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野微风的头像

山野微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8/04
分享
《汉初风云录》连载

第三十四章 子房巧设连环计麻痹秦军 义军突袭武关刘邦入关中

武关是进入关中地区的四大关隘之一,这四关为: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武关位于关中地区东南部,也是当年战国时期秦国与楚国的交界处。武关北依高耸的少习山(因而春秋时期武关称为“少习关”),南临深涧,关城的东、西、南三面濒临武关河(63),关城伸入河中。武关的东面有数座险峻山峰,入关的山路蜿蜒曲折盘山而建,最狭窄处不能并辔而行,有“秦关百二”之称(即二人守住山道,百人莫敌),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秦军历来部署重兵把守于此,防范严密。不过今非昔比,因为秦朝的兵力已是严重匮乏,捉襟见肘,武关并无多少秦军守卫。

刘邦率领起义军跋山涉水,穿越莽莽秦岭,进至武关之下。刘邦骑在马上遥望关隘,但见山势雄峻,道路崎岖,城墙高耸,壁垒森严,心中暗自思量:关隘险峻,若是强行攻关,恐怕遭受重大伤亡也不一定能够破关而入,想到此,刘邦不由得皱起眉头,捋着胡须苦苦思索破关之策。

这时,张良催马向前与刘邦并立于一起,他见刘邦眉头紧锁,望着武关出神,知道刘邦在苦思入关之策,遂微微一笑,问刘邦道:“沛公眉头紧皱,可是在考虑如何入关?”

刘邦听见张良问话,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答道:“正是如此。我看这武关山道狭窄,险峻陡峭,城墙高大,极难突破,是以思虑许久并无良策,正为此暗自忧心矣!”

张良听了略一思索,向刘邦献计道:“沛公不必忧虑,在下倒有一计,可破此关!”

刘邦听了,忙问张良道:“原来子房已经想出办法?快说来听听!”

张良说道:“这一计策须分两步来走。听说秦朝丞相赵高独揽军政大权,架空了秦二世胡亥,此人专横霸道,一人独尊,心怀叵测,依在下之见,这第一步,沛公首先派人秘密进入咸阳,以沛公的名义联络赵高,就说我十万大军已经兵临武关,为避免流血杀戮,愿与其和谈结盟,共同防止项羽的大军经函谷关进入关中。若是开关让起义军进入关中,则愿将关中平原一半土地划给赵高作为领地,今后互不侵犯。以此来迷惑赵高,令其放松警惕。”

“嗯,这第一步倒是可行,那么,第二步计划如何实施?”刘邦问道。

张良答道:“第二步,沛公派一能言善辩之人进入武关,把这一消息告知守城将领,再贿以重金,说我军放弃武力进攻,正与朝廷举行罢战和谈事宜,愿与其和平相处,待守关秦军麻痹松懈之际,我军突然发动袭击夺取武关!”

刘邦听了张良的计策,面露喜色,抚着胡须频频点头说道:“嗯,好计策,此乃连环之计,环环相扣,同时并举,我看可行,就交与子房速速办理!”

于是,张良给赵高修书一封,挑选一名机敏干练之人作为使者,带上信件攀登秦岭小道潜入咸阳,将刘邦的密信交与赵高。

赵高见到起义军的使者,方知刘邦的大军已经兵临武关,不禁暗暗心惊,他明白,进入关中的各处关隘已经没有重兵守卫,若是起义军分别在函谷关和武关发起强攻,怕是两边皆难以抵挡,此时收到起义军首领刘邦的来信,不知所为何事?

赵高忙展开刘邦的来信观看。只见信中写到:“沛县刘季拜见丞相大人。久闻赵大人贤德仁厚,胸怀大略,学识渊博,治国有方,刘季甚为仰慕。在下刘季也曾是秦朝沛县小吏,欲尽心竭力报效朝廷,怎奈秦二世胡亥昏庸无道,厉法酷税,欺压百姓,迫害忠良,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不得已起兵反秦。丞相与我皆为秦朝臣子,如今起义军即将攻破武关,不日将陈兵咸阳城下,在下不忍与丞相大人兵戎相见,相互残杀,伤及无辜秦人的性命,特派使臣前往咸阳面见丞相大人,传达在下罢战和谈与结盟意向。若起义军不战而进入关中,在下愿将关中一半土地割与丞相大人作为领地,今后双方互不侵犯,友好往来,共同抵御诸侯军队自函谷关进入关中。不知丞相大人尊意如何?还望早做答复。刘季在武关城下静候赵大人佳音!”

