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言武的头像

言武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11/17
分享

两淮风云连载

                         前言

  这是一个曾经发生在淮河两岸的真实故事,淮河在我国是仅次于长江和黄河的全国第三大河流,同长江和黄河一样,都是孕育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淮河的总体流向也同长江黄河一样,都是自西流向东,浩浩汤汤,滚滚流入大海,但是,在进入安徽省怀远县境内以后,却改变了走向,变成了由南流向北。本人自幼生长在怀远县城西南边的淮河东岸,因此,在我的家乡,当地人自然而然地便把淮河两岸称作了河东与河西。

从少年时期开始,我就听老人们讲过有关家乡先贤韩卫国的许多英雄故事,在满清灭亡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黑暗且悲壮的日子里,他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打击日本侵略者,以及协助共产党解放军对付国民党动派,一桩桩,一件件英勇壮举感人至深,令人敬佩,现在编写出来,其目的,一是,更加激发国人之族自信;二是,为了勉励后代子孙向前辈先贤学习;第三,更为了正告那些正在或者试图谋求阻挠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国内外邪恶势力,趁早改弦更张,以免碰的头破血流,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同时也奉劝那些已经当了或者正打算想当汉奸的一小撮卖国贼,赶紧悬崖勒马,否则必将被无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遗臭万年;最后要昭告世人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便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 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英雄,古往今来,历来如此,尤其是在国家遭遇灾难,民族遭遇外侮,人民遭受困苦的艰难时刻,越是这样的关键时候,涌现出来的英雄也越多,并且更为优秀和杰出。

本书的主人公韩卫国就是这些无数民族英雄中一个典型代表,他数十年如一日,不计名利得失,不惜以身犯险,为维护社会公道正义,为抗击外敌侵略,为谋求世道安宁太平,以智慧,勇气 和无畏谱写出了一曲可歌可泣,惊天地,动鬼神的壮美赞歌。


                                        


    第一章:两兄弟赶考南京城,五秀才结义小酒馆

 所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清王朝自康乾盛世以后,就渐渐地走向了衰落,进入清朝末年,由于满清朝廷极度昏聩贪婪,官府各级大小官员腐败无能,自一八四零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英国人打开国门以后,西方列强依靠着船坚炮利,竞相逼迫清政府签订下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轻者开埠赔款,重者割让土地,雄踞北方的俄罗斯和盘踞东洋的小日本看到有机可乘,也加入到了掠夺大清王朝的行列,此时的满清政府俨然成了东西方列强各国的提款机,中华大地从此沦落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国内外重重压迫,英雄不屈的中国人民曾多次奋起反抗,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义和团起义,尽管这三次起义,在国内外反对派的联合绞杀下,最终都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却极大地动摇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在内忧外患面前,作为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不但不吸取之前血的教训,亡羊补牢,痛改前非,励精图治以重新振兴国家,反而只顾一己之私,不顾大多数民众的生死疾苦,还更加加重了对国人的盘剥和压榨,随着国内外各种矛盾的不断加剧和激化,进入上世纪初,大清王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行将崩溃的边缘。

即便如此, 既为了招揽人才,更为了苟延残喘其黑暗统治,大清王朝还是于一九零四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自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开始,五百 多年的时间里,安徽省的士子们,无一例外地都要到江苏南京去参加乡试。

这年农历七月底,正值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细心一点的人,便会发现南京城里的人,明显比平时多了不少,尤其是城里的各大小客栈基本均住满了人,仔细一打听,原来多出来的这些人,大多都是来自安徽和江苏两省的考生。

  韩卫国和韩卫华两个年轻人是堂兄弟,家住在安徽省怀远县西南边的孝义乡,这里北临千里淮河,南靠江淮丘陵,气候长年潮湿温润,盛产多种粮食、蔬菜和水果,一年之中可收两季农作物是当时全国不多的鱼米之乡,因此在当地一直流传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谚语。兄弟俩都是前科秀才,此次奔赴南京也是来参加乡试,都是想更进一步来考中举人的。由于兄弟俩的家境都不是很好,因此,每人各赶着一头小毛驴,驴背上驮着行李和书箱,沿路徒步行走了七八天的时间,才赶到了几百里外的南京城里。

