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基本平定三秦已经是第九个月了,奉汉王刘邦之命留在关中攻打雍都废丘的韩信,虽然组织汉军连续发动攻势,却仍未奏效。雍王章邯极善防守,又早有准备,粮草物资储备充足,将废丘城营造的几乎无懈可击。
废丘屡攻不下,韩信心中很是焦虑,为避免造成更大伤亡,韩信下令暂停进攻,自己苦苦考虑破城之策。
这时的韩信早已得知汉王刘邦在彭城惨败的消息,他深知汉军损失二十万人,造成兵力严重不足,军心不稳,若此时项羽率楚军向汉军荥阳防线发起大举进攻,后果不堪设想。汉王刘邦此时正是用人之际,韩信原想迅速攻克废丘,消灭雍王章邯的最后残余,然后率军出关赶赴荥阳助刘邦一臂之力,只是数月来苦无破城良策,自突破陈仓攻入关中以来,竟被章邯拖在此地近一年之久。
这天,关中天降大雨,数日不停,平地积水没踝,雨水在黄土地上汇成道道水流,自高处流向低洼处,韩信一边带领众将冒雨巡视军营,防备章邯偷袭,一边思索如何尽快攻破废丘。
这时候,细心的韩信忽然发现,由于废丘城地势低洼,地面的积水顺着地上纵横交错的沟壑流入废丘城外围的护城河内,护城河里积水已满,几乎溢出,这引起了韩信的极大关注。
韩信仔细观察周围地形,看到在废丘南面数里处有一条小河,叫作沣河,此河源出秦岭北麓,河水自南向北经长安西南流经咸阳境内,然后转弯向东汇入渭河。这沣河平日里水流不大,只有一条狭窄的水道,清澈的河水顺着河道静静地流淌,如今正逢连日大雨,沣河内水流湍急,浑浊的河水发出“哗哗”的声响,奔向下游。
见到这个情况,韩信灵机一动,他不由得想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水淹鄢城的著名战例。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国大良造(108)白起奉秦昭襄王之命,仅带领七万秦军乘船沿汉江顺流而下深入楚国腹地,为激励士气,秦军登陆后,白起下令士兵烧毁战船和路过的桥梁,自断后路,率秦军向楚国陪都鄢城发起进攻。
楚顷襄王得知秦军长驱直入楚境,急忙调集国内全部兵力二十余万人马进入鄢城抵御秦军进攻,企图阻止秦军前进。白起久攻鄢城不下,深知自己孤军深入,面对数倍于己的楚军不宜拖延,便利用有利地形,组织秦军开掘百里长渠引夷水(湖北长江支流清江)淹没了鄢城(109),造成城内数十万楚国军民溺亡,鄢城遂不攻自破。
白起乘胜进军,攻陷楚都郢城,楚顷襄王只好逃亡陈城(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建立临时都城,称郢陈,自此之后,楚国被严重削弱,再无力与秦国相抗衡。
却说韩信冒雨站在沣河岸边一面仔细查看地形,一面考虑破城之策,他发现沣河所处的地势明显高于废丘,不由得心中暗喜,一个引水破城之法遂在脑海里形成。
回到大营后,韩信迅速作出部署:一,先命一队汉军士兵在距废丘最近的沣河河段处用装满沙石的麻袋填河筑坝,将沣河水拦腰截断。二,再组织五千士兵趁着夜间顺地势开挖出一条水道,直通废丘最低洼的南城门。一切部署完毕后,韩信率汉军将士守候在废丘城北门外地势较高的地方隐蔽等待时机。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筑坝的汉军士兵来报:沣河河床内已经蓄满河水,即将溢出河床。韩信估计此刻到了寅时,正是人们疲惫熟睡的时候,于是命传令兵通知筑坝的士兵立刻决堤放水。
守候在坝上的汉军士兵接到命令一起上前,全力扒开面向废丘的堤岸,将蓄满河床的大水引入预先挖好的水道内。被拦截的河水瞬间滚滚而下,如奔腾的野马般呼啸着直冲废丘城,很快就将废丘团团围住,漫过护城河,涌入废丘城内。
守卫废丘的雍军士兵发现城池被大水包围,正快速灌入城中,急忙报告章邯,章邯闻听城中进水大吃一惊,他心想废丘虽然地势较低,却有护城河排水,从未遭遇过水灾,不知这大水究竟来自何处?
