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明然的头像

余明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25
分享
《鄱阳湖文学背影》连载

第一十六章 五代十国(三)

说完了卢光稠、危全讽他们那些人杰,我们再来说说刘江东和曾文辿他们这两个堪舆大师,他们俩都同是杨筠松杨救贫先生的门下弟子。

刘江东,晚年号刘白头。于都上老代的上牢,今天的于都县葛坳乡人。公元884年杨筠松黄巢破京城,避难江南,应虔州节度使卢光稠之请葬母,任卢光稠参军的刘江东,因为崇慕杨公堪舆神术,遂与同乡曾文辿一起杨筠松为师,从游其门。

《于都志·刘江东传》载:刘江东,名白头,本刘韶后。上世有知虔州者,遂家于都上老。唐末,杨筠松黄巢之时,至虔州。江东同曾文辿等传述,而杨与曾俱各著文字,惟江东稍有口诀,其裔孙谦,为宋吏部郎中,知袁州事,又著《囊金》七篇,曰星、龙、穴法、应案、四首、水城、明堂、水口,词旨明达,云囊金者,宜春韩犟所提也。今江东与谦事旧志皆登,而家簿亦与之俱存。故著之。

刘江东是杨救贫先生的主要传人和杨公堪舆理论实践的主要记录者之一,为杨公堪舆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著有《三宝经》一书传世。刘江东传道,不拘姓氏,好学者则传之。刘江东去世后,葬在上老村下山虎形,,与其父同葬,坟墓至今保存完好,惜其后人重修坟茔时误改了碑向,坟墓右侧已生白蚁。刘江东故乡、广东丰顺等地还保留有刘江东所勘定的阴阳宅,至今乃兴旺发达。

曾文辿号逸真,江西于都葛垇小溷村人。其父曾德富曾文遄、弟曾文迪,文辿排行二。后梁贞明丙子年,曾公与诸徒袁州万载觐丘山,也就是天的宜春万载县,堪得肖形五牛饮水穴,穴结池心,授指谓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记。时值腊月,果卒。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后经数年,其徒于豫章复见文辿师,惊其未逝,之后遂启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师尸解,真成地仙矣。先生《寻龙记·八分歌》俩卷行世。

因为在之前我已经专门就堪舆学的宗师杨救贫做了详细的阐述,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言刘江东和曾文辿的堪舆事例了。世在堪舆学方面,一律尊杨救贫、曾文辿师徒以及定南县的赖布衣、宁都翠薇峰金精洞廖金精四个人为风水形派”的四大祖师这是就五代时期的堪舆学方面的文化群体来阐述的。下面,我再就那一时期里的文学群体做一个较为详细的陈述。

王定保唐末昭宗光化年间进士,南昌人。其生平事迹,人们知道得很少。他早年曾与安徽的曹松隐居庐山,唐光化三年进士第,随后南游湖湘,任容管,也就是今天的广西南宁巡官。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避难”于广州,在节度史刘隐处为幕客。公元917年,刘隐去世,其弟刘龑图谋称帝,建立南汉国,担心王定保不服从,于是派遣他出使荆南。当他完成使命返回时,刘龑已登基做了南汉皇帝。为了安抚王定保,刘龑派大臣前往迎接,主动告诉他称帝建国的事情。王定保没有表示反对,但对故意把他支使开的做法很不满,因而讥讽道建国当有制度,吾入南门,清海军额犹在(这是指唐朝节度使匾额还在堂上挂着),其不见笑于四方乎?刘龑知道后苦笑说:朕备定保久矣,而不思此,宜其讥矣。王定保此后一直在南汉国任职,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善文辞,曾写过一篇《南宫七奇赋》,一时称为绝伦。他雅好著述,老而弥笃,《唐摭言》一书就是暮年时期的品,一共有十五卷传于世。

定保著《唐摭言》细记大量唐代诗人文士的遗闻佚事,多记那些正史所不详述者。晚清官员、文史学家李慈铭曾经在《越缦堂读书记》指出唐人登科记等尽佚,仅存此书,故为考科名者所不可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唐摭言》述有唐一代贡举之制特详,多史志所未及。其一切杂事,亦足以觇名场之风气,验士习之淳浇。法戒兼陈,可为永鉴。唐代贡举制度和士人参加贡举的活动,以及有关遗闻佚事,唐代诗人的零章断句为别集失载者,也多赖此书保存。

