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野微风的头像

山野微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12/21
分享
《汉初风云录》连载

第七十六章 韩信纳蒯通之言突袭齐国 郦食其不辱使命意外殉职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九月,汉国大将军韩信先后征服魏、代、燕、赵四国之后,奉汉王刘邦之命东征齐国。

此时,灌婴已经率骑兵回归小修武军营,刘邦命韩信为主将,以曹参、灌婴、傅宽、丁复为副将,率领各自的部队归属韩信统一指挥调度,自小修武出兵,向齐国进发。

然而此时,不知是刘邦疏忽还是认为韩信不会迅速荡平齐国,汉王刘邦派出的使者郦食其毫不知情,他已经先期来到齐国都城临淄,求见齐王田广。

齐王田广与丞相田横早就听说郦食其是汉国最有名的说客,见郦食其出使齐国,已经大概揣测出其前来齐国所为何事,便请郦食其进入王宫叙话。

郦食其对齐王田广与丞相田横施礼说道:“汉国使臣郦食其拜见大王与丞相!”

齐王田广故意问郦食其道:“寡人听说郦先生是汉王刘邦手下最为得力的说客,不知今日来齐国有何贵干?”

郦食其听出齐王田广话中带刺,便昂然答道:“吾奉汉王之命,前来给齐国指明一条生路!”

丞相田横听了冷笑道:“哼哼,给齐国指一条生路,难道我齐国面临死路吗?”

郦食其答道:“禀大王,丞相,这个问题恕我先不回答,老夫先请教大王与丞相,可知当今天下人心向背耶?”

齐王田广看了丞相田横一眼,故意说道:“这个,寡人不清楚,我从不过问齐国以外的事情,哪知天下人心向背!”

郦食其说道:“若是大王真得不知道天下人心所向,那么齐国就危险了!”

齐王田广问道:“齐国险在何处?寡人闻所未闻,感觉先生有些危言耸听,言过其实。”

郦食其说道:“老夫所言字字属实,绝无半点虚妄之辞!”

齐王田广问道:“那么请问先生,当今天下人心归向何人?”

郦食其答道:“天下人心无不归向汉王刘邦!”

田横忍不住冷笑一声,插话道:“呵呵,是吗?刘邦有何德何能值得天下人心所向?”

郦食其双手抱拳肃然答道:“启禀大王,丞相,当初,汉王和楚霸王项羽奉义帝之命西征攻打秦朝,义帝承诺:‘先入关中者即为关中王’,结果是汉王历尽艰辛,经大小战斗数十回,破武关,克峣关,战蓝田,进入咸阳,理当称王关中。然而,项羽却违抗义帝之命,背信弃义,将汉王封在偏远的巴蜀为王。不久,项羽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焚毁咸阳宫,屠戮咸阳百姓,无端弑杀义帝,招致各诸侯国的强烈不满。汉王听到噩耗之后,亲为义帝举丧,声讨项羽的罪行,尽起关中之兵,联合诸侯军队讨伐项羽,只可惜项羽命不该绝,汉王兵败彭城,损失惨重。痛定思痛之后,汉王愈挫愈勇,重振军威,亲率仁义之师出关中进军中原,连战连捷,先后荡平河南、韩国、西魏,降服燕国,攻灭赵国,占据大小城邑数十座,威震中原,这一切不单是靠人的力量,实乃上天佑护汉王矣!”

说完这些,郦食其又从德行方面比较汉王刘邦与楚霸王项羽的不同,郦食其接着对田广和田横说道:“汉王为人大度,宽厚仗义,善纳众言,爱惜人才,视文武大臣如兄弟,与天下人同甘共苦。有功者立刻奖赏封侯,缴获了财宝分赠与将士,所以,各地豪杰才俊皆愿意为汉王效力,自四面八方前来投奔汉王。而楚霸王项羽背信弃义,弑杀义帝的不义之举,却使他失去民心,道义上遭到孤立,人皆敬而远之。项羽心胸狭窄,动辄猜忌别人,就连对他忠心耿耿的亚父范增也不能包容,最终使得范先生愤然离去,忧郁而死。项羽赏罚不明,凡不是项氏家族的将士打了胜仗得不到奖赏,攻下城池得不到封爵,缴获的财宝堆积如山,却舍不得拿来奖励有功之臣。所以,项羽得不到诸侯和手下将士的真心拥戴,除了少数他认为亲近的人以外,没有人始终如一地真心愿意为他效死杀敌!”

