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明然的头像

余明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30
分享
《鄱阳湖文学背影》连载

第七十三章 庐陵袁州篇(2)

舒梦兰是靖安县城西门外的一座叫做“世大夫第”家里的人,平常也叫做木门楼的人,生卒年月不详。他一生与诗书相伴,曾经将自己撰写的《寻祖》《悼亲》《哀儿》等系列诗文辑录在一起,取名为《秋心集》并刊印发行。

舒梦兰生前曾经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词散文,一共刊行有11个文集。乾隆60年,也就是1795年,人们把他的11部文集合编成了《天香全集》,其中的《白香词谱》至今仍风行全国,是词界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

《白香词谱》应该是舒梦兰在北京怡贤亲王官邸客居时的那一时期里写成的。他选辑自唐代李白至清初黄元隽等59家著名词人各种词牌的代表作共100首,严格按照格律分别注上平仄声并编成词谱,堪为填词者的典范。这在当时就被收入《四部丛刊》和《清代名家》之中,并同为雁序。当代,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中,就把《白香词谱》列为中学语文教师必读的古籍和工具书之一。1962年1月,陈毅元帅在《荣宝斋画谱题词》中写道:"画谱的刊行,我们拍掌欢迎。近代作画的不读芥子园画谱是例外,好像作诗词的不读《唐诗三百首》和《白香词谱》是例外一样。"

舒梦兰一生著有《游山日记》12卷、《古南余话》5卷、《婺令余稿》一卷以及《湘舟漫录》《骖鸾集》《香词百选》《秋心集》等集子存世。

刘凤诰是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观泉村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进士胡长龄榜第三名,也叫做探花郎。乾隆曾经称赞刘凤诰为"江西大器","江西才子" 。

刘凤诰在乾隆年间被封为太子少保,曾经担任过吏、户、礼、兵等四部的侍郎。出任过湖北、山东、江南主考官和广西、山东、浙江等地的学政,权衡选拔文士,名声远播 。1821年,清道光元年,因病呈请回家调理,致仕归家。

作为彭元瑞的弟子,他在史学上贡献很大。刘凤诰在彭元瑞去世前完成《五代史》前十四册的基础之上,又接着完成了五十八册的编纂。他对《五代史》的先后三次易稿,历经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这部很有史学价值的大书,累得他呕吐出的血黑如墨,完成了为对《五代史》注解。刘凤诰死后,赵慎畛曾在会稽见到他的手抄残稿,六册十二卷,稿用墨笔,涂改、注释用丹黄笔,书写用端正楷书,点画皆遵照《康熙字典》的要求,半点也不越矩。

刘凤诰的嗜好就是对古文的研究,他能博古通今也很擅长诗歌创作。毕生以唐朝的杜甫为宗师,文才澹雅。

他所作的塞外诗,"豪宕奇崛,盖得山川之助也"。将塞外的风光、民俗、物产、史迹,尽可能地在诗中反映出来。譬如他所做的《炕五十韵》《黄豆瓣儿曲》《放鹰行》《龙江杂诗》《塞上杂诗》《蒙古塞宴赋》等,都是当地物产风土及历史地理的实录,是考边事者所必取资的"史诗",也是研究黑龙江史,乃至东北史的一份珍贵文献。

刘凤诰毕生著有《存悔斋集》三十二卷、《五代史记注》七十四卷、《江西经籍志补》四卷、《杜工部诗话》等以及参与纂修了《高宗实录》一部。

李有棠是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周江村人,清代的历史学家。他在二十二岁时,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取进入袁州府学为附生,也就是那时候人们口中的秀才。他在二十五岁时,又以超等第一名的好成绩补授廪膳生,亦即是在岁试及科试中都考列一等以上,因而有资格领取国家津贴的秀才。二十八岁那年,又考取辛酉科第一名优贡。次年,通过朝考,选拔江西省峡江县训。在任三年,后因祖母、母亲年高无人侍奉,弃官归家养亲。这就是李有棠“学而优则仕”的简单里程。

李有棠幼年时读书,就已显露出天资的聪慧,他不但能强记,而且十分注意锻炼理解能力。十多岁开始,他便领悟到 "有用之学,无不自经史酝酿而出"。所以他特别留心经史,不到二十岁,就已读完了《十三经》。由于在他的上代中,没有一个读书人,家里也没有一本可读的书,他读的这些书都是借来的。他一面读,一面摘录,一面心里盘算着自己要买一批书。那时正值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满清政府尽力想要扑灭其乱,东南各省遍地战火,苏、杭等处各大书肆无不毁于兵燹。他决心不惜重金,北从京、津,南从粤、桂,设法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为日后讲求学问、从事著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同时又在宅旁隙地另筑精舍一所,专门用作藏书、读书之用。从此,他日日与诸学弟研习其中,互相切磋、问难,互为师友,在怡情悦性中彼此提高都很快很大。

