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野微风的头像

山野微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8/02
分享
《汉初风云录》连载

第三十二章 张良献策兵不血刃取宛城 所过勿掠安民政策得人心

吕齮一听顿时怔住没了主意,便问陈恢:“守又不可,死也不行,那本官究竟该做些什么?”

陈恢答道:“郡守大人听在下一言。我听说沛公这人宽和仁厚,大度仗义,亲善秦人,所到之处皆受到拥戴,所以追随者甚多。如今他的队伍已达十万之众,不可小觑。现如今反秦烽火四起,势如燎原,我秦朝早已危在旦夕,回天无力,大人何必为昏庸无能的秦二世胡亥舍命殉葬?眼下宛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与其负隅顽抗,玉石俱焚,不如归降起义军,既可保住郡守大人与家人的性命,又避免了城中军民遭起义军屠戮,说不定大人你还能继续为官,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吕齮听了陈恢的这番劝解,觉得很有道理,先贤有言:良禽择木而栖,自己又何必为腐朽不堪的朝廷卖命?只是眼下这支起义军与昨日撤离的那支军队有所不同,不但军容整齐,而且高呼杀了狗官吕齮,分明是刘季的另一支军队,必欲置自己于死地而后快,自己若是提出归降起义军,不知刘季是否愿意宽宥自己?

吕齮沉吟片刻,对陈恢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本官率宛城军民抵御起义军进攻,伤了沛公不少士兵,不知道城下这支军队是否听命于沛公?若沛公知道此事,不知他肯否接受我归降于他?”

陈恢见吕齮动心,忙说道:“郡守大人不必忧虑,如大人允准,在下愿出城面见这支起义军首领,与他商议和谈归降事宜。”

吕齮感到首先保住全城军民和自家妻儿老小的性命要紧,于是叹口气说道:“唉,罢了,到了这步境地也只好如此了。你去告知起义军首领,如能保住宛城军民的性命,我吕齮甘愿以死谢罪!”

陈恢说道:“大人放心,为了全城百姓安危,在下定不惜肝脑涂地,舍命劝说起义军停止进攻,罢战言和!”

吕齮嘱咐陈恢道:“对起义军首领说话千万小心,不要惹怒了他又要动武,本官就按剑在此,等候你的消息!”

于是,陈恢打着白旗走出城来,边走边高声喊道:“南阳郡守吕齮有要事相告起义军首领,切勿动手!”

城下的起义军士兵见有人打着白旗出城,高呼要见起义军首领,立刻张弓搭箭予以警戒,待陈恢走近了,十余人一拥而上,将陈恢捆绑起来押到刘邦的大营。

刘邦在张良陪同下,坐于中军大营,命人将陈恢带上来,怒气未消的刘邦“啪”的一声,以掌击案,厉声问陈恢道:“你是何人?吕齮死到临头,派你来有何话要说?”

陈恢见果然还是刘邦的那支队伍,并不感到意外,心中暗暗钦佩刘邦更换旗帜,虚张声势的妙计,深深施礼答道:“在下乃吕齮属下谋士陈恢,特意代表吕齮郡守向沛公致意!”

“哼,他向我致意,那又怎样?”刘邦说道。

陈恢答道:“陈某久仰沛公大名,听闻沛公奉楚怀王之命西征咸阳,欲抢先入关争得关中王,所以沛公急于加快行军速度进攻武关。而如今沛公率军攻打宛城,已经付出代价,而南阳乃是秦之大郡,有数十座城邑相邻,兵员众多,粮草物资储备充足,沛公怕是不能一一攻取。而宛城军民皆因惧怕起义军一旦攻破城池必然大开杀戒,难逃活命,是以据城顽强抵抗。若沛公放弃宛城西进,又担心宛城及附近城邑守军随后掩杀,形成前有阻截,后有追兵之势,起义军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

刘邦听陈恢分析得头头是道,不由得暗暗佩服,心里明白此人说得没错,于是打断陈恢的话说道:“住口,你好大的胆子,这是在威胁我吗?你既然代表南阳郡守吕齮前来,意欲何为?”

陈恢答道:“在下岂敢威胁沛公?不过是据实陈奏而已。在下以为,宛城的局面,战则两败具伤,即便是沛公的军队最终攻下宛城,也将造成无数人流血丧命,家破人亡;和则双方两利,免于攻伐杀戮。在下以为,沛公不如以和平方式取得宛城!”

“那你说说看,我怎样和平取得宛城?”刘邦此时已经大概明白了陈恢前来的用意,随即问道。

陈恢说道:“以沛公的德行和威望,和平解决其实不难。只须沛公做出承诺:不伤害宛城百姓,不杀戮官员士兵,不追究南阳郡守吕齮抗击起义军的罪责,宛城即可归降沛公,守军交由沛公指挥。如此,沛公不但避免了杀戮和牺牲,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西进,而且周围那些尚未归降,还在翘首观望的城邑得到这一消息,定然放弃抵抗,争相开城欢迎沛公,心悦诚服地归顺于您。若如此,岂不是皆大欢喜,两全其美之事?”

