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凡涛的头像

郑凡涛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2/26
分享
《毕郢塬》连载

第三十九章

仁城对学生们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这些年轻的学生们,一律穿着灰色制服,绑腿、皮带、军帽、领章也是样样都有,真的就像是一群正规的军人。其实这些“灰色制服”,都是用麦草灰染色的自制土布灰军装。学生们不但不嫌弃,而且还把这种布料叫作是“抗日将军呢”。学生们上下课、吃饭、睡觉、起床、集合、出操等活动都听从号声行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一座兵营。

仁贵一次带着蔡老五给学校送粮时,看到学校的情况后就不解地问仁城:“六哥,你为啥把学校弄得跟军队一样?”

仁城笑了,点着根烟,吸了口后得意地说:“我这是教育救国呢!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拿起枪就是士兵,随时能上战场打日本鬼子!你看我请的教官就是正儿八经的军官。”

仁贵好奇地问:“军官?谁呀?”

仁城说:“是店张的朱长贵。”接着就把朱长贵是怎么带学生的,一五一十告诉了仁贵。

朱长贵比仁简小几岁,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在冯玉祥手下当过旅长。冯玉祥下台后,他就回家了。他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完全按照士兵的标准进行。出操、吃饭、休息都有严格的规定。晚上回到宿舍睡觉,不光是穿衣、脱衣、打裹腿要按他讲的顺序来做,就连怎样叠衣服,在床上怎样放,也都有规定。

许多学生不理解,有一个胆大的就问朱长贵:“朱教官,你说你让我们立正、稍息、齐步走,吃饭有秩序,我们都能接受,可这睡觉脱衣服还要讲顺序,连鞋咋放都有规定,这有这个必要吗?”

朱长贵把脸一板,严肃地说:“当然有这个必要!军人要讲究速度,遇到紧急情况能马上集合出发。可是你下了床找不到鞋;找到鞋,又半天穿不上,这不是误事么?”

这下子大家都不吭声了。朱长贵接着说:“你们一定要记住,脱鞋要考虑到穿鞋,脱衣要考虑到穿衣。鞋尖必须向外,左右脚上的鞋,必须放对位置,左右不能颠倒。裤子叠好放下面,上衣叠好放在裤子上面。两件衣服叠好后,压在枕头下面,帽子放在一边。早上起床先戴帽,后穿衣,裤子一蹬就下床了。手系皮带时,脚就要插到鞋里头,然后起身,左手勾左脚鞋,右手勾右脚鞋,出了门,边跑边扣扣子,时间不会超过两分钟。这样的话,就是半夜紧急集合,没有灯,你们也都知道衣、帽、鞋的放置点,黑灯瞎火的也能在两分钟内穿好,跑步到外面集合。”学生们听完后彻底明白了,都很自觉地按照朱长贵的要求去做。

仁城说完后叹了口气说:“唉,现在找个好教官难得很!这朱长贵是我费了很大劲儿才请过来的。”

仁贵撇着嘴说:“欸,咱二哥也是军官么,现成的自己人你咋不请呢?”

仁城摇了摇头说:“欸,咱二哥不行。他年龄大了不说,还抽大烟,又跟洪帮的人扯不清关系,咋能当教官呢?”

仁贵听这么说仁简,就叹了口气说:“唉,二哥他抽大烟一来是过去在军队上染下的瞎毛病;二来是光达这娃这么多年也没一点儿消息,他心里不得劲呀!六哥,你就嫑苛求他咧,他日子也恓惶着呢!”

仁城也叹了口气说:“唉,你说的也对着呢!光达这娃要是能早点儿回来,二哥心里就不难受了。欸,你先在办公室坐着,今天是周一,我该去给学生开周会了。”

仁贵连忙站起来说:“那你忙,我就回去咧。老五还在学校外头等着我呢!”

仁城也站起来说:“那好,你先回去。空了就来我这儿看看。”

兄弟两人分手后,仁贵快步出了校门。在路边柳树下乘凉的蔡老五看到仁贵从学校里出来了,连忙站起来了。等仁贵上了马车后,蔡老五一挥鞭子,“嘚儿”的一声就往回走了。他边赶车边嘟囔着:“切,又白送了一车麦,连个饭都没混上!”