 此时刚过正午,尽管已经到了秋天,但此时,南京城里依旧骄阳似火,十分炎热。兄弟俩又都穿着粗布长裤马褂,因此只热得二人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正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地沿街走着,兄长韩卫国忽然看见街道的右边一侧,有一家名字叫做“居必中”的客栈大院门正敞开着,既为了讨个好彩头,也为了图个大吉大利,于是,两兄弟毫不犹豫地赶着毛驴走了进去。凭直观感、觉便看得出来,这家客栈的规模,明显比之前曾打听过的几家都要大。向店家一打听,非常巧合的是,正好有一五人住的大房间,现在还空有两张床,非但如此,并且房价合适,兄弟俩都能够承受得起。于是,将毛驴交给伙计,并交了房钱和定金后,两兄弟跟着老板走进了客房。

各自将行李和书箱安顿好,兄弟二人注意到,先前住进来的三个人,也都是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伙子;从各自手拿一本书孜孜以求,聚精会神的模样猜测,应当也都是来赶考的书生,为了能够尽快与三位同侪熟识,韩卫国自来熟地主动向先住进来的三位介绍道:“我叫韩卫国,和我一起住进来的是我的堂弟,名叫韩卫华,我们兄弟俩来自安徽省怀远县孝义乡,说句冒昧的话,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们三位应当也都是来赶考的秀才吧?能认识各位深感荣幸,还望多多关照。”

“ 你们俩也是怀远县的?咱们仨是一个县的同乡,我叫向怀智,家住在怀远城里。他们二位跟我们相距的也都不是太远,这边床上住着的这位名叫高成仕,是我们一个省阜阳县的人,那边住着的那位,名叫朱志学,家住在与咱毗邻的寿春县。老兄,你太客气了,什么关照不关照的,不是有句话叫做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吗?既然认识了,那就说明咱有缘分,更何况今天还都住在了一个屋檐下,从现在起大家理应相互照应,彼此关照。”韩卫国话音刚落,便听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抢着将自己和之前住进来二位向韩卫国作了介绍。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由于五个人年龄相差不大,又都是一个省的同乡,还是同来应试的秀才,因此,大家很快就都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从交谈中,兄弟俩得知,除向怀智一个人家住在城里,家境比较殷实外,其余高、朱二人也都和自己兄弟俩一样住在乡下,家境一般。

韩卫国。韩卫华本来认为,自己兄弟二人二十岁不到就考中了秀才,已属人中龙凤,可没想到,与高成仕和朱志学一交谈,便感到跟人家比起来,学识上明显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兄弟俩难免都感到些许灰心。高成仕在五个人当中,年龄最大,已不是第一次到南京来参加应试,其不但学识渊博,而且非常开朗健谈;朱志学虽博闻强记,甚至可以说是过目不忘,但是其学究气太重,给人的感觉似乎有点迂腐;向怀智则活泼可爱,聪明机灵,看起来好像还有点小调皮。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就来到了开考的日子。这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五个人便早早起了床,洗漱毕,各自简单吃了口干粮,带齐应该带的所有物品,五个人结伴往贡院赶来。在排队并验明正身后,一同进入了考棚以内,不一会试卷领到手,众考生各展平生所学,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开始答起了试卷。

  经过三场,九天六夜的漫长熬煎,众考生终于长舒一口气,总算答完了试卷。在将考卷上交给考官后,大家竞相走出考棚,五个人在贡院门前会齐,一同往之前所住的客栈返了回来。回到客房坐下来以后,五个人在一起谈起了各自的答题情况,通过分析论辩,五个人一致感到,高成仕与朱志学二人今科高中的希望比较大,而怀远的三位同乡则考中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小。回想起来十年寒窗,昼夜苦读,韩卫国、韩卫华兄弟俩一时不禁感到十分惆怅。