可见,王定保的《唐摭言》不啻是一部真正的属于志书类型的,文学野史性质的宝贵文学资料,为我们全面真实地了解唐代文学艺术界的状况,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

《唐才子传》载:彬,筠州高安人。自幼苦学,属末岁离乱,随计不捷,南游湖湘,隐云阳山数年,归乡里。时南唐李镇金陵,旁罗俊逸,名儒宿老,必命郡县起之。彬赴辟,知昪欲取杨氏,因献《画山水诗》云须知笔力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顿难。昪览之大喜,授秘书郎。保大中,以尚书郎致仕归,徙居宜春。李璟以旧恩召见,赐粟帛官其子。

沈彬初经,与韦庄、杜光庭、贯休等,俱避难在蜀,多酬酢传唱。彬临终,指葬处示家人窆,果掘得一空冢,有漆灯青荧,圹头立一铜版,篆文曰佳城今已开,虽开不葬埋。漆灯终未灭,留待沈彬来。遂窀穸于此。有诗集一卷传世。彬第二子延瑞,性坦率,豪于觞咏,举动异俗,盛夏附火,严冬单衣,或遇崇山野水,古洞幽坛,竟日不返,时人异之,呼为沈道者,士大夫多邀至门馆。一日,邑宰戏问何日道成廷瑞即留诗曰何须问我道成时,紫府清都自有期。手握药苗人不识,体涵仙骨俗争知。”邑宰惊谢。后浪游四方,或传仙去也。

孙鲂,江西乐安人,为五代时期南唐的著ming诗人。他虽然出身贫寒,但从小聪明好学。唐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僖宗逃往成都,都官员外郎郑谷避隐故乡宜春仰山书屋。孙鲂慕名前往仰山书屋,拜郑谷为师。孙鲂的诗颇似郑体,清婉明白,不过分追求华丽辞藻,民间俚语皆能入诗,此后,遂以诗于世

唐景福元年,杨行密任淮南节度使,苏州、扬州、金陵一带虽经战乱,依然是一派繁华景象。诗人沈彬、李建勋先后来到金陵,此时,孙鲂参与射策考试,被杨行密命为都官从事。孙鲂便邀约、李建勋一起结为诗社,经常一起饮酒唱和。吴天祚三年十月,也就是公元937年,镇守金陵的徐知诰(李昪)废吴帝,改国号为南唐,并招揽人才,不少文人逸士宿儒尽皆所用孙鲂被授以宗正郎。

孙鲂一生著有诗集五卷,今散佚。《全唐诗》中存其诗30首,词5首,句4条,杂曲歌词5首。其《题金山寺》《甘露寺》二首脍炙人口。镇江的金山寺为润州ming的寺庙,历代的骚人墨客在那里题咏甚多,自从唐代的张祜在金山寺吟出了“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的名句后,之后,便没有人敢再来题咏了,直到孙鲂在寺前吟出了:万古波心寺,金山名目新。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过橹妨僧定,惊涛溅佛身。谁言张处士,题后更无人”一诗,人们被诗中的“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的佳句所折服,无不为孙鲂叫绝,认为骚情风韵,不减张祜。元代辛文房编纂的《唐才子传》列有孙鲂传介。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五代十国时期,鄱阳湖流域的文学风潮依然不减之前的劲头,创作成果迭出。撇开刘江东,曾文辿等人的堪舆学著作不计算在内,仅凭王定保的《唐摭言》一部,孙鲂的《题金山寺》诗一首,就足以独步当时,傲视群雄,尽管鄱阳湖文学的身影让人看上去,稍呈势单力薄之态,但她足以证明在那一时期里的自信与坚定,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

总之,由董源、巨然、徐熙、李颇、王定保、沈彬、孙鲂、宋齐丘、卢光稠元德昭钟传危全讽、谭全播、刘江东、曾文辿等人组成的,鄱阳湖地域文化的方阵及其地域文学的方阵,在五代十国时期的鄱阳湖大地上,架起了一道属于鄱阳湖人自己的亮丽文学风景线,闪耀在历史的时空里,熠熠生辉!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1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谢谢编辑老师将序号调整一致,谢谢。辛苦了!

余明然   2020-05-13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