郦食其说到此处,略作停顿,看到田广、田横在认真倾听,便话锋一转说道:“老夫说到这里,齐王与丞相想必已经明白,人心与道义在谁一边,已经不言而喻。现如今,汉王虽然在成皋与项羽处于战略相持阶段,表面上看似乎楚霸王项羽咄咄逼人,汉王处于守势,但依老夫看来,那项羽已是强弩之末,日薄西山,气数将尽。看看项羽当年分封的十八路诸侯王,至今不过三载有余,如今还有谁站在项羽这边,听命于他?老夫敢断定,汉王不久即将展开战略反攻,若是汉王击败项羽,再率领大军转而攻齐,到那时齐国再想归顺汉王怕是为时已晚,老夫窃以为,不但齐王的王号、封地难保,怕是性命亦堪忧矣!”

齐王田广听郦食其说到这里,忍不住插话说道:“郦先生说得倒也不无道理,依先生看,齐国该当如何?”

郦食其答道:“禀大王,老夫以为,齐王与丞相应当审时度势,认清大局,勿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立刻当机立断,放弃中立国策,尽快归顺汉王,联合抗楚,可保齐国社稷无虞,百姓安宁。若是继续与汉王相抗衡,不但要付出无数齐人的性命,齐王与丞相自忖能抵挡得住几十万汉军的大举进攻吗?”

齐王田广与丞相田横听了郦食其这番话,一时无言,二人心里明白,郦食其说得没错,齐国为抗击项羽已经付出了沉重代价,而汉王刘邦麾下猛将如云,人才济济,拥兵数十万,若与汉王为敌,根本无力抵御汉军的强大攻势,必遭灭顶之灾。

齐王田广与丞相田横经过再三考虑,最终决定接受郦食其的提议,归顺汉王刘邦,面北称臣,共同抗击项羽。

郦食其见齐王田广与丞相田横愿意归顺汉王,大喜,即刻派下属回成皋向刘邦禀报齐国归顺汉王的好消息,请汉王派官员来齐国签订协议,举行封王仪式,授予田广齐王印信。

丞相田横看到与郦食其达成一致,避免了流血杀戮,十分欣喜,随即通告三军撤除戒备,天天和郦食其一起在宫中饮酒畅谈,纵论天下大势,不醉不归,相处甚是融洽。

就在此时,东征大将军韩信率领汉军到达了黄河北岸的平原津渡口(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河对岸即是齐国,在此地渡过黄河,距离齐国军事重镇历下(因位于济南市历山即千佛山之下而得名)不足二百里。

但是韩信发现,渡口对岸并无齐国军队部署,感到几分诧异,便下令汉军暂时驻扎,派出侦探过河进入齐境刺探军情。

不几天,侦探返回驻地向韩信报告说,汉王刘邦派出的使者郦食其已经先期到达齐国,成功说服了齐王田广与丞相田横放弃抵抗,献出齐国全部七十二座城邑归顺汉王刘邦,齐王田广已下令齐军撤除了对汉军的戒备,目前正在等候汉王派使臣前来齐国签订和约,授封田广齐王封号与印信,也即是说,齐国的问题已经不费一兵一卒和平解决,使臣郦食其为平定齐国立下大功。

韩信听到这个消息,方才明白齐军没有在黄河对岸部署兵力防御汉军入侵的原因,但是,韩信不免又感到疑惑,因为在小修武临行前,汉王刘邦并没有向他提起派郦食其出使齐国进行和谈的计划,韩信心想,既然齐国已经归顺汉王,那就免了刀兵相向,大动干戈,于是,韩信下令停止渡河进攻齐国,在平原渡一带驻扎休整,以观察齐国动向,等候汉王刘邦的下一步指令。

韩信身边的谋士蒯通(126)见韩信打算放弃进攻齐国,急忙劝说道:“大将军兵已至此,犹如箭在弦上,切不可止步不前,应继续向齐国发动攻势!”