眼见两兄弟情绪明显低落,高成仕出言安慰道:“二位老弟,大可不必将一时的成败太放在心上,算起来,我已经前来连考了两回,再者说你们俩还未必就一定不中,论岁数,你俩也都还年轻,说句不该说的话,即便就是名落孙山,那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以后机会还应该有的是,只要用功不辍,刻苦努力,相信下科一定会榜上有名。”

“高大哥所言极是,考得中,考不中,在我眼里根本就无所谓。你们兄弟俩,既可以看看,也可以想想,眼前的这个大清朝廷已经没落到了什么地步。自一八四零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对他娘的外国人说多软弱,就多软弱,说多无能,就有多无能。东西方列强竞相逼迫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就像他娘的待宰羔羊一样,除了赔款还是赔款,除了割地还是割地;而对待国内的老百姓,则露出了獠牙,层层盘剥,重重压榨,现在已不知有多少人家,沦落到了食不果腹,卖儿卖女的境地。不说,你俩也都知道,之前,就曾爆发过了多次武装起义,说不定,哪天还会爆发出来更大的一个武装暴动,恐怕改朝换代就要在眼前了。因此,我也劝二位,实在没有必要,把考中与考不中,看得那么重。”向怀智接过话也跟着宽慰道。

“小老弟,千万不可乱言,小心隔墙有耳,而惹上官司。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你与高大哥,你们二位的开导,我们兄弟俩的心里已经明亮了很多,请放心,我兄弟二人刚才只不过是一时烦闷而已,肯定不会过分陷在这件事情里面的。”韩卫国态度达观地回应道。

由于近十天以来,大家都在考棚内尽心应考,自不必说都十分疲倦,说着说着,便不自觉地都倒在床上打起了盹。中午饭也都有没起来吃,五个人一直睡到天快黑才起床,等大家都洗漱毕,向怀智主动邀请道:“四位大哥,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明天咱就要各自返回家乡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相处了这么多天,说实在的,还真有些舍不得,为了不负相识一回,今天晚上,由我做东请客,相邀几位大哥到饭店里去小酌几杯,还请各位务必赏光。”

 听向怀智说要主动请客,其余四人当即踊跃响应,各自收拾停当后,五个人一起走出房间朝大街上走来。来到大街之上,找了家干净整洁,看着生意还不错的小酒馆一起走了进去。为了不受外人打扰,向怀智特地要了个包间,等大家都围着饭桌坐下,便喊来店小二吩咐上酒上菜,没用上一盏茶工夫,酒菜就摆上了桌,执壶在手,首先给每个人各倒上一杯酒,而后,向怀智致词道:“各位老乡,咱们五人既为一个省的同乡,又是一起前来应试的秀才,且岁数相仿,年龄相当,志趣相投,互相仰慕,现在我有个提议,咱不妨效仿古人,来个酒桌五结义,但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闻言,其余四人齐声表示赞同。

看到大家一致响应,向怀智接着讲道:“既然诸位都诚心愿意,那今天,咱既不提不求同生,也不说但求同死,只希望苟富贵,勿相忘!”

其余四人听后,齐道:“这是自然,否则,那结义还有什么意义。”

高成仕见状,当即站起来端起来酒杯号召道:“各位兄弟,今日,咱不撮土为香,也不祭拜神灵,正好手中有酒,咱就以酒表心,天地可鉴,日月作证,我们五人愿结为生死兄弟,喝下这杯酒,便终身不渝,来!各位同干此杯,以表心迹。”

共同碰杯喝下杯中酒后,五兄弟重新坐下来论起了年龄,其中以高成仕岁数最大,为兄长,韩卫国次之为二哥,余下三人依次排序为,朱志学老三,韩卫华老四,向怀智最小为幺弟。又叫过店小二拿来纸笔,由朱志学执笔,各留下姓名、籍贯、住址,共写好五份,分交给大家,以便于今后联系。

为了表示信守诺言,兄弟五人再次一起站起来,又共同干了三杯,以明志决不反悔。紧接着按照长幼顺序,大家先给大哥高成仕敬酒,而后依次轮敬,互相敬完酒,根据大哥高成仕提议,兄弟五人之间相互划起了拳,一时间吆五喝六,自然少不了一番热闹,看看兄弟几个都有了几分醉意,向怀智特地站起来建议道:“四位兄长,皇帝大臣、富贾豪绅每每设宴饮酒,无不以美女歌舞助兴,由于咱没有那个条件,达不到那种高度,但是为了更加尽兴,我提议,不妨,咱每人讲个笑话,以助酒兴,但不知几位哥哥赞不赞成?”

