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明然的头像

余明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09
分享
《鄱阳湖文学背影》连载

第六十九章 清代抚州篇(1)

    我们一路翻山越岭,从虔州的大山深处溪涧、山冲里逶迤而来,来到了奔流不息的抚河岸边,行走在了素有“才子之乡”的红壤沃土之上,仿佛迎面看到了李绂黄爵滋谢文洊蔡上翔王谟王聘珍纪大奎曾燠乐钧吴嵩梁陈用光陈孚恩杨希闵龙文彬吴宏揭暄等人正从历史的烟云深处朝我们走来。

李绂是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荣山镇人。我国清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理学家、诗文家、方志学家、藏书家。他于康熙四十八年,初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迁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雍正帝继位之后历任吏兵二部侍郎、广西巡抚、直隶总督,曾经一度受到弹劾,被罢官下狱。乾隆帝继位后,授户部侍郎、补太子詹事,历任光禄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去世,时年七十五岁。

李绂少时虽家境但是他自幼聪颖,读书目成诵,好学不倦,有神童之誉。十岁能诗,十二岁即与里诸先生结诗社唱和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举江西乡试第一,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迁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武科会试正、副主考官,云南、浙江乡试正考官等职。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升内阁学士,不久兼任左副都御史。

从仕途上来看,李绂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担任会试副考官。因落榜举子聚众至寓所闹事,遭御史舒库弹劾,朝廷以隐匿不奏的罪名了他的贬至永定河河工。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正月,李绂奉召回京复职,任吏部侍郎。因不肯为大将军年羹尧之子年富等人捐造营房给予从优,为年羹尧所嫉,改充经筵日讲官。六月,赴山东负责督促漕运。七月,任兵部侍郎。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4月,任广西巡抚。到任后,惩贪肃暴,勤政爱民。土苗畏威感德,竞相释怨言和,广西边地得以安定,受到雍正嘉奖。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8月,李绂被任为直隶总督,翌年3月到京就任。那年恰大水,民多死亡。根据实际情况果断下令各地开仓救灾,然后上书朝廷,为自己擅自开仓出谷请罪,雍正认为他做得对,免予处分。后在朝廷中,多次上疏弹劾田文镜横行乡里,贪赃枉法,祸害百姓等,田文镜则反告李绂结党营私,后改调工部侍郎。雍正五年(1727年),被诬为庇护私党受劾,议罪21款,被革职交刑部审讯。身系狱中,日读书饱啖熟睡,同狱的甘肃巡抚称他“真铁汉也”。两次决囚,雍正命缚至西市,以刀置颈,问:“此时知田文镜好否?”对曰:“臣虽死,不知田文镜好处”。刑部查抄他的家产,发现室内简陋,别无长物,甚至夫人的首饰,都是铜制品,根本不像达官显宦的家属。雍正这才相信他的清廉,将其赦免。出狱后,奉敕主修《八旗通志》《广西通志》《畿辅通志》等。闭门谢客,专心著述,历时八年。

乾隆帝继位,授李绂侍郎衔,管户部三库。十月,补户部侍郎。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5月,因荐人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受朝廷斥责,降两级调用。后补太子詹事,充三礼馆副总裁。二年,公元1737年母忧归。四年,公元1739年,守母丧时与县令李廷友同捐资创办“青云书院”,并亲自主持教席,一时天下名士云集,使得“才乡”教育雄风得以重振。六年,公元1741年,先后“明史纲目馆”副总裁、补光禄卿、江南乡试主考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八年,公元1743因病告老。回来后,住在抚州城内上桥寺边的石芝园,也就是天的文昌桥上沿河路那里一度担任兴鲁书院山长,并亲自讲学。

李绂算得上是一位集史学、理学、文学、方志学、藏书于一身的名儒大家。

在从政之余,勤於治学,尤通史学,精研历史,对王安石变法研究较深所作《书

李绂理学方面的成就也较高崇尚陆象山之学,精研理学,集江西诸先正之长,论学以躬身实践为主,而归之于匡时济世。著有《陆子学谱》20卷、《朱子晚年学谱》20卷、《阳明学录》,力图调和朱陆“尊德性”与“道问学”之说。诗文有《穆堂类稿、续稿、别稿》百数卷。在学术上,他是清代著名陆王派学者。梁启超盛赞其为:“结江右王学之局的人”;而钱穆誉之为:“有清一代陆王学者第一重镇”的美名。其培养提拔了诸如全祖望、厉鹗、钱陈群、顾栋高等著名人物。