韩信听蒯通说要继续进攻齐国,不解地问道:“先生此话何意?汉王已经派郦食其说服齐王归顺汉王,难道我还要下令汉军大举进攻齐国吗?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蒯通说道:“非也。大将军请想,当初您统帅数万人马兵出荥阳平定北方,千里跋涉,饱受艰辛,几经大战,历时一年多才攻占代国、赵国五十多个城邑,汉王非但不对您重加封赏,反而对您有所顾忌,闯入小修武兵营削弱您的兵权,调走您的军队,令将军重组新军进攻齐国。反观那谋臣郦食其,乃一古稀说客,凭借将军北征的赫赫声威,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收入囊中,不费吹灰之力即拔得头筹,功盖将军,这令统帅千军万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军情何以堪?连在下都替将军汗颜矣!”

韩信听了问蒯通道:“那么,先生的意思如何?”

蒯通答道:“在下以为,为了长远打算,将军应该趁齐国放松戒备的有利时机,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消灭齐军,占据齐国,作为今后长久驻扎之地,然后再图霸业!”

韩信听了蒯通的这个提议,沉思片刻,感觉不太合适,他对蒯通说道:“先生说得倒是不错。本将军岂能不知,齐国地域广大,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战略价值,但是,郦食其此时正在齐国与齐王田广、丞相田横商谈和平归顺事宜,我若命汉军突然向齐国发起进攻,不但有背信弃义之嫌,恐怕郦食其也有性命之虞矣!”

蒯通见韩信仍有顾虑,便进一步说道:“恕在下直言。将军此时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平定了齐国,将军就为汉王打下了半壁江山,在汉军中功劳居首,无人可及,凭借您的实力和齐国的地理优势,汉王也不得不对将军另眼相看。况且,汉王明知郦食其前往齐国举行和谈,却并未告知将军停止军事行动,驻扎待命,仍命将军率军东进攻略齐国,其实这正是汉王的高明之处!”

韩信听蒯通说到这里,眉头微皱,问蒯通道:“汉王高明在何处?”

蒯通说道:“汉王一是考虑齐国兵力占据优势,大将军率领刚组建的三万新军无法攻取齐国,二是防备郦食其没有说服齐王田广与丞相田横归顺汉王,因而采用连环之计,相互补充,以保万全。孙子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27),既然如此,将军大可佯作不知,仍按汉王之命抓住当前有利战机向齐国发起进攻,迅速平定齐国。汉王见将军平定了东方大国,彻底孤立了项羽,立下大功,自然不会对将军横加指责!”

听了蒯通的主张,韩信默默深思良久,他感觉蒯通处处维护自己的利益,说得不无道理,而且自己确实未收到汉王停止攻齐的命令,即便是以武力攻取齐国,也并无过错。况且,齐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物产丰富,适宜屯兵居住,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若是长期拥有此地,自然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想到这里,韩信暗暗点头,终于决定采纳蒯通的主张,乘机强渡黄河,消灭齐国的军队,一劳永逸地解决齐国问题,这不仅对自己有利,对汉王也大有益处。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韩信借着夜色,率领汉军在平原津向南渡过黄河,突然大举进兵齐国。汉军进展神速,锐不可当,渡河后径直向东南方向二百里的齐国军事重镇历下邑(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攻击前进,齐军虽说有主力二十万人,怎奈齐王已经下令撤销警戒,归顺汉国,毫无防备,一击即溃,有的逃跑,有的投降了汉军。韩信率领汉军迅速拿下了历下城,然后,一路向东攻城拔寨,进兵二百七十里至齐国都城临淄城下。

这时候,齐王田广、丞相田横正与郦食其在宫中饮酒叙话,等待汉王派使臣前来办理签署文书,授予田广王印事宜,三人喝得酣畅淋漓,言谈十分投机,却不知大难即将临头。

突然,宫中护卫将领急匆匆地进宫来报:“禀报大王、丞相,大事不好,有紧急军情!”

田横不满地皱起眉头问道:“何事如此慌张?当着贵客的面,成何体统!”

护卫将军上前一步,低声说道:“汉军大将军韩信率军突然自平原津渡过黄河,向我齐国发动攻势,现在已经攻占了历下等地,兵临临淄城下!”