 “五弟的这个主意好,我举双手赞同,我是老大,自然由我来先讲。”向怀智刚说完,高成仕便第一个表示了赞成。接着讲道:“说,从前有个财主,家财万贯,富甲乡里,可令老财主不如意的是,五十出头才生了个智力不健全的儿子,为了让儿子能够认识些字,变得聪明一些,老两口可谓伤透了脑筋,在请了多个家庭先生都无济于事后,最后一个教书先生在临辞别之时,告诉老财主,你儿子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就不要再花冤枉钱,请先生来教了,还不如给他拿些钱,让他自己到外面去历练历练。那样,或许将来还可能把家撑起来,如果照这样一直闷在家里请先生教的话,恐怕到死也很难认识几个字。老财主听了,深以为这个先生讲得很有道理,于是便予以了采纳。这天,特地拿出四十两纹银交给傻儿子,让他自己到外面去闯荡。如小鸟出笼,傻儿子拿上钱后,便离开了家。东游西逛了好几天,根本就不知道应该学习些什么。这日,来到一方池塘边,当看见水塘里有很多鱼浮在水面上追逐嬉戏时,傻儿子觉得很好玩,于是,站在池塘边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此时,离他不远,池塘边,还站有一个人,眼观此情此景,这个人感慨道,一群好鱼儿,可惜没网打。这句话恰好被傻儿子听到,自觉得是一句难得的好言语,于是,便缠着这个人教他,开始的时候,那个人不答应,傻儿子当即拿出来十两银子作为学费,人家这才答应并教会了他。又闲逛了两天,这日忽然来到一条水渠边,当看见大水沟上只横放着一个独木桥时,傻儿子犯起了难。正在发愁,后面忽然走过来一个人,这个人眼见傻儿子正在犯愁,于是触景生情道,双桥好走,独木难行。傻儿子听了,认为这句话也很经典,于是,又拿出十两银子,学会了这第二句话。走过独木桥,跟着该路人来到一村口,傻儿子看见,有一群大黄狗正跟在一个手拿钉耙的农夫后面狂吠,只见农夫突然转过身,举起手里的钉耙,对着大黄狗大骂道,老母狗你别呲牙,再呲牙,我给你两钉耙。绕过大黄狗撵上农夫,再花十两银子,又学会了这第三句话。学会并记住了上面三句话后,傻儿子身上所带的四十两纹银已所剩无几,所以只好返回了家。看到儿子神采奕奕地平安回来,财主老两口自然喜不自胜,为了显示儿子长了本事,这天,财主老两口特意摆了一桌,将左邻右舍都请来了家里,酒菜上桌,众人围坐在了一起。老财主刚要拿壶斟酒,这工夫,傻儿子突然说,想吃开水泡爆米花。他妈听了,连忙把一碗红糖水泡爆米花端到了儿子面前,看见此情景,傻儿子一下子就想到了外出时学会的第一句话,于是出口成章道,一群好鱼儿,可惜没网打。比喻得贴切生动,自然语惊四座。既不知是看见儿子学得太聪明了的原因,也不知是太过激动的缘故,反正,他妈在给傻儿子递筷子的时候,突然手一抖,把一只筷子掉落到了地上,手握着一只筷子,傻儿子猛然间又想起了学会的第二句话,双桥好走,独木难行。这次不只是语惊四座,简直是差一点要惊掉了左右邻居的下巴。眼见自己的儿子变得了聪明非凡,财主老两口当然万分高兴,他妈不由得乐的咧开嘴大笑了起来,此举,刚好被坐在正对面的傻儿子看见 ,接着,便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学会的第三句话,老母狗你别呲牙,再呲牙,我给你两钉耙。众邻居先是愕然,继而一个个忍俊不禁地哈哈大笑了起来。”