章邯急忙登城观望,但见四下里洪水涛涛,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内,章邯立刻明白了,这一定是汉军引来南面不远处的沣河之水要冲垮城墙。章邯未曾料到,自己的前辈,武安君白起当年水淹楚国鄢城的悲剧如今竟在自己的都城废丘重演!
水火无情,章邯急忙命令城内雍军撤往地势较高的北门,但已经无济于事,黄土夯成的废丘城墙经大水浸泡冲刷,不久便轰然坍塌,涛涛洪水迅速冲入城中,很快便没过城内南部的屋顶,又向城北涌去。
废丘城内人喊马嘶,乱作一团,城中军民纷纷从地势较高的北城门争先恐后夺路而逃。韩信下令汉军放过城中百姓,见雍军出城便放箭射杀,不让一个敌人漏网。
章邯看到城内积水愈来愈深,大量来不及逃跑的士兵百姓溺亡,已经无法组织军队抵抗,只好带着少数雍军冒着汉军的密集箭雨从北门奋力突围。
韩信见状下令汉军紧紧追赶,章邯看看汉军迫近,返身再战,汉军士兵蜂拥而上围住章邯发起攻击,章邯寡不敌众,只好拨马再逃,依然无法摆脱汉军的追击。
逃出数十里之后,章邯手下仅剩百余人,早已甲胄湿透,人困马乏,无力再逃,最终被汉军追上团团包围,汉军弓箭手拉弓搭箭对准章邯,只等韩信一声令下,便让章邯死于乱箭之下。
韩信敬重章邯是一员儒将,有勇有谋,为人忠厚,对章邯颇有好感,不忍下令将其杀死,于是命士兵上前喊话,劝章邯投降。
汉军士兵向章邯高喊道:“我汉军大将军韩信在此,奉劝雍王放弃抵抗,下马投降,归顺汉王,共图大业,大功告成之日,同享富贵荣华,光耀宗庙,还望雍王三思!”
章邯骑在马上仗剑叹息道:“唉,想不到今日竟败在昔日执戟郎中韩信手里。请转告韩将军,我章邯本是关中人,生于斯,长于斯,曾蒙先皇厚恩,拜为上将军。巨鹿战败之后背叛朝廷降于楚霸王项羽,被封为雍王,却不料致使二十万秦军弟兄惨遭项羽诛杀,已是不忠不义,遭秦人唾骂。若是再叛楚降汉,岂不成了见风使舵,反复无常,令人不齿的小人?如何对得起自家良心和章氏宗祠?雍地乃我大秦荣耀之地(110),也算是我最好的归宿,我章邯就在此地以死向列祖列宗谢罪罢!”
章邯言罢举剑向脖颈一抹,顿时血涌如注,自马上跌下而亡。这位人称“章邯在秦国存,章邯走秦国亡”的秦朝一代名将,就此结束了他难以评说的一生。至此雍国终于彻底灭亡。
后人评论章邯智勇双全,乃秦之栋梁,投降项羽实为奸臣赵高所逼迫于无奈。然而,章邯手握二十万大军,先是为求生降于项羽,受封雍王,造成二十万秦军将士被项羽杀害,后又惨败于汉军,国破身亡,身后留下叛国降将之名,有负于“秦之栋梁”的称号。既然皆是一死,何如当初巨鹿之战时率二十万骊山大军与王离的北疆军合兵一处,与项羽决一死战,或有几分胜算。或者,章邯没有瞻前顾后,而以大秦安危为重,果断率秦军穿越太行山返回关内,以重兵守住武关、函谷关报效朝廷,延续大秦国脉以保名节,岂不壮哉?
