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微风的头像

山野微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10/27
分享
《汉初风云录》连载

第六十五章 魏豹中计无路可逃降汉军 刘邦平定西魏国收纳薄姬

曹参按照大将军韩信事先制定的作战方案,渡河之后并不与少数西魏守军纠缠,突破魏军沿途防御之后,迅速向东来到魏国重镇安邑(今陕西省运城市夏县)。曹参见城门紧闭,自己带领的汉军士兵皆是轻装,没有攻城装备,便派一队士兵到城下叫阵,向魏军发起挑战,欲激怒魏军出城交手。

安邑守将王襄在官府中听见城外一片“杀”声,大惊,忙问属下出了何事,一名部将匆匆进来禀报道:“禀将军,一支汉军不知从何处而来,正在城下发起挑战!”

魏将王襄一听竟有汉军偷袭,不禁大怒,自恃有点功夫,又是在自己地盘上,汉军是孤军深入,没有后援,便立刻率军出城迎战。

两军随即在安邑城下展开了激烈厮杀。曹参手持长矛直取魏军主将王襄,两人战作一团,两军士兵摆开战阵,各自为自己的主将摇旗呐喊助威。

大战十余回合之后,曹参卖个破绽,诱使王襄一枪刺来,曹参见王襄的长矛堪堪刺到了胸前,在战马上略一侧身让过矛头,王襄用力过猛,一枪刺空,连人带马已经冲到曹参身前,曹参骑在马上左手持矛,伸出右臂,手如铁爪一般一把抓住了王襄脖颈后面的战袍,大喝一声:“下来!”竟将王襄自坐骑上提起来扔于马下,汉军士兵随即一拥而上,将王襄生擒,用麻绳捆了个结结实实。

西魏军士兵见汉军将领如此勇猛,竟然轻松擒获了自己的主将,顿时军心大乱,丧失了斗志,顾不得回城便溃散而逃,有的则向汉军投降,曹参趁势攻占了魏国重镇安邑。此地距蒲坂渡大约还有二百余里,曹参命部队稍事休整,让士兵们饱餐一顿,随即率汉军向西南方向的蒲坂渡疾进。

这时,有逃散的士兵赶到蒲坂向魏豹禀报军情,魏豹这才知道韩信出奇兵自黄河上游夏阳渡口渡河攻入魏国,安邑城已经失陷的消息,魏豹大惊失色,懊恼不已,急得连连拍案说道:“本王中了韩信的声东击西之计矣!”

此刻,魏豹认定汉军在临晋渡造船不过是疑兵之计,其主力正从安邑向自己侧后杀来,他来不及细想,留下少数兵力监视黄河对岸临晋渡汉军的动向,自己率魏军主力向东迎战曹参,打算以优势兵力中途截住汉军,将其消灭。

韩信看到黄河对面旌旗摇曳,尘土飞扬,似是出现混乱,判断曹参已经拿下安邑,正向蒲坂方向进军,对魏豹的侧后翼构成了威胁,魏豹必是已率魏军离开蒲坂大营,向东迎击来自安邑的汉军,遂下令汉军集结待命。

一个时辰之后,韩信估计魏豹的军队已经走远,于是对灌婴说道:“灌婴将军,这次看你的了,立刻命全体士兵登船强渡渡河!”

灌婴终于明白,韩信命自己在河滩上大张旗鼓地打造战船,原来是为了吸引魏豹,调动其主力,然后出其不意,声东击西,以少数兵力突袭数量占优的西魏军队,于是兴奋地说道:“喏,全军出击!”

韩信与灌婴带领一万名汉军士兵登上战船,全力冲向对岸的蒲坂渡魏军防线。

守卫黄河东岸蒲坂一带的少数魏军听说汉军已经攻下了军事重镇安邑,又见魏王魏豹带领大队人马匆忙离去,早已经心惊胆战,斗志涣散,正在这时,突然有人大喊:“不好了,汉军渡河了!”

魏军士兵急忙向河面上望去,只见数百艘汉军战船擂着战鼓喊着杀声划桨奋进向渡口冲来,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哪有心思与汉军拼命,还未等汉军船只靠岸,留守的魏军便放弃抵抗,四下里溃逃。

韩信与灌婴率汉军登陆后,没有停歇,随即在魏豹背后发起全力追击。魏豹正带领魏军急匆匆向安邑方向行军,忽然,后队的士兵向魏豹禀报道:“大王,后面发现大队汉军追来!”

