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野微风的头像

山野微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7/18
分享
《汉初风云录》连载

第二十四章 章邯困守棘原遭朝廷严斥 陈余传信劝章邯归顺项羽

巨鹿之战项羽率联军大胜秦军,一举歼灭了王离的北疆主力,威震天下。但是,章邯虽不敌项羽,却见机而退,手中仍握有二十余万骊山刑徒军队,退守棘原,损失不大,基本上保持了战前的兵力。

退守棘原之后,章邯做了与项羽长期相持的准备,进一步加固城池,储备粮草物资,以棘原为核心,建立起严密防线,防备项羽统领的反秦联军进攻,并派出信使赶往咸阳,向皇上奏报军情,请求朝廷再次派兵增援棘原。

而项羽的军队在巨鹿之战中虽说是以少胜多,创造了战争奇迹,但是经过与数倍于己的秦军进行连日残酷血战,也是伤亡严重,将士疲惫,亟需休整队伍,补充兵员和物资,无力继续进攻章邯的棘原大本营。

于是,项羽命大军渡过漳河,将大营驻扎于漳河南岸,隔着一条南北走向叫做汙水(53)的河流,与章邯的秦军形成对峙态势,考虑下一步开展棘原战役,战场上呈现出暂时的平静。

秦军在巨鹿战役中遭到惨败的消息传到咸阳,朝廷上下为之震惊,整个咸阳城笼罩在一片慌恐不安的气氛中。秦二世胡亥看了丞相赵高转呈的来自棘原的军情奏报之后,十分吃惊,急忙召来赵高询问对策。

胡亥问赵高道:“朕听丞相大人说过,派大将王离率领北疆精锐前往中原剿灭叛军,必能马到成功,大获全胜,如今为何二十万人马竟然数月时间便全军覆灭,主将王离被项羽斩首,章邯的军队眼下也处于叛军的围攻之中,再次向朝廷请求派兵增援,这可如何是好?”

居心险恶的赵高也未料到,二十万秦军主力不但一战而全军覆灭,而且自己极力推荐的大将王离也被俘身死,按照秦律,自己作为举荐者也难辞其咎,理应被连坐追究罪责。

为推脱责任,赵高向秦二世胡亥奏报道:“启禀陛下,巨鹿一战,我秦朝大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本可大胜叛军,之所以战败,责任完全在于章邯怯战,畏首畏尾,救援不力。章邯手中掌握数十万重兵,如今却败走棘原,固守不出,以至于贻误战机,这是对陛下不忠,理应按律严加追责问罪!”

秦二世胡亥听了赵高所奏,对章邯大为不满,皱起眉头对赵高说道:“朕任命这个章邯为上将军,将七十万大军交与他统领,初时每战必胜,捷报频传,如今为何又屡战屡败,退守棘原不出,意欲何为?”

赵高答道:“启禀陛下,章邯初出兵时,对付的不过是一群造反的草寇难民,乃乌合之众,这次遇到战斗力略强的原楚国项氏家族的叛军便不堪一击,所以一败再败!”

胡亥听了忿忿地说道:“哼,朕还以为章邯有多大本事,如此不堪,令朕深为失望!”

赵高看了胡亥一眼,接着说道:“这个章邯手握重兵不但拒不出战,反而上奏朝廷,要求再派军队增援,不给他增派军队便固守棘原不战,这分明是独断专行,要挟陛下。章邯手中还有二十余万军队,足以与叛军一战,在下提议,请皇上下一道诏令,对章邯严加斥责,令其戴罪立功,兵出棘原与叛军决一死战,杀了那个叛军头目项籍,将功折罪!”

胡亥听了赵高的建议,当即点头说道:“嗯,准奏。那就请丞相大人马上代朕拟旨,派监军大臣到棘原对章邯严加斥责,令其接旨后立刻出兵进攻叛军,不得延误,否则军法从事!”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四月,棘原秦军大营。

章邯接到秦二世胡亥的斥责诏书忧心忡忡,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章邯找来手下副将司马欣和董翳共同商议此事。

章邯不无忧虑地对二人说道:“巨鹿战况已经上报朝廷,现在我军新败,正在休整,等待援军,尚未决定下一步行动。为何陛下忽然派使者前来传旨,严厉斥责我军畏缩不前,贻误战机?当前项羽的联军对我军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起进攻,我军兵力不足,士气不振,如贸然出击,无异于自投罗网,以卵击石。然而陛下的圣旨中非但只字不提增派援军一事,反倒催促我等立刻出击与项羽决战,这岂不是逼我们陷入绝境?”

