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字亨父,人称文白先生,江西省樟树市人。少即聪颖,过目成诵,善诗能文,作文师宗颜延年、谢灵运。历官至翰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颇有政绩,后以疾归。是元代的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父早逝,其母熊氏为了培养范梈成才,孤独寡居一生。
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范梈作客京师,驰名于朝廷官吏之间,御史中丞董士选聘其为家庭教师。后由朝臣推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任满后,由御史台提升为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一职。他在任时,不畏风寒瘴疠,巡历偏远地区,兴学教民,审理冤错积案,颇有政声。政余之时,他利用自己手中的笔为老百姓疾苦鼓与呼,例如,福建文绣局常借给皇上绣衣袍为名,随意征集老百姓家的女子无偿地当绣花工,范梈为此事专门写了一首诗,揭露文绣局的腐败,廉访司拿去向上报告,很快取缔了文绣局。自己则不谋私利,粗茶疏食,淡泊如水。旋迁江西湖东道。随后,又由御史台提升为福建闽海道知事。范梈对母亲十分孝顺,在外做官,不能侍奉年老多病的母亲,便多次上书朝廷请辞回家,没有得到批准。
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朝廷任范梈为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范梈因母亲病重拒不赴任,回到家乡清江母亲的身边。这一年,范母病亡,他十分悲痛,抑郁成疾,于次年10月病逝,终年59岁。
吴澄为其撰写了碑文,把他比作东汉时的梁鸿、张衡、赵壹、郦炎等一批正直的君子。并称赞他说:“若亨父,可谓独立特行之士矣。”
范梈的散文远学秦汉,其诗好为歌行古体,学颜延年、谢灵运等人,诗多趣而高妙。他的诗多写日常生活和朋友来往应酬。但也有一些作品涉及社会现实,如《闽州歌》描写了民间疾苦,《社日》也写了社会习俗。在风格上比较多样,而以冲淡闲远为时人所称道。
虞集称他的诗:“如唐临晋帖,终未逼真。”揭傒斯在《范先生诗序》中则说他的诗“如秋空行云,晴雷卷雨,纵横变化,出入无联。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瘦骨嶙嶒,神气自若。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四顾无人,一碧万里,差可仿佛耳。” 后人则说“徯斯之语虽务反虞集之评,未免形容过当。然梈诗格实高,其机杼亦多自运,未尝规规刻画古人,固未可以‘唐临晋帖’一语据为定论矣。”范梈诗中有一些句子,如“雨止修竹闲,流莺夜深至”等,他自己非常得意,也得到吴师道、陈旅等人的称赏。他有些诗,如《看东亭新笋》,写得自然而有新意。
范梈一生著有《燕然》《东方》等稿20卷,后人辑为《范德机诗》《木天禁语》两书传世。《范德机诗》共7卷,辑诗557首,诗题中多用"访、题、赠、寄、和、谒、奉、悼、省亲、书怀、咏古、登山、临水……之词,内容多为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及应酬之作,但也有部分表达了他处世的廉正态度。
范诗的绝句、律诗有唐诗特色,具乐府味道,风格多样,语言洗炼,意境清奇,时人评说:“范诗如绝色妇人,说尽脂粉,与人斗妍,故无有及之者”。《木天禁语》为诗话,论诗讲究篇法、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谓之六关。
近年来,有少数的鄂籍学者认为范梈是恩施人,他们的理由有以下几点,一是元史载范梈为清江人,但并未言明是江西的清江人还是湖北的清江人;二是因为恩施一带的古称,也是叫做“清江”的;三是江西的清江,在元代并不是叫做清江,而是被称作临江路的。
据此以上三条而言,前面的两条,论据不足,是根本不足以推翻范梈是江西清江人的观点,而唯有第三条才有点意思,但这条意见却有明显的不实之处,樟树市,自南唐以来就一直名叫清江,只是到了上世纪的1988年这才改叫樟树的,毫无疑问,樟树市在元代时亦是被称做清江的。元代的临江路,则是一个比较大的行政概念,元时的临江路下辖有清江县、新淦县、新渝三县,因此,可以看出清江从来就没有改过名字。另据《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权威书籍载,应该认定范梈为江西省清江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樟树市人,因为和他关系密切的朋友傅若金、虞集等人也都是临江路的清江县人,就足以证明范梈是樟树市人无疑了。
陈汝言,字惟允,号秋水,临江路清江县人,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后随其父移居吴中,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他能诗,擅山水,兼工人物。与兄陈汝秩齐名,时人呼他们兄弟二人为大髯、小髯。
陈汝言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近宗赵孟頫、王蒙,行笔清润,构图严谨,意境幽深。与王蒙契厚,传说王蒙在泰安时,曾面泰山作画,随兴所至,不时加笔,一幅图画了三年。陈汝言正巧来访,时遇大雪,他便用小弓挟粉笔弹在画上,将图改作雪景。王蒙叫绝,以为神奇,遂改题为《岱宗密雪图》。
陈汝言风流倜傥,有谋略,张士诚据苏州尝参与军事,明洪武初官济南经历,后受胡惟庸案所累被杀,临刑犹从容染翰,人谓之画解。
陈汝言有《荆溪图》《百丈泉图》《仙山图》《罗浮山樵图》《雪景山水》《密山柴门》等作品传世。
杜本,字伯原、号清碧,临江路清江县人,元代文学家、理学家,学界称清碧先生。是元朝比熊禾晚一代,寓居武夷山的另一位理学大师。博学能文,留心经世。与人交,尤笃于义。工篆隶。吴越岁饥,本上救荒策。大吏用其言,米价顿平,遂荐于武宗。召至京,已而去,居武夷山。文宗即位,再徵不起。惠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复称疾固辞。所编五声韵,自大小篆、分隶、真、草以至外番书及蒙古新字,靡不收录。工楷隶,楷书结体谨严,全具八法。隶书学汉阳馥碑。画墨牛、蒲萄甚可观,亦善山水。卒年七十五,终于家。据《图绘宝鉴》《元史本传》《辍耕录》《书史会要》等书载, 本尝辑宋遗民诗为谷音一卷,鉴别极精,自著有《清江碧嶂集》一卷,均《四库总目》传于世。时有敖氏舌法十二首,杜本又增二十四图,列彩图方药,撰成《敖氏伤寒金镜录》,是为我国最早之舌诊专著。
杜本因得罪权贵而遁居武夷山,在武夷山学友詹景仁的帮助下,于星村镇黄村附近构筑了“思学斋”、“怀友轩”,号为“聘君宅”,并亲撰《怀友宅记》,说明是为了怀念京师那些有厚交的海内名士而命名的。他携妻儿读书其中,怡然自得,旦夕与詹景仁等人“剖析疑义”。聘君宅虽非巨构华堂,却因主人高蹈的品行和渊博的学识而为世人所瞩目,声名远播,前往拜访的名流、学者络绎不绝,以至“天下名流以事过闽者皆造庐请益”。杜本在武夷山寓居30多年,读书著述,终其一生,撰写了《四经表义》《六书通编》《清江碧嶂集》等书,还收集了宋末遗民29人诗文百篇,题为《谷音》。他在究学之余,偶尔为诗,因而赢得了文学家的声誉。当时崇安最具才华的蓝仁、蓝智两兄弟慕名师之,一意为诗,成为闽中著名的诗人,开“闽十子之先”。
据此可见,由揭傒斯、熊朋来、熊梦祥、范梈、陈汝言、杜本等人组成的清江丰城文学阵营是一个寓文化及文学艺术、绘画、教育、音乐、史志为一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文学方阵,为元代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