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野微风的头像

山野微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8/28
分享
《汉初风云录》连载

第四十二章 樊哙仗剑执盾怒闯鸿门宴 张良事先巧安排刘邦逃遁

其实,项羽早就看出自己的兄弟项庄来意不善,他见项庄边舞剑边步步趋近刘邦,剑锋透出杀气,本来欲喝斥项庄适可而止,等见到叔叔项伯出来陪项庄舞剑,且将身体挡在了刘邦前面,心里便已明白了叔叔的用意。

项羽知道叔叔项伯的功夫,有他出手保护刘邦不会酿成大事,便镇静地微笑着,一边继续与刘邦饮酒攀谈,一边看项伯叔侄二人舞剑。

张良虽然不会武功,但此刻也已经看出端倪,感到帐中暗藏杀机,剑气弥漫,心中暗想,这鸿门宴果然凶险万分,必须设法立刻平息,不然怕是要危及沛公性命,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此,张良便故作镇定地离席走出宴会大帐,找到正在不远处的草垛上睡觉的樊哙,说道:“樊将军,莫睡了。”

樊哙躺着未动,睁开眼问道:“军师有何事?宴会结束了么?”

张良急促地说道:“我看事情有点不妙,那项庄说舞剑以助酒兴,其实意在伤害沛公,幸得项伯拔剑而出与项庄共同舞剑,这才护住了沛公,不然沛公性命危矣!你立刻进入宴会营帐,见机行事,保护沛公,我们身处项羽的军营中,切记不可鲁莽,不到生死关头不要动手!”

樊哙一听,翻身站起来发怒道:“这项庄小儿忒也胆大包天,竟敢加害俺大哥?我倒要进去看看他有多大本事,能挡俺几剑!”

张良在樊哙后面再次小声嘱咐道:“老弟务须冷静,不到万不得已切勿动手,以免伤了沛公,大家都难以脱身!”

樊哙边走边头也不回地答应道:“军师放心,俺老樊心里有数!”

说着,樊哙右手仗剑,左手持盾,大步走向宴会大帐。营帐门口有两名高大壮硕的楚军士兵持戟守卫,见有人走近,便举起手中长戟交叉挡在营帐入口欲拦住樊哙。

樊哙见有人胆敢阻拦自己,不由得怒从心起,用手中盾牌用力向卫士撞去,两名卫士顿时被撞得踉跄着向后倒退闪到两边,等站稳了再欲阻拦已经来不及了。二人急忙手持长戟欲追赶樊哙,樊哙猛地转过身来,举剑指着这两名卫兵,双眼圆睁,大声喝道:“尔等给俺退回去,休要上前自讨苦吃!”

两名卫士见樊哙如此凶恶,声如雷鸣,顿时呆在原地不敢上前追赶,眼睁睁地看着樊哙转身大步走向宴会营帐。

樊哙走至宴会大帐入口,警惕地用手中佩剑挑开营帐门帘,以试探是否设有埋伏,见无人阻拦,便大步迈入帐内,昂然而立,目光缓缓扫过宴席上的每一个人,最后瞪起环眼盯着项羽。

正在舞剑的项伯和项庄见一个威猛粗壮的大汉仗剑持盾闯了进来,不知来者何意,便停止了舞剑。这时的刘邦已觉察出情况不妙,随着剑光飞舞,两剑碰击得“叮当”作响,一颗心紧张得几乎停止了跳动,早就汗湿脊背,只是脸上还佯装不知,面带笑意与项羽饮酒叙话,观赏项伯叔侄二人舞剑。

正当刘邦暗暗焦虑担心之际,却见自己的爱将樊哙走了进来,不禁心中窃喜,一颗悬着的心遂放了下来。刘邦知道,凭樊哙的本事,即便是项羽也不遑多让,但毕竟是自己这位兄弟擅闯宴席,有失礼数,刘邦把脸一沉,对樊哙厉声喝道:“休得无礼,还不拜见上将军!”