李绂才思敏捷,作诗动笔如飞。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亦是独领一代风骚。杨希闵《乡诗摭谭》中称其“古文直达肝膈,无所缘饰”,“诗有才气,凌厉无前,尤工次韵,挥斥如意……”吴越间诸名士皆为叹服。清朝著名文学家王士祯称李绂有“万夫之禀”。全祖望称他“尽得江西诸先正之裘治”。诗歌代表作有五言长古风:《峡江舟中望东岸诸山》。

李绂对方志学研究颇有见解,在方志编纂及方志理论研究方面也很有成就。毕生著有《春秋一是》20卷。奉主修了《八旗通志》,任广西巡抚时,在任主修《广西通志》《畿辅通志》《汀州府志》,归家守孝期间,又主纂《临川县志》,为方志撰序四十余篇。自撰过《西江志补》《抚州续志》。对方志的性质、体例、章法、功用、文辞等在理论上有较为完整、严密的阐发。他提出“志,固史之属也”,一反传统的方志属地理书之说,这一见解虽有缺陷之处,但对扭转明以后之文弊,提高典籍之地位大有作用。他提倡方志编纂应“以诸史为宗”,“悉按列史时代统辖”,认为修志须突出其“籍征考”、“资援据”,“ 纂言记事,必载原书”之特点,切忌浮华空疏。李绂的方志理论有其独到精辟之处,为乾嘉时方志学的正式建立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其纂修的《八旗通志》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查阅了内廷大量档案,走访了众多皇戚贵胄。在此基础上,从雍正五年,公元1727开始编纂,至乾隆四年,公元1739,历经13年时间,终于成书。初集250卷,二集256卷(包括卷首12卷),分八志(旗务、土田、营建、兵制、职官、学校、典礼、艺文)、八表(封爵、世职、八旗大臣、宗人府、内阁大臣、部院大臣、省直大臣、选举)及列传三大部分。《八旗通志》集满族档案、图书之大成,为后人了解、研究和发掘清朝前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凭证。

李绂在京期间居于宣武门南,家有书楼名叫“紫藤轩”,内中书有5万卷之巨素以藏书甚多而动天下。是清代有名的藏书家。

黄爵滋抚州宜黄县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积极倡导禁烟的先驱者之一,与林则徐、邓廷桢等均为清代的禁烟名臣。

道光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以直谏负时望,遇事锋发,无所回避,谏言屡被采纳。十五年,特擢鸿胪寺卿。诏以爵滋及科道中冯赞勋、金应麟、曾望颜诸人均敢言,故特加擢任,风励言官,开忠谏之路,勉其勿因骤得升阶,即图保位,并以诰诫臣工焉。寻疏陈察天道,广言路,储将才,制匪民,整饬京城营卫,申严外夷防禁六事,又陈漕、河积弊,均下议行。