仁贵听他这么说话就生气了,大声训斥道:“哎,我说你嘴里胡咧咧啥呢?你欠吃一碗饭?给你说了多少次咧?这是支持我六哥呢!这义和堂也有人家我六哥一份呢!”

蔡老五脸一红,悻悻地说:“欸,掌柜,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发个牢骚么!”

仁贵叹了口气说:“唉,我知道。不过,今后这种牢骚话也嫑说。这要是传到我六哥耳朵里,就把事给惹下咧。”

蔡老五应了声:“嗯!”然后一声不吭地专心赶车了。

仁贵坐在马车上掏出烟袋锅点着了,也没说话,一边抽烟一边想起心事来了。仁城办这个学校十分艰难,他把自己在西安的房子卖了还不够,经常还要仁贵送粮补贴。仁贵每次都满口答应,要多少送多少。时间一长,不要说家里人,就是连蔡老五他们几个长工慢慢地也都有了意见,可是仁贵却从不拒绝,坚持送粮。因为他很清楚,没有仁城,义和堂的很多事情不好办。

仁城每个礼拜一早上都要向全体师生讲一次话,叫做开周会。每次开周会时,仁城都是先领读孙中山先生的《总理遗嘱》,然后才讲话。他编了个顺口溜教育学生:“苜蓿花,开瓣瓣,日本打到河岸岸”。他经常用这话提醒教育学生要发奋学习,努力读书,向岳飞学习,长大后报效国家。

学生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半大小伙子,听完后十分激动。他们人人会唱《满江红》,个个牢记“还我河山”的誓言,恨不得马上穿上军装,扛起长枪上战场打日本人。后来有不少学生都从周陵中学直接去参军了,其中就有那个叫王大海的。

仁城一心扑在学校的教育上。他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年来实心做实事,今后树木兼树人”挂在自己的办公室内用以自勉。他特意请省教育厅的督学主任、自己的好友侯培仓撰写了一副对联镌刻在周陵中学大门两侧。上联是:“耿光大烈启西周表海诘戎稼穑贻谋十五世。”下联是:“俊德敉功崇懋飨据泾浮渭葱笼佳气万千春。”横批:“周陵中学。”他想通过这副歌颂周文王、周武王的对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了鼓舞学生们,仁城专门组织全体师生到咸阳县城游行了一次。学生们穿着整齐干净的军装,腰里扎着皮带,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浩浩荡荡从北门进入咸阳城,经北大街、中山街,最后到钟楼后再返回。学生们一边走一边高喊抗日口号、唱着抗日歌曲。游行队伍受到全城人的夸奖,而且作为头条新闻登上了省城的报纸。经过这次游行,周陵中学的名声更大了。

南洋华侨陈嘉庚先生到西安、延安参观访问时,听说了周陵中学的事情,就从延安返回西安时,专程要到周陵中学参观。为了好好招待他,仁城专门回到梁村让仁贵派人帮忙。仁贵不解地问他:“哥呀,这是个啥人?咱还要这样招待他?”

仁城一脸敬佩地说:“贵娃,你不知道,这个人可了不起!他不光做生意,开办学校,还为了抗日给国家捐钱出力。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的高层都很重视他。咱得好好招待人家呢!”

仁贵一听是个大人物就大方地说:“哦,那好,我让刘富贵现在就带着厨师跟你去学校。”

刘富贵一听说让他带人去周陵中学招待贵客,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了。他殷勤地说:“六掌柜,你看人家陈先生是从远地方来的,又是个大人物,这招待人家不能只给吃好,我看最好再给他唱上一段秦腔戏,这才有品位么!”

他这么一说,仁城和仁贵当时都笑了。仁贵故意瞪着眼睛说:“欸,看把你能的,还品位呢?你,你脑子里哪来的这些鬼主意?”

仁城高兴地拍着桌子说:“欸呀,这个点子好!富贵,我没看出来你还是个人才呢!不过,你得告诉厨师,陈先生是福建人,不吃辣子,做菜时要注意。”

得到夸奖的刘富贵十分得意,他“啪”的一拍胸脯大声地说:“六掌柜,这个你放心,我一定把这事情给你办得嫽嫽的。”

这天早上,陈嘉庚在咸阳教育专员张立等人的陪同下祭拜完周陵后,就来到周陵中学参观。他和仁城一见如故,坐在屋子里,摇着扇子,聊得十分投缘。他听说仁城为了办学校花掉多年积蓄不说,还从家里筹粮,支付老师工资和食堂开支,当时十分感动。

他深有同感地说:“唉,王先生,我们两个人都是一样的不容易呀!国难当头,办学就是很困难。当初,就是为了把集美中学继续办下去,我一狠心,卖掉了我经营多年的一座橡胶园,用卖园的钱去支付学校的开支。”

看到他们亲切地交谈了两个多小时,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张立就上前打断了他们:“陈先生,王校长,你们两位坐的时间太长了,起来活动活动,到学校里看看怎么样?”