项羽手按剑柄,端坐不动,向项庄示意离开宴会大帐。项庄走到营帐出口,见樊哙如一座山丘一般立在那里,对自己怒目而视,并不闪身让路,于是故意用肩膀撞向樊哙,欲将樊哙撞到一边。不料,樊哙竟然纹丝不动,坚如磐石,犹如脚底下生了根一般,项庄这才明白这大汉绝非等闲之辈,无奈之下只好侧身而过,悻悻然出了宴会营帐。

项羽看在眼里,面无表情,沉声问道:“这位好汉是谁?”

张良从樊哙身后跟进来赶紧拱手答道:“禀上将军,他是沛公的护卫将军,沛县人樊哙。”

项羽方知这大汉就是传闻中刘邦手下第一猛将,项羽素来欣赏勇士,见樊哙虽然有些鲁莽,却是一副无所畏惧,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脸色遂缓和下来,松开紧握剑柄的右手,赞许地点头说道:“好,壮士,赏他一杯酒!”

项羽手下侍者递给樊哙一大杯酒,樊哙称谢后,将手中利剑夹在左腋下,右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饮罢大声赞道:“好酒!”

项羽见状高兴地说道:“再赏一杯!”

樊哙接过酒杯又是一饮而尽,项羽点点头,颇有兴致地问道:“好酒量,壮士还敢再喝吗?”

樊哙哈哈一笑答道:“俺死都不怕,区区一杯酒有何可怕?”

项羽命人再为樊哙拿来酒和一大盘牛肉,樊哙并不用手去取肉,而是警惕地拿佩剑砍下一块牛肉,用剑插着送入口中,边吃边大口饮酒。

不一会儿,樊哙连喝三大杯酒,盘中数斤牛肉也吃得精光。樊哙抹了抹嘴,趁着酒兴对项羽说道:“多谢上将军赏赐的酒肉,俺樊哙久闻您的大名,如雷贯耳,俺是个粗人,不太会说话,今天斗胆向上将军进一言,不知可否?”

项羽抬手说道:“樊壮士但讲无妨!”

樊哙接着说道:“楚怀王曾和诸侯有约:‘先入咸阳者即为关中王’,我家主公率军一路连败秦军,克宛城,破武关,取峣关,再战蓝田,大小战斗三十余次,历尽艰辛方才进入咸阳。他却不动财宝,不近女色,不思享乐,下令封好国库,关闭宫门,率军退回灞上,等待上将军到来。俺主公如此劳苦功高,不但没有得到赏赐,反而遭小人算计,欲加害我家主公,这简直像是胡亥与赵高的所作所为。俺老樊以为上将军不要听任小人挑拨离间,采取如此令人不齿的手段!”

项羽听了颔首说道:“说得好,樊壮士尽可放心,本将军自有主意!”项羽没有想到,眼前这个看似鲁莽的粗壮大汉竟能说出这样一番道理。

在一旁坐着的刘邦听樊哙为自己辩护,言辞毫不客气,不由得把一颗心提了起来,他担心樊哙说得不中听,若是冲撞了项羽,怕是谁也走不出这宴会大帐。

刘邦刚要开口制止樊哙,就听见张良轻咳一声,刘邦循声向张良看去,见张良向自己使了个眼色,用下巴指向营帐外面。

刘邦立刻会意,站起身来向项羽拱手施礼说道:“我这位属下无甚文化,言语粗鲁,缺乏管教,得罪了上将军,实在过意不去,还望上将军多多包涵!”

项羽说道:“无妨,范壮士心直口快,胆气过人,我倒是有些欣赏,并不介意!”

刘邦代樊哙致了歉意,作内急状,口中说道:“在下今日饱餐酒肉,欲去如厕,片刻即回,见谅!”说完便摇摇晃晃地走出营帐。

张良转脸对樊哙斥责道:“简直无礼。今天你倒是反客为主,出言不逊,成何体统?你没见主公已经喝醉了走路不稳?还不快跟去照顾主公!”张良说完朝樊哙闭一下双眼随即睁开。

樊哙外表粗鲁野蛮,实则内心聪慧机灵,他看到张良使的眼色,马上就明白了张良的用意,向项羽施了一礼,口中还不忘说道:“俺樊哙鲁莽,出言无状,得罪之处还请上将军宽恕,多谢上将军的美酒烤肉,俺就此告退!”

