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城猛地用拳头一捶桌子激动地说:“没有学校,我就办个学校。咱咸阳这么大的一个县,可怜的连个中学都没有。中学办起来了后,让咸阳的娃娃和咱家的娃娃都在那儿念书!”
“你自己办个学校?”仁贵吃惊地问他,“你在哪儿办呢?”
仁城没接话,而是掏出根烟来,点着后深深吸了一口才慢慢地说:“我都想好了,在周陵镇办个中学。”
周陵镇在梁村东边,大概有二十多里路。那个地方有两个很大的冢。传说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陵墓,因此那个镇子就叫周陵镇。1934年10月份,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等人陪着委员长蒋介石和宋美龄到周陵祭拜过。
当时有个姓姬的当地人说他是周文王的后代,祖祖辈辈在这里为祖先守陵。他从陵上拔了把蒿草送给蒋介石,说这草叫文王蒿,只有河南淮阳的伏羲陵和咸阳的周文王陵上才有这种专门用作八卦占卜的草。蒋介石十分高兴,当场赏给他十块大洋。
仁勤不明白地问道:“六哥,你为啥选周陵那么偏的地方呢?”
仁城说:“我就是看上它偏僻,又有一大片柏树林,就是日本人的飞机来了,也不去那个地方祸害人。再说了,那儿有个小学早都荒废了,可以利用起来,这样费用也少么。这不,我专门让义娃回来帮我。等学校办好了,再把你嫂子和侄子侄女都接回来。”
仁贵本想问仁城办学校得花多少钱,可又想着这个时候问钱的事情不太合适,就改口问:“那义娃不在后勤处干咧?”
光义接过话茬说:“九大,我早不在那儿干咧!后勤处自从杨主任被委员长撤职后就解散了,我一直在师范中学帮忙。”
这时魏氏说:“欸,城娃,你想办就办吧!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尽快给义娃把婚结了。贡娃、兴娃都有媳妇咧,可义娃还没媳妇呢!”一听这话,张春花激动地说:“妈,六哥,给义娃寻媳妇这事包在我身上。”
仁贵拿眼睛瞪着她说:“咦,看把你能得不行?这男人家说话,你一个女人家乱插啥嘴?”
仁城向仁贵摆了下手笑着说:“贵娃,现在是新时代了,男女都一样。你让她说说是个啥情况。”
张春花是顺杆就爬,笑嘻嘻地说:“妈,六哥,我娘家隔壁有个女子,水灵能干,我看跟咱义娃是天生的一对。”她说着话还得意地把两个食指轻轻一碰。
魏氏高兴地说:“欸呀,太好咧!九媳妇,这事,我就交给你咧!城娃你看呢?”
仁城也高兴了,他一边轻轻拍着桌子一边笑着说:“好么!先办喜事,借着喜气再把学校办起来!”
张春花回她娘家一说,那家人听说是嫁到西王家,就满口答应了。过了十天,就给义娃把婚事办了。借着给义娃办喜事,仁城把李翠萍和几个娃从西安接回来了。谁知道办喜事的这一天,孙茂才带着他的老婆回来了。看到他两口子,仁贵当时就有一肚子的火要发,可是一想到今天是侄子光义大喜的日子,就生生忍住了。他心想孙茂才这狗东西可真会挑时间回来呀!
光义的婚事倒是挺顺当的,可是仁城办学校就没有那么顺当了。仁贵担心钱的事情一点儿也没错。仁城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办学校根本不够,他就发出了募捐书,向社会上募钱。
这倒是个好办法。因为仁城在外工作多年,颇有人脉,大家多少都给点儿面子,所以很快就把学校办起来了。他不但请自己的老同学王柏川来当教育长,还把塬上几个有名的才子请到学校来当老师,人称“周中五老”。第一批只招收了五十几个失学的男女学生,编成一个班。没过多久,咸阳北塬上有了个周陵中学的消息传开了。不到一年时间,不光是咸阳县本地的孩子来上学,就连泾阳、三原、长安、户县一带的孩子也赶来上学。学生一多,烦心事就来了。
最大的烦心事就是教室和宿舍不够,可是原来周陵小学的地方有限,就是想加盖也没地方,另外也缺少加盖的建筑材料。王柏川对仁城说:“仁城,教室的桌椅板凳我想办法弄。这地方么,还得靠你弄。”
仁城愣住了,一头雾水地问:“靠我?”