司马欣和董翳也感觉此事蹊跷,认为其中必有隐情,三人商议一番,并没有找到好的办法,最终一致认为,只有再次向皇上奏明实情,消除皇上的疑虑才是上策。章邯经过一再考虑,最后决定让司马欣速速赶回咸阳,面见秦二世禀报军情,请朝廷速发兵前来增援,兵分两路向叛军发起进攻。

此时的章邯还不知道,朝廷已经无兵可派,他注定要孤军奋战。

司马欣按照章邯的吩咐,披星戴月,风尘仆仆,匆匆忙忙奔波一千四百余里赶到咸阳,顾不得歇息,便欲面奏皇上,却不料被赵高掌控的皇宫护卫军挡在咸阳宫门外。

司马欣虽然递上官符,通报了姓名、官职和来由,皇宫护卫却并不买账,对司马欣说道:“宫中有令,因贱民叛乱,社稷不宁,为保护皇上安全,无论何人入宫面见皇上,必须呈报丞相允准后方可入内,请司马将军暂回驿馆等候消息!”

司马欣听了感到十分疑惑,前线将士浴血苦战,向朝廷禀报军情可是头等要紧的大事,皇上理应立刻召见,且自己又是皇上钦点的将领,想证明自己的身份并不难,却为何先要经过丞相赵高许可才能觐见皇上?

司马欣百思不得其解,却也无可奈何,只好让皇宫护卫先行通报丞相赵高,自己每天一早便来到皇宫门外等待赵高批准进宫。结果,司马欣一连等了三天也没有得到赵高的批准,不仅是无法进宫面见皇帝,就连赵高的面也未曾见到。每次司马欣去皇宫门口打听消息,赵高只是让护卫传话说皇上政务繁忙,无暇接见司马欣,还须继续等待。

司马欣心想,皇上难道还不知道军情紧急,竟而推托不见前线来的官员?司马欣不禁疑窦丛生,但自己官职不高,既不能急躁更不敢发火,只好耐住性子回驿馆等候。

不久,司马欣发现自己的下榻之处有陌生人跟踪监视,鬼鬼祟祟,形迹可疑,司马欣立刻将赵高不许自己进宫面见皇上与这些可疑之人联系起来,越想越感觉情况不妙,他担心遭到暗算,于是趁夜间换成平民打扮,弃乘马车,骑快马抄小路赶回了棘原。

事后才知道,果然是丞相赵高派人监视司马欣的一举一动,计划在司马欣返回的路上,将其截住杀人灭口,阻止章邯等人向秦二世胡亥禀报实情。幸亏司马欣机警,及时察觉异常方才逃过一劫,不然怕是早已弃尸荒野了。

司马欣回到棘原,沮丧地对章邯说道:“我这次赶到咸阳,不料被赵高下令拦在宫外,我在皇宫门外一连等了三天,那赵高竟然闭门不见,更不许我进宫面见陛下,想必他已经猜到我的来意,阻止我向皇上禀报军情。赵高独揽宫中大权,把皇宫封锁得密不透风,皇上恐怕早已被那赵高架空,根本就看不到我们的奏报!”

说到这里,司马欣顿了一顿,看一眼章邯说道:“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章邯说道:“我们三人亲如兄弟,有何话不可说?但讲无妨!”

司马欣说道:“这赵高阴险毒辣,其心叵测,他一人把持朝政,对将军执掌朝廷兵权早有妒忌觊觎之心。如今王离将军败亡,赵高很可能在皇帝面前施挑拨离间之计,破坏君臣关系,将战败之罪归咎于将军,欲将我等置于死地。当下棘原周围项羽及各路诸侯环伺,蠢蠢欲动,我军是进是退,进往哪里,退往何处?将军还须早做打算,以免遭遇不测!”

