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欧阳在衷(区原)的头像

欧阳在衷(区原)

网站用户

其他
202303/09
分享
《神磊山的坚荚树》连载

第一百三十一章 作家评论,意见中肯

     作品发表后,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王建成撰写了一篇评论,题目是《平凡的底色 坚实的力量——浅评欧阳在衷长篇纪实文学

初读《神磊山的坚荚树》时,只觉得一股朴实之气拂面而来,颇具民间特色的标题,质朴的文风,层出不穷的即兴作文深深地吸引了我。多年的编校工作令我对这部作品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心底的感触涌动,漫至喉间,竟然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立秋将至,又恰有闲暇,故提笔浅谈一下我的粗略感想。

俗话说,人如其文。作者与作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欧阳在衷先生是一位颇具人文意识和普世情怀的作家型高级教师,这个特殊身份使得他的文字与普通作家注定有很大不同。一个纯粹的作家去写教育一线的故事,其内容极容易浮于表面,以局外人的视角只能看到很多外在的东西,最终得出肤浅的结论。而一个不擅长写作的一线教师写教育的故事,则又容易流于日常,抓不到重点。欧阳在衷先生因其独特的作家型教师的身份,既有教师的亲身体会,又具备作家娴熟的写作技巧,使得这部《神磊山的坚荚树》在创作之初便有了脱颖而出的潜质。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与时代本就应该是紧密相联的。而《神磊山的坚荚树》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产生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欧阳在衷先生重返教育一线,深入教育基层,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二十一世纪初粤北山区的教育现状和学校矛盾的壮举,正是“为时而著”;该作品不仅记录了主人公欧剋在教育一线的点点滴滴,亦记录了其随时随地有感而发创作的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这些诗词作品都与教育基层的问题有关,实乃“为事而作”。此外,作者始终秉承着作家的现实关怀和责任担当,将支教的点点滴滴进行恰当的详略处理,以朴实的文字客观公正地记录下来,并辅以社会新闻、新媒体消息等形式的材料对事实进行补充,丰富了内容,佐证了事实。

《神磊山的坚荚树》讲述了一个具有丰富经验、高尚情怀的作家型高级教师甘愿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而重返故里,重返环境艰苦的教育基层,无私奉献自我,追求“夕阳梦”的感人故事。作为一部教育纪实作品,书中囊括了许多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诸如简易教案、课堂实录(文字)、教学反思等,对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乡村支教者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它还记录了在支教期间教育界发生的一些大新闻及教育界不同身份人士的主要观点,时间跨度长达七年之久,其空间跨越了三所中学,记录的教育相关各类问题更是粤北山村教育现状的真实缩影,可以作为该时期教育研究的初始材料。它不仅是一部教育纪实作品,更是一部文学创作实录。书中包含了大量即兴创作的诗、词、小小说、寓言故事等文学作品,这种嵌套式的结构颇有几分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影子。

综合来看,这是一部主题思想崇高、结构完美、文学趣味丰富、叙事艺术出色、人物形象饱满的教育题材纪实性作品。

一、崇高的主题思想

《神磊山的坚荚树》从创作之初就有了极高的思想站位。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历与听闻、转述之间有着无法跨越的鸿沟。古有徐霞客耗时三十余年走遍大江南北著《徐霞客游记》,今有欧阳先生于知天命之龄耗时七年重返乡村教育一线并创作《神磊山的坚荚树》,前者为地貌学、水文学、人文地理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后者将二十一世纪初期粤北山区教育困境翔实记录,实属壮举。作者的创作从始至终都是为了教育,为了社会,这是普通纪实作品所无法企及的。

再看主人公欧剋,在优越的环境里,他却丝毫没有失去自我,反而坚持创作,甚至想趁自己退休前将自己的所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乡村到城市,而他却坚定地成为一个教育路上的“逆行者”。返乡后他除草修路,出钱出力,毫无怨言;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负责,从不推脱;关爱学生和同事,用心对待他人……他的眼里是梦想,心里是奉献。当文学社迟迟无法创建时,他只能以自己的诗句“闲置我才无利用,吃亏弟子并非吾”来暂时冷却那颗火热的心。当他看到乡村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时,他勇于提出问题,并提供解决办法,他的所思所为都是为了改变落后的教育现状,让教育创强造福一方。