魏豹闻听背后出现大股汉军追击,不禁大吃一惊,他不知道汉军究竟有多少兵力,竟然从前后两个方向向自己杀来,顿时不知所措,魏军将士听说一支汉军自背后追杀过来,惊慌万分,在原地乱作一团,不知是继续前进还是掉头迎击尾随而来的汉军。

魏豹眼看魏军要失去控制,又担心遭到汉军前后夹击,哪敢继续向东前进迎战来自安邑的汉军,为了保存实力,魏豹只好带领部队避开汉军的进攻路线,向安邑东北方向一百八十里的曲阳城(今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一带)退却,企图在这一带建立防线抵抗汉军。

自安邑赶来的曹参发现魏军去了曲阳,立刻中途调转方向率汉军在魏豹身后紧追不舍, 魏豹没有料到汉军行军速度如此之快,进了曲阳城还未来得及布防,便被尾随而来的汉军迅速攻入城中,魏豹见事不妙,顾不上组织魏军抵抗,狼狈地穿城而过,转而向南逃往距曲阳九十里的桓县(今山西省运城市桓曲县东南)。

汉军斗志高昂,士气大振,不顾疲劳,紧紧追击,魏豹见汉军如影随形般紧随其后无法摆脱,来不及进入桓县据城防守,便在桓县绕城而逃。

由于天气炎热,魏军士兵一路上丢盔卸甲,遗弃兵器,疲于奔命,多数士兵见汉军追来,无力再逃,就地投降。就这样,魏豹仅带着数百人抱着一线希望一直向南狂奔,想南渡黄河再做打算。

等魏豹逃到黄河岸边,前有大河拦路,已经无路可走,魏豹骑着战马在黄河岸边举目四望,只见河面上波涛滚滚,空阔寂寥,竟不见一艘船只,魏豹不禁大失所望,仰天叹息道:“天亡我也!”

片刻功夫,曹参率汉军追赶上来,将魏豹等人团团围住,曹参喝到:“请魏王下马投降,可保你活命!”

魏豹看看无路可逃,只好高声喊道:“本王与你们汉王相识,不可动手,我投降便是!”

魏豹说着丢掉手中的佩剑,下马向曹参投降,西魏国至此灭亡。

魏豹投降后,魏军主力已经荡然无存,韩信集中兵力,一举攻下安邑东北方向二百八十里的西魏国都城平阳,收纳上万名魏军降兵,缴获了大批物资财宝,并俘获了魏豹的小妾薄姬及一家老小。韩信率汉军押解着魏豹一家及缴获的金银珠宝大胜而归,将其全部献给随后而来的汉王刘邦,刘邦大喜,在众人簇拥下兴致勃勃地观看战利品。

刘邦走到魏豹的家眷跟前,一眼便看到了薄姬,不由得感到眼前一亮。这薄姬大约二十岁出头的年纪,长得端庄秀丽,身材姣好,温柔娴雅,言语得体,刘邦不由得心动,回到荥阳后,刘邦不忍心将薄姬送往浣衣房做洗衣女,便下诏将薄姬收做自己的妃子。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同时也为了安抚魏地民心,刘邦没有杀掉反复无常,左右摇摆的魏豹,而是命魏豹留在荥阳,协助汉军大将周苛、纪信和韩王信负责守卫荥阳。

然而,由于连续作战,加之政务繁忙,汉王刘邦不久便忘记了新纳的妃子薄姬。

直到一年多以后的一天,刘邦在洛阳宫中与自己宠爱的管妃和赵妃谈笑饮酒,管妃问汉王刘邦道:“大王,您为何从不召幸薄姬?难道她长得不漂亮,您不喜欢她吗?”

刘邦听了管妃的问话,放下酒杯疑惑地问道:“薄姬是何人?寡人何时收过什么薄姬为妃?”

管妃掩嘴笑道:“大王乃天子之身,日理万机,自然是贵人多忘。贱妾说的便是那西魏王魏豹之妾薄姬啊。大王征讨西魏归来后便下诏纳她为妃,可是一年多来,薄姬却独守空闺,寂寞孤独,无人理会,实在可怜矣!”

赵妃接着对刘邦说道:“大王,我和管妃与薄姬自小便是好友,常在一起玩耍,朝夕相处,形影不离。薄姬最是娴静知礼,温文尔雅,我们三人曾经拉手相约,将来无论谁富贵了,切勿相忘。还望大王垂怜薄姬,善待于她啊!”