樊哙出了宴会营帐找到刘邦,刘邦正不知所措,急得原地打转,樊哙上前低声催促道:“事情紧急,大哥快快离开,此地不宜久留!”

刘邦听了搓着手为难地说道:“没想到事情竟会变成这样,我还没有向上将军告辞,就此离去太不礼貌,这可如何是好?”

樊哙一听刘邦还在讲究礼节,眉头一皱说道:“哎呀我的大哥,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斯文?古人说,干大事者不必顾及小节,现在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就如同鱼和肉,命都攥在人家手心里了,还回去辞别,这岂不是自投罗网?”

樊哙也不知从何处听来的这话,却说得恰如其分,正当其时。

这时,张良也走出宴会营帐,催促刘邦道:“那项庄分明是以舞剑助兴为由欲加害汉王,事不宜迟,请汉王速速离开这凶险之地!”

刘邦对张良说道:“好罢,反正我已赔罪致歉,得到了项羽的谅解,那就不顾礼节先行一步。子房你务须小心应对,设法尽快脱身,我随身带了两份礼品就放在酒案下面,一对玉璧献给项羽,一双玉斗送与范增。方才见项庄在我眼前舞剑,我已惊得动弹不得,哪里还敢起身献礼?你就替我献给项羽和范增二人,务必代我向项羽将军致谢和表示歉意!”

张良点点头说道:“此事交给我办,沛公快走。鸿门距灞上不足四十里,带随行人员走大路目标太过明显,请沛公独自骑快马走小路返回灞上,不过二十余里。樊将军与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徒步离开,前面自有人接应,勿再迟延,赶紧行动!”

刘邦走到僻静处,果然早有军士牵着马等候,刘邦也顾不上多说,骑上战马挥鞭飞驰而去。

为了不引起周围楚军士兵的注意,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先是大摇大摆地慢慢行走,等来到一片隐蔽的小树林,看见张良安排的数十名骑兵正牵着马等在这里,四人随即跨马抄小路向灞上疾驰。

就在这时,项羽见刘邦与张良还未回来,便对站立于一旁的都尉陈平使了个眼色,说道:“陈将军去帐外看看,沛公怎么还没有回来?本将军还要与他再饮三杯!”

陈平聪明剔透,他从项羽的目光中已然明白了项羽的意思,便低头施礼说道:“喏,在下这就去请沛公回来!”

这都尉陈平并非别人,他正是后来的汉朝开国功臣之一,汉朝右丞相陈平。

陈平乃魏国阳武户牖乡人(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长得高大英俊,风流倜傥,一表人才,虽家境贫寒却十分聪明好学,喜爱读书,钻研黄老之术,胸怀大志而工于心计。

有一年,陈平的家乡祭祀土地神,特意让知书达礼的陈平主持割肉摆放祭品,陈平把祭肉分割得十分均匀,父老乡亲们见了满意地夸奖说:“能将祭肉分割得如此均匀,陈家这孩子委实聪慧!”

陈平听见乡亲们夸赞自己,暗暗叹口气,心里说道:“唉,若是将来让我陈平主宰天下,定会像这分割祭肉一般合理公正!”

因父母早逝,陈平便吃住在兄长家中。哥哥厚道善良,十分喜爱自己的这个兄弟,宁愿自己劳作受累也要供陈平读书,任由自己的这位兄弟四处游学交友。

陈胜吴广起义后,陈平很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建一番功业,便告别哥嫂离开家乡去临济(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投奔了魏王魏咎,想为复兴魏国做一番贡献。

然而时间不长,陈平发现魏王魏咎虽然仁厚温和,体恤百姓,却没有雄心大志,不愿采纳自己提出的主张和计谋,陈平感到十分失望,便离开魏国辗转去投奔当时呼声最高的项羽联军。

恰好项羽此时已与章邯订立了殷墟之约,西进至黄河平阴津(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陈平赶到此地,便在项羽帐下做了一名谋臣,一路跟随项羽进入关中,项羽见陈平有勇有谋,屡立战功,便升任陈平做了一名都尉。

按说,陈平在项羽手下获得都尉一职,已经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陈平依然感到不得志而郁郁寡欢,他耳濡目染和亲身经历之后,熟悉了项羽的性格为人,感到自己与项羽并非志同道合之人,自己的才能和志向无法在项羽这里得到施展,便萌生了另投明主的念头。

