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定十八路诸侯之后,虽说是声威大震,睥睨群雄,无人敢于仰视,然而战争结束,和平局面恢复之后,项羽却总是感觉郁郁寡欢,若有所失。
这年二十六岁的项羽经历战阵无数,创造了以少胜多、震惊天下的巨鹿之战奇迹,最终消灭四十余万秦军主力。进入关中之后,杀了秦王子婴,火烧秦宫,屠戮咸阳,报了家国大仇,心中骤然变得轻松了不少。然而,项羽也因此感到迷茫起来,似乎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激情,胜利的快感与兴奋在不知不觉间便很快消失殆尽。
各路诸侯军队都已经先后撤离了关中,鸿门周围没有了往日人喊马嘶的喧嚣,项羽心里却感到分外寂寞与孤独。
这天,项羽自军中巡视结束回到自己的营帐,卸下沉重的铠甲挂在木施上(84),坐在案前考虑下一步作何打算。
忽然,项羽听见身后传来轻盈的脚步与悦耳的环佩玎珰之声,立刻便知道是谁过来了,故意端坐不动,脑海里不由得想起《诗经》中的一首古诗:“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85)此刻,用此诗来形容这个向自己款款走来的女人最是恰当。
那脚步声停在了项羽身后,项羽没有转身。静了片刻,一双柔嫩的小手自项羽背后伸了过来,揽住了项羽的脖颈。
“调皮的虞儿,让你久等了,着急了罢?”
项羽这才开口柔声地问道,他右手握住虞姬的一只小手放在自己长满络腮胡子的面颊上轻轻摩挲,感受到虞姬手心的温暖。
“啊,好硬的胡须,扎手。”虞姬娇声地说着,把她柔软的身体靠在项羽宽大的后背上。
自从三年前跟随叔父项梁起义,在会稽(绍兴)与十七岁的虞姬相遇,项羽便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美丽温柔而乖巧的女孩,二人一见钟情,再也没有分开过。虞姬不同于别人家的女孩,她虽然外表看上去柔弱娇小,却内心坚强,满怀美丽的梦想,从不惧怕战火硝烟和血淋淋的战争场面。遇有大战,虞姬常会跑去营地帮助军医为伤员包扎伤口,端水喂药,这一点让项羽格外喜欢。
有一天,项羽偶有闲暇在军营中无事,虞姬便拿出宝剑,郑重其事地对项羽说道:“妾跟着将军出征打仗,不会武艺怎么行?我学会了剑术便可自己保护自己,将军即可专心指挥军队作战,不用再分心想着虞儿的安全,妾身敢请上将军教虞儿练剑!”
虞姬说罢,向项羽行了一个屈膝礼。
看着虞姬一副十分认真的神情,项羽忍不住笑了,点头答应道:“说得好,就听你的,本将军今日起便教你练习剑术!”
虞姬听了,睁大了俏丽的眼睛看着项羽说道:“将军说话当真?”
项羽故作严肃地点头说道:“当然,军中无戏言!”
虞姬高兴地抱拳说道:“虞儿谢过将军!”
项羽看着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忍不住开心地大笑。
自那以后,项羽便认真地教虞姬学剑,聪明的虞姬果然很快掌握了几招剑法,项羽不在时,虞姬便常常自己在帐中演练剑术。项羽与虞姬虽然在一起三年多了,二人的感情依然如胶似漆,甜蜜如初,项羽一直叫虞姬的乳名“虞儿”。
此刻,虞姬把她的脸贴在项羽的耳边,吐出温馨的香气,温柔地问项羽道:“大王是累了吗?虞儿看你全无精神,似是神不守舍,每逢无仗可打的时候,你总是这样。”
项羽扭过头看着虞姬,轻声地说道:“嗯,是啊,还是我的虞儿最懂我。”说完,项羽还是忍不住轻叹一口气。
“大王为何事叹息?你可从来没有这样过。”
虞姬松开揽着项羽脖颈的双手,走到项羽身前,很自然地坐在项羽的膝上,项羽便用右臂揽住虞姬柔软的腰身。
见项羽没有说话,虞姬扑闪着她那双有着长长睫毛的美目,微微蹙眉看着项羽,关切地问道:“大王怎么了?为何事烦忧?在虞儿眼里,你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英雄。”
项羽吻了一下虞姬的脸颊,如实答道:“进了关中,灭了秦朝,报了国仇家恨,如今却不知该何去何从矣!”
虞姬听了,沉默不语,她聪颖剔透,怎能不懂得这是国家军政大事,一切该由眼前这个男人做主,自己不便多说。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天上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如水的月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军营前静静流淌的戏水河泛起粼粼波光,使得辽阔的关中大地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周围是一片寂静,项羽与虞姬相拥着,享受着这三年征战以来少有的安宁与静谧。
良久,虞姬张开修长的双臂搂住项羽的脖子,用极其温柔的声音在项羽耳边轻声地说道:“大王,我们回家吧!”
项羽听到虞姬这话,不禁心头一颤,他看着虞姬,眼睛不禁湿润了。
自会稽举兵起义,自己带着虞姬跟随叔父项梁一路鏖战杀伐,纵横四方,浴血奋战,至今已经三年未回故乡,如今大功告成,是到了回家的时候了。
项羽紧紧搂住虞姬纤细柔软的身体,喃喃地说道:“是啊,是啊,我们该回家了......”