王柏川说:“对,就得靠你!你看这学校隔壁的高山庙已经荒废多年了。你如果能把这个破庙利用起来,这学校地盘、教室和宿舍不就有了吗?”
仁城一听犯了难:“唉,这庙虽说荒废了,可咱也不能强占呀!”
王柏川说:“你和张立专员关系不错,要不你找下他,看看有没有办法?”
仁城一听这是个好主意,就立即骑着自行车到咸阳县政府去找教育专员张立,请他帮忙解决。张立听仁城说完情况后,想也没想就把桌子一拍大声地说:“这事情我做主了!就把高山庙的16亩庙地和庙殿剩下的那些砖瓦木料都划归周陵中学。”
仁城感激地说:“欸呀,好我的专员呢,这下解决大问题了!太感谢你了!”
张立摆了一下手说:“仁城呀,感谢啥呢?要说感谢,我还得感谢你为咱咸阳办了个中学,让娃娃们能受到教育,将来能为国家出力!中国穷,中国弱,都是教育不行呀!说起来我这个专员惭愧呀!仁城,今后再有啥困难,你就直接找我。只要我能办到的,绝不打绊子!”
听了他的这话,仁城当时感动得眼圈都红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周陵中学办好。
周边村子的人听说仁城要拆了高山庙盖教室,不少人就赶来阻拦。仁城连忙掏出香烟让王柏川给这些人散发。他自己对这些人抱拳鞠躬,陪着笑脸说:“乡党们,乡党们,大家的心情我理解,可是这学校娃娃多,教室少呀!现如今,这世道不太平,咱总不能让咱塬上十里八乡的娃娃们没地方念书呀?再说了,这庙也好长时间没有香火了,已经塌了,我这是借庙办学呀!庙没了,学校办好了,咱几个村现在的娃娃有地方念书,今后的娃娃也有地方念书呀!这是个好事情呀!请乡党们就多多体谅、体谅我吧!”
经仁城苦口婆心的劝说,大部分人都通情达理地走了,可还有十几个人就是听不进去,拦着不让拆庙。仁城只好和他们耗着,磨着嘴皮子。
过了一天,仁城看着这些人还是油盐不进,就搬张立带着警察来当救兵。这些人一看警察来了,就不敢再阻挡了。领头的那个老汉咬着牙,一字一板狠狠地说:“王仁城,你拆了爷庙盖学校,就是个欺神灭将的王有过!”
张立“哼”了一声,对他严肃地说:“你这老汉呀,眼光太短,懂个屁!过上几年,你就会知道他不是啥王有过,而是王有功!”
地方和材料有了,可是盖房的工钱也是一大笔开支。仁城想了个点子,只请了两个大匠人,小工的活全部让学生和老师干。周陵中学的老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帮忙盖房。
这天,仁城和一个学生一起推着独轮车搬运砖头时,那个学生神神秘秘地问仁城:“王校长,你是共产党不?”
仁城知道眼下政府正在到处抓共产党,当时吓得他一哆嗦,紧张地说:“你这娃,咋这么问?我哪是啥共产党呀?”
那个学生笑了:“王校长,你嫑害怕么!我是看你的做法跟人家传说的延安共产党一样,才这么问的。”
“我咋跟延安共产党一样了?”仁城不解地问他。
那个学生说:“延安共产党当官的,跟你一样没有架子,跟当兵的、老百姓一起吃住、干活,还向大家宣传抗日。”
仁城闷了一下才说:“我明白了。你,你这娃叫个啥?”
那个学生说:“报告王校长,我叫王大海。”
“王大海,你今后不要再说我像共产党了!我只是你的老师,不是当官的,更不是共产党。不然的话,我就把你开除了!记住没?”仁城沉着脸严肃地说。
王大海吐了下舌头,噘着嘴说:“王校长,王老师,我记住咧!”
就在这时候,王柏川跑了过来,兴奋地对仁城说:“仁城,你赶紧过去看一下,匠人们挖教室地基时挖到宝贝了!”