二、完美的结构

《神磊山的坚荚树》近22万字,整体框架简单明了,全书以支教所在地为线索划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篇幅最长,记载也最为详实,包括主人公主动申请支教的原因、经过集神磊山学校支教的三个学期之间所发生的系列故事;中篇为主人公在麻坪中学支教的一年,此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件重要的事进行记录,篇幅相对较短;下篇为完全中学教学工作的故事,篇幅较中篇长,内容富有时代性,如教母亲学微信、申请担任抗疫志愿者、上网课等。上中下结构一目了然,也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经常采用的结构,富有古典美。

作者在创作时,有意以四四结构的标题来概括各章节内容,组合而成的目录具有简约、对称的建筑美。在总叙事方面,作者运用了呼应式结构:首先,以坚荚树引出故事,以坚荚树结束故事,坚荚树出现在作者每一次的迷茫路途之中,引领他走出困境;其次,故事第一章小郑老师与主人公欧剋因坚荚树提起创作及教育创强,最后一章主人公以“记得当年你说过,教育创强有点问题,问我有无解决之道。明天,我送你一部新出版的纪实作品,也许对你以后的决策能有所帮助。”对第一章小郑老师的“现在教育创强有点挫折,你能找出原因吗?”作出了回应。最后,小郑老师与主人公欧剋形成了一个对照,当初同在一个部门的小郑如今已是局长,而奔赴一线支教的欧剋却在一线岗位上退休,这是一种隐形的呼应,主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无形中得到了质的升华。

三、丰富的文学趣味

韦恩•布斯曾在《小说修辞学》中从文学趣味类型的角度说:“小说中使我们感兴趣的,因而可以通过操作技巧获得的价值,可以大致分为三类:认知或认识的、性质的、实践的。”这些趣味在《神磊山的坚荚树》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首先,它具有丰富的认知趣味。文中对许多大众所不熟知的事物进行了详尽的诠释,这样一来可以便于读者更好地吸收新知识,了解不同的行业文化。如书名中的两个主要事物都是大众所陌生的,读者会忍不住思考“神磊山是哪里的?“坚荚树”又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别之处?会是怎样的故事……详读这部作品即可得知神磊山是粤北地区的一个村庄,也可以说是是主人公的故乡,而“坚荚树”则是神磊山上一种很普通却很受人赞许的树。坚荚树四季常绿,属丛生灌木,高2米余,其貌不扬,正月开着细碎的白花,其叶则是医治跌打扭伤的特效药,一直被称为“贼头轱药树”,直到作者通过科技手段,得知其学名为“坚荚树”。此外,文中对于主人公某些当地文化特有的举动进行了解释,如第87章“为了防止外人无知砍伐那丛可做药的坚荚树,就特意在那树丛边的石壁下安放酒杯、点上蜡烛、烧些纸钱,把它装饰成一个土庙模样,一为敬重那丛药树,二为保护那丛药树,因为人们大都认为神庙旁边的树砍伐不得。”这样的文字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高度注意,还能丰富作品的内容,提升认知趣味。

其次,它具有性质趣味。《神磊山的坚荚树》中有很多巧妙的悬念,如主人公一出场就是闲适、安逸的状态,从普通视角来看,这样的生活再好不过。可他为何要申请支教去一线呢?他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将如何冲破重重阻碍?最终他的梦想实现了吗?再说惯性预期,作者在创作时,有意打破了常规写法,他将诗词、小说甚至小论文以主人公创作实录的方式毫无痕迹地嵌在作品之中,令人拍案叫绝。此外,坚荚树的平凡外表与其出众的药物价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作者因此及彼,联想到教师这个平凡而又极为重要的群体,尤其是作家型教师群体,具有深刻的韵味。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巧妙地选取“坚荚树”这个意象,并贯穿始终,以平凡为底色,写出了极不平凡的华丽篇章。

