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野微风的头像

山野微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9/10
分享
《汉初风云录》连载

第四十八章 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与刘邦纵论天下大势

汉王刘邦见丞相萧何不赞成自己任韩信为将军,不由得皱起眉头看着萧何说道:“我说老萧,你还真拿着韩信当成块宝贝了?韩信从项羽那里跑过来,一无战功,二无名气,更谈不上威望,寡人岂能随意委以重任,他果真如你所言有这么大的能耐?”

萧何见刘邦态度有所松动,忙连连点头说道:“大王,确实如此,这个韩信绝非常人可比,实乃百年一遇之才!”

刘邦捋着胡须沉吟片刻,对萧何说道:“按照你的说法,韩信当个将军还屈才,那么......寡人就特为他设个大将军职位,让他统帅三军如何?这你总该满意了罢?”

萧何见刘邦终于答应重用韩信,不禁欣喜地躬身施礼道:“任命韩信做大将军最好,大王慧眼识珠,选贤任能,英明睿智,在下先恭喜大王得一栋梁之材!”

刘邦点点头对萧何挥手说道:“好了好了,萧何你不要捧我了,你去把韩信找来,我当面任命他为汉军大将军便是!”

萧何见汉王刘邦不按礼仪,随意任命三军统帅,忙说道:“禀大王,大将军乃国之栋梁,全军只此一人,因此拜将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韩信乃难得之才,胸怀大志,内心高傲,且我军正在用人之际,大王既然欲重用韩信,就该以礼相待,诚心拜韩信为大将军。”

“我说萧何,寡人任命他为汉军大将军,还不够有诚意吗?”刘邦有些不满地问萧何。

萧何忙施礼答道:“禀汉王,您任命韩信为三军大将军,已足见诚意矣!但若是用一种隆重的仪式展现出来,既可以借此昭告天下,我军从此有了三军统帅,也彰显汉王重视人才,选贤任能不拘一格,岂不美哉?”

“任命大将军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这仪式该如何进行?”刘邦问萧何。

萧何答道:“禀汉王,按照礼仪,应首先镌刻大将军印信,筑起拜将坛,选择良辰吉日,然后方可举行拜将大典。拜将那天,大王须早起斋戒,更衣登坛,面容肃穆,心无旁骛,双手亲授韩信大将军印信,这才是自古以来所遵循的拜将仪式矣!”

一向率性洒脱的刘邦听了萧何这一番话,不由得皱着眉头苦笑道:“呵呵,我说萧何,你何来如此啰嗦的礼仪,任命个大将军竟然如此麻烦?好罢好罢,一切由你安排,本王听你的便是,切记不可过于繁琐拖沓!”

萧何见汉王刘邦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全盘计划,兴奋地连连施礼说道:“喏,萧何这就按照汉王的吩咐,筹备拜将典礼!”

“且慢。”刘邦见萧何这就急着要去筹备拜将典礼,对萧何说道:“寡人既然要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不能只听你说的那些赞美之词,任命三军大将军不是一件小事,不仅关系到作战胜负,还关乎今后冲出汉中的战略规划的成败,况且汉军中包括来自沛县的同乡兄弟战功卓著,勇猛善战的大将就有十数人,谁不想担任大将军这一最高军职?因此绝不可马虎草率!”

萧何问道:“汉王说得是。那汉王的意思是?”

刘邦说道:“你派人把韩信召来,本王要亲自对韩信考察一番,看看这人是否如你说的一般这么厉害!”

萧何说道:“喏,汉王说得有道理,在下这就派人传召韩信入宫!”

这时,韩信正在焦急地等待萧何的消息,忽然,汉王派来的使者告知韩信,汉王传召他即刻入宫觐见,韩信见刘邦此时召他入宫,已经大致猜出了是所为何事,忙整理衣衫,穿上官服,进入汉王宫。

韩信向刘邦深深躬身施礼说道:“在下淮阴人韩信,应召前来拜见汉王!”

