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秀娟的头像

冯秀娟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5/25
分享
《家园》连载

第六十三章

“人家老三活蹦乱跳的呢,咋能跟豆腐匠儿老婆比?”

“你这老太太,还当真了。我那是逗她玩儿呢!”

“你还别说,小海这儿媳妇儿还真是有本事。”我妈服气地直点头儿。

“那是了,人家钱挣得俏,花着也不心疼。像咱这纯靠出苦大力在家种地的,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啊。再说了,就是在县城买了房子,也没那工夫去住啊,花那钱干啥?啥时候不得留点儿过河儿的?”小华又气得叹了口气。

外面的天色更加昏暗了,小于子家的牛场就像一幅浸满岁月烟尘的宋明古画,与昏黄的天地浑然一体。我望着这昏黄的世界,又想起了小时候,那时候的这个时节,正是往地里送粪、扬粪的日子,那时候好像也有刮黄天的日子,每逢这样的日子,大队就会派人挨家通知:不许生火做饭!不论孩子们饿得多难受,都得挨到天大黑了、煞了风,妈妈们才敢点火做饭。这一眨眼,那好像都是好几辈子以前的事儿了。

“反正我是不稀罕那城里的楼房,屁大点儿的地方,喘口气儿都憋得慌。还谁也不认识谁,成天就在那屋里头猫着,跟蹲监狱有啥区别?在这屯子里住着多好,宽敞大院儿的,一抬脚就出屋,翻跟头打把式,随便你折腾。你晾个衣裳晒个被,有的是地方。夏天吃个黄瓜、吃个柿子的,进园子现吃现摘,全是绿色食品。”我妈的话,又把我拉回到眼前,我看到她的眼睛里都是知足骄傲。

“你老太太不懂,人家买了房子,孩子将来去上学就容易了。下一辈儿,人家就能彻底脱离农村了。再说了,年轻人谁不喜欢城里的干净热闹啊?就你这岁数大的老太太这么想吧。”我弟媳妇儿笑着看了我妈一眼,又对小华说道,“要买就给他们买吧。你孙子现在在城里上学,不是还在别人家住宿吗?那不也得花钱吗?自个儿买了房子,也不用花住宿的钱了,一样儿的。”

“我们家哪个能倒出工夫去专门儿陪他上学啊?白扯,买了也不能住。”

“冬天没事儿的时候去住也行啊,有钱你得会享受,挣钱干啥?”

“你说要是家里的房子不好也行。这新盖的大房子,还没住几天儿呢,又要去县城买楼。说是先交个首付就行,那交了首付,不还得月月给人家还贷款吗?光那利息就得多少钱啊?”小华还在自顾自地磨叨着。

“那你就给她全款买一个呗。”

“哎呀妈呀,全款给她买个楼房搁那闲着,我这边儿万一有个啥事儿的,急需用钱可咋整?不行,我可不能胡抡。”

“是,咱这在土里刨食儿的,攒点儿钱太难了。你说你这也算是扒扯了大半辈子了,虽说是吃喝不愁,在这屯子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可要想再在城里买套楼房搁那放着,那也得掂量掂量啊。咱这些一直窝在屯子里的,是没法儿跟你二大伯子那样儿的比了,你看你那二大伯嫂多精明,早早地就进城里做买卖去了,这些年,手里头肯定是攒老鼻子钱了吧?人家要是在城里头买套房子,那肯定是不伤筋不动骨。”

“那敢情儿了,人家现在谁能比得了啊。人家也不用买房子,就那虎子的手里,现在就有三四套楼房呢。”

“哎呀妈呀,在哈尔滨有那么多楼房?”

“你寻思啥呢?人家现在可是发了!”

当年,老二媳妇儿带着孩子在家开食杂店,让老二和大舅哥合着买了一台三轮车,又在哈尔滨郊区买了三间破房子。两个人白天到各个屯子去抓猪,半夜就在那三间破房子里把猪杀了,再起早把猪肉柈子送到市里菜市场的肉摊上。

随着杀猪生意的越做越好、市场开拓越来越宽,老二和大舅哥开始分开单干。老二媳妇儿让虎子也跟着他爸一起去干,可虎子在家养牛养得挺心盛,不愿意大冬天顶风冒雪地开着三轮车到处抓猪遭罪,一直也没过去,他爸只好在外面雇别人帮着干。

虎子二婚之后,天天看着周军的臭脸子,实在不是滋味儿,再加上他妈天天在背后鼓动他,让他去跟他爸爸干,他才下决心把牛卖了,带着老婆孩子去了哈尔滨。他妈因为食杂店竞争不过小涛的批发部,就把食杂店关了,在城边子又买了两个小院子,还在菜市场租了个肉摊,全家人一起买猪、杀猪、卖肉一条龙,生意越做越红火。

“这人啊,你咋说呢,还是命!周军那姑娘她就是没有那享福的命。”我妈惋惜地叹了口气。

“可不是咋地。前两年,人家那三个院子一动迁,就分了四套楼房,还得了挺多现金呢。发了!”