刘邦听了陈恢所说的和谈条件,心中暗喜,更加庆幸张良在身边出谋划策,避免了一场血战。于是故作沉吟,转头望向张良,张良向刘邦微微点头示意,表示可以接受陈恢提出的条件。

刘邦便对陈恢说道:“嗯,我看你提出的办法倒是可行,不过要容我仔细权衡之后再做决定,毕竟我的弟兄们有所伤亡,我要给予安抚,说服他们也接受你的条件,你且退下罢!”遂命人带陈恢下去暂且歇息,等待答复。

陈恢走后,张良对刘邦说道:“这个陈恢确实有些头脑,把当前形势分析得十分透彻。为争取民心,尽快取得宛城,进军武关,沛公应接受陈恢所提出的全部条件。一是对宛城官员和军民实施安抚政策,全部赦免其罪;二是命吕齮继续为郡守管理南阳地区;三是即刻派出使者向周围秦军守卫的城邑宣扬沛公的善意主张,凡放弃抵抗归顺起义军者,原秦朝官员一律继续为官,不予追究罪责!”

刘邦略一思索遂颔首说道:“子房所言甚合我意,我也有此打算。赦免这些秦朝官员,我们不但不会失去什么,而且更有利于地方管理,安定民心,稳定后方,这是件好事。既然接受吕齮投降,那就遵守信义,既往不咎,一律赦其无罪,保留官职,如是,则南阳再无后顾之忧了!”

刘邦遂请张良修书一封,派使者与陈恢一道进入宛城,面见南阳郡守吕齮,送达刘邦的答复:其一,接受宛城归降,赦免全城官员和军民,其二,各级官员仍然各司其职,安心处理政务,稳定局面;其三,宛城守军收编为起义军,听从刘邦指挥调度。

南阳郡守吕齮看了刘邦的来信,心中一块大石这才落地,随即命人打开城门,率众官员出城投降。

起义军兵不血刃,轻取宛城这一军事重镇,刘邦遂按照张良提出的方针,在宛城施以任政,加封南阳郡守吕齮为“殷侯”,继续治理南阳郡各县,封赏陈恢为千户侯,任宛城县令。宛城守军除了留下少量人马维持当地治安秩序以外,其余归刘邦统领。消息传出,宛城上下皆感激刘邦的宽容大度,热情拥戴刘邦和起义军。

南阳郡下辖其它城邑的秦朝官员见南阳郡守吕齮已经降了刘邦,且安然无事,照常为官,也纷纷踊跃效仿,宣布放弃抵抗,派人前来宛城与刘邦谈和求降,刘邦均一视同仁,令其保留原官职,管理好自己的城邑,不得侵害百姓。一时间,刘邦与起义军声名远扬。

忙碌完这一切,刘邦心中顿感踏实许多,他不无感慨地对张良说道:“连年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看这暴秦统治下的平民百姓是多么希望罢战止戈,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啊!”

张良点头说道:“沛公说得极是。暴秦之下的民众渴望和平安定久矣。所以,只要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军队不抢掠民间资财,不滥杀无辜,我起义大军必然可以得到百姓的拥护,进而让全天下的人信服!”

刘邦听罢频频颔首,手抚胡须思忖片刻,对张良说道:“作战需要攻心,安民亦是如此。那就请子房拟定一条法规,起义军所到之处,不得侵扰抢掠百姓,严禁滥杀无辜,违者问罪。要简单明了,易懂易记,通告全军和天下周知!”

张良捋着胡须,抬头望向远方,凝神思忖片刻说道:“那就请沛公下一道军令,叫‘所过毋掠’,严禁部队抢掠扰民,违者严惩!”

“所过勿掠,所过勿掠......”刘邦听了张良的主意,思索着,口中念了两遍,遂满意地看着张良说道:“甚好甚好,就请子房依此为我军制定数条军纪,颁布下去,命全军上下严格遵守,违令者严惩不贷!”

张良为刘邦拟定的“所过毋掠”这一重要的安民政策,自此之后就成为刘邦在关中地区以及对各诸侯国实施“攻心”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所过毋掠”政策一经宣布,各地民众争相宣扬刘邦的仁义德行,归顺者络绎不绝,刘邦的起义军队伍日益壮大。

刘邦的宽容大度与人格魅力让张良深为敬佩,张良深知自己用兵统将能力皆远不及刘邦,索性把自己从韩国带来的全部兵马都交与刘邦统一指挥,刘邦欣然收受,对张良更加信任倚重。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