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中客的头像

云中客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2/10
分享
《走向仕途》连载

第六十一章

六十一

到了村口的那棵大槐树就算进镇了。还不到十二点,没有什么风,阳光不动声色亮晃晃地照着,但并不是十分的热。没有了城市里的郁闷和喧嚣,村庄让人感到很畅快静谧,天空是那么高远,朵朵白云点缀在蓝天上煞是好看。杨辉注意到镇上不少人家没砌院墙,门口旁边有石碾子,碾子前面有很大的菜地,用棉花秸子或玉米秸子或者圪针棵子围成栅栏以挡家禽,菜地中间栽着一两棵梨树或者核桃树、桃树。梨树上结着小小的青梨。几只母鸡簇拥着一只公鸡聚在树荫下自在地扒拉着虚土,寻觅食物。碾盘下面卧着的小猫小狗,听不见鼾声却也相安无事。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有石头砌的猪圈,有一两头肥猪侧躺在猪圈的凉台上不时发出熟睡的鼾声。满眼都是很纯朴的田园色彩,连阳光和空气中都氤氲着泥土和植物的味道——如果你仔细嗅嗅鼻子,还依稀可辩有股芳香、腐殖物和动物尿屎的气味。多么熟悉的沁人心脾的味道啊,这让杜怀诚感到无比的自然和亲切。

但即便杜怀诚一直在农村长大,他也觉得这个村镇田园趣味来得有点儿太“古朴”有点儿太“纯粹”了一些,世外桃园的意思太浓了。思着想着他忽然就冒出一个念头:如果眼睛没有看到路边的电线杆,谁敢说宋元明清时代夏季的某天某地不正和此刻的氛围仿佛呢?想到这里他心中就漾起了他习惯有的浪漫怀古情结,有点不知今朝是何年身处何地的感觉。他不由得想起了东晋的陶渊明《归园田居》里的诗句来,不知不觉朗诵出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声音低沉忧郁,却多了一份感伤。

杨辉说:“听听,我们的大诗人有感触了。”

杜怀诚拍拍头,返回现实中,他想也许是因为这镇子太小了,又远离城镇,地处偏僻,少了现实社会更多的搅扰才独有了这份纯朴气息。但马上他又想起年节时的见闻,不觉叹了口气,也许没有多少日子,这里的古朴和静谧,这里的一切都会被现实的浮躁和近利冲击的烟消云散。

怀诚家早砌了红砖到顶的新房子,就在镇子西头,以前小南街的老房子和邻居对换了宅基给早几年结婚的哥哥砌了五间,就在紧邻大队部的西边。几人过了小南街往西拐时,杨辉突然讶然地轻叫了一声。大家看过去,就在前面不远处路边的一个茅厕里,一个女子正在里面蹲着撒尿,茅厕就在猪圈的一角,围墙没有一米高,怀诚他们在路上就能看到她白花花的屁股。见高得胜他们几个过来了,那个女的赶紧提起裤子站起身,一边系着裤带一边侧过头来打招呼:“怀诚哥回来啦,还不到放暑假吗?”脸上绽出灿烂的笑,很自然,一点没有窘迫害羞的意思。——竟是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嗯呀!秀兰,回头到我家来玩啊!”杜怀诚高兴地响亮回答她。三人走出十几步,杨辉忍不住轻声说:“天啊,怎么就在路边上,也不怕人看见……”杜怀诚说这要什么紧,农村人没有那么多讲究的,都是习惯养成的。又说自己家的茅厕不是这样子的,这个你倒是不必担心。杨辉说你家的茅厕要是这样我憋死也不敢去的。

杜怀诚家一溜五间红砖到顶的瓦房,四间东厢房,院落很大,有八九分地,里面很是宽敞,院门东开临街。门外有几畦菜地,韭菜长势很好,豆角刚刚开花,几垵大蒜是惊蛰节里种下的,端午节前就要收获了,如今还没立夏,几垵大蒜正长势喜人,有的还长出了蒜苔。大门锁着。杜怀诚说他爹娘可能浇麦地去了,说着话就像变魔术似地从门框下面的流水道里掏出一串儿钥匙开了门。进了院子,推开屋门,顿时感到里面比外头阴凉多了。杜怀诚把大家的包收到一起放到炕尾,说你们先坐着喝点水,我去麦田里看看喊大人去。他从橱柜上的暖壶里倒了四碗白开水凉着,急忙忙地出去了。