最后,它具有实践趣味。作为一部教育纪实作品,其中的教育实践内容自然是非常丰富的。如第11章主人公欧剋让学生构思布局,写提纲。学生不懂布局之意,欧剋答道:“布局就是文学上为了戏剧效果而引入的方法或人为状态。作者在孕育和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是在作者想象中形成的、贯穿着一定思想的关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总观念,又称‘构思’。”没想到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眼神迷惑地看着他。他这才恍然醒悟,这些小学生不是高中生,于是运用了形象化的解释:“这就像盖房子一样,先在头脑里立好框架,准备建多少厅堂,多少间房子,多少间卫生间,哪里安门,哪里做厅,哪里做房......提纲就像为即将建设的房子画张设计图……”这样的课堂实录生动活泼,很有现场感,读者也会有所收获。以上种种,文中随处可见,不再一一列举。此外,由于主人公的支教壮举及“夕阳梦”奋斗路上的种种困难,读者也会格外关注主人公的命运,实践趣味因而更加浓郁。

四、出色的叙事艺术

《神磊山的坚荚树》采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文中的“我”既是叙述者,又是故事的亲历者,也是事实的评论者,有其鲜明的情感立场,带给读者情绪上的感染。书中自始自终都是采用的单个人物限知视角,即以主人公欧剋的视角为叙述视角,人物、事件紧紧地围绕他出现,让读者步步紧跟主人公进入一个又一个想象的空间,引出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真实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事件的真实感及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亲历感。

在顺叙过程中,作者惯用闪回的手法,自然地将曾经发生的一些故事事嵌入进来,而不打断原本的叙事。在叙事的节奏上,作者非常巧妙地运用省略、概述、延长、中断等方式进行时间变形,有的部分仅用了一句话就叙述完了横跨几年的事,有的篇章却用了几千字才讲完不到一天的事,主次鲜明,节奏时急时缓,并且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令人目不暇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神磊山的坚荚树》的漫长创作中,并没有流于宏大叙事,大赞特赞教育创强之胜景,或是极言一线支教之艰苦。而是充满着细节意识和侧写意识,时时处处以细节说话,大量采用旁人佐证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如有一个片段写欧剋回到家,母亲拿出冰箱里的肉要做个好菜,可听到欧剋说要聚餐,不在家里吃时,母亲又将肉放回了冰箱。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母亲什么话也没说,却极为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怜爱。再如描写师生生活条件恶劣、教学管理落后、领导贪功谋财等阻碍教育发展的问题时,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地陈述,而是通过主人公欧剋的所见所闻、师生之口来传达事实,真实而令人震撼。

五、饱满的人物形象

在欧阳在衷先生的这部作品中,欧剋并没有被过度拔高。他是真实的、立体的,是典型的圆形人物。他充满激情,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余热,知天命之年而成为最美“逆行者”,回到大山,回到教育一线;但是他也能看到家乡教育现状的不足,会因为领导管理的不公、学校管理的不合理现象,他勇于提出问题,并亲力亲为去解决问题。他孝顺父母,为了老父母甘愿回到贫苦、边远的山村,忍受各种生活上带来的种种不便,不断适应因职位和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巨大落差;但是,他并非仅仅专注于照顾父母,而是事事尽心,用心去指引每一位学生,处处为同事、学生考虑。他乐于助人,为常人所不为,割草修路;但是他也会为很多不合理、不合规的现象而据理为争,勇于运用合法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支教几年的时光里,平心而论,他也有过迷茫,但从未止步;他更有过痛苦,但从未妥协。《毛主席语录》是他的精神食粮,神磊山的坚荚树是他心中的榜样,闲暇时,他赏坚荚,读《毛选》,一直朝着自己的“夕阳梦”——创建文学社而不懈努力。他看似平凡,却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他所作的事情看似简单,却足以影响许多学子的一生。他就像神磊山的坚荚树,尽管为数不多,其貌不扬,但却是某些病症的奇药。

当我读完《神磊山的坚荚树》,眼前仿佛出现了那颗平凡却有奇用的坚荚树。它开着细碎的白花,在翠绿丛中纯洁无暇。又仿佛穿过厚重的云层,来到了神磊山,看到了那个挑灯夜战的欧剋老师。坚荚树的精神令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涤。然金无足赤,该纪实作品也存在少许不足。如运用“拗笋”“细舅”等方言词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地读者阅读的流畅性。此外,有个别人物出场后再未出现,出场过程中也没有产生什么冲突或引起故事的回溯,存在感弱。虽如此,但瑕不掩瑜,在总体上来看,它的确是一部颇为难得的教育纪实作品,值得我们尤其是教育界的同仁一读再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