时英吉利船舰屡至闽、浙、江南、山东洋面游奕,测绘山川地图。爵滋疏言:“外国不可尽以恩抚,而沿海无备可危。”十八年,上禁烟议疏曰:“窃见近年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洋也。盖自鸦片流入中国,道光三年以前,每岁漏银数百万两,其初不过纨袴子弟习为浮靡。嗣后上自官府搢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道,随在吸食。粤省奸商沟通兵弁,用扒龙、快蟹等船,运银出洋,运烟入口。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十四年至今,渐漏至三千万之多;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万两。以中土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年复一年,不知伊于胡底。各省州县地丁钱粮,征钱为多,及办奏销,以钱为银,前此多有赢余,今则无不赔贴。各省盐商卖盐得钱,交课用银,昔之争为利薮者,今则视为畏途。若再数年,银价愈贵,奏销如何能办?积课如何能清?设有不测之用,又如何能支?今天下皆知漏卮在鸦片,而未知所以禁也。夫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洋之烟自不来矣。宜先重治吸食,臣请皇上准给一年期限戒烟,虽至深之瘾,未有不能断绝者。至一年仍然服食,是不奉法之乱民,加之重刑不足恤。旧例吸烟罪止枷杖,其不指出兴贩者,罪止杖一百、徒三年,俱系活罪。断瘾之苦,甚于枷杖与徒,故不肯断绝。若罪以死论,临刑之惨急,苦于断瘾之苟延,臣知其原死于家而不原死于市。况我皇上雷霆之威,赫然震怒,虽愚顽沉溺之久,自足以发聋振瞶。皇上之旨严,则奉法之吏肃,犯法之人畏。一年之内,尚未用刑,十已戒其八九。已食者藉国法以保余生,未食者因炯戒以全身命,止辟之大权,即好生之盛德也。伏请饬谕各督抚严行清查保甲,初先晓谕,定于一年后取具五家互结,准令举发,给予优奖。倘有容隐,本犯照新例处死,互结之家照例治罪。通都大邑,往来客商,责成店铺,如有容留食烟之人,照窝藏匪类治罪。文武大小各官,照常人加等,子孙不准考试。官亲幕友家丁,除本犯治罪外,本管官严加议处。满、汉官兵,照地方官保甲办理;管辖失察之人,照地方官办理。庶几军民一体,上下肃清,漏卮可塞,银价不至再昂,然后讲求理财之方,诚天下万世臣民之福也。”疏上,上深韪之,下疆臣各抒所见,速议章程。

先是,太常寺少卿许乃济疏言,烟禁虽严,闭关不可,徒法不行,请仍用旧制纳税,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吸食罪名,专重官员、士子、兵丁,时皆谓非政体。爵滋劾乃济,罢其职,连擢爵滋大理寺少卿、通政使、礼部侍郎,调刑部。十九年,廷臣议定贩烟、吸烟罪名新例,略如爵滋所请。

林则徐至粤,尽焚趸船存烟,议外国人贩烟罪。英领事义律不就约束,兵衅遂开。二十年,命爵滋偕左都御史祁俊藻赴福建查办禁烟,与总督邓廷桢筹备海防。洎英兵来犯,廷桢屡挫敌于厦门,上疑之。爵滋与俊藻方至浙江按事,复命赴福建察奏。疏陈:“廷桢所奏不诬;定海不可不速复;水师有专门之技,宜破格用人。”具言战守方略。又言浙江为闽、粤之心腹,与江苏为脣齿,请饬伊里布不可偏听琦善,信敌必退。及回京,复极言英人劳师袭远不足虑,宜竟与绝市,募兵节饷,为持久计,以海防图进。既而琦善在粤议抚不得要领,连岁命将出师,广东、浙江皆不利。二十二年,英兵由海入江,乃定和议于江宁,烟禁自此弛矣。寻丁父忧去官。

爵滋以诗名,喜交游,每夜闭阁草奏,日骑出,遍视诸故人名士,饮酒赋诗,意气豪甚。及创议禁烟,始终主战,一时以为清流眉目。所著奏议、诗文集行于世。

黄爵滋在文学上也极有建树,以诗文著称。诗作丰富,尤擅五古,典雅淳厚,格调高昂,经常与在京名士交游唱和,写下不少反映现实生活之作。他宗奉北宋大文学家黄庭坚,肯定“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的自成一家的创新精神,并撰写《黄山谷诗评》,纵横捭阖言说、全面透彻论析其用典艺术、艺术境界、文法结构、诗歌风格,影响深远。《晚晴簃诗汇》称其“诗循杜、韩正轨,纵横跌宕,才气足以发其学”,并收录其诗20余首。一生著有《黄少司寇奏疏》30卷,《海防图》2卷、附表1卷,《仙屏书屋文录·初集·二集》26卷,《仙屏书屋诗录·诗集·后录·二集》34卷,《戊申楚游草》1卷等,并刊行于世。