刘邦仔细打量韩信,见韩信大约二十四五岁的年纪,身材修长,身高八尺,长方脸堂,面孔白皙,浓眉凤目,身上有种儒雅稳重之气,果然是一表人才,刘邦心中不由得暗暗赞许。

刘邦赐韩信入座,对韩信说道:“韩将军,你可知本王召见你所为何事?”

韩信拱手施礼说道:“禀报汉王,在下不知。”

刘邦问韩信道:“萧丞相极力向寡人推荐你,说你精通韬略,谙熟兵法,见解精辟,非比常人,那么,你且说说看,你对于本王欲谋取天下有何见解?”

韩信听了,明白汉王这是要考问自己,他不敢轻率,略一沉吟,整理一下思路,然后对刘邦说道:“启禀汉王,若是论起谋取天下之道,那就要首先全面分析天下之大势,对比敌我双方的长处和短处,以便于扬长避短,克敌制胜,夺取天下!”

刘邦听了韩信的这段“开场白”,点头问韩信道:“嗯,说得好,那韩将军以为我们的短处在于何处?”

韩信说道:“汉王想必知道,当前,除了西楚霸王项羽之外,其余十七个诸侯国,无一人是我们汉国的对手,皆不足为虑,最有实力也是最有可能与大王争夺天下的便是西楚霸王项羽。”

刘邦点头说道:“韩将军说得是,本王也认为项羽将是我今后的最大对手!”

韩信问道:“那么,请汉王估量一下,论实力、强悍和善战,您与项羽相比如何?”

刘邦听了韩信的问话,沉默了片刻,依他不服输的性格,虽不愿承认自己目前实力不济,还是如实回答道:“当下若论实力和军队战斗力,本王暂时不如项羽。”

韩信恭敬地拱手施礼,对刘邦说道:“汉王能认识到这点甚好。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若是单纯论兵力与战斗力,大王目前不如项羽,项羽手中握有楚军二十余万人,各路诸侯皆听从他的号令,汉军若与楚军正面作战,恐难有胜算,这是其一;其二,那西楚霸王项羽可力举千斤,威猛异常,勇冠三军,一声怒喝,吓得万人胆战心惊,两腿发软,浑身战栗。若论斗勇,大王不及项羽;其三,当前各路诸侯中多数站在项羽这边,不敢违抗他的号令——若论人多势众,一呼百应,大王不及项羽。这些即是大王目前的短处。”

“嗯,你说得有道理。”刘邦听韩信说到这里,感到韩信思路清晰,分析得很有条理,便接着问道:“那么,韩将军认为本王的优势在哪里?”

韩信答道:“大王可知,项羽的短处正是您的长处!”

“噢?说来听听,本王有哪些长处,项羽的短处又如何?”刘邦听韩信说出这话,兴趣大增,再问韩信。

韩信答道:“大王也可看出,项羽虽身为楚军统帅,自称西楚霸王,骁勇善战,威猛无比,却不善于任用贤德之士,不能虚心采纳他人建议,其性如烈火,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此乃匹夫之勇耳!”

见刘邦抚着胡须凝神聆听,韩信接着说道:“在这方面,大王您与项羽则完全不同。您待人恭敬仗义,宽容大度,见有人患病,您同情落泪,见有人饥饿,您便把自己的食物赠与他们;遇见贤德之士,您不拘一格,尽力提拔重用,这便是贤德之举。而楚霸王项羽则不然,他见到属下立了大功应该提拔赏赐时,把官印拿在手里却迟疑不决,瞻前顾后,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却还舍不得颁给有功之士——这便是优柔寡断的妇人之举!”