“好笑,大哥讲的这则笑话确实可笑。在感到好笑的同时,让我们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在没有看到最后结果之前,都不可盲目乐观。来!兄弟们,同干一杯,对大哥 刚才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表示感谢。”韩卫国提议道。

  同饮完一杯酒,韩卫国接着说道:“过去有个有钱人没有儿子,但养了三个女儿,老大嫁给了一个读书的秀才,老二嫁给了一个练武的举人,老三最不济,嫁了个种地的农夫。自不用说,大女儿和二女儿两家的家境都很好。老三家原来过得也不错,只是由于后来家道中落,才渐渐过得一天比一天穷了下来。偏偏这个岳父又是个特别嫌贫爱富,狗眼看人低的主。这天,赶上老丈人过六六大寿,三个女儿女婿自然都要前来贺寿。由于老三两口子带来的贺礼比较少,因此,中午吃饭的时候,老丈人便有心要当众难为一下三女婿,酒菜摆上桌之后,老丈人却不让三个女婿动筷子,而是开口讲道,开宴之前,我给你们仨定个规矩,由我出道题你们三兄弟来作答,只有答对了的,才允许喝酒吃菜,否则,便只能饿肚皮。三女婿一听,便知道,这是老岳丈明摆着想让自己出丑,眼见两个连襟都表示了赞成,于是,也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见三个女婿都表示了同意 ,老丈人出题道,你们三人各说我屋子里的一样东西好,什么时候大?什么时候小?什么时间,我用的多?什么时间,我用的少?大女婿首先答题道,老岳父,我看你,屋子里的这把伞好,撑开的时候大,拢起来的时候小,下雨天您用的多,晴天您用的少。老丈人连声称好,

当即允许喝酒吃菜;二女婿接着答题道,老岳父,小婿看你床上的这个被子好,抻开的时候大,叠起来的时候小,晚上您用的多,白天您用的少。也很好,允许喝酒吃菜。老丈人随即称赞道。

 轮到三女婿往屋里,左瞅瞅,右看看,正憋的面红耳赤,也没找见一个合适的物品来夸赞,突然看见老岳母撅着屁股正往炉子里添炭,灵机一动,对正在看其笑话的老丈人道,老泰山,我也有了,我看咱老岳母,她老人家的这个屁股好,撅着的时候大,站起来的时候小,您老人家用的时候多,咱哥仨用的少。半吊子话还没讲完,头上便被老丈人用筷子狠狠地敲了一下。三女婿还不服气,梗着脖子硬说自己也答对了题。眼见老三跟老丈人犟了起来,大女婿、二女婿连忙一起出来打圆场,碍于其他两个女婿的的面子,老丈人表示可以不再追究,但必须要重新答对一道题,才允许三女婿喝酒吃菜,于是接着出题道,你比喻一下,我门前拴着的这匹马快,当然要说得越快越好。为了显示公平,虽然老丈人没有让另外两个女婿答题,但大女婿还是抢先答题道,茶杯里搁根针,我骑马往南奔,等我打马跑回来,这根针还没下沉。老岳父听后,自然连声称好,允许过关。二女婿也不甘示弱,接过话答题道,水塘里扔铁棍,我打马朝南奔,等我骑马跑回来,这铁棍还没下沉。好!也准许过关。三女婿正急得抓耳挠腮,六神无主,这工夫,突听见老丈人放了个响屁。于是,连忙说道,老岳丈你放了个屁,我打马往南去,等我骑马跑回来,你屁门还没闭。为了防止再次挨打,紧接着站起来,对老丈人道,老杂毛,这回你还有啥说的,老子是不是也可以喝酒吃肉了?”