谢文洊江西省抚州市南丰人,字程山,我国清初时期著名理学家。

少年时,谢文洊在舅父家得朱熹晚年时论著,便爱不释手,时刻细读精研其文对他后来治学态度影响甚大。21岁时,其父谢天锡在广昌县香山筑舍,命谢文洊与兄弟在此读书,研习应举学业。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他应乡举未中,遂厌薄举业,渐生出世之志。十七年,明朝灭亡,他毅然尽弃举业,入香山学禅。29岁时,研读了陆九渊《象山集》,始志于儒。复读王畿《龙溪集》与王守仁《王文公集》,遂与友研讨良知之学,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前后皆备于今”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在新城,也就是天的黎川神童峰大兴讲会,他在与人辩论时,讲友王圣瑞影响,罗钦顺《困知记》,转学,于是专心研习。39岁时,他在南丰县城西建“程山学舍”,设“尊雒堂”,李萼林、邵睿明等亦讲学其中,后皆折节弟子。时称“程山学派”,被誉为“江西理学之宗”。与髻山宋之盛、翠微峰魏禧等聚论甚密,并称“江西三山”。谢文洊的理学,魏禧的经术文章,宋之盛的气节被推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之祖。

谢文洊治学严谨,躬行实践。以“畏天命”为宗旨,以诚信为本,以识仁为体,以经世为要,以二程上承濂溪下启关、闽为法式授徒,人们刮目相看。同乡士子、友人甘京、黄熙、封睿、曾曰都、危龙光、汤其仁等均拜谢文洊为师,时号“程山六君子”。其祖父辈谢退思、老辈名士李淑旦、大司马汤来贺都视谢文洊为师,谢文洊固辞,只好将子送至谢文洊门下求学。南丰县令张黼鉴也说:“但得见秋水先生幸耳。”他与星子宋之盛、宁都魏禧、彭任等过从甚密。康熙四年,公元1665夏,谢文洊、魏禧、宋之盛在程山学舍大举讲会,广论程朱理学,听者甚众,“四方远近之游而过之者,殆无不知有程山谢子之学”。宋之盛亦叹道:“不到程山,几乎枉过一生矣!”时人认为“西江之学不入于岐趋者,乃程山之力”。

文洊深受客观唯心主义影响,认为治学、创作都要替天行道,必须诚心诚意。在文论上,继承了韩愈“文以载道”的观点,注重文章的思想内容。其文立意深远,文笔朴实;其诗好发议论,感情真实。倡导“明体适用”之教育。认为以天下为己任者,不可无智,而智“禀于天”而“得之于学”。而学须经“自共学以至于立、立而至于权”三个阶段。既不能“凌节而施,也不容画地而限”。学不至权,则才不足以御变;未达于立,而急于用权,则将以义为利。重视经史之学,尤强调躬行实践。认为“学明理于经,而习事于史。史与学居十之六,而阅历锻炼又居其四”。在修养上,以主敬、自省为功夫。认为“为学之本,畏天命一言尽之矣。学者以此为心法,注目倾耳,一念之私,醒悔刻责,无犯帝天之怒”。

谢文洊毕生著有《谢程山集》18卷、《读易绪言》2卷,《风雅伦音》2卷,《左传济变录》2卷,《大臣法则》8卷,《初学先言》2卷,《学庸切己录》、《中庸切己录》、《大学切己录》、《程山十则》、《程山问答》、《程山先生日录》及《兵法类案》等传世。《四库全书总目》中收有其《明学遗书》56卷,《谢程山文集》18卷。康熙二十年,过世,时年六十七。

纪大奎是抚州临川龙溪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数学家。大奎幼涉群籍,从父学《》,父嘱其牢记《易》中的“独慎”书之于壁还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慎斋”,朝夕诫励自己。 

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经选拔都,四十二年1777拔贡,四十四年1779登顺天乡试举人,任《四库全书》馆誊录。其道德文章受到人们称赞,京中有个大官想请他当家庭教师,答应荐他进翰林院或内阁做官,他秉性耿介,坚辞不就。五十一年,出任山东商河县知县,后调丘县、昌乐、栖霞、福山、博平等县,均能廉政爱民,轻徭薄赋,深受各地民众爱戴。后因父丧,辞官归里,在家潜心著述。

嘉庆十一年1806复出,奉命赴四川什邡县任知县。那里的社会秩序非常混乱,他大胆采取怀柔政策,办学校,兴教化,振风气,修水利,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严惩盗匪淫赌,奖励勤劳耕织。在任十余年,“岁皆大熟”,县邑大治。政绩闻于朝,提升为重庆府合州天的重庆市合川区任知州。他的足迹所到之处,颇有政声,民叹服。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1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谢谢编辑老师将序号调整一致,谢谢。辛苦了!

余明然   2020-05-13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