“哎呀妈呀,你说人家这钱来的多容易!”

“不能比啊,人比人气死人。当初,那虎子还不愿意走呢,觉得在屯子养牛挺好过。唉,啥事儿也都是该然,要不是他娶了这个后媳妇儿,老得看着那周军的臭脸子,我二嫂也不能逼着他去哈尔滨闯。”

“还真是闯对了,赶上牛行好的时候把牛卖了,城边子的房子贱的时候又买了那么多房子。这里外里得差多少啊?都够咱几辈子挣的了!你这个二大伯嫂,脑子就是够用,人家点儿也正。李大婶儿这多花的钱,真是没白花!”

“是,人精子!我们这一大帮捆一块儿,也比不上人家。”

“人家这一步踩到点儿上了,以后再想干点儿啥事儿,那都太好干了。”

“可不是嘛。你看现在这些个年轻人,都挣命似的要往城里奔了,人家虎子又要回来开养猪场了。”

“是吗?”

“是,说是等天一暖和了,就回来盖猪圈。他要把他妈那老房子拆了,把院子里全盖成一趟一趟的猪圈。自个儿养自个儿卖,一条龙。”

“真是越干越大发了。”

“人家这有实力了,又开始往回发展了。咱这没本事的,却想着要往城里奔了。”

“唉,人跟人就是没法儿比,也不能比,还是自个儿过自个儿的吧。不过,你家这房子要是不住,那可真是白瞎了。”我妈心疼得直咧嘴,“你说你这房子盖得多好啊,你就光说那地基吧,那可是一圈儿一人来深的满堂红啊,那得砌进去多少砖啊?”

“可不是咋地,老鼻子了!还不光是外圈儿那一圈儿呢,各屋的间壁墙底下,也都打了地基!”

“这可真是百年基业啊。”

“那又有啥用?人家说不想住就不想住了,不气死你?你就说这屋里吧,地面儿铺的瓷砖和墙面儿贴的瓷砖,再加上暖气片、灯具和排烟罩、还有太阳能热水器、沙发、家具、电器,这些乱七八糟的加一块儿,我就花了七八万啊!哪不是钱啊?”小华气得又长叹了一声。

“听说你家那外墙的保温板都加了三层?这冬天住着你说多暖和。你这房子,比那时候校长家盖的房子可真是强百倍了。”我妈还在不停地赞叹着。

“嗯呐,那时候那房子,跟这时候的没个比。”

“听说你家那二层棚上铺的珍珠岩也可厚了?”

“是,这时候家家都这样儿。”

“你说好不好?这时候这人,多享福!我们家盖最开始那个砖房子那阵儿,为了保温,得求多少家帮着攒灰啊,那还得提前攒一两年才能铺满二层棚。这时候多好,一盖好房子就铺上珍珠岩了,又轻又暖和,还干净省事儿。”

我妈的话,让我又想起了当年。

当年我家盖房子的时候,我刚刚中师毕业一年多,还不满二十周岁。每天下班回到家,虽然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但也要先穿过我家的老房子,从井边儿往新房号挑十几挑子的水,给干活儿的人和泥用。星期天骑自行车去哈尔滨的菜市场买菜,也是这样刮着狂风的天气,回来驮着两丝袋子的圆葱、大头菜、白菜、辣椒、豆芽、干豆腐、粉条、猪肉……顶着风,根本就骑不动,五十多里的路程,我基本上就是推着车子走回来的。那时候的我,可真是年轻啊,多累,好像也不算个啥事儿似的。这一转眼,我已经两鬓斑白,再也没有力气挑那么多的水、骑车走那么远的路了。我那旺盛的精力和美好的青葱岁月啊!

我的心里突然有些感伤……

“哎呀妈呀,这时候要是还指着攒灰保温,那可完了。谁还愿意帮你攒那玩意儿?现在这人,干啥都得扒拉钱儿!”她们还在谈论着她们的话题,没有人发现我的跑神儿。

“就是不要钱,人家也愿意给你攒,那也不行了。现在还有几家天天烧苞米荄子的?不烧苞米荄子了,哪来的那么多灰?”我弟媳妇儿笑了。

“可不是咋地。”小华也笑了。

“唉,真是时代不同了。”我妈望着棚顶叹了口气,好像才意识到了岁月的变迁。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