不久之后,陈平听说沛公刘邦仁厚大度,善纳众言,爱惜人才,暗自决定将来有机会便归附刘邦。自刘邦来到鸿门赴宴,陈平见过刘邦之后,便被刘邦的言谈举止和人格魅力所吸引,陈平看出刘邦的谦卑忍让背后必定胸怀大志,非常人可比,今后应该追随辅佐刘邦成就一番事业,于是,陈平暗暗等待时机离开项羽去投奔刘邦。

再说陈平适才于席间看到项庄舞剑,已经看出项庄别有用心,心中不禁暗暗为刘邦的处境担忧却又束手无策,虽然心中紧张至极却不敢有任何表示,当他看到项伯持剑而出与项庄对舞时,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陈平很快发现项羽似乎并没有下决心谋害刘邦,又见沛公的卫士樊哙仗剑持盾闯入营帐,刘邦的安全暂时有了保障,不由得暗自庆幸,放下心来,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结束这场充满杀气的鸿门之宴。

陈平按照项羽的吩咐走出宴会大帐,远远地看到刘邦正与张良、樊哙等人在紧张地商量什么,便已猜出几分:刘邦很可能趁机逃走。陈平便躲在一旁悄悄观察,等看着刘邦骑马飞奔而去不见了踪影,陈平心中暗暗欣喜,这才彻底放下心来,遂返回大帐向项羽报告道:“禀报上将军,在下在周围寻了个遍,并未看到沛公,不知他此时身在何处。”

项羽听了似乎并不在意,对陈平摆摆手说道:“无妨,那就等沛公回来。”项羽说着,举起酒杯对项伯和范增说道:“来,叔叔,亚父,再饮此杯!”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工夫,张良估计刘邦已经脱离了危险,快到灞上了,便不慌不忙地进入宴会营帐,向项羽躬身施礼说道:“禀上将军,沛公因不胜酒力,身体不适,怕举止失措有失颜面,不敢当面与上将军告辞,已经离去。沛公临行前一再嘱咐我向上将军表示歉意,说改日有缘,定当设宴答谢上将军。我奉沛公托付,敬献给上将军白璧一双,献给范增大人玉斗一对,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项羽听说刘邦已然离开鸿门,反倒一下轻松了不少,满意地自张良手中接过玉璧,仔细地把玩观赏,想到把玉璧送给心爱的虞姬时,虞姬脸上那惊喜的神情,项羽脸上不禁露出温柔的一笑——当然,旁人无从知道,项羽这一深情的微笑究竟何意。

少顷,项羽抬起头,大度地挥挥手对张良说道:“好罢,既然如此,那就让沛公回去便是,何须致歉?你回灞上之后,代我谢谢沛公送的礼物!”

张良见项羽并没有发怒,便趁机向项羽和范增施礼说道:“在下再次代沛公感谢上将军摒弃前嫌,盛情款待,就此向上将军和范先生告辞,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范增听了张良所言,才知道刘邦已经借机逃走,内心愤怒又不便于当场发作,只恨得面色阴沉,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张良走后,范增忍不住责怪项羽道:“你今日不听亚父之言,放走了刘季,无异于放虎归山,日后必成大患,恐怕从此以后再无机会除掉此人了!”

项羽见范增动怒,不以为然,遂劝解范增道:“就凭刘季那点本事与实力,始终在我的掌控之中,制服他还不是易如反掌?我料定刘季难成气候,亚父不必多虑!”说完,项羽便大步走出营帐。

范增见项羽并不重视自己的一再提醒,扬长而去,恼怒之下将刘邦赠予的玉斗掷于地上,拔出剑来将玉斗砍为数块。望着项羽远去的背影,范增摇摇头对随行人员叹息道:“项籍此子关键时刻优柔寡断,行妇人之仁,终难成霸业,老夫今后恐难以与他共谋大事。我敢断言,将来夺天下者必是这个刘季,我等迟早会成为刘季的阶下之囚矣!”