赵妃说着,流下滴滴香泪,如梨花带雨,娇媚无比。

经两位爱妃一提醒,汉王刘邦这才想起攻取西魏时,确曾收过魏豹的小妾薄姬做嫔妃,若非今日说起早已忘却。想到薄姬一年多来竟无人看望问候,独自一人默默忍受,刘邦不由得心生悲凉之感,对薄姬甚觉怜惜,于是当晚便传召薄姬侍寝,倍加抚慰亲昵。

然而,汉王刘邦身边美女众多,又加之军政事务繁忙,此后,刘邦也就极少宠幸薄姬,只是偶尔想起才去薄姬的“娴雅宫”过夜。而薄姬娴静文雅,淡泊名利,从不与其他妃子争宠,平日里只是一人在后宫刺绣弹琴,或种些花草打发时日。

不想二年之后,这个与世无争,淡泊文静,从不为人所重视的薄姬竟然怀上了龙种,汉四年(公元前203年)腊月,薄姬在洛阳为刘邦生下了四公子,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贤明皇帝之一汉文帝刘恒。

刘恒六岁那年,汉高帝刘邦封其为代王,刘邦去世后,薄姬为了保护儿子刘恒,时时处处小心翼翼,深居简出,她深知吕后心狠手辣,眼中容不得庶出公子,更是见不得刘邦宠爱其他嫔妃,刘邦去世后,已经再无人保护自己和儿子刘恒,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皇宫这一是非之地。

这天,薄姬来到长乐宫拜见吕后,吕后问薄姬:“妹妹一向极少来长乐宫见本宫,今天来见本宫所为何事?”

薄姬对吕后施屈膝之礼,说道:“启禀太后,妾身自圣上仙逝之后,常睹物思人,怀念先帝,忧伤不已,以至于夜不能寐,茶饭不思,精神恍惚,为恢复身体,妾想带着恒儿前往封地代国静养些时日,每年岁首定前来长安觐见太后,以表想念之情,还望太后恩准。”

好在薄姬平时一向尊敬吕后,礼数周全,且为人低调温和,无欲无求,从不争宠,所以吕后对薄姬颇有好感,经过考虑之后,吕雉答应了薄姬的请求,允准薄姬与四公子刘恒离开长安迁往地处北疆的代国都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居住。

后来,汉文帝刘恒与窦皇后生了儿子汉景帝刘启,刘启继位后尊祖母薄姬为太皇太后。刘恒、刘启父子二人在位时先后制定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化德于民”的治国方略,汉朝出现自开国以来多年未见的安定富足的升平景象,国库充盈,百姓富裕,后人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七月十四日,景帝刘启与孝景皇后王娡的儿子刘彻(116)诞生,史称“汉武帝”,垂老之年的薄姬终于与自己的曾孙见了一面。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四月,温和仁厚,与世无争的薄姬于长乐宫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二岁。

后人评论说,薄姬实为华夏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女子,她生逢乱世,却从一个普通民女一直做到大汉王朝的太皇太后,以其宽和仁厚,文雅贤淑,大度忍让,无欲无求的高洁德行,达到了当时一个女人所能够达到的最尊贵的地位,得以流芳千古,令世人赞叹!

因吕雉是汉高帝刘邦的结发之妻,按传统尊为皇后和皇太后,而薄姬是刘邦之妾,按律薄姬去世后不能称为皇后和皇太后,也不能与高祖皇帝刘邦合葬,因此,深明礼仪的薄姬生前便为自己的后事留下遗诏:百年后独自葬于长陵东南方向大约一百里的白鹿原上,后人称之为南陵,陵墓面对长陵,地处长陵(汉高帝刘邦与皇后吕雉陵墓)与霸陵(汉文帝刘恒与皇后窦漪房陵墓)之间,薄姬在此可左望夫君刘邦,右望爱子刘恒,由此足见薄姬对汉高帝刘邦与儿子刘恒的用情之深。

史书尊称薄姬为薄太后,虽然时光荏苒过去了两千余年,但至今仍有人在薄姬陵前焚香烧烛,祭奠这位可敬的女人。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汉高帝刘邦与薄姬的曾孙汉武大帝刘彻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刘彻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豪气干云,终生致力于开疆拓土,壮大汉朝,反击外敌入侵,曾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东定高丽,西逾葱岭,再征服大宛(117),首开“丝绸之路”,奠定了中华疆域的版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史上辉煌无比的“汉武盛世”,列为中国古代五大盛世之一(即西汉“汉武盛世”,东汉“明章盛世”,唐代“开元盛世”,明代“永乐盛世”,清代“康乾盛世”)。这是后话。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116)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开创“汉武盛世”,奠定了中国疆土范围。

(117)古代匈奴的疆域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内蒙古东部一带,南沿长城与秦汉相邻,秦时成为强悍的游牧民族,后被逐出黄河河套以北。汉军屡胜匈奴,南匈奴人逐渐融入中华大家族,北匈奴人西迁不知所踪。

*葱岭,即帕米尔高原,中国古代称葱岭,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地处中亚东南部、中国的最西端。

*汉初,反汉的中原人卫氏进入朝鲜,夺得统治权,汉武帝时派兵灭掉了卫氏,并在朝鲜设郡。

*百越,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等少数民族人分布的地区。

*大宛,古指费尔干纳盆地周边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