似乎一瞬间,困扰多日的问题迎刃而解,项羽顿时觉得心中畅快了许多,望着怀中娇美动人的虞姬,项羽顿感激情澎湃,他轻轻抱起虞姬亲吻着,向营帐内间走去。
第二天,项羽将撤出关中,返回彭城的打算告诉了军师范增,范增抚着胡须沉思片刻,对项羽说道:“战事结束,分封完毕,关中安定,是该返回都城了。”说到这里,范增略一停顿,接着说道:“不过,还须嘱咐章邯等人,加强防范,防止刘季有不轨之举!”
项羽说道:“亚父说得是。我已派出信使,去往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的驻地,告知他们加强对汉中方向的戒备,不可松懈,有情况随时向我禀报!”
这天,项羽召集众将谋臣说道:“我军自会稽起兵反秦,至今三年有余,一路上长途跋涉,征战无数,历尽艰险,死伤无数弟兄,终于获得完胜。如今暴秦已亡,家国大仇已报,反秦大业告成,各路诸侯业已返回封国,关中由雍王章邯等人管辖,可保平安无事,我等在关中的使命已经完成。我经过仔细考虑,此地离彭城两千余里,将士们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父老,不宜在关中久留,我决意离开关中返回彭城,先做休整,再从长计议,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项羽手下的楚军将领和谋臣大多数是楚国人士,告别父母妻儿离开家乡随项羽出征多年,早已思乡心切,归心似箭,听见项羽说决定返回楚地,人人面露喜色,欢欣雀跃,自然是没有异议,遂同声答道:“我等愿随霸王东归,一切悉听大王安排!”
项羽听罢点点头,有些动情地说道:“当年本王跟随伯父自会稽起义,至今多年未回江东,不想伯父大人竟不幸战死定陶,早早离我而去,如今大功告成,聊以抚慰伯父在天之灵,好想替伯父回故乡看望那里的父老乡亲矣!”说着,项羽的一双虎目闪着泪光。
众大臣听了项羽的感慨之言,深受触动,想到一路走来的艰辛经历,无不唏嘘喟叹。
静默片刻,项羽手下一位谋臣大着胆子向项羽提议道:“禀大王,关中乃富庶之地,素有帝王之气,且有四塞屏护,易守难攻,想那秦人即是由关中发迹,继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成就帝王大业。微臣以为,大王应该驻守关中,凭借三秦的有利地形,强军备战,虎视中原,假以时日,必能称霸天下!”
项羽此时主意已决,傲气地答道:“难道只有关中有帝王之气,江东就不出帝王乎?我入关中如入无人之境,纵横驰骋,谁能阻挡?秦朝皇帝不是照样被我灭在关中吗?如今大功告成,荣华富贵了却不思还乡,岂不是如锦衣夜行!”(86)
这时,项羽手下一名魏国谋士韩生忍不住上前劝谏道:“大王,关中地势险要,四面皆有险关扼守,进可攻退可守,实乃天下形胜之地。将来时机成熟,大王率楚军兵出函谷关可荡平中原,与楚地连为一片,统一天下指日可待。彭城地处平原,无险可守,乃四战之地,不宜建都。大王若定都咸阳,既可号令诸侯,威慑中原,又可兵出函谷关、武关,平定胆敢兴兵作乱的反叛势力,所以,在下以为驻留关中实在是最佳的战略抉择......”
项羽听了有些不耐烦,抬手阻止韩生继续说下去,断然说道:“尔等不必多言,如今分封完成,各诸侯王皆拥有各自的封国,何来反叛一说?本王主意已决,择日班师返回彭城,再谋大业!”
韩生见项羽目光短浅,没有战略远见且刚愎自用,十分失望,冷冷一笑低声说道:“我曾听人说楚国人是沐猴而冠(87),今日得见果然如此矣!”
不料,这话被项羽听见,项羽勃然大怒,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喝问韩生道:“你说什么?竟敢辱骂本王?看来你是不想活了!”项羽随即大喊一声:“来人,将这个大胆狂徒扔进鼎中烹了!”
几个健壮的卫士应声而入,不由分说,托举起韩生走到帐外,将韩生抛入烧得水花沸腾的巨大铜鼎中,只听得一声惨叫,韩生顷刻间化为白骨。众人见了,皆心惊胆战,噤若寒蝉,再也无人多言。
韩生虽说是个小小谋士,名不见经传,生平不详,但是他对项羽提出的据守关中,威慑中原的主张却是十分正确的战略选择,只可惜口无遮拦,出言不逊,招来杀身之祸,令人扼腕。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楚霸王项羽下令班师,率楚军自鸿门出发,东出函谷关,返回楚都彭城。
后人评说道,项羽缺乏远大战略格局,放弃关中就是放弃了天下,放弃了帝业,这话有一定道理。然而,岂止如此,项羽绝没有料到,他此去彭城,前面正埋伏着重重险恶与危机,他执意放弃至关重要的战略之地关中,非但没有成就霸业,而且再也没有回到让他梦牵魂绕的江东之地!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84)木施,即古代的衣架,上有横木,叫“桁”(héng)。
(85)该诗出自先秦的《诗经》《国风·有女同车》第二段,大意是:有心爱的姑娘和我同行,容貌就像木槿花一样美丽,体态像鸟儿一样轻盈飞翔,她的佩玉叮当悦耳,美丽的姑娘姓姜,她的美好声誉人让我难忘。
(86)意思是说,穿着华丽的衣裳,却夜间行走,谁看得见呢?后来有“锦衣夜行”这一成语。
(87)意思是猕猴戴着帽子,虽然外表装扮得很像人样,其实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