仁城当时惊讶地问:“啥宝贝?”
王柏川笑着说:“你看看就知道了!”
仁城这才放下独轮车车辕,笑着说:“你这人,总没个正经,还跟我兜圈子!好,咱去看看到底是个啥宝贝!”
王大海好奇地也跟在他们后面。三个人来到教室工地,看到前面围了一大堆学生在看热闹。有人看到仁城来了,就喊了一嗓子:“校长来了!”围观的人马上让开了一条道。
仁城走到里面一看,只见地基坑里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个貌似石头的白色东西。他好奇地下到地基坑里仔细查看起来。
这些东西的形状很像蚌类的贝壳,大小不一,最大的有一尺多长,三尺多厚。仁城是学地理出身,经过仔细辨认,他认定这些白色贝壳状的石头是化石。他惊讶地说:“这地方竟能挖出化石来!柏川呀,让人把这些东西小心弄出来,保管好。回头我写信问下老杨,看看他有用没。”
仁城说的这个“老杨”名叫杨钟健,是华县人。他和仁城是在省立中学时的同学,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在考古方面很有造诣。
仁城和王柏川正在指挥学生们收拾化石,老婆李翠萍来了。她兴奋地说:“仁城,我有一个重大发现!”
仁城听完就哈哈大笑起来:“今天是个啥日子?嗯,这边挖地基发现化石,你那边在园子锄个荒草,能有个啥重大发现?难不成捡到金元宝了?”
李翠萍笑眯眯地说:“嗨,看你这人咋钻到钱眼里去了?我给你说,我今天捡到的东西可比金元宝还值钱。”
“哦!”仁城惊讶地问,“到底发现啥了?”
李翠萍激动地说:“我几个清理完后院那个园子门口一人多高的杂草后,发现那园子不是花园也不是菜园,而是个住人的院子。”
“住人的院子?”不光是仁城惊讶了,周围的人都惊讶了,“哪咋看不见房子?”
李翠萍笑着说:“奇就奇在这儿了!原先门口的杂草长满了,咱都以为就是个废弃的花园或者菜园,谁知道院子里竟然有两个地窑。”
一听说地窑,仁城激动了。这地窑可以说是渭北高原的一个特色建筑。它冬暖夏凉,既能防震又能防火,还适合养生保健,民间有“居窑者长寿”一说。毕郢塬上很少见,但仁城在三原县当校长时,见过三原县有一个村子的人全住地窑。不知情的人远远看去还以为是一片平地,到了跟前才知道是个村子。
仁城连忙地说:“柏川,你在这儿招呼着,我到那边看一下。”说完急忙带着几个学生就跟着李翠萍过去了。王大海高兴地又跟着到那边看稀奇去了。
大家来到高山庙后院的那个园子里一看,真的有地窑。只见园中空地上以中轴线界,左右对称各有一个天井,相隔二十多米远。两个天井大小一样,天井口八米左右见方,深也大概八米左右。天井内四面水平凿有窑洞,北边一角有一条两米左右宽的甬道直通地窑。甬道口有一个六角小亭子遮风挡雨。仁城仔细查看后,也看不出是什么人什么年代建造的。看窑洞内墙上的痕迹可以肯定有人在这里曾经住了很长时间。所有的窑洞里虽然空空荡荡的,但保存完好,住宿完全没有问题。
仁城是仰天大笑:“欸呀!这真是天助我也!我还担心将来学生多了,现在盖的房子不够呢!翠萍,你这发现真的比金元宝还值钱!这下好了,咱把家安在这地方,把上边的房子就可以腾出来了!”
惠英激动地说:“爸,让我跟几个女老师住在这儿。”
仁城满口答应:“好,不光你几个住,让那几个外县的女学生也住这里。另外让教育长他们五个年龄大的老师也住在这儿。”
就这样仁城一家还有几个老师、女生就搬到这地窑里住下了,把腾出来的房子留做它用了。
过了一个多月,教室、宿舍、伙房都盖起来了。神通广大的王柏川利用他的关系,把迁到汉中的西安师范学校闲置在西安的课桌和板凳运到周陵来了。周陵中学算是正式办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