所以,章邯与那为大秦壮烈战斗至最后一息的秦军名将、李斯之子李由相比,简直有云泥之别,其后来背叛大秦,变节降楚之举,委实不值得世人称道矣!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间,坐镇荥阳的汉王刘邦为了尽快增强实力,扭转不利战局,下诏督促在栎阳的丞相萧何抓紧在关中征集兵员以扩充军队。时隔不久,萧何便来到荥阳送来一批新招募的士兵,汉王刘邦听说新兵到来十分高兴,遂亲临演兵场观看,却发现这批新兵多是老人和少年,心里明白关中兵源已近枯竭,不觉心中黯然,然而,一向愈挫愈勇的刘邦却也更坚定了挫败项羽的决心和意志。
萧何请罪道:“大王,臣办事不力,仅募得一批老少兵员,请大王治罪!”
刘邦对萧何说道:“萧何你何罪之有?这是战争之罪。本王岂能不知,种田,做工,经商,制造兵器,还要打仗,哪样不需要人?哼,我刘季不信,就凭我的这支军队打不败项羽!”
正当汉王刘邦苦于汉军兵源不足的时候,大将军韩信带领攻打废丘的汉军东出函谷关赶来荥阳与刘邦会合,韩信沿途还收拢了一批溃散的汉军士兵,兵力达数万人,汉军得到休整补充,实力有所恢复,这让刘邦稍感宽慰。
彭城之战,项羽的精锐骑兵让汉王刘邦吃尽苦头,损失惨重,几乎丧命于楚军骑兵的铁蹄之下,因而,行动迅速、战力凶悍、冲击力极强的楚军骑兵部队在刘邦心目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回到荥阳之后,刘邦在回顾彭城之战的过程中深深意识到,汉军以步兵为主,仅有的少数骑兵也都是作为护卫队和侦察之用,遇到楚军的大规模骑兵进攻,步兵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必须以骑兵予以反制,经过考虑,刘邦决定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以便将来与项羽相抗衡。
在挑选汉军骑兵将领的时候,刘邦首先想到了年轻有为,屡立战功且对自己忠心耿耿的猛将灌婴。灌婴不但智勇双全,而且善马术骑射,在汉军中颇有威望,于是,刘邦擢升灌婴为中大夫(111),命灌婴负责组织训练和统领汉军骑兵部队。
灌婴接受了汉王的诏令,心里明白,一个合格的骑兵需要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才能适应未来激烈的骑兵对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精通骑射的人员传授驯养马匹和马上格斗功夫,于是,灌婴首先在军中寻找骑兵骨干。
很快,灌婴便得知汉军校尉(112),重泉人(今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重泉村)李必和骆甲都曾在秦军中担任过骑兵部将,二人弓马剑术娴熟,有作战经验,灌婴便任命李必和骆甲作为自己的助手,协助自己驯养马匹,传授汉军士兵骑射技能。
李必和骆甲见灌婴十分尊重自己,深受感动,皆倾囊相授,亲自示范,向汉军士兵悉心传授骑兵的战术战法和马上的搏杀功夫,经过反复训练,收效显著,时间不长,汉军骑兵便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只是有待于实战检验。
事实证明,汉王刘邦建立强大的骑兵部队是一项极为正确的决策,汉军骑兵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不久,灌婴率领的骑兵部队便为刘邦带来了令人振奋的胜利消息。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108)大良造,秦国武官官职,商鞅变法之后,为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大良造列为十六级,掌握军政大权。
(109)鄢城之战后,这条百里长渠便被后人称为“白起渠”,两千三百年以来,历经修葺改造,白起渠成为造福于百姓的重要水利工程,灌溉着湖北省宜城平原30多万亩良田。2018年8月13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正式宣布,白起渠(又名长渠)被确认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因为白起渠早于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被称为“华夏第一渠”。
(110)陕西凤翔县古称雍,雍州为华夏九州之一,因境内有雍山而得名,为周秦发祥之地,也是嬴秦创霸之域,自秦德公(公元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城建都290余年。
(111)中大夫,君主的顾问,汉初文职中的最高官阶。
(112)校尉,是重要的武官官职,中级军官,其地位仅次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