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过了宜丰,表过了奉新,道过了新余、宜春,我们不妨再转过身来走进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药都樟树镇来看看以刘敞、刘攽兄弟为代表的古清江文化及文学的方阵是怎么构成的的?
刘敞,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临江新喻荻斜,今江西省樟树市人。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一书遗世。
庆历年间,刘敞在廷试中得了第一名,但由于编排官王尧臣是他的内兄,也就是他的大舅哥,为了避嫌疑,便故意将刘敞排在第二名。刘敞进士及第之后,始任蔡州通判,后来一直升到了集贤院学试,考功员外郎。
有一次,刘敞奉命出使契丹,契丹向导就对他说,从古北口到柳河,弯弯曲曲地要走近千里路,然后就说到契丹的路途是何其的险峻遥远。由于刘敞向来熟悉山川道路,就质问翻译说:“从松亭赶到柳河,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呢?”译人与向导相互看着,只好又惊又愧地回答他说:“确实如此,但是通好以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擅自改变。”顺州的山地中有一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能捕食虎豹,契丹人不能识别它,便来问刘敞。刘敞回答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兽。”并且背诵《山海经》和《管子》中的描述晓谕他们,并且告诉他们神兽的声音和形状,使得契丹人更加佩服余他。出使回朝之后,他请求出任扬州知州。
扬州的雷塘,就是汉代称雷陂的地方,以前都是民田。后来官府用来蓄水,而没有用其它地方的田地来补偿失地的农民,这让许多农民没有田耕而失业。后来,雷塘因为决口而破败后,不能再蓄水漕运了,州府决定重新开垦为农田。刘敞根据唐代的旧田契,全部发还给农民,发运使为此争论不同意,刘敞最终还是把田地还给了农民。
刘敞侍奉英宗讲读,每次讲解造字时都引经据典,用委婉的言辞进谏。他讲读《史记》,当读到尧把天下授给舜时,拱手而说:“舜在微贱之时,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英宗听后,连忙起身改变容态。了解到刘敞是在以义理劝谏,皇太后听说了,也十分欢喜。刘敞因为议论政事与众人相违背,请求外放任永兴军知军,
长期的劳作使刘敞眼睛昏花,几次准予休假。疾病稍好期间,又请求出任外职,任为汝州知州,随即改任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
刘攽与兄敞同举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进士。历仕州县二十年,始为国子监直讲。熙宁中,公元1072年,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因考试开封举人时与同院官争执,为御史所劾;又因致书王安石,论新法不便,贬泰州通判迁知曹州。曹州为盗区,重法不能止;攽为治尚宽平,盗亦衰息。迁京东转运使,知兖、亳二州。吴居厚代京东转运使,奉行新法,追咎攽在职废弛,贬监衡州盐仓。哲宗即位,起居襄州,入为秘书少监,以疾求知蔡州。在蔡州数月,召拜中书舍人。攽为人疏隽,不修威仪,喜谐谑,数招怨悔,终不能改。
刘攽一生精于史学,曾经与司马光一道同修《资治通鉴》,专职其中汉史的编修,曾经作《东汉刊误》一部,为人所称诵。 刘攽与刘敞及敞之子刘世奉,一起合著了《汉书标注》一部,后世称三人为“墨庄三刘”。
何谓为“墨庄刘氏”呢?“墨庄刘氏”历来被奉为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在当家主人刘氏卒后,家中除藏书千卷外,别无资财,其妻指藏书对子女曰:此乃“墨庄”,将诗书作为家产教子女因袭传承,故谓“墨庄”也。