李有棠的习惯是无书不读。经、史、子、集四部,他在读后都各有心得。而他用力最专的则是史部。他编纂的《历代帝王正闰统总纂》,在实际的角度来说,恐怕基本上就是一部简明的中国通史,可惜的是这部著作当时并没有刊印行世,所以也都不曾流行于世,只有少数人知道。

李有棠用了二十多年的精力,主要研究辽史和金史。二十四史中的宋、辽、金三史都是元丞相脱脱主持修撰的。由于三史成书的时间都很仓促,故而错讹、挂漏的部愤很多,尤其以《辽史》为最甚。李有棠便按集各种正史、野文、笔记、杂说等类资料,考订错讹,补充挂漏,用力甚勤,厥功甚伟。最后于光绪十年,1884年始仿袁枢、陈邦瞻的体例,写成《辽史纪事本末》四十卷,《金史纪事本末》五十二卷。两书皆分"正文"和"考异"两部分。"正文"对辽史金史纪传中所载史实,按专题纂辑,缕晰条分,区别条流,各从其类,俱本正史。"考异"则兼采群书,小注双行,将诸种异同逐条分载;每条之下,列举大量史料和释疑线索,以便观览,供资参证;质疑之中寓有作者见解,说理性强,令人信服。

李有棠在完成了两书之后,不到一年,终因心力交瘁而去世了。《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则在他去世一年后出版,朝廷颁旨授其"内阁中书衔",由胞弟李有棻再请旨授正二品的"资政大夫"。

这两部著作,他都完整地誊写了三次草稿,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上海石印成书,是为两书的第一次出版。第一次出版后,又花了整整十年的工夫,李有棠对两书作了大量的补充、修正。他决定这次在家中雇工刻印,由他亲自指导和校对。所以这个家藏版不仅内容上更箱审,而且做工准确,印刷精美。全部印成并发行于光绪三十年,也就是1904年,是为两书的第二次出版。两书发行之后,颇受社会上和学术界的重视,曾先后被收进《七种纪事本末》和《九种纪事本末》里,与宋人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和明人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等名著并列在一起。李有棠的姓名也列入了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辞典》里。这两部书并于八十年代初期先后由中华书局点校出版,先人的心血受到了后世的尊重,这是最可贵的继承和发扬。

朱益藩是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光绪庚寅年的翰林,累官至湖南正主考,陕西学政,上书房师傅,考试留学生阅卷大臣。曾任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著名的书法家。

朱益藩在1892年,光绪十八年的散馆中,取一等中馆元,初授翰林院编修,翌年派为奉天乡试同考官,后升任詹事府詹事,授湖北省乡试、会试副考官,光绪二十一年任翰林院侍读,二十三年大考翰詹科道获第一名,擢任翰林院侍读学士,钦命在南书房行走,兼充经筵进讲大臣,入值南书房、轮值养心殿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进讲,历任湖南乡试,会试正考官。光绪二十七年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光绪二十八年为南书房行走,授为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浙江省乡试、会试正考官,光绪二十九年任陕西学政,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奉谕调补闽布政使,9月奉谕为山东提学使,光绪三十三年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南书房行走。1907年12月25日调宗人府府丞,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派充廷试赴日、赴欧游学毕业生监考官及阅卷大臣,1909年,也就是宣统元年被钦命为廷试游学生阅卷大臣;1911年(宣统三年)授副都御史,后授毓庆宫授读,毓庆宫行走、少保、太保、赏紫禁城骑马、乘坐二人暖轿、诰授光禄大夫、赐谥"文诚"。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师傅"即末代帝师。还是江西历史上出任全国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总监督的第一人。

由此可见,清代的袁州在政治以及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均开创了一派繁荣昌盛的兴旺气象,不仅如此,以文廷式为代表的政治家、文学家们,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敢于仗义执言,挺身而出,大声疾呼,支持变法,以强国体,真切体现了鄱阳湖人敢说敢做,勇于担当的坚强品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1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谢谢编辑老师将序号调整一致,谢谢。辛苦了!

余明然   2020-05-13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