章邯听了司马欣这话,明白他说得没错,如今进退两难,该何去何从?章邯深叹一口气,愁眉紧锁,默默摇头,不知究竟如何是好。

沉默片刻,章邯对司马欣、董翳说道:“我原本打算奏明陛下,如朝廷不派援军,我便率军经河内迅速返回关中,分兵加强武关与函谷关的防守,以我军目前的兵力,足以保护陛下与关中无虞。但是现在看来,赵高专权朝政,欺瞒陛下,断绝了我等与陛下之间的联系,我等若不经陛下批准便返回咸阳即是违抗皇命,擅自撤军,也是重罪,怕是难逃赵高的毒手。然而,困守此地亦非长久之计,一旦粮道和退路被项羽阻断,将对我军构成致命威胁,如之奈何?”

正当章邯与司马欣、董翳一筹莫展,难下决断之时,护卫送来一封书信交与章邯。章邯接过信来一看,是赵国将领陈余的来信,章邯与陈余素不相识,这时收到陈余的信件十分诧异。

原来,陈余平素敬重章邯的为人,又想在项羽面前邀功,他见章邯陷入困境,便向项羽提出,章邯此人厚重知理,并非奸臣赵高的死党,可修书一封送给章邯,晓以利害,劝说章邯放弃抵抗,归降项羽。

项羽并不指望陈余这封信能起多大作用,便抱着不妨一试的想法,同意陈余写信劝降章邯,于是,陈余托人给章邯送来此信,章邯不知信中所说何事,忙展开信件观看。

只见陈余在信中说道: “上将军明鉴。在下乃赵国大将军陈余,陈某久闻章将军大名,敬佩将军为人刚正,宽厚仗义,善待将士,有勇有谋。定陶一战,将军运用长途奔袭之计大败项氏军队,陈某更是佩服将军神机妙算,艺高胆大,实乃陈某平生仅见。

现如今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赵高专权,结党营私,迫害异己,心狠手辣,滥杀无辜,朝廷众大臣皆人人自危,噤若寒蝉,无人建言。陈某尝闻,昔日武安君白起(54)身为秦国上将军,国之栋梁,勇武善断,其智谋不在孙武子之下,一生南征破楚,北征破赵,东进中原,攻城略地,百战百胜,屡立大功,最后却以莫须有之罪名惨遭秦昭襄王(55)赐死。蒙恬也乃秦朝名将,人称天下第一勇士,始皇帝嬴政肱股之臣,镇守北疆,大败匈奴,收复失地,名震八荒,最终却遭那奸佞小人赵高进谗言迷惑昏君胡亥,将蒙恬、蒙毅兄弟二人杀害于囹圄之中。忠臣冯去疾官拜上卿,乃始皇帝心腹重臣,直言敢谏,对朝廷忠心耿耿,竟被胡亥和赵高以谋反之罪相逼服毒自杀身亡。

如今将军率秦军出征三载,先是屡战屡胜,名噪一时,反遭赵高妒恨,后又接连战败,损兵折将,成为赵高定罪的把柄。那赵高乃奸佞阴狠小人,野心勃勃,居心叵测,视将军如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上将军不得不防。

现如今各地诸侯纷纷起兵,六国复辟,反秦战火四起,势如燎原,愈燃愈旺,上将军即便是对朝廷忠心不二,自问一支孤军还能维持多久?再者,那奸臣赵高把持朝廷,必向昏君进谗言,将所有失败归罪于上将军,到那时将军百口莫辩,必遭陷害,不但是性命堪忧,而且连累家人。眼下秦朝大限已到,即便是愚笨之人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何况是睿智多谋如上将军乎?现如今,将军对上不能面谏,对敌毫无胜算,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奸佞专权,前途何其渺茫,将军意欲何往?若是再不猛醒,结局必然可悲!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依在下看来,将军手中尚有二十余万大军,兵权在握,实力尚存,从长远和自身考虑,不如与项羽订立和约,联合诸侯一起伐秦,共谋大业。待灭了秦朝,封地称王,安居乐业,与妻儿共享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耶?还望将军三思。陈余拜呈!”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53)汙(wu)水,自南而北入漳河,位置有争议,今已湮灭。

(54)白起(?—公元前257年),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继孙武子、吴起之后的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后因功高震主遭忌,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白起被赐死于咸阳杜邮。

(55)秦昭襄王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秦始皇之曾祖父,在位五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一生壮大秦国,扩张疆土,为秦始皇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