原来,宋代的刘式娶妻陈氏,自幼贤慧,一共生有立本、立言、立之、立礼、立德五个儿子,皆是有识之士。丈夫死后,有人劝陈氏将刘式的藏书变卖,可买田置产。陈氏不变墨庄为田庄,并以夫君藏书数千卷来昭示儿孙,教育和激励儿孙们要认真读书。儿孙们遵陈氏训,刻苦攻读,皆学有所成,成为一方名人,史上有五子登科、兄弟双进土、墨庄三刘之说。其孙刘敞、刘攽兄弟,为北宋著名学者,以文章甲天下,学贯古今等才识被列为宋代大儒。刘公式曾助司马光撰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刘氏后裔,嗜学成风,久绵不息。刘式终,其妻不遗田庄,惟遗诗书以训子孙之事,千古传诵。
由于陈氏教子有方,被朝廷封为“墨庄夫人”。南宋理学家朱熹曾作《刘氏墨庄记》以纪其美,刘式的后代也因此以“墨庄堂”为号,以纪念祖先恩德,激励族人发奋读书,荻斜刘式家族从此被称为“墨庄刘式”。
刘攽学识渊博,与兄刘敞齐名。欧阳修称其“辞学优赡”、“记问该博”。苏轼在草拟刘敛任中书舍人的制书中称赞他“能读坟典丘索之书,习知汉魏晋唐之故”。刘攽的著作极为丰富,除了跟司马光一起编修了《资治通鉴》外,他还自己独立完成了100多卷的著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史学著作有《东汉刊误》4卷、《汉宫仪》3卷、《经史新义》7卷,《五代春秋》15卷、《内传国语》20卷等多种。刘攽也是宋朝的著名诗人和文章大家。他的诗歌风格较为生动,与欧阳修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他的文章更受到同时代的曾巩和后来的朱熹等人的高度评价。他的诗文由后人结集汇编成《彭城集》40卷。又著有《公非集》六十卷,《文献通考》及《文选类林》《中山诗话》等,并行于世。
由此可见,“墨庄刘氏”是清江一个较为典型的家族式文化与文学的艺术团队,并且在我国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有了属于他们站立的一个位置。
徐梦莘,南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临江清江,今天的江西省樟树市人。宋高宗绍兴年间的进士,累官至直秘阁。
徐梦莘,幼时聪慧,长大后特别嗜好经史,下至稗官小说,上至天文地理,皆能过目成诵。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考中进士及第,历官为南安军教授,后改知湘阴县。当时,湖南施行括田,号增耕地税,许多县邑奉令照办。只有徐梦莘说自己所管之县没有新田,租税无从出。上司便怨恨徐梦莘讨好于民,怠慢上司,便想从簿书中找到证据来发现徐梦莘过错,但到底未能查到,由此,反而让自己更加信任徐梦莘了。
不久之后,徐梦莘主管广西转运司文字。其时,朝廷正在考虑更改两广盐法,便派遣广西安抚司干官胡廷直与东西漕臣共同商议办法,由徐梦莘随行。徐梦莘认为:“广西多山,只能仍行官般法,则百姓不致受害;而广东诸郡靠江,可容许盐客贩卖,因此,不宜使两广同行一法。”徐梦莘的建议与胡廷直心中所想的不合。胡廷直完全撇开了徐梦莘的意见,以客贩变法得为两广转运使。由于徐梦莘之前的建议被认为是阻挠法律的实施,便被罢归了。
不到三年时间,由于两广的商贾毁业,民苦无盐,朝廷只得重行官般法。胡廷直的盐法变革彻底失败了。
后来,徐梦莘淡于营进,每每念及自己生于靖康之乱世,三、四岁时,就在江西遭金人围追,是母亲抱着他逃亡才幸免于难的。这些抹不去的印象,使他加深了对那段历史的认识。正因他有感于“靖康”之耻,遂发愤研究宋金和战的关系。著有《三朝北盟会编》一书二百五十卷,时间跨度是上起自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的“海上之盟”,下止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的完颜亮之死,时间跨度为四十五年,内容凡:曰敕、曰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皆登载不遗漏。他在序言中说写该书的目的,是要“使忠臣义士、乱臣贼子善恶之迹,万世之下不得而掩没也”。他一共引用了官私两方面的著述资料二百余种。