刘邦听了韩信的这个有趣的比喻,不禁面露微笑,点头说道:“嗯,说得好,韩将军你接着说。”

韩信拱手施了一礼,说道:“谢大王,”然后继续他的分析:“除此以外,项羽还犯下了许多难以挽回的致命错误。

其一,实行分封制,割据称雄,立十八路诸侯王向他面北称臣,其实是目光短浅,倒行逆施,与他称霸天下的目标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其二,放弃关中这一帝王之地和极为有利的战略位置而定都无险可守的彭城,缺乏战略眼光,难成霸业;

其三,违背楚怀王号令不许您称王关中,企图将你围困于巴蜀之地,失去了信誉和道义;

其四,项羽按照与自己的亲疏关系分封诸侯王,招致很多诸侯皆对此忿忿不平,埋下了隐患,恐怕日后必生变故,烽烟再起;

其五,项羽率大军经过的地方,凡遇有抵抗便大肆屠城,滥杀无辜,劫掠百姓,遭到民众怨恨,无不惧怕项羽,敬而远之;

其六,项羽背信弃义,把关中之地封与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二十万秦军降兵一夜之间被项羽下狠手诛杀,秦人因此对项羽和章邯三人恨之入骨,不愿意拥戴他们称王三秦。项羽的这些重大失误与弱点必将给他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其恶果必将慢慢显现出来!”

韩信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似是让汉王刘邦细细考量,他见刘邦频频点头,听得十分专注,便继续说道:“孟子曰: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您进军关中途中,一路上号令军队“所过勿掠”,深得民心,入关之后,秋毫无犯,采取亲和政策,与秦人约法三章,废除秦朝酷刑苛税,秦地百姓无不愿拥戴你留在咸阳,称王关中。反观那项羽,进入咸阳后,杀害已经举国投降的秦王子婴全家,火烧咸阳宫,屠戮咸阳军民,关中百姓无不痛恨项羽专横跋扈,残暴无道,项羽的这一系列错误举动,必将使其逐步陷入孤立之境。所以,项羽的强大只是暂时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失去民心,根基不牢,所以无法长久!”

汉王刘邦听到这里心中畅快,不由得以手击案,大声说道:“好,说得好!韩将军认为本王今后该如何去做呢?”

韩信答道:“在下以为,大王虽然目前实力不足,还不能与项羽进行正面较量,但是从长远目光来看,形势发展对大王有利。大王如能任用天下贤能勇武之士,按军功封赏有功之臣,鼓舞士气,整饬国政,发展经济,强军备战,养精蓄锐,增强实力,待时机成熟后兵出汉中,首先攻取三秦,以关中为大本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东出函谷关可虎视中原,震慑诸侯,兵出武关则可威胁楚都彭城,待具备一定的实力,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扫平诸侯,而后矛头直指楚国,与项羽展开战略对决,如此,何愁项羽不败耶?”

汉王刘邦听了韩信的这番分析,频频点头,感觉韩信果真是胸怀韬略,深谋远虑,思绪缜密,分析形势鞭辟入里,绝非自己手下一干武将能比,不觉心中欣喜,于是又乘兴对韩信说道:“韩将军这一席话甚和本王之意,那么,依韩将军看,寡人若出征作战,能统领多少兵马?”

不善察言观色、花言巧语的韩信听汉王问起这一问题,抬头看了一眼刘邦,低头施礼答道:“依在下揣测,大王可统领十万兵马!”

刘邦听到韩信的回答心中大为不悦,这与他想得到的答案相去甚远,顿时面露愠色,刘邦认为自己身经大小战斗数十次,而韩信年纪轻轻并没有经过大战历练,竟小看自己,于是冷冷地问韩信道:“那么,韩将军自认为能统帅多少人马?”

韩信对汉王刘邦的神色毫无察觉,淡然回答道:“禀大王,在下带兵不拘人数,多多益善矣!”

“竖子口出狂言!”刘邦在心里骂了一句,随即,刘邦捋着颏下胡须,两眼盯着韩信问道:“既然韩将军可统帅兵马无数,又精通兵法韬略,为何还不远千里来到汉中,甘愿为寡人所驱使?”