“很好!二哥的这则故事也很好笑,看来做人不能太势利,否则,搞不好便会自取其辱。”向怀智一边笑,一边作出了评论。

又共同喝下一杯酒后,朱志学接过话讲道:“有一私塾先生,这天中午放学之前,突然看见在私塾门外,站着一年轻美貌的的妇人,并且该女子正把手伸进衣服里挠痒痒,于是,顿起凡心,回过头给学生们出了一付上联,抓抓痒痒,痒痒抓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上联出好后,一直到中午放学,其所教的十几个学生,也没有一个人对出来下联。临放学前,该先生嘱咐众弟子道,能够对好下联的,下午继续来上学,如果到明天还对不出下联,手就要挨打板子。本以为,下午再不会有学生来上课,可令其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吃完中午饭,就见一名学生早早地来到了私塾。在看过该学生对出的下联,并得知是出自其母亲之手,且挠痒的那名美妇正是此学生的母亲后,只羞得该先生无地自容。这个学生的母亲对出的下联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生不死,不死不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老三的这个故事,虽不十分好笑,却也讲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人不可无良,高手自在民间。”韩卫国总结道。

五兄弟再次同干一杯,韩卫华接着讲道:“说从前有个傻女婿,这天,岳父要来拜访,而父亲却有事要出门。由于担心儿子不会说话,临出门之前,其父特意叮嘱他道,你岳父来了要是问你,咱家院子里拴的这匹老马为何养的这么瘦,你就说,小小畜生何必在意。如果他再问你,家中事业谁在管理,你就说,小婿无能,父亲掌管。要是他还问你,咱家墙上挂的是谁画的画?那你就跟他讲,这是唐伯虎画的名画。等傻儿子都完全记住后,其父这才放心地离开了家。父亲走后不久,果然看见岳父如约而至。见面后,岳父即问女婿道,你父亲呢?傻女婿想也没想,就按父亲所教的第一句话随口答道,小小畜生,何必在意。岳父听后,自然心中有气,接着又问,那我女儿呢?傻女婿答道,小婿无能,父亲掌管。其岳父只气得七窍生烟地呵斥道,这是什么混账话?傻女婿当即很自信地答道,这是唐伯虎的名画。”

“看来因才施教真的很重要,不然便会闹出天大的笑话。”高成仕一边笑,一边总结出了可笑的原因。

等众人笑毕,接着又同干了一杯酒。在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嚼碎咽下后,向怀智说道:“从前,有一户人家,只有母女两人,家中小有田产,还养着几头牛,由于人手少忙不过来,便雇了一个与女儿差不多大的小伙子来家帮着放牛。这天,母亲因有事要回一趟娘家,当天晚上还赶不回来,于是,叮嘱女儿道,今天晚上妈妈不在家,千万要记住,一定不能让小放牛的欺负了你。

晚上放牛回来,看见主母没有在家,小放牛的便问其去了哪里?小女儿也不隐瞒,直言相告去了自己的外婆家。小放牛的早就对主人家的这个小女儿心怀不轨,一看有机可乘,岂肯放过这大好时机。于是,连忙走到小女儿跟前,伸手就往其脸上摸了一把。想起母亲临走前的教诲,小女儿也不示弱,急忙也往小放牛的脸上摸了一下。一看有门,小放牛的情不自禁上前一把便抱住了这个小女儿,不由得对其又亲又摸起来。牢记住母亲临走前的叮嘱,小女儿也连忙伸手一把抱住了小放牛的,非但如此,小放牛的亲她哪里,她也亲小放牛的哪里,小放牛的摸她身上什么地方,

她也摸小放牛身上的什么地方,少男少女,干柴烈火,很自然两个人便互相搂抱着来到床上颠鸾倒凤,翻云覆雨起来。第二天,其母亲回到家,晚间,娘俩在一处小解,其母一听女儿撒尿的动静似乎不像往常,于是,便问女儿是不是挨了小放牛的欺负,小女儿听后,很认真的回应道,他倒是想欺负我,可是我一点也没让他,开始的时候,他先摸了我脸一把,我也摸了他脸一下,后来,他抱住了我,我也抱住了他,他脱光了我,我也扒光了他,......”

几兄弟听后,无不哈哈大笑起来。直喝到小酒馆打烊,兄弟五人才相互搀扶着,返回了客栈。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