徐梦莘在《三朝北盟会编》一书中,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把45年间宋金和战的重大社会事件不遗余力地进行了系列性报道,开展了全方位的记录、多角度的剖析,意在探讨靖康之难的成因、经过以及这种重大社会事实的历史意义。书中通篇没有徐梦莘自己明显、刻意的评论,更没有《资治通鉴》中大量的“臣光曰”的作者评论痕迹,记述的历史是主客一体的,他巧妙地将史家的观点,暗中隐含在自己对材料的取舍之中,是一部重要的宋代史书。
《三朝北盟会编》一书编成了之后,皇帝特为嘉勉他,擢升他为直秘阁。另外,徐梦莘一生的著述有很多,除《三朝北盟会编》之外,他还著有《北盟集补》《会录》《读书记志》《集送录》《集医录》《集仙录》等文学作品多部,但皆是以“儒荣”二字来冠名的。
元代有人称赞其说,徐梦莘是“嗜学博文,盖孜孜焉死而后已者也”。
徐天麟,是徐梦莘的侄子。宋开禧元年进士及第。调抚州教授,历任湖广总领所干办公事、临安府教授、浙西提举常平司干官、主管礼兵部架阁、宗学谕、武学博士。
廷对时,徐天麟言“人主当持心以敬”,深得皇上嘉许。随奉祠仙都观,通判惠、潭二州,权英德府,权发遣广西转运判官。徐天麟所到之处,大力兴学明教,俱有惠政。他毕生勤于著述,一共著有《西汉会要》七十卷、《东汉会要》四十卷、《汉兵本末》一卷、《西汉地理疏》六卷、《山经》三十卷。罢官归隐之后,造一亭于萧滩之上,并画严子陵像供奉其上而事之。
杨无咎,宋代著名的画家,号清夷长者,临江清江人,他一生刻苦学习,拜师交友,对诗、词、书、画无一不精,寓居在洪州。他的水墨人物画,是师法李公麟的。书学则是师法欧阳询的,他的笔势劲利。他的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由于他生性耿介,不慕名利,不俯仰时好,故其的画有“孤标雅韵”之风。
杨无咎在艺术上的最高成就首推的是绘画,尤其擅长梅花、竹、松、水仙、石等物,以画梅为最著名。他的绘画教师开初是华光长老仲仁。仲仁酷爱梅花,擅用笔勾画其形状。杨无咎深得其法,但又不受师承的限制,主张“画中有我”,不固守成法,脱出窠臼,创立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以墨线圈花,重墨点蕾,不加彩色晕染,一变以彩色或墨晕作花之法。并以浓墨画梢,老干一笔挥就,或干或润的黑间留出飞白,纵横如意,虚实相间,自然而不刻板,把苍皮斑剥的老干表现得真实而生动。他作画时,注意形象与笔墨的精妙,既不是刻意工细的传写,也不放纵泼辣,使表现的物象形神兼备,摆脱了两宋时期在画坛占主导地位的工整精细勾勒的风气,形成一种温和凝练的写意笔墨,挥洒出梅花的清标雅韵。他的作品流传至今的不多,所见纸本墨笔有《四梅花图》卷、《雪梅图》是他晚年的得意之笔。《四梅花图》画出了未开、欲开、盛开、将残的梅,用笔挺拔秀润,生气盎然,并各题词一首,书体秀健。《雪梅图》布局自然新颖,笔致劲秀,显现疏落清隽的空远气氛。他的山水人物画少见,传世的《独坐弹琴》图,用笔刚柔相济,墨色淡雅,枯中有润,远看有势,近观有质。幽雅的境界与气质高洁的人物十分调和。
杨无咎是“文人画”派的先行者之一,他的绘画常将诗、词与书画相互配合,共为一堂。他著有《逃禅词集》传世。宋代范成大所著的《梅谱》中说:“近世始画黑梅,江西杨补之尤有名,其徒效之者实繁。”杨无咎的绘画一直影响到元明清的许多画家,就是今日的画梅也常常看到他的笔法的痕迹。
杨无咎不仅绘画的技艺高超,他的诗词也做的非常好,是真正做到了“诗词、书法、绘画”三位一体的文人艺术家。《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词格殊工,在南宋之初不忝作者”。尤其是他的一些小词,让人觉得抒情委婉,风流清丽,其间还常常杂以俗言俚语来表述,给人一种特别的熟悉味道。他的诗词作品现在仅存《逃禅词》1卷,被收入在《宋六十名家词》一书中。
向子湮,号芗林居士,临江清江县人。南宋初期的官员,是左仆射向敏中的玄孙,钦圣皇后向氏的堂侄,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以荫补官入仕。徽宗宣和间,累官至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年间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丞相李纲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