鄱阳湖地域文化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