韩信从容答道:“在下以为,大王虽不擅领兵,却善用将,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宽容大度,体恤将士,关爱民生,这是在下等为将者所不具有的德行,令人敬服,所以,在下才甘愿为汉王所驱使,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只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更为重要的是,大王以天下为己任,有帝王之德,鸿鹄之志,高瞻远瞩,心系社稷,此乃上天所赐,非我等凡人可以企及矣!”

刘邦听了韩信这番话,不觉十分受用,心情大好,面露喜色。

通过与韩信谈论天下大势,刘邦方才相信丞相萧何所言不虚,韩信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禁对韩信另眼相看,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认为汉军大将军一职非韩信莫属。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六月这天上午,风和日丽,天空湛蓝,草木青葱,暖风吹拂,在萧何精心筹备下,汉王刘邦举行了首次拜将大典。

只见高高的拜将坛上,香烟缭绕,旌旗飞舞,高坛下面,分立于两侧的护卫士兵铠甲鲜明,矛戈闪亮,气氛甚是庄严肃穆。

汉王刘邦缓步登上高坛,对坛下众将士说道:“我汉军自芒砀山举义以来,历经大小战阵无数,屡获大捷,攻入关中,灭了秦朝,此皆众将士之功。但我汉军中还缺少一名统领三军的大将军,令寡人感觉美中不足。经寡人再三考察斟酌,决定于今日设坛拜将,任命韩信为汉军大将军,统帅三军,辅佐寡人制定战略规划,训练军队,提高战斗力。望各位将军今后服从大将军指挥,勠力同心,同舟共济,实现攻略三秦,东进中原,一统天下之大业,抗令不遵者军法从事,严惩不贷!”

刘邦宣布之后,萧何在一旁大声说道:“请韩信登坛,接受汉王亲授大将军印信!”

韩信应声答道:“喏,韩信在!”遂走上拜将坛,双膝跪地向刘邦行叩首之礼。

刘邦自萧何手中接过大将军印信亲手交与韩信,韩信双手托起帅印举过头顶,向刘邦说道:“在下韩信绝不辜负大王重托,当以胜利回报大王厚爱!”

刘邦伸出右手示意韩信起立,口中说道:“大将军请起!”

韩信手捧帅印站起身来,再次向刘邦躬身施礼说道:“感谢汉王!”

萧何见状大声说道:“礼成!众人向汉王与大将军祝贺!”

坛下仪仗兵顿时擂响战鼓,吹起号角,文臣武将皆拱手行礼,齐声说道:“恭贺汉王,恭贺大将军!”

那些跟随刘邦从沛县离家,芒砀山起义,一路浴血奋战杀入关中的元老将领,一心盼着汉王封自己为大将军,光耀门面,不料见汉王刘邦竟然拜一个楚军的逃兵,甘受胯下之辱的粮库都尉韩信为三军统帅,皆惊诧不已,内心颇为不服。

韩信与汉王刘邦在汉中王宫的一席对话,实际上阐明了汉国取胜的政治基础与有利因素,为刘邦确定了今后东征以夺天下的战略方针,为汉国今后的发展壮大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随后,刘邦采纳韩信的主张,于巴蜀之地广施仁政,招纳天下贤能之士,为激励将士奋勇杀敌,沿用秦时军事条例,以斩杀敌军首级数量作为评定战功的标准,极大地鼓舞了士兵的斗志和练兵热情。

与此同时,刘邦一方面命韩信操练军队,演习阵法,强军备战,另一方面,下诏赦免当地罪犯,免除蜀汉百姓两年税赋,凡参军者全家免除一年徭役,对汉国有贡献的普通百姓可赐予爵位,享受俸禄,这些强军利民举措得到了巴蜀民众的热烈拥护。刘邦则时时关注时局发展,准备择机兵出汉中,攻略三秦。

此时,正值巅峰的西楚霸王项羽当然并不知道也绝不会相信,他在军事上的真正对手韩信,即将在楚汉战争舞台上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与他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