喝过水后的杨辉好奇地在屋子里观察起来。屋子的北墙显眼的位置挂了毛主席像,画像两边是一幅对联,上联是“翻身不忘毛主席”,下联是“幸福常念共产党”,画的右下方挂着两个镜框,里面插着很多照片,隔着桌子,人物看得不大清楚,杨辉便要搬凳子站上去看,高得胜笑着对她说:“你这样子被人家看到了还以为杜怀诚家来了个疯丫头哩!”她听了一吐舌头,把已经跷上凳的一只脚赶紧拿了下来,顺势转身一屁股坐在上面。

几个人正在看着照片,杜怀诚吆喝着进了院门,后面跟着他的父母。他父母亲是浇麦去了,裤脚卷到膝盖,赤脚上还沾着没洗净的泥。杜怀诚几个同学的到来让父母很高兴。杨辉嘴儿甜,马上站起来喊了“伯父”、“伯母”。高得胜孙书增也起身跟着喊了。杜怀诚的父母还有些拘谨哩,笑咪咪地应了。两个人都是五十多岁的样子。怀诚娘要老伴赶快去厨房烧火,说别把三个孩子给饿坏了,早饭又没吃正经东西。

杨辉说,那我去给大娘帮忙。怀诚娘说,闺女你就安心歇着吧,听怀诚说你们在县城吃了碗腌肉面先垫补了一下,根本没有吃饱的,中午咱就尝尝大娘做的面条呀,肯定不比人家的味道差的。

杨辉说:“大娘,那我就跟您学学做面条的手艺。”

大家在院子里的树荫下支起小木桌,怀诚陪着高得胜、孙书增喝茶闲聊,怀诚娘和存德老汉开始做饭,杨辉跟在怀诚娘屁股后面转呀转的,唯恐漏看了一眼。怀诚娘边干边讲,她说这腌肉面可是咱新乡的名吃,和面可是有讲究的,通常是生面加精粉、食盐和碱面先和好,揉团,蒙上湿布放五六个小时才擀,这样的面有韧劲,易于擀薄切细,沸水出锅有光泽,面劲道滑润。这里面的窍门是配料要正好,碱面搁多了擀出的面就会发黄发硬,放的少了,面条不劲道,面和的要熟,软硬要恰到好处,这样擀出来的面条才会口感韧性十足。这和做汤面的面条做法稍有不同,做汤面和的面要软些,那样煮出来的汤面才更有面味。而腌肉面的面条要稍硬些,这擀面煮面都是要讲究火候的,最要紧的是这腌肉,这可是咱新乡的特产,咱家的腌肉是我去冬就弄好了的,有一种独有的咸香味。冬天腊月里准备了上好的猪肉,肉经过冰天雪地略冻一冻,先提前准备好大锅,烧好热水,将肉清洗干净,放到锅里加盐加煮肉专用的调料煮到八成熟。开锅前添加硝盐,硝盐添加可是个技术活,将硝盐放到铁勺中加上烧红的木炭形成剧烈燃烧,烧到一定火候快速浇到煮肉的锅里,这里要注意安全防火防烫伤,硝盐适量、掌握好火候。八成熟的肉切成小块备用。准备两个小锅一个上糖色,一个放少部分油烧热。上糖色时要先将炒锅擦干净炒热,倒入一些油,待油热后,放入白糖,随即用菜勺不断搅动,此时随油温升高,糖开始熔化起泡,待泡由大变小,油面全部翻起,色泽由淡黄变枣红或深红时,糖色即成。先将肉块放入糖色锅,上色。再放入油锅炸一会儿去除水分,炸好后,放入洗净晾干的瓮里,瓮的大小根据肉的量准备,放一层肉加一层大盐粒子(食盐也行,不过没那么好吃,也容易坏),别怕盐多。将肉全部放到瓮里后将翁放到避光阴凉处,放一段时间,几个月后再吃,咱山区群众技术好的能将肉腌对头一年,这样腌出来的猪肉,风味独特、香而不腻。做面时将腌肉加土豆(现在也有加上几根油菜的,有点绿色也挺好的)、豆角、粉条一起炖制成菜,粉条一定要用纯红薯粉的,那种土豆粉的不行,浇在沸水出锅的手擀面上,这样一碗腌肉面就算是做好了。