然而,勇武好胜且骄傲的项羽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大丈夫用兵应当光明磊落,两军对垒靠的是勇武果敢与周密策划相结合,沙场上见分晓,不应当使用阴谋诡计,欺诈暗杀之术,那是小人作为,他项羽不屑一顾。这种狭隘的战争谋略观不能不说是项羽致命的性格弱点之一。

话说沛公刘邦自鸿门宴逃离返回灞上,立刻召集文臣武将议事,左司马曹无伤见刘邦竟安然归来,毫发无损,心中诧异,正狐疑间,但听见刘邦大喝一声:“曹无伤给我站出来!”

曹无伤心中有鬼,情知不妙,站立当场低头不语。

刘邦说道:“好你个姓曹的,我刘季一向待你不薄,你却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在项羽那里胡言乱语,挑拨离间,害得我差点丢了性命,如此无耻小人,岂能留你?来人,推出去斩了!”

曹无伤知道死期到了,辩解已是徒劳,面如土色,默然无语。两个军士进来,将曹无伤推出大营斩首示众。

其实,曹无伤虽说是被刘邦斩首,却也是死于项羽之手。因为项羽向来敬重英雄,嫉恶如仇,最是痛恨奸佞谄媚变节之人,他见曹无伤做了刘邦的左司马,官职不低,竟然还不满足,向自己通风报信,编造谎言欲加害其主子刘邦,心肠之狠毒与叛徒无异,自然对曹无伤极为憎恶蔑视,所以,项羽有意把告密者曹无伤的名字透露给刘邦,让刘邦杀了曹无伤这个无耻小人。

再说百越起义军将领梅鋗协助刘邦进入关中,完成了主公吴芮交与自己的使命,便在灞上向刘邦告辞,率领自己的军队到鸿门大营向吴芮复命。刘邦见梅鋗作战勇猛,文武双全,自然是对梅鋗喜爱有加,但刘邦明白梅鋗另有其主,不可强留,便依依不舍地与梅鋗告别,相约后会有期。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因梅鋗攻城拔寨,战功卓著,特意授封梅鋗为十万户侯,仅次于王者,反秦战争结束后,梅鋗回到故乡,解甲归田。刘邦称帝后,并未忘记梅鋗当年协助自己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关中的功劳,封梅鋗为“台侯”,食邑十万户,封地在岭南一带。

其实,精明而又爱恨分明的刘邦因为梅鋗曾被项羽封为十万户侯,对项羽有所感恩,所以在楚汉之争中保持中立,未追随刘邦参加对楚作战,因而刘邦对此深为不满。刘邦称帝之后,下诏封梅鋗为“台侯”,诏书上写“食台(即台岭)以南诸邑”,实际上就是个“虚封”,有其名而无其实。

因为当时岭南地区处于秦朝大将、南越王赵佗的统治之下,那时候赵佗拥兵数十万,兵强马壮,称霸岭南,拒绝归顺汉朝,梅鋗不可能进入赵佗的南越国抢占地盘,再者,食邑十万户是个相当大的数目,按每户三口人计算,就是三十万人,在那个年代,岭南地区地广人稀,何来十万户人家作为采邑?也即是说,梅鋗实际上并无半点封地。

因为当年梅鋗曾是长沙王吴芮的部下,善良仁厚的吴芮便让梅鋗携家眷仆人迁至自己的封地益阳县境内的梅山村(今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板溪梅山村)定居下来。

所以,唐代诗人罗隐在《吴门晚泊寄句曲道友》一诗中为梅鋗感叹道:“十万梅鋗空寸土,三分孙策竟荒丘!”

梅鋗去世于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临终留下遗言,要葬于自己的故乡。其家人历经数月,跋涉一千余里,将梅鋗的遗体运回故乡余干县梅港乡安葬。

人们为了纪念梅鋗,将梅鋗家乡的台岭改名为“梅岭”,并为梅鋗建起寺庙和塑像,常年焚香烧烛,祭奠这位智勇双全的秦末起义大英雄。

清代诗人屈大均曾在他的《梅鋗 其二》中赞叹梅鋗道:

“艰难自梅里,此地奉君王。岂欲兴于越,惟知祀少康。

雠从高帝复,名在汉书长。食采梅花国,人钦万古香!”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