赵高生性狡诈多疑,看了刘邦的来信,自然是将信将疑,他不相信刘邦信中所言,会把一半关中之地分给自己。而且,即便和谈成功,自己也几乎失去了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既不能称王关中,更遑论登基称帝君临天下了。但是,朝廷已经无兵可用,无力抵御来自武关和函谷关两支起义大军的进攻,如继续抵抗,恐怕结局更为不妙。赵高左思右想,一时拿不定主意,因而一直狐疑不决。

但是,赵高转念又想,如果断然拒绝刘邦提出的议和条件,怕是那一半关中之地也将化为乌有,为了留条后路,赵高不想放弃与起义军讨价还价的机会。经过再三考虑,赵高决定采取缓兵之计,暂且不回复刘邦的来信,先观察一下起义军的虚实。

为了不与起义军发生冲突,赵高一方面告诉起义军使者,自己正在慎重考虑刘邦提出的和谈条件,作出答复尚需时日;另一方面,赵高派亲信赶赴武关,告知守关将领秦扈暂时不要与起义军交战,朝廷拟与刘邦谈判媾和——这正是刘邦与张良要达到的目的。

十数日之后,张良派往咸阳的使者归来,向刘邦禀报此去咸阳面见赵高的经过,刘邦得知赵高还在犹豫不决,同时判断此时武关守将已经接到了赵高不与起义军交战的指令,当即决定按照张良提出的第二步计划,以谋士陆贾(64)为使者,携带礼品前往武关面见秦军守将秦扈。

陆贾单人匹马来到武关城下,向城头守军高声说道:“我奉起义军统帅沛公之命前来与秦将军商议罢战和谈事宜,快快打开城门让我入关面见秦将军!”

守城士兵听了,急忙禀报守关主将秦扈:“禀将军,有起义军使者在城下,说要入城与将军面谈!”

秦扈此刻已经接到了赵高加急送来的信函,信中命令武关守军暂不与起义军交战,听候指令,秦扈见刘邦派使者来见,深信不疑,遂下令道:“打开城门,让起义军使者入关!”

陆贾进入武关军营,对守关将领秦扈施礼说道:“秦将军应该得知,我军统帅沛公已经派使者进入咸阳,与丞相赵大人商议和谈事宜。按照约定,沛公不日将亲往咸阳与丞相会晤,目前起义军已经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安营休整,等待会谈结果。沛公让在下捎话给秦将军,若是和谈成功,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今后友好相处,不分彼此。为表示诚意和友善,沛公特命在下带些薄礼送与秦将军,还望将军笑纳!”

陆贾说着,将随身携带的礼盒交与秦扈。

秦扈打开礼盒一看,陆贾带来的“薄礼”竟是十分贵重的金银珠宝,不禁大为惊喜,对陆贾的话愈发相信,秦扈对陆贾说道:“既是沛公入关前往咸阳与丞相大人会晤,秦某自当开关放行!”

送走陆贾之后,秦扈随即告知守军将士,已经与起义军谈妥,不会发生冲突,下令撤下武关城头的秦军士兵回营,放松了对起义军的戒备。

陆贾自武关归来,向刘邦禀报了面见武关守将秦扈的经过,刘邦听了感觉时机已到,当机立断,迅速作出袭击武关的部署,下令部队准备行动。

第二天清晨,大雾弥漫,数十步以外便看不清道路,刘邦派人在武关城下喊话道:“我起义军统帅沛公与朝廷丞相赵高大人已经约定,十日后在咸阳城下举行会晤,商议罢战和谈事宜,快快打开城门,让沛公过关,切勿耽搁会谈大事!”

武关守将秦扈刚收了起义军的珠宝,又有丞相赵高免战的指令,听守城士兵说城外仅有十数人等待入关,料定不会有诈,便命令士兵打开城门,放刘邦入关。

这时,埋伏在武关周围的起义军将士见城门徐徐打开,立即在梅鋗、樊哙、曹参、周勃、夏侯婴、柴武、郦商等数员大将的率领下,突然从雾中冲了出来,杀入武关要塞,迅速控制了城门,刘邦率起义军后续部队紧随其后冲入武关。

守卫武关的秦军主将秦扈完全没有料到起义军会发起突然袭击,慌忙之下召集人马仓促迎战,但为时已晚。数万起义军精兵个个勇往直前,奋力厮杀,攻势凶猛,与守城秦军展开巷战,经过一个时辰的激战,秦军伤亡大半,主将秦扈在混战中被杀,其余秦兵四散而逃。为消除后顾之忧,刘邦下令将守卫武关的秦军全部歼灭,最终完全占领了进军咸阳最为关键的武关要塞,踏入了关中大地。

经过休整,补充粮草物资之后,刘邦留下一支军队守卫武关,自己率领起义军主力继续向西北方向的下一个关隘峣关(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南)快速行进。部队来到距离峣关一百八十里的商县(今陕西省商洛市),有一股秦军驻守此处拦住去路,拒不投降。

梅鋗自告奋勇,向刘邦请命道:“在下愿率军攻下此城,一展我百越军威风!”

刘邦欣然应允,说道:“好,那就拜托梅将军了,我在城下为将军助威!”

在起义军的战鼓轰鸣下,梅鋗率百越军队将士向商县发起猛攻,作战中,梅鋗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冲锋在前,商县的秦军见武关已经失守,早就没了斗志,无力抵挡百越军队的进攻,不久便弃城而走,向北逃往峣关。

刘邦在城下见梅鋗如此勇猛,不由得连连点头赞赏,随即下令起义军乘胜追击,最终商县残敌大部被歼灭,其余见无路可逃,遂向起义军缴械投降。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释:

(63)武关河,汉江支流丹江上游较大的一条支流,因流经武关而得名。发源于陕西省丹凤县蟒岭南麓庾家河乡土地沟,北南流向,全长116.7公里,是丹凤县仅次于丹江的最长河流。

(64)陆贾,(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70年),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他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定了一个基本模式。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职。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