几个年轻人支棱着耳朵仔细的听着,他们想不到一碗普普通通的腌肉面竟然有这么多的工序,并且每一道工序都有对技术火候的把握。

工夫不大,腌肉面上桌,大家边吃边品评,说这面就是韧性、劲道,略微含碱味,腌肉香而不腻、再加上土豆、豆角、以及粉条炖制的卤菜,味道真是绝了,让人吃了一碗还想着下一碗,在县城面馆里吃的差太多了。几个年轻人除杨辉一个女生外,三个小伙子就像是在比着赛着的,每人整整吃了两大碗。

大家吃过午饭,怀诚问父亲下午干什么,自己和同学可以去帮忙。父亲说,麦地浇完了,这两天地里没什么活儿,一会儿我和你娘去菜园转转,有什么青菜顺便弄回来,你就别惦记了,同学们来一次不容易,你就多陪陪你同学,家里事不用你操心的。怀诚正和父亲说着话,那边杨辉叫他过去。杜怀诚就过去,“我想上厕所……”杨辉突然悄声对杜怀诚说。杜怀诚也压着嗓子说你到院子里上啊,又说:“我还是先去看看吧。”说着站起来出去到院子西南角猪圈那边察看。茅厕便在猪圈的两个角儿上,砖头垒砌成,上面还搭了石棉瓦,里面一个矩形的洞口,下面直通猪圈,人蹲在上面大小便,猪可以在下面吃屎喝尿。茅厕里倒是干净,他出来看看,两头猪在晾台上面对面侧躺着均匀地打着鼾熟睡,他就对跟在后面的杨辉说,去吧,注意圈里的猪。说完有些踌躇地走开了。他不大放心,怕圈里的两头猪起来了去抢吃屎尿,吓着了杨辉,她没上过这样的茅厕呀。

杨辉见杜怀诚走开了,便往茅厕走去。她慢慢解开裤带,褪下裤腰小心地蹲下身小便,刚才在晾猪台酣睡的两头大白猪醒了,听见有人撒尿的声音,呼地翻身站起来,一头顺着上猪道飞快地跑下,另一只更干脆,直接从晾猪台上跃身跳到圈坑里,肥硕的身子只一蹿,两只肥猪争抢着把头钻进了漏屎尿的洞口,猪头可劲的向上伸着,冲着杨辉吱吱吱地叫唤——跟她要东西吃呢。杨辉吓得“娘呀”大叫一声,一提裤腰赶忙站起身,她刚刚小便完。杜怀诚走过来,拿根玉米秸杆子把猪赶开了,对杨辉说:“怕什么?别让它们拱着就行,没事的,上吧!”

杜怀诚就忽然想起上初中的时候,晚上在玉亭看电影,回家的路上在小树林替金玲小便站岗,尽管环境不同,但事情是何其相似,只是人变了。她想起正月十七回省城的时候,金玲和自己坐在一起,车一开动她就把头靠在了怀诚肩上,吓得怀诚不敢动弹,下车时自己感到浑身酸疼,骨软筋疲。想起这些他就有些怔怔地了。

杨辉系好裤子,看杜怀诚还愣痴痴地背着她站在圈墙那儿,便说:“哎,好了。”一抹红晕悄然染上了脸蛋。杜怀诚惊觉似地“噢”了一声,慢慢转过来,对她说:“真是城里的娇小姐,还怕猪啊?”杨辉赌气地说:“我就是怕,你家的猪真好色!”说着自己嘻嘻笑着赶紧走开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