仁城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陈先生,你看,我这人光顾着说话了,耽搁了你这么长的时间。走,请你移步到学校里参观一下,再给我多提提意见。”

陈嘉庚谦虚地说:“我和王先生是相见恨晚呐!感到有说不完的话呀!王先生你是教育家,办学经验丰富,我哪有什么意见呀?我就是来参观学习的。”说完就站起来了。

仁城陪着陈嘉庚仔细地参观了周陵中学校园,观看了学生们的队列表演,还请他给全校师生讲话。陈嘉庚非常激动,他向全校师生介绍了自己办学的动机和经过。最后,他大声地说:“同学们,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你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加倍努力,学好本领,报效国家。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你们的父母,对得起我们的祖先!”他的话音一落,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午饭时,酒席就摆在仁城的校长办公室里。当陈嘉庚看到一桌子从没吃过的小吃时十分好奇。仁城笑着说:“陈先生,我这里条件差,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你。这些都是我们咸阳县的特色小吃,希望你能喜欢。这个是凉拌灰灰菜,这个是搅团,这个是凉皮,这个是饸饹......”

陈嘉庚一边品尝一边叫好。他对仁城说:“王先生,你不知道,我其实最喜欢吃家乡的风味了。我一直都喜欢吃我们当地的红薯粥,还有那个花生米。”

仁城惊奇地问:“是不?想不到陈先生跟我一样都喜欢家乡风味!”

陈嘉庚点着头说:“家乡风味好呀!它是家乡的记忆,什么时候都忘不掉呀!你看这一桌的家乡饭菜虽然比不上重庆、西安的那些人请我吃的饭好,但比起延安的那些人请我吃的饭好多了。”然后他边吃边向大家说起了他在延安期间的见闻。陈嘉庚一个劲儿夸共产党,夸毛泽东,还信誓旦旦地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旁边张立他们那些国民党人听着十分不舒服,可是又不敢说什么,只好硬着头皮听着。

正说着话,刘富贵端着红木方盘进来了,嘴里唱着:“biangbiang-面-来-咧!”只见红木方盘里放着六个白瓷碗,碗里白生生的面条有三指宽,西红柿鸡蛋和大肉臊子的浇头,上面放着一小撮翠绿的葱花。这白的白、红的红、黄的黄、黑的黑、绿的绿,飘着一股浓香。还没吃,光是看着就满嘴口水了。

刘富贵殷勤地先给陈嘉庚面前放了一碗面,然后依次给仁城、张立等人面前各放了一碗面。他放好面条后嘴里连说带唱道:“biangbiang面,宽又宽,长又长,辣子、老醋请自放。各位先生请慢用!”说完就退出去了。

他滑稽幽默的腔调引得大家哄的笑了起来。张立连忙趁机转移话题:“陈先生,你看这个更特色!仁城呀,你赶紧给介绍一下!”

仁城笑着接过话茬,认真地介绍起来:“这是我们咸阳北塬上最有名的特色小吃,biangbiang面。陈先生,你不吃辣椒,所以今天没有用油泼辣子做浇头。来,来,请陈先生品尝。”

陈嘉庚端起碗来,用筷子搅匀了,就夹住面条往上挑。谁知道这碗面条只有长长的一根,他只好笑着咬了一口。面条一到嘴里,他的眼睛就瞪大了,连声说:“好吃!好吃!”

仁城和张立几个人不禁笑了起来。

陈嘉庚一边吃一边好奇地问:“王先生,这个面条怎么这么宽,这么长?”

仁城笑着说:“陈先生,这个面条是我们关中八大怪之一。民间的说法是面条宽得像腰带,讲究的就是又宽又长。”

陈嘉庚更加好奇了:“关中八大怪?嗯,你快说说,都有哪八怪?”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