田横听了这一消息大惊失色,遂下令齐军全力抵御,但汉军攻势猛烈,齐军本已放松戒备,面对汉军的迅猛进攻猝不及防,仓促迎战,很快便处于下风,眼看都城临淄不保。

田广与田横又惊又怒,当即认定这是汉使郦食其使用瞒天过海之计蒙骗了自己,暗中联络汉军趁齐国放松戒备之际发起突然进攻。

田横冷冷地对郦食其说道:“好你个汉王派来的说客,齐国拿你当贵客,对你尊敬有加,想不到你竟敢施用欺诈之术,里应外合,图谋攻取齐国,我几乎中了你的奸计。既然你是始作俑者,那就请你立刻写一封信送交韩信,让他停止进攻,后撤军队,罢战和谈。不然,休怪我对你翻脸无情!

高傲而倔强的郦食其此刻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心里明白,汉军突然进攻齐国兵临齐都临淄城下,自己的性命堪忧,反而更加镇定,断然拒绝了田横的要求。

郦食其对田广、田横说道:“汉王统一天下乃是行大德大贤之道,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敌作战何须拘泥于小节?既然汉军出兵要灭你齐国,施欺诈偷袭之计有何不可?现汉军兵临齐国都城,破城在即,让我劝汉军退兵,那是休想。老夫倒要劝你二人慎重三思,识察时务,顺应天意,不要做无谓抵抗,立刻命令军队放下武器,向汉军投降,免遭国破身死之祸!”

田横听了大怒,立刻下令烹杀郦食其。郦食其毫无惧色,临刑前痛斥田广、田横道:“眼看你齐国灭亡在即,老夫死而无憾,尔等糊涂透顶,鼠目寸光,企图负隅顽抗,岂能抵挡汉军的强大攻势,顽抗下去必遭灭顶之灾,死无葬身之地!”

可怜忠心耿耿的郦食其本来已经完成使命,大功告成,却不料意外殉职,令人扼腕唏嘘。

数年后,汉高帝刘邦下诏,在郦食其的故乡河南杞县高阳乡为郦食其修建陵墓,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东汉时,当地官员又在郦食其墓地后面建起祠堂,作文刻碑,以作供奉,只可惜祠堂与墓碑如今已荡然无存。

齐王田广与丞相田横杀了郦食其,深恨汉王刘邦背信弃义,使用阴谋欺诈之计突袭齐国的举动,遂彻底打消了归顺汉国的念头。田横看到都城临淄即将被汉军攻破,便留下少数齐军守城,自己与齐王田广一起,率齐军主力撤出临淄,向东撤退三百五十里到达高密城(今山东省潍坊高密市),隔着潍水(源自山东省日照莒县,东入渤海)部署防御,下令死守高密。

韩信立刻做出决断,仅留少量兵力继续监视临淄守军的动向,遂率汉军主力追至高密潍水岸边。韩信看到将士们长途跋涉至此,十分疲惫,后勤粮草物资尚未运到,便下令汉军在潍水西岸暂驻休整,考虑进攻高密的军事行动。

田横见汉军气势正盛,齐军经历激战,兵力已经严重不足,自忖难以抵挡汉军的攻势,然而,紧邻齐国的各诸侯国皆已经归顺汉王刘邦,无处求援,万般无奈之下,田横想到了昔日的对手和仇敌楚霸王项羽。

田横虽然深恨项羽出兵镇压齐国反叛,大肆屠戮齐国军民,给齐国带来深重灾难,但是他此刻不得不承认,项羽是当下挽救齐国的最后一线希望。两害相较取其轻,与齐国即将亡国被汉王刘邦收入囊中相比,田横宁可与项羽摒弃前嫌,化敌为友,求得他的援助,挽救齐国于危难之中。

田横考虑到,齐国地处楚国北部,与楚国土地相连,其边境距离楚都彭城不过三百余里,地理位置对于楚国来说十分重要,齐国灭亡,则楚国将彻底陷入来自东,南,北三个方向的战略合围之中,项羽绝不会坐视齐国落入刘邦之手,从而在后方对楚军和彭城构成威胁。如果此时向项羽求救,项羽即使是为了楚国的利益,也必然会派军队前来解齐国之危。于是,田横立刻修书一封,派人飞速赶赴荥阳楚军大营向项羽告急,请求项羽速派大军援助齐国。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126)蒯通,本名蒯彻,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人,曾为韩信谋士,善辩,因为避汉武帝刘彻之讳,史书改为蒯